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網上群眾路線,有何重要意義?

2021-01-18 澎湃新聞

原創 馬榮俊 網絡傳播雜誌

為進一步加強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的學習 , 《網絡傳播》雜誌推出「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學習專欄」,特邀相關領域專家進行解讀闡釋,推動學習宣傳貫徹往深裡走、往心裡走、往實裡走,更好服務網絡強國建設實踐。

黨的群眾路線是我們黨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和認識論的基本觀點,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創立並在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中始終堅持和不斷完善的根本工作路線,是貫穿我們黨近百年奮鬥歷程的生命線。

在信息化發展日新月異的新時代,網際網路已經深度融入社會生活方方面面,成為廣大群眾學習、工作、生活離不開的「新空間」,成為黨堅持和貫徹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新裝備」。

習近平總書記圍繞走好網上群眾路線,提出許多富有創見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要求,從理論上實踐上極大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為我們做好新時代群眾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

「一切為了群眾」,網信事業始終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唯物史觀對人類社會最終走向共產主義社會的揭示、對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最高價值的追求,要求我們黨必須堅持「一切為了群眾」。我們黨不僅在理論上始終不渝地強調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更在實際上始終不渝地踐行著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

為人民服務是一個歷史範疇,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內容,對我們黨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從成立的那一天起,我們黨始終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觀察和分析世界發展的總趨勢、中國社會的實際狀況和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依據發展變化的實際,不斷探索為人民服務的規律,始終把實現和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以及全部工作的基本出發點,既著眼於人民群眾現實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又著眼於人民群眾素質的提高,努力實現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是對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繼承和創新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是一個抽象的、玄奧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止步於思想環節,而要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

我國網際網路發展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網際網路越來越成為人們學習、工作、生活的新空間,越來越成為獲取公共服務的新平臺。網信事業代表著新的生產力、新的發展方向,應該也能夠在踐行新發展理念上先行一步。

習近平總書記在 2016 年的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與 2018 年的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都突出強調,網信事業發展必須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人民福祉作為信息化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適應人民期待和需求,加快信息化服務普及,降低應用成本,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務,讓億萬人民在共享網際網路發展成果上有更多獲得感」,這些重要論述為新時代網信事業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

也正是得益於大規模的通信網絡建設,使得我國的網絡基礎設施全球領先,性能指標名列前茅。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國通信網絡平穩運行,新型網絡基礎設施規模部署為新業態提供了有力支撐,雲辦公、雲教學、雲醫療等異軍突起,智能製造、柔性定製、共享生產平臺、智慧供應鏈管理等表現出強大成長潛力,有效滿足了我國人民群眾的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需求,有力保障了經濟社會發展的穩定。

2020年4月11日,安徽省合肥市瑤海區政務服務管理局聯合窗口單位到大興鎮四崗社區開展「12345政務服務直通車黨員進社區活動」。供圖/視覺中國

「一切依靠群眾」,全方位提升網絡綜合治理能力

唯物史觀關於人民群眾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力量的觀點,要求我們黨必須堅持「一切依靠群眾」,以更好地領導人民發揮創造歷史的作用。黨的群眾路線的創立、發展和完善,始終是圍繞人民創造歷史來推進和展開的。充分相信群眾、緊緊依靠群眾、緊密團結群眾,是黨的事業成功的根本保證。

回顧歷史,每當黨的事業面臨重大挑戰,每當中國的前途命運面臨向何處去的重大關頭,總是用人民群眾的力量推動歷史車輪前進。

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需要全社會方方面面同心幹,需要全國各族人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網際網路是一個社會信息大平臺,億萬網民在上面獲得信息、交流信息,深刻影響著廣大群眾的求知途徑、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強調,為了實現我們的目標,網上網下要形成同心圓。什麼是同心圓?就是在黨的領導下,動員全國各族人民,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

「要本著對社會負責、對人民負責的態度,依法加強網絡空間治理,加強網絡內容建設,做強網上正面宣傳,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人類優秀文明成果滋養人心、滋養社會,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為廣大網民特別是青少年營造一個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要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展,使主流媒體具有強大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形成網上網下同心圓,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讓正能量更強勁、主旋律更高昂。」

我國網民數量巨大,網絡社會是一個複雜系統,必須牢固樹立系統化思維,充分發揮不同治理主體的優勢作用,多主體、多手段、多層面發力,才能形成網絡綜合治理合力。

2019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九次會議,會議審議通過的《關於加快建立網絡綜合治理體系的意見》,強調要堅持系統性謀劃、綜合性治理、體系化推進,逐步建立起涵蓋領導管理、正能量傳播、內容管控、社會協同、網絡法治、技術治網等各方面的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全方位提升網絡綜合治理能力。

