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泉
筆耕者——贈潼關張亮
從風雨中走來
略帶幾份疲憊
正值少壯年華
卻又白髮縷縷
走近了才發現
這一切緣於
手中那支從不停歇的文筆
用手中的筆
把珠露兒拾起
匯聚成海而春浪拍岸
又拿起筆
走進飄雪的日子
去勾畫梅的寒香孤韻
文人風骨
書生意氣
把文學融入整個軀體
燃燒自己
照亮他人
譜寫平凡中的大愛大美
章 巧
《雪飄的日子》品研會之際
致張亮老師
故事最易開始在
雪飄的日子
趁著山河未醒
剖開胸膛
把所有的悲愴與深情
甚至於無奈和不屑
晾曬
用隻言片語
詮釋人性存在的價值
用靈魂的光芒
照亮心底幽暗的角落
從此腳步不再沉重
從此決定遠走一程
韓會莉
賀張亮兄《雪飄的日子》出版
放眼潼關雅韻長,輕拈椽筆賦華章。
裁詩逸趣箋箋錦,掬水幽甜寸寸量。
心事三分榮辱淡,流光一抹喜悲藏。
文壇踏浪香逐遠,妙句新詞作馬韁。
李宏弟
〔中呂•醉高歌帶紅繡鞋〕
詩人張亮
修長身段忒勻,熾熱丹心更純。快人快語槍一陣,萬丈豪情率真。(帶)春浪拍汀留印,雪花鋪地封塵,高屋建瓴傲詩林。多臻語,少胡掄,關河傳妙音。
張喜龍
飄雪的季節談《雪飄的日子》
——張亮詩集《雪飄的日子》讀後印象
張亮的現代詩集《雪飄的日子》在庚子年炎炎的夏日已經面世了。我拜讀的時間大概已到了秋季。我這個人雖然對新詩感覺比較遲鈍,但讀罷詩集後,確實被感動了好一陣。我敬佩張亮用敏銳的詩眼、多情的詩心、靈動的詩語為我們描繪的豐富多彩的詩的世界,我為潼關文藝的百花園裡盛開的這朵奇葩而高興。
古人云:「詩言志」,這一點在《雪飄的日子裡》表現得非常突出。張亮的詩,不論是「苦旅尋覓」還是「瞭望警世」,不論是「故土炊煙」還是對親情、愛情的抒寫,每一首詩,只要仔細揣摩,作者或隱晦、或曲折、或直白的「志」,或深思、或鞭撻、或諷喻、或認同、或讚美的「情」,在字裡行間表現得恰如其分。詩作表達的思想感情,積極健康,或發人深思,或使人警醒,或給人溫暖,或催人奮進,在獲得享受的同時得到教益。
張亮的詩,題材廣泛,多姿多彩。似乎街頭巷尾、飲食餐館、機關單位、家庭院落、親屬家眷、自然現象、季節更替、田間地頭、一草一木等等,凡是耳聞目睹後引起的所思所想,不論是寫人還是記事,無論是寫實還是寫虛(想像),不論是議論還是抒情,皆可以入詩。可見,詩人對詩這一體裁的把握與運用,已經達到了嫻熟、自如的地步。
張亮的詩,也形成了自己的風格。「苦旅尋覓」輯錄的詩,想像豐富,聯想自然,表現出了一種探索精神;「瞭望警世」輯錄的詩,藉助某一現象,有感而發,針砭時弊,喚醒世人,富有哲理性,表現出了詩人正直、善良的品性;「故土炊煙」輯錄的詩,多數寫的是家鄉潼關的美景美食、文物古蹟,表現出了詩人濃濃的鄉愁和對故土的愛戀之情;「親情呼喚」輯錄的詩,不管是寫對逝去親人的思念,還是寫對女兒的惦念,對外甥、外甥女婚嫁的祝福,形象生動,直抒胸臆,表現了詩人多情善感的內心世界;「愛的波浪」輯錄的詩,在更廣闊的背景下,形象生動地詮釋了詩人對愛的理解。
總之,詩集《飄雪的日子》主題積極健康,題材豐富多樣,風格獨特鮮明,是一部值得慢慢品味的作品。
我是外行,如果要提希望的話,一是希望作者博覽群書,積澱學識,養心靜氣,進一步提升人文素質;二是希望作者博採眾長,嘔心醞釀,匠心打磨,創作出更多的精品;三是希望作者積極探索,大膽實踐,形成特色,進一步提升詩的影響力。
李曉波
用心體會生活中的詩味
——張亮詩歌討論會發言稿
