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季《脫口秀大會》到現在已經播出了6期。
從突圍賽到主題賽,再到這周剛剛開始的分組賽,原本的50個參賽選手,只剩下19人還在繼續較量。
比賽人數越來越少,看點卻越來越多,其中充滿變數的反轉和爆冷場面,最能吸引觀眾的注意力。
一路看下來,你會發現哪怕是資歷很老的脫口秀演員,也有發揮不穩定的時候。那些長期活躍在熒幕前的老演員,並不是每一場都能讓觀眾爆笑,有時候竟然是觀眾緣給他們帶來了較高的票數,這是他們的優勢,但並不光彩。
對於新面孔來說,首先沒有觀眾緣就已處在劣勢,想要晉級就變得更加困難。但也正因為如此,他們的得票數更能體現他們當場的實力,大家只會根據他們的表演是不是好笑來投票。
有的新人具有一次突破的爆發力,但不能持續下去,多演幾場就會暴露出來,繼而被淘汰是常有的事。
這一季的節目,有一個新人成了例外,他的表演至今播出了三期,每一期都燃爆全場,次次都獲得了全場領笑員的拍燈「大滿貫」,觀眾也都喜歡他的表演,所以每次都能得到高票。
他就是被評為「最強新人」的楊蒙恩,而他卻說:「強就是強,和你是不是新人沒關係」。
說楊蒙恩是「脫口秀新人」可能並不恰當,只能說他是《脫口秀大會》的新面孔。對節目來說他是新人,但對脫口秀這個行業,他已經有了兩年多的經驗,同為脫口秀演員的「偉大爺」透露他在北京就已名震八方了。
兩年多在線下說脫口秀的經歷,讓楊蒙恩的表演已經有了成熟的套路,這些套路經過多次驗證之後,再搬到線上節目中來表演,獲得認可的概率也會大大提高,這是作為線上節目新人獲得成功的一條途徑。
這樣的套路在《樂隊的夏天》中則出現得更頻繁,參賽的樂隊基本都是小眾的,想快速吸引觀眾,就必須在第一次表演中拿出最得意的作品來,只有在第一次的表演中拿下高票,才有機會在後面展示個性。
第一次上節目,楊蒙恩就展示了他的實力。在突圍賽中,他最先講的是「人設與標籤」的段子,剛開始就被觀眾把梗給破了,這很容易打亂他的節奏,尤其是第一次上節目,這會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
他應對這個小事故很自然,一句「The show must go on」就輕描淡寫地帶過去了,然後繼續他充滿激情的表演,到最後講完幾乎沒受到影響。舞臺上應對突發狀況的能力,更能體現出一個人的實力。
羅永浩第一次看楊蒙恩的表演,給出的評價是:
挺驚喜的,新人這樣的話,我覺得前途無量。
這是非常高的評價,也能看出來,楊蒙恩的第一次出場就做到了「一炮而紅」的效果。
看過楊蒙恩很多次表演的李誕,對他第一次在節目中的表現的評價是:
沒有講好,有失水準。
這看起來是一句批評的話,其實也從側面表現出他可以做的比這次表演更強,他的實力還沒完全顯露出來。
笑果文化曾在官微發了一篇寫楊蒙恩創作過程的文章,然後不斷重複,再去開放麥試驗,最後再寫逐字稿。文中還展示了楊蒙恩的手機備忘錄,足足有320條靈感和素材記錄。
在他的創作過程中,字與字的打磨是必不可少的,因為一個字,一個順序的調換,都可能影響到最後的效果,有些打磨甚至到了上場前才最終確定。
除了打磨字詞,增刪細節也需要下功夫,這樣最終才能呈現出一篇接近完美的稿子。
楊蒙恩的強,是不斷積累後的集中爆發。
「強文本輸出」是一個脫口秀演員的基本功,這考驗的是他們對生活的觀察能力和對素材的積累能力。
僅擁有強文本是不夠的,脫口秀演員不但要有脫口而出的能力,還需要「會演」,也就是對文本的呈現能力。
楊蒙恩在這一點上做的尤其好。在《脫口秀大會》已經演完的三個節目中,他的每一段都有對話表演,每一段都繪聲繪色,一人分飾兩角,觀眾都能聽出他明顯的聲音變化,這是很厲害的表演技巧。
更厲害的是他的形體表演,他能夠在快速說段子的同時,完成難度較大的動作表演。觀眾不僅能被他的段子逗笑,還能為他滑稽的動作捧腹,作為一個脫口秀演員,這無疑是楊蒙恩擁有的「雙保險」。
為什麼許多老脫口秀演員只有強文本,而不做形體表演?