同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對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又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國家網絡安全工作要堅持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保障個人信息安全,維護公民在網絡空間的合法權益。「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這是黨的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在網絡安全領域的具體呈現。網絡安全是共同的而不是孤立的,維護網絡安全是全社會共同責任,需要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廣大網民共同參與,共築網絡安全防線。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善於運用網絡提升社會治理能力

黨的群眾路線和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是建立在同一塊基石之上的。廣大的人民群眾是實踐和認識的主體,從實踐中來,再回到實踐中去的過程也就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過程。

改革開放以來,面對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我們黨反覆強調: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正確的認識只能來源於群眾的實踐,正確的決策只有變成群眾的自覺行動才能實現。領導幹部要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實際,尊重人民群眾的創造,傾聽人民群眾的呼聲,反映人民群眾的意願,集中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去發展我們的事業。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截至 2020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 9.4 億。網民來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網,民意也就上了網。因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幹部要學會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經常上網看看,潛潛水、聊聊天、發發聲,了解群眾所思所願,收集好想法好建議,積極回應網民關切、解疑釋惑。要發揮網絡傳播互動、體驗、分享的優勢,聽民意、惠民生、解民憂,凝聚社會共識。並特別強調,對廣大網民「要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對建設性意見要及時吸納,對困難要及時幫助,對不了解情況的要及時宣介,對模糊認識要及時廓清,對怨氣怨言要及時化解,對錯誤看法要及時引導和糾正。」「對網上那些出於善意的批評,對網際網路監督,不論是對黨和政府工作提的還是對領導幹部個人提的,不論是和風細雨的還是忠言逆耳的,我們不僅要歡迎,而且要認真研究和吸取。」

習近平總書記還鮮明指出,隨著網際網路特別是移動網際網路發展,社會治理模式正在從單向管理轉向雙向互動,從線下轉向線上線下融合,從單純的政府監管向更加注重社會協同治理轉變。

因此,他強調,「要強化網際網路思維,利用網際網路扁平化、交互式、快捷性優勢,推進政府決策科學化、社會治理精準化、公共服務高效化,用信息化手段更好感知社會態勢、暢通溝通渠道、輔助決策施政。」網際網路已經成為同群眾交流溝通的新平臺,成為了解群眾、貼近群眾、為群眾排憂解難的新途徑,成為發揚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監督的新渠道。

2020年6月30日,江蘇省如皋市行政審批局工作人員宣傳講解「雲上如意店小二」政務服務智能客服系統。供圖/視覺中國

以強烈的政治擔當歷史擔當走好網上群眾路線

自古以來,科學技術就以一種不可逆轉、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動著人類社會向前展。「無論是誰,無論何時,無論何地」,人類正在依靠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進入「無處不在的信息網絡社會」。

群眾在哪兒,我們的領導幹部就要到哪兒去。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幹部必須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走好網上群眾路線的重要論述,切實提高通過網際網路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引導群眾、服務群眾的本領。

始終不渝把增進人民福祉作為信息化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發展仍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增進人民福祉,抓好信息化發展是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新常態要有新動力,網際網路在這方面可以大有作為。要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強化信息資源深度整合,打通經濟社會發展的信息「大動脈」。著力推動網際網路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以信息流帶動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物資流,促進資源配置優化,促進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為推動創新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發揮積極作用。

要繼續大力推進縮小信息鴻溝。隨著5G 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越是信息技術應用好的地方,越會形成好的生態,帶來虹吸效應。國家與國家之間如此,地區與地區之間如此,城市與城市之間如此,城市和農村也是如此,會帶來新的地域分化。我們必須加快信息化服務普及,降低應用成本,使老百姓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信息服務,使得更多群眾分享到信息技術發展的紅利。

積極完善創新網際網路時代群眾工作機制。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確強調,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完善黨員、幹部聯繫群眾制度,創新網際網路時代群眾工作機制,始終做到為了群眾、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引領群眾、深入群眾、深入基層。

近年來,各地將網際網路技術手段應用於群眾工作,探索出不少好經驗、好做法。我們要把行之有效的好經驗、好做法上升為制度機制,同時要結合新的形勢不斷完善發展。要著力完善創新網上服務民生機制,積極利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5G 等信息化手段,增強在移動終端實現群眾問題採集、網上問題辦理、服務群眾功能,精準服務群眾。

著力完善創新民智民力匯集機制,創新網上問需於民、問計於民的方式,提高言路民情通達實效,充分激發人民參與熱情和創造活力,建立健全廣泛集中民力民智的決策機制,讓網際網路這個「最大變量」成為「最大增量」。

