如何讓孩子正確判斷是非

2020-12-22 鐳師兄

這是一個巨大而老套的話題,我今天不做嘮叨式的科普,只介紹一個最基本的方法:分類。

每次看電影的時候,孩子一定會將裡面的角色分為好人與壞人,然後全身心地投入進去,與主角(好人)一起冒險或者戰鬥,來一場代入感極強的心靈之旅。

這是他們他判斷是否的最基本方法,只要將分出好人與壞人,這個世界就像大熊貓一樣黑白分明、簡單明了。

孩子的世界黑白分明

為什麼要做出分類、分辨出好壞?

1、安全感的需要

分類是人的一種本能,只有通過明確的分類,將事物納入到某個類別中去,我們才會感覺到安全、可控、可信。

如果一個東西無法納入到現有的某個類別中,那麼它就讓我們感到不安甚至恐懼,例如不明飛行物UFO就一個典型的例子,如果有一天一架飛碟狀的飛行器突然懸浮在你的頭頂上,你有啥感覺。

同樣,如果我們已經知道「這是我國研製的最新飛行器,即將投入家用市場」,那麼你肯定會覺得「好酷,如果不貴就買一臺。」

可分類的就是安全的

2、最小代價的選擇成本

如果對一個事物或者人物不熟悉、無法判斷他們的狀態時,我們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了解和學習,然後才能確定如何做出應對和選擇,這是一種成本最高的形式。

熟悉的、納入到某種類別的事物或者人物才是最容易處理的。例如在某次聚會的時候,你進入會場後,會將注意力集中在最關鍵的或者最關心的人員身上,不會關注正在旁邊的服務員身上,因為你在第一時間已經下意識地做了選擇和判斷,將服務員納入到「不重要的人與事」這一類別並過濾掉,這是一種最低成本、最快捷的行為。

3、快思考的前提

我們時時刻刻都在進行快思考,將遇到的人、物、問題歸到某個類別中,依靠以往的經驗進行快速應對。

我們見一個人迎面走來,如果對方穿著花哨的襯衫,頭髮向後梳,打著光滑的啫喱,斜叼著一支永遠點不著的煙,你是否瞬間將對方歸入到花花公子的類別,然後啟動「花花公子敲打模式」(雖然有人不可貌相的可能,但是有一個選擇總比沒有任何選擇要好)。

如何通過分類來辨別是非?

分類的過程就是辨別是非的過程,也是區分好與壞的過程,對於孩子來說,區分出好壞就是最成功的一步。

1、關鍵一步:好的,還是壞的

遇到陌生的人或者事物的時候,正確的反應就是「這是好的還是壞的?」

如果有父母在身邊,就向父母求證,讓父母給出判斷;如果身邊沒有其他人,那麼就先做假設:「這是不安全的,我要謹慎對待」。這裡僅僅是將對方判斷為「不安全、陌生」,需要求證或者避開。

我們在給孩子做安全教育時,也是如此:「遇到陌生的事物,保持安全距離」,所以遇到無法判斷的事物時,先假定地方是不安全的,這是最優的選擇策略。

2、參考後快速適應:這是一家類似麥當勞的炸雞快餐

很多陌生的事物不需要做好壞判斷,例如你在街頭看見一家炸雞快餐店,就會迅速將它歸到「麥當勞、肯德基」類的快餐店中,方便你在飢餓時快速決策或者向別人介紹時快速組織語言。

只要有一個可以參考的對象,就能夠讓孩子建立一個是非的判斷標準,從而讓他迅速適應周邊環境。

為什麼有些孩子適應力強?就是因為他們能夠將周圍的陌生事物與熟悉的事物進行關聯和歸類,從而快速收集信息、完成自己的信息定位。

所以在幫助孩子進行信息的分類時,讓他找熟悉的參考對象進行類比,確定自己和周邊環境的關係,從而遊刃有餘地融入進去。例如到了一個新的城市,住在熟悉的酒店中,吃著家鄉味道的食物等就能夠讓他更有安全感和適應能力。

3、持續修正,讓觀點更立體

在現實之中,沒有絕對的好人或者絕對的壞人,孩子需要在「好壞、對錯」的二元判斷基礎上要進一步提升判斷能力,讓是非觀更加立體、豐滿。

我就經常給孩子做一個語言遊戲:

「有個人撿了一百塊錢,他沒有交給警察,他做得對還是錯?」「錯。」「後來他覺得心理壓力很大,最後還是交給警察了,他做得對還是錯?」「對。」「他回家的路上看見一隻小貓很可憐,就買了點貓糧給貓吃,他是好人還是壞人?」「好人。」「在小區附近有一隻身上很髒的小狗,他一腳將他踢開了,他是好人還是壞人?」「壞人。」「那麼,這個人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我不知道,他有時候好,有時候壞,我不知道他是好人還是壞人?」「好和壞、對與錯,不是一個永恆不變的概念,而是與當時他的行為有關係,做了正確的事情時,他就是好人,做了錯誤的事情時,他就是壞人。」

