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2017年中國聯通推出了「騰訊王卡」以來,三大運營商推出了大量的類似的網際網路合作定向免流套餐,光聯通一家最多時在售網際網路合作套餐就有上百種,其中大多採用「日租+定向免流」的計費模式。
這已經成為運營商一大類套餐。總共發展了多少用戶不知道,但最新聯通官網宣傳資料中,稱其中一款「騰訊王卡」是2.5億人的選擇。
眼尖的看到,新套餐中定向免流的專屬流量不是原來的40GB,而是30GB。類似調整的不僅騰訊王卡一家,中國電信的星卡定向免流也改為了30GB。
據傳,中國移動的花卡寶藏版(寶藏卡)、芝麻卡也將把定向免流調整到30GB。
需注意的是,雖然三家都是19元月租+日租1元1GB+30GB免流,但套餐是不一樣的,因為定向免流的範圍有很大區別。
從200GB、40GB定向免流,調整為30GB,對用戶影響大嗎?其實,除了免流應用深度沉迷用戶(日均流量800MB以上)外,這種調整對用戶的月費幾乎沒有影響。
因為「日租」+「定向免流」本來就是衝突的,「定向免流」更適合月租套餐,而不是日租。最初推出騰訊王卡時,就有用戶發現,基本不可能做到當日流量免流,即使只使用免流的應用,也可能由於其應用中包含的部分網址(如廣告)並不免流,而觸發了1元1GB的套餐外計費,另外,即使不使用任何應用,也可能由於手機應用默認的定期刷新、發送的消息等形成付費。這種情況下,除非某日徹底關閉了手機的數據流量,每日都將花費1元以上,一個月就是30元左右,加上基本月租,實際月使用費達到了50元左右。這都超過了聯通等運營商的手機用戶ARPU值。
有人說,我就喜歡在某APP看電視連續劇或者喜歡在另一個APP看短視頻,經常1天好幾個GB的流量,這樣的用戶確實是「日租+定向免流」計費模式的受益者。但這部分用戶佔比並不高。因為運營商也為月費超過100元的用戶設計了大流量的套餐。
定向免流減少到30GB,對大部分用戶影響不大,但這並不是一個好的做法,尤其是從40GB免流調整為30GB免流,影響用戶不多,但給用戶帶來的負面感知非常明顯。
猜測一下目的,運營商這麼改的是為了,將日租套餐5G化。給200GB免流提供5G網絡,運營商成本壓力太大。但隨著5G網絡覆蓋提高、終端普及,必須將大量的用戶和流量轉移到5G網絡。
需要注意的是,從去年10月三大運營商推出幾乎一模一樣的5G套餐開始,運營商在售套餐越來越像,非常像統一定價。這可能有兩個問題,一是可能被質疑協同定價違反反壟斷法,二是對於用戶少、網絡較差的運營商,這種相似定價將導致用戶流失,也不利於第四大運營商中國廣電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