原標題:《走好網上群眾路線,有何重要意義?》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南通:線上聽民意線下解民憂 走好網上群眾路線
    家住江蘇南通錦安花園的網民「雨過天晴」所說的「啄木鳥」,是南通市崇川區為落實走好網上群眾路線推出的「啄木鳥」民生服務互動平臺。她說,問題留言至平臺後,三天就得到了解決。 據了解,在崇川區的這個平臺上可實現情況收集、線索舉報、在線互動、意見反饋等功能,今年以來收到有效表單4000餘條,回復率100%,辦結率95%。這也是整個南通市探索網絡民意處置閉環管理,努力走好網上群眾路線的縮影。
  • 朔城區委政法委「三創」模式全力走好網絡群眾路線
    朔城區委政法委「三創」模式全力走好網絡群眾路線 2020-12-25 18: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朔城區委政法委「三創」走好網絡群眾路線-山西法制報數字報
    近日,2020年度「網聚『政』能量、共築同心圓——各地走好網上群眾路線典型案例徵集展示活動」評選結果揭曉,由朔州市朔城區政法融媒體中心製作並選送的「速度與激情——我們(我)的8小時」從全國各地推薦的1490件案例中脫穎而出,獲選全國「優秀創意案例」。
  • 秦皇島市踐行網上群眾路線典型案例網絡民意測評
    為進一步推動全市各級各部門深入踐行網上群眾路線,構築網上網下同心圓,為新時代全面建設沿海強市、美麗港城和國際化城市凝聚強大正能量,按照省委網信辦工作部署,秦皇島市委網信辦在全市廣泛徵集「踐行網上群眾路線典型案例」,各縣區各單位積極申報,推薦了一批工作紮實、特點突出、成效顯著、群眾認可度高的優秀案例
  • 陝西日報社:走好全媒體時代群眾路線 做好深融大文章
    原標題:社長總編談媒體融合 | 陝西日報社:走好全媒體時代群眾路線 做好深融大文章 近日,中辦國辦印發《關於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意見》,從重要意義、目標任務、工作原則三個方面明確了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總體要求,發出了主力軍全面挺進主戰場的號令。圍繞落實中央要求,各級各類媒體取得哪些進展成效?形成哪些規律認識?深度融合又有哪些發力方向?敬請關注「社長總編談媒體融合」專欄報導。
  • 6月湖南各地回應網民訴求11108次|紅網網上群眾工作大數據
    五、網絡問政典型推介走好網上群眾路線,隆回縣做群眾的「知心人」近年來,隆回縣堅持把網絡作為聯繫和服務群眾的重要載體,創新網上群眾工作方法,搭建政網互動交流平臺,通過「網絡」走好「群眾路線」,運用網絡「匯民智、分民憂、解民難」,實現了網上群眾工作與「三大攻堅戰」等重大戰略部署互促共進,更緊密地聯繫群眾。
  • 【地評線】紅辣椒網評:幹部要為線上群眾路線「開渠引流」
    無論是解決棚改、就業、幼兒教育等民生問題,還是面對城市規劃、幹部作風、脫貧攻堅等工作建議,小小留言板架起了黨和群眾的連心橋、開啟了社情民意的直通車,彰顯著作為察民情、解民憂的治理抓手的效能。  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布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讓廣大黨員幹部和全國各族人民群情振奮。
  • 海報述評丨群眾路線是「楓橋經驗」歷久彌新的生命線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楓橋經驗」堅持好、發展好,把黨的群眾路線堅持好、貫徹好。「楓橋經驗」在實踐中不斷豐富發展,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形成了特色鮮明的新時代「楓橋經驗」。其內涵是,堅持和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在黨的領導下,充分發動群眾、組織群眾、依靠群眾解決群眾自己的事情,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 黑粉狂歡不斷 雙標對待辛巴辛有志有何意義?
    黑粉狂歡不斷 雙標對待辛巴辛有志有何意義? 來源:資訊中國 • 2020-12-20 23:10:12 直播電商是網際網路經濟與傳統經濟融合發展的重要形式,通過網絡直播帶貨已成為疫情以來最為火爆的銷售方式之一
  • 湖南媒體:將群眾路線進行到底,爭做百姓身邊的「貼心人」
    2020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指出,要走好全媒體時代群眾路線,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堅持貼近群眾服務群眾,創新實踐黨的群眾路線,大興「開門辦報」之風,把黨的優良傳統和新技術新手段結合起來,強化媒體與受眾的連接,以開放平臺吸引廣大用戶參與信息生產傳播,生產群眾更喜愛的內容,建構群眾離不開的渠道
  • RCEP籤署對全球有何重大意義? 趙立堅: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重要裡程碑