因為表演更難。
張萌就在節目中說了:「表演最難的不光是表情,也不光是語言,臺詞能力,而是你的肢體」。
如果說形體表演是楊蒙恩說脫口秀的一大技巧,那他還有另一個技巧,就是將段子故事化。仔細看過他在《脫口秀大會》的三段表演後,你會驚訝地發現,他說脫口秀很像是在做演講。
美國著名成功學大師卡耐基有一個演講公式是這樣的:先講一個與演講主題相關的、動人的個人故事;然後為聽眾推薦可採用的具體行動;最後簡明清楚地解釋採取該行動的好處,演講結束。
公式在楊蒙恩的脫口秀中是這樣的:先講幾句題外話活躍氣氛;然後開始聲情並茂地講故事;最後通過一個金句或者反轉點睛之筆來首尾呼應,表演結束。
在第一次表演中,他上場首先說的是「接下來我要表演的才是真正的脫口秀……」,然後開始講「人設與標籤」和「六中七匹狼」的故事,最後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來與之前的杜甫相呼應。
在第二次表演中,他上場先說:「此時此刻,張博洋要是退賽就真的太好了……」,然後才講「甲方與乙方」和「外灘表演」的故事,最後由「回到現實」這個回答來完成點睛。
在第三次表演中,他上場即說:「我要講的是初戀的故事,讓兩位再次體驗一下擁有愛情的滋味」,然後講「與初戀相遇」和「被家長荒唐的理由拒絕」的故事,最後以「豬耳朵,8塊錢一斤」來完成呼應。
三段表演用的都是同一個技巧,只是講的內容不一樣,但這一套真的很對觀眾的胃口,連領笑員都讚不絕口,觀眾更是用高票來表現他們的喜愛。
楊蒙恩的強,是熟練使用技巧後的從容。
楊蒙恩原來是在北京工作的,當時在北京也兼職說脫口秀。後來不知道什麼原因,他來到了上海,加入了「不太方便解約」的笑果文化。不管怎樣,這一選擇對他來說真的太正確了。
對於笑果文化來說,今年是非常艱難的,從年初持續的疫情導致線下巡演的暫停,與旗下藝人池子的解約風波鬧得沸沸揚揚,卡姆因吸毒被無限期停演,再到最近的程璐與思文的離婚,讓這家公司和旗下的藝人都不斷地處在風口浪尖。
換個角度來看,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作家王爾德說過:「世界上只有一件事比被人議論更糟糕,那就是沒人議論你」。對於大多數演員來說,上熱搜還是很香的。儘管笑果文化經歷了這一系列的波折,但你不得不承認,在中國脫口秀這個圈子,笑果文化旗下的《脫口秀大會》和《吐槽大會》仍然是最知名的,全國知名的脫口秀演員,大多在笑果文化旗下。
楊蒙恩選擇加入笑果文化這一平臺,有點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感覺,因為這裡有成熟的運作模式,無論是線下還是線上,這都是一個對脫口秀演員來說不可多得的好平臺。
試想一下,如果楊蒙恩選擇繼續留在北京,也許他還是一個優秀的脫口秀演員,但他的知名度肯定不會有現在這麼高,畢竟線下演出的觀眾是有限的,而現在他的大多數粉絲都來自他的線上表演。
大家知道,選擇比努力更重要。選擇代表一種眼光,是一種從當下看長遠發展的能力。所以做選擇是很難的,有時候是選擇太多,有時候是眼光不夠長遠。而在當下的脫口秀界,楊蒙恩無疑做出了很好的選擇。
楊蒙恩的強,是選擇好平臺後的飛躍。
楊蒙恩能成為第三季《脫口秀大會》的「最強新人」,是因為他在之前已經完成較長時間的積累,然後找到了最適合他的表演技巧,最後選擇了一個優秀的平臺,把他的「強」完美地呈現在了觀眾面前。
仔細想想,似乎大多數人的成功都會經過這幾個階段:先經歷一段時間的默默無聞,積累實力;然後通過自己的積累找到某一領域的竅門,最後通過一個平臺的助力,實現人生階段性的跨越。
也許現在看來楊蒙恩還算不上成功,他在脫口秀這條路上還要走很久,才能實現更高級的躍升。
但是在這條路上,他已經走在了前列,我們有理由期待,他還能在脫口秀領域走得更遠。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麥子熟了(maizi8090),一個有溫度有態度、全網最優秀青年聚集地。分享最深刻觀點、見證最精彩人生,麥子與你一同遇見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