通過這樣的交流和引導,讓孩子明白,沒有絕對的好與壞、對與錯,他們是不斷變化的。

立體、豐滿的是非觀

一句話總結

孩子的是非觀念非常簡單,一旦遇到陌生的人與事物,他可以先假定對方是不安全的,然後再進行驗證和調整;同樣,也可以參考熟悉的事物進行類比,提升適應能力;最後要明白是非與對錯不是永恆的,是與對方的行為和狀態有關係。

(請關注鐳師兄,我們一起成長。)

相關焦點

  • 過度攀比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表現,家長如何正確引導孩子?
    可對於未成年的孩子來說,如果家長不能正確加以引導。 一旦讓攀比變成了嫉妒,那麼對孩子的心理建設是非常不利的。 下面梵雲就從兒童心理學的層面,給家長們做個分享。 看看孩子攀比心理是如何形成的,又該如何應對?
  • 如何判斷芒果熟了沒有?如何正確地保存芒果?
    如何判斷芒果熟了沒有?成熟的玉芒外表也是青色中泛著點黃白的,所以判斷玉芒是否成熟,就要先聞一下香氣,然後輕輕地捏一捏,如果芒果是軟軟的並且沒有回彈,那就是到了最適合吃的時候。如何正確地保存芒果?芒果屬於熱帶水果,在低溫下保存,果皮容易變黑。因此,生芒果不適宜放在冰箱中冷藏。否則,它們不僅不能正常地成熟,還會腐爛無法食用哦!
  • 如何去正確的判斷膜結構停車棚的質量呢?
    膜結構停車棚是現在使用比較多的一種車棚,使用率也越來越高,那麼如何去正確的判斷膜結構停車棚的質量呢?下面一起來具體的了解下。 找專業的膜結構停車棚廠家,按照以上操作檢查,就能大致判斷出一個膜結構停車棚的質量了。
  • 金句系列 |求你賜我智慧,可以判斷你的民,能辨別是非.不然,誰能判斷這眾多的民呢?(王上3:9)
    今日金句:所以求你賜我智慧,可以判斷你的民,能辨別是非
  • 徐州男性如何正確的判斷早洩
    因此,男性朋友應該如何做出自我判斷。現在我將介紹徐州金源康復男科醫院的醫生。  男性朋友可以根據以下幾點判斷早洩:  1.不能引起女性的性快感:男女性功能的表現通常具有「男快女慢」的特徵。男性表現為陰莖勃起非常迅速,並且性高潮很快進入。與射精有關,雖然女性的性興奮表現很慢,但在正常情況下需要一段時間,這是自然的差異,因此如果男性射精發生在女性高潮之前也是正常的。
  • 【母嬰】新生兒肺炎:不咳嗽的肺炎更危險,如何正確判斷病症和護理?
    如孩子接觸的人中有帶菌者(比如感冒),孩子很輕易受到傳染引起肺炎;新生兒因敗血症或臍炎、腸炎,通過血液循環感染肺炎,這種感染可以由細菌引起;日齡稍大一點的新生兒,肺炎也可由病毒及其他微生物引起。
  • 孩子受教育不在於知識掌握多少,技能學到多少,而在於會分辨是非
    其實進入學校後,除了知識的學習,更重要的便是學會如何做人,明白什麼是對什麼是錯,這對於一個人來說才是最具有深遠的影響。很多社會中的人做出一些違反社會公德的事,這才常人眼中會認為:為何這麼簡單的事都不懂得如何去做,一眼看出就是錯誤的事情為何要去觸碰。
  • 小學階段,如何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真的太重要了
    孩子天生就對錢感興趣,而小學和初中階段是孩子價值觀形成和發展階段,孩子只有形成了正確的金錢觀,他們才有能力扛起自己的人生,也才能有本事為自己的未來買單。而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金錢觀,是我現在最重要的任務。如何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金錢觀?
  • 佛法是讓我們沒有是非之心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度,你所見的「事實」並不一定等於對方所見的「事實」,而雙方都非要對方接受自己的看法,就是爭論的根源。   眾生平等,不等於「眾生相等」,眾生在究竟意義上是平等的,但緣起、事相上的差別是不可泯沒的。若善惡不分、是非不辨、無差別無秩序,那不就成了一團無明了嗎?如果眾生平等就是這麼簡單,那麼螞蟻看所有人都無區別,就是智慧嗎?
  • 美容護膚第一步:教你如何正確判斷自己皮膚類型!
    即使是自然美,後天的護膚護理也不能少,不想繞道花錢,第一步就是正確判斷自己的皮膚類型。今天,讓我們來談談如何判斷你的皮膚類型吧!油性護膚關鍵詞:清潔,控油,補水油性皮膚最明顯的特點是毛孔粗大,表面充滿油脂,油性皮膚最煩人的往往是青春痘和粉刺,容易脫妝。