    RCEP籤署對全球有何重大意義?趙立堅: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重要裡程碑 2020-11-17 08:52:37 來源:北京晚報  |  作者:佚名 | 字號:A+ | A- 【RCEP籤署對全球有何重大意義?】
  • 嘉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
    大眾網濟寧3月26日訊(見習記者 高揚 實習生 張勇 通訊員 歐陽棟梁)3月26日下午,嘉祥縣工商局組織開展了第一次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集中學習。本次學習由縣局黨組副書記商聖福領學,重點學習了《十八大報告》、《十八屆三中全會報告》等內容。
  • 甘肅日報:群眾路線與中國夢
    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中國夢提供了實現的根本保證,群眾路線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根基。在當代世界潮流洶湧而來的大背景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應運而生,它以堅實的群眾路線為基礎,適時放飛中國夢,是對全民族精神的一次提振,為我們應對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和挑戰凝聚起巨大的精神力量!
  • 薛慶超:古田會議上毛澤東曾為堅持「群眾路線」據理力爭
    ,「如何看待群眾先問題」也是會議重要內容,當時毛澤東為要堅持群眾路線而據理力爭,指出紅軍不但要打仗,而且每到一個地方要組織群眾、宣傳群眾、發動群眾,幫助地方建立人民政權,建立共產黨的基層組織。但是,實際上,古田會議決議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如何看待群眾路線問題。因為當時隨著紅軍的發展,隨著中國革命根據地的發展,當時毛澤東同志認為,紅軍不但是一個執行革命的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不但要打仗,而且每到一個地方要組織群眾、宣傳群眾、發動群眾,幫助地方建立人民政權,建立共產黨的基層組織。
  • 「咽音」練習法有何重要意義
    (1)它是要達到『美聲唱法』發音技巧最高要求所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手段。   (2)它對任何其它唱法或多或少有嗓音保健效用。有治療功效,特別有效的是對那長期應用不正確的發音法來歌唱和長期用天然發音法喊叫過多致聲帶產生病變的人,(所謂職業性的失音病例)。這類病變往往是聲帶小結,兩聲帶*攏無力,發音有明顯漏氣現象或是聲帶充血、水腫,邊緣有突起等。 9、是不是任何人應用較強的呼氣來發音歌唱,都可以利用「貝諾利氏作用」,來使歌唱的發音較不費力?是的。
  • 黨支部如何開展群眾工作——讀陳雲《鞏固黨和加強群眾工作》
    抗戰時期,時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的陳雲在《鞏固黨和加強群眾工作》一文中詳細闡述了黨支部如何加強群眾工作,把群眾工作落到支部。這對於基層黨組織走好群眾路線有著重要的啟示意義。必須向群眾說明,只有驅除日寇才能解除目前痛苦。顯然,解決群眾今天的現實問題與引導群眾積極參加抗戰、為明天革命勝利而奮鬥,二者是一致的。正如陳雲所言,我們在動員、引導群眾運動的同時,不應該忽視群眾的政治、經濟、文化地位的任何細小的可能的改善;同樣的,愈是多注意群眾各方面生活的改善,群眾參加抗日的積極性就愈高。
  • 我市收聽收看陝西日報社踐行群眾路線推進融合發展工作會議
    我市收聽收看陝西日報社踐行群眾路線推進融合發展工作會議 2020-07-02 20: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踐行群眾路線要堅持「六維方向」
    當前,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正在全國各地開展,與第一批活動相比,第二批活動涉及範圍更廣、領域更寬、數量更多,與群眾聯繫更直接、更緊密、更經常,這就要求廣大黨員幹部堅持好「上、下、內、外、前、後」的「六維方向」,以正確的方向引導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一是學習教育要堅持「向上」。
  • 太原「網民有話說」網絡問政平臺正式運營
    民主與法制網山西訊(記者 蔡斐 □李豔平)為繼續走好網上群眾路線,創新網際網路時代群眾工作機制,11月3日,太原市人民政府召開「網民有話說」網絡問政平臺正式運營新聞發布會,會議由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政府新聞辦主任邊素庭主持,市委網信辦主任劉曉斌、副主任武潤林參會並介紹相關情況。
  • 嘎納電影節有何意義?
    有來自14個國家的21部影片將在電影節上爭奪著名的金棕櫚獎。但是,最吸引人的確是傳統的走紅地毯儀式,成百上千世界各地的明星大腕正是為此而來,企盼走一回紅地毯。走紅地毯儀式也先於開幕式展開。因此,開幕式當天,世界各國關注這一電影盛事的媒體頭版主圖,就已經被光鮮亮麗、穿著涼快、搔首弄姿的女明星佔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