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大腦》是江蘇衛視引進德國節目《Super Brain》而推出的大型心理學科學競技真人秀節目。節目專注於傳播腦科學知識和腦力競技,全程邀請科學家,從科學角度探秘天才的世界,並將篩選出的選手組成最強大腦中國戰隊,迎戰來自海外的最強大腦戰隊,決出世界最強大腦。
觀看了6月5日最新一期的江蘇衛視《最強大腦》第七季第4期,節目依舊是各種燒腦題比賽,但留下最深印象的不是燒腦的厲害程度,而是策略的選擇,這次比賽完美演繹了:策略大於智力。
正如大家都知道的田忌賽馬故事,田忌與齊威王賽馬比賽,兩者馬的實力差不多,但比賽時田忌以下等馬對齊威王的上等馬,第一局田忌輸了;再拿上等馬對中等馬,獲勝了一局;再拿中等馬對下等馬,又戰勝了一局,最終三局兩勝贏了。這就是通過策略,選擇馬出場比賽順序,最後成功的例子。
本季《最強大腦》根據選手比賽成績,將選手放入不同圈層。圈層低的選手要挑戰圈層高的選手,挑戰失敗的選手將結束比賽之旅;挑戰成功的選手,將替代圈程高的失敗選手,失敗選手將結束比賽之旅,因此比賽相當激烈。
比賽的選手大都是北大清華等國內外著名高等學府學生,智商超群。但是,很多比賽要想最終取勝,只有高智商還不夠,選擇一個良好有效的策略甚至起了決定性的因素。6月5日的比賽中一位選手挑戰成功,一位選手挑戰失敗,拆解一下他們的比賽,可見策略起了決定性因素。
01 爭搶時間,挑戰成功
比賽題目:海市蜃樓。空白盤內有一束光,根據目標圖形,挑選字母組合放入盤內搭建,使得陰影部分形成目標圖形。挑戰者與被挑戰者同時做圖形搭建,一旦有選手按提交鍵表示完成,另一個選手必須在5分鐘內完成。正確搭建圖形數目多者贏,正確搭建圖形數目一樣時用時短者贏。
按照正常邏輯,挑戰者和被挑戰者應該在整個圖形搭建完成後再按提交鍵,但是本輪比賽中挑戰者(楊軼,牛津大學)沒有搭建完整幅圖形,而是在一個較短時間內,搭建他能夠確認的圖形,並且估計被挑戰者(高天啟)在這樣短時間內不太可能贏他時,馬上按提交鍵。最終結果挑戰者正確搭建了8個,被挑戰者正確搭建了4個,挑戰者贏了。
被挑戰者為什麼會輸?有兩種原因,第一個原因,確實他搭建能力不行。第二個原因,有可能輸在他的策略,他在搭建時,先有一個全局的考慮,哪一塊搭建哪裡,然後再逐個搭建,他並不急於在前面幾分鐘內要搭建最多。而對手選擇的策略是在前面幾分鐘內,找到最多的正確搭建數,然後馬上按鍵提交。
這個策略並不是選手有很多時間考慮出來的,而是選手在當場備戰時想出來的,他花了時間想策略,也因此減少了練習搭建方法的時間。儘管需要花一定時間想策略,但是磨刀不誤砍柴工,最後比賽時事半功倍。
02 死盯一題,挑戰失敗
比賽題目:立方騎士。在8×8×8的立方體上,分布著騎士的沿途點,遵守「馬走日」規則,從起點開始,必須經過每一個沿途點到達終點。挑戰共5題,其中有3題是無解的,率先完成2道題目者獲勝。
挑戰者(李培碩,清華大學)與被挑戰者(黃明睿,深圳中學),在做第1道和第2道題時,由於一下子沒有做出答案,都選擇了無解。兩位選手都轉向做第3道題目。這題看似有解,能夠通過沿途點一步一步向終點前進,但是實際上最後是到達不了終點的,這道題是無解題。挑戰者一直卡在第3道題,他在沿途點往前延伸,每次沒有到達終點,他又撤回重做,他感覺應該能到達。當廣播宣布被挑戰者已經完成1道題時,挑戰者仍然執著在第3道題,而沒有靈活的選擇放棄改做其它題。
而被挑戰者,他的策略非常靈活,在做第3道題幾次都發現不行,馬上就認為是無解,接著做後面的題。很快第5題是有解題,而且他完成了。然後他又回到第1道題,花了一些時間,將第1題解答了出來,最後被挑戰者贏了。
直到比賽結束,挑戰者卻仍然執著在第3題裡,第4第5題還都沒做過。這太可惜了,實際上第5題還是相對容易做的出的。
03 結語
工作和生活中,即使智商再高,也要把思考策略放在第一位,這將大大提高我們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