張亮先生是我縣眾多文學愛好者中比較執著的一位。在做好自己本職工作之後的業餘時間裡,他用自己的獨特睿智的雙眼,無時不刻地觀察生活、分析生活、體會生活,從他筆下流淌出的詩句、文字無不浸透著一股詩意的哲理和生活的滋味,這是他用思想靈魂解析和詮釋生活的結晶,也是他對待人生的態度。在短短幾年時間裡,他相繼出版了他的作品集《春浪拍岸》和《雪飄的日子》,這兩部作品中前者以小小說為主,後者以新詩為主,從他的文學作品和詩作裡,我們不難看出作者面對生活的熱情和追求文學的刻苦痴迷。
因為文學的緣故,有幸與張亮老師結識,繼而成為無話不談的文友。在與張亮老師交往的過程中,他對社會的認識、對生活的觀察,幾度影響了我。我們曾經在我簡陋的房間裡一杯清茶暢談文學,也曾相約幾位好友歡聚在小飯店裡推杯換盞交流感悟。他的思維之敏捷、言辭之犀利、視角之獨特、表述之精準,將他的淵博學識表露得淋漓盡致。正如他在向外人介紹自己時所講的他的名字是「張飛的張,諸葛亮的亮」一樣,在他身上,我們完全可以看到張飛的果敢與諸葛亮的聰睿。
閱讀張亮老師的每首詩歌,我認為必須有充分的時間去靜靜地品味,才能真正體會作者獨到的思想境界,這不是當前一些快餐文學所能達到的藝術境界。比如作者新近所創作的這首詩:
她
走進醫院
我的腿肚開始顫抖
路邊挺直的白楊
扭曲變形
那些爽朗的笑聲
猛咳不止
書本上堅強的故事
虛弱無影
她坐在病床上
手足無措,愁躁不安
平時,醫治別人的人
今天卻跌到在手術刀下
仿佛有那麼多的過錯
需要用尖刀強制校正
秋天灰白的光
從窗戶縫隙擠進
我努力構思一縷
眀亮的笑意
好把它遞到她的手心
她的手術就要開始
我使勁摁住心跳
大家知道,一個時期以來,似乎詩歌的文字越炫麗,表達效果就越好。而讀張老師的詩,讓我真正明白了,詩歌用樸素而又簡單的句子,也能寫出好的作品來。例如張老師這一首《意外》。
意外
雨後的土路上
一隻腳印
赫然入目
紋脈清晰
裡面似有路在跳躍延伸
不止一條
不小心
我手指輕踫了一下
道路崩塌
作者用平和的語言,表達了對某種社會現象的譏諷,在別人眼裡也許是一條成功的陽關大道,讓人吹噓得天花亂墜,似乎很讓人動心,但真正當你涉足時,你就會看到其中的不堪一擊,甚至不能用手指去觸碰,因為它會「道路崩塌」,讀起來讓人深思,作者用最少的語言表達出最讓人意想不到的結局。對於讀者來說,沒有一點多餘和臃腫的感覺,樸素之餘,盡顯精美好的文字,能讓人心靈觸動、顫慄,給人帶來精神的愉悅和靈魂的共鳴,甚至讓人在自己內心進行深刻反思。其實在他的詩中,我們可以讀到莫言小說的荒誕與虛幻的深刻寓意。沒有經過精心思考的作者是寫不出如此境界的詩句的。
其實,張亮作品之所以有著其他人無法超越的高度,不論是從藝術角度還是從思想高度,究其原因是與作者堅持不懈的學習與自我提高分不開的。據我了解,張亮同志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每天提前半小時到崗,為的是能夠自己一個靜下心來閱讀一些自己認為重要的文字,也許這半個小時對於我們來說不算什麼,但日子久了,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曾經在張亮老師的書桌上看到他摘錄整理的厚厚的讀書筆記,有的是從報紙上剪下來的文章,有的是用筆記錄下來的哲理短思,這是一種良好的習慣,也正因為如此,他的創作才取得了讓我們為之驚嘆的成績。
總而言之,張亮詩作是一種值得閱讀和品味的精神食糧,因為有了作者的精心構思,我們可以從中讀出生活中的情趣和哲理,可以悟到其中深刻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