  • 【飯圈不能圈一切】如何正確追星?
    而今天又看到王俊凱的粉絲一幼師組織孩子為王俊凱應援的視頻被爆出,而這視頻拍攝時間是2017年,這時候一起爆出來,到底是為了整頓這種社會風氣?還是想整某位明星?這背後更多的是社會娛樂化追求的進一步加深,人們生活條件變好,關注點便不再是如何吃得飽穿得暖,而是如何能讓自己過得更開心。所以在微博的熱搜上佔據更多的是娛樂八卦,而不是社會民生,這就是社會的導向,才是關鍵問題所在。
  • 如何判斷?需要兩個必備條件!
    不過在講『寶寶腹瀉如何護理』前,我想先說下正確判斷娃腹瀉的方法,有時候並不是寶寶「拉稀」就是腹瀉哦! 如何判定寶寶拉肚子了,要觀察寶寶拉的大便是否不成形,呈水便狀。
  • 孩子偷錢,如何正確教育?你的處理方式影響孩子一生
    對待孩子偷錢,我們應該採取正確的教育。 孩子也許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偷錢 孩子知道,未經爸爸媽媽允許就拿家裡的錢,可能會讓爸媽生氣,自己就會受到批評;但是他們並不知道,拿自家的錢等同於偷竊。
  • 理性判斷SPE技術吸氫機的用途,正確認識氫分子的作用!
    那麼如何正確的判斷吸氫機用途和正確認識氫分子的作用呢,今天老鄭就跟各位網友普及一下個人的觀點!講到這裡我們再聯想到2007年孫學軍教授對氫分子的研究論文,以及今年疫情爆發,氫分子醫學逐漸在國內掀起了浪潮,我們如何正確對待專家學者論文的報導呢,專家學者永遠追求的是實事求是,科學判斷一個新事物對我們人類的作用,但是好的東西並不是針對每個人都有作用的,鍾南山院士曾經就說過,氫氣對呼吸道疾病有對症輔助治療作用!
  • 《閃耀暖暖》如何判斷是非是歐,看到這些玩家說的都心酸了
    作為手遊市場中大熱的《閃耀暖暖》,抽卡也成為了很多閃暖玩家的痛,如何分辨自己在《閃耀暖暖》的玩家群體中是非是歐,我想大部分玩家的經歷都能夠借鑑出來。
  • 如何判斷婆婆是喜歡孫子,還是在跟兒媳搶孩子?兩大表現很明顯
    文|文兒大早上接到一位寶爸的投稿,表示自從有了孩子後,家裡的氣氛就變了,原本和睦的兩代人在孩子出生後變得劍拔弩張,老婆整天抱怨婆婆在跟自己搶孩子,這讓身為大老爺們兒的他很不明白,自己媽又不是人販子,怎麼還能搶孩子呢?
  • 羅志祥媽媽怒斥周揚青太絕情:是非不分的父母毀掉了多少孩子
    就這樣一紙起訴書直接寄到了前夫家裡,對簿公堂時前夫的父母也來了,前公婆不但不責罵自己的兒子沒盡父親的責任撫養孩子,反而指著閨蜜的鼻子痛罵她太狠心,故意離間他們父子的感情,讓父親以後在孩子面前抬不起頭來。這種羅志祥媽媽們只看到自己的孩子被傷害,卻從來不會看到孩子對別人帶來的傷害。正是這種過分寵溺的教育,把孩子逐步培養成自私自利的人。
  • 孩子犯錯時你還在打罵?正確引導才是最佳教育方式
    比如可以做大人禁止的行為,不管這個行為是否正確、是否符合自己的意願 ; 改變自己,時刻察言觀色,只做他人認可的行為 ; 多疑,對人挑剔,不信任他人等。而這些與我們管教孩子的女的恰好相反。我們必須理智地思考,明了長期嚴厲的懲罰可能造成嚴重後果,不要被孩子當時的「聽話」「改正」所迷惑。想要讓孩子做得更好的有效方法,不是讓他先壓制他的本性,讓他先擁有糟糕的人生體驗,而是用正確的方式告訴他什麼是好,在日常生活中鼓勵他的好行為,讓他們把這些好印在潛意識中,行事時以此為準則,摒棄不好的行為。
  • 如何判斷是否有痔瘡呢?
    要判斷是否發生了痔瘡這種肛門疾病,最好及時去醫院檢查。如果是恥辱,一般可以通過觀察肛門外的表現來判斷是不是這種疾病。如果是內痔或部分混合痔,可以通過設備診斷知道是否發生了痔瘡等肛門疾病。 另外,如果出現痔瘡的常見症狀,可能是痔瘡引起的,可以通過判斷痔瘡是否發生的一般手段——臨床表現綜合來判斷。如果痔瘡已經確診,要及時實施治療,合理控制痔瘡的發展,以免病情繼續惡化。
  • 3歲孩子叛逆期,家長如何正確疏導?
    孩子想做的,家長常常阻攔,孩子便有了反抗的情緒。在父母看來,這便是孩子的叛逆期來了,殊不知這是孩子開始成長了。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在孩子的性格培養過程中,幼兒時期尤為重要。那我們如何在孩子的3歲叛逆期時正確的疏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