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節目特色、視聽語言、生活啟示三方面解析《三時三餐》綜藝價值

2020-11-17 西貳

說起韓國綜藝之王,《三時三餐》當之無愧。這檔在韓國叫好又叫座的另類「慢」綜藝,獲獎無數,收視率屢屢創新高。

剛剛收官的《三時三餐》漁村篇,僅在節目開播第三集,收視率就直飆12%,再次刷新自身最高收視率。

在一向評分嚴苛的豆瓣上,《三時三餐》每一季評分都高居9分+,收視口碑雙封神。

今天這篇文章,我想以剛剛結束的漁村篇為例,從節目特色、視聽語言、生活啟示三方面解析《三時三餐》的綜藝價值。

一、節目特色:明星下鄉勞作,真實記錄「一日三餐」的非典型綜藝

《三時三餐》開播之前,韓國戶外競技類綜藝盛行,《兩天一夜》、《Running man》、《無限挑戰》等「快綜藝」大行其道。

這些綜藝無不有同樣的特點:節奏快、笑點密集、競爭激烈。

而《三時三餐》的出現,就好比一個格格不入的逆行者闖入,它脫離主流形式,不設關卡、不備任務,僅在最簡單的日常生活中搜尋素材。

節目伊始,就連第一季的出演者李瑞鎮也直言不諱,「太無聊了,這個節目會完蛋」。

但誰也沒想到,《三時三餐》作為一檔不被看好的戶外慢綜藝,卻猶如一匹黑馬,在眾多老牌節目的環繞下殺出重圍。

其實,《三時三餐》的成功,恰恰得益於它的非典型特徵——

1、無流量、無噱頭,非典型綜藝咖出演

不同於常規綜藝,以漁村篇為例,《三時三餐》的固定嘉賓是三位演員咖,他們沒有典型綜藝咖的嫻熟表現力,也沒有偶像明星的流量噱頭,組合在一起有種新鮮的化學反應。

車勝元,演員、模特,188的大高個,熒幕上的形象強勢顯眼,自帶霸氣總裁即視感,但在《三時三餐》中,成功展現出他生活中不為人知的另一面,高超的廚藝,慈愛又嘮叨的形象,被觀眾親切地稱之為「車大嬸」。

柳海真,演員,年過50歲,外貌不出眾,身材矮小的他,看上去「土裡土氣」,放在村民裡毫不違和,但誰也想不到,在《三時三餐》中,他卻擁有滿身寶藏技能,手工DIY、開船、捕魚,樣樣都行。

還有三人組裡年齡最小的老么孫浩俊,就像行走的「幹活機器」,從早到晚就會悶聲幹活,毫不在意鏡頭多少。

不擅長玩梗,不會刻意製造笑點,臨場反應力幾乎為0。正是得益於這些「非典型」綜藝咖出演,才讓節目從一開始就懸念滿滿,也正因為如此,節目有了更多可看性。

2、利用當地食材製作一日三餐,全面融入真實的漁村生活

由於疫情原因,《三時三餐漁村篇》的拍攝地點選在一座「無人島」,整座島只剩偶爾來島上的三戶人家,在這裡,沒有村民、沒有市集,更沒有原來城市裡的熱鬧與繁華。

三位在都市裡生活已久的出演者,要暫時逃離城市喧囂,用當地農作物、海產等食材,靠自己的力量解決一日三餐的溫飽問題。

在這裡,有別於傳統戶外綜藝,沒有刻意針對嘉賓的難題,也沒有尖銳的矛盾貫穿始終,不存在競爭,更缺少懸念,綜藝元素儘可能弱化。

這種節目形式的設定,更像是一部還原當地漁村生活的紀錄片,跳出當下常規綜藝的基本框架,顯得別樹一幟。

為了讓嘉賓更好地融入漁村生活,節目組不會提供任何援助或方向上的引導,嘉賓必須通過自己的方式獲取食材,比如漁村裡的海產品都不是現成的,需要嘉賓像漁民一樣自己利用漁具捕撈。

在貧瘠的漁村,這裡沒有大城市裡的高科技,嘉賓必須迅速適應這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

3、用「50:50」法則真實記錄還原,拒絕劇本和抓馬

相比國內綜藝無止境的矛盾抓馬,《三時三餐》顯然是另一道清流,清晨的濛濛細雨、午後的一米陽光、山間漂浮的白雲,以及熱氣騰騰的食物。

節目旨在真實記錄下演員們在漁村自給自足解決三餐的故事。

節目總導演羅PD曾在採訪中表示:「如果把百分百設定好的內容全部呈現給觀眾的話,一定程度上也是剝奪了觀眾能夠參與到節目中的空間,電視作為一種雙向溝通的媒介,只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和偶然性發生才更能引起大家的共鳴。」

但真實記錄並不意味著全然丟棄節目看點,《三時三餐》靠的是「50:50」法則,即50%靠策劃,50%靠運氣,這裡並不是完全靠運氣錄製節目,是讓它順其自然的產生亮點。

以《三時三餐》漁村篇為例,嘉賓來到島上,農田裡僅有有限的農作物,如果想要烹飪美味的佳餚,就得自給自足下海捕魚,但在惡劣的環境和生疏的技能下,捕魚本身對嘉賓就是一種挑戰,這種結果的不確定性,也讓節目增添了不少看點。

第一期,柳海真滿懷信心地安置好漁網,可隨後的幾集迎接自己的卻是「顆粒無收」,無奈之下只能一群人啃起了土豆。

明明是檔記錄漁村美食的節目,卻釣不到魚,吃不到肉。

有女嘉賓來做客,也只能用攢了兩三天的新鮮雞蛋來招待。拌麵裡雞蛋也只有女嘉賓的碗裡是完整的半個,其他三個大老爺們只能擠在一起吃半顆雞蛋。

這種自然而然產生的戲劇場面,既遵守了真實性,又充分保障了看點。

二、視聽語言:細膩的鏡頭語言,刻畫出溫暖治癒的日常

一檔優秀的綜藝節目往往擁有獨特的視聽語言,《三時三餐》藉助細膩的鏡頭語言、生動有趣的配樂以及溫暖治癒的文案,成功實現鏡頭語言在綜藝中的敘述、抒情,讓觀眾完全沉浸在嘉賓所處的寧靜村落,心靈得到治癒。

1、細膩的鏡頭語言渲染氣氛

相比於「快綜藝」緊張刺激的節奏,《三時三餐》自有一套鏡頭敘事,每一集都充斥著大量的山水空鏡頭,以展現大自然的神奇瑰麗,清晨波光粼粼的大海、山間和煦的微風、迎風搖擺的嫩芽,在這些自然景觀的襯託下,更加凸顯了漁村有別於城市的歲月靜好,讓人心生嚮往,也讓煩躁的心暫時靜下來。

《三時三餐》在拍攝光線的選擇上以不刺目的自然光為主,借光線的改變來體現時間的變化。從清晨太陽還未升起時不算明亮的天光,到午間刺目的陽光,再到傍晚房屋中亮起暖橘色的燈光,時光流逝的真實感一覽無遺。

在自然植物的拍攝上,大量的使用延時攝影的方式展現它們生命運作過程,給大自然賦予了生命,也讓觀眾看到了平時用肉眼無法觀察到的奇異景象。

2、生動有趣的配樂聲效加強節奏感

以最新一季《三時三餐漁村篇》為例,第一期節目前35分鐘,總共出現25首不同的插曲,平均1分多鐘替換1首歌

對於一期90分鐘的節目而言,這樣高頻插入BGM的操作,成功緩解了敘事緩慢帶來的枯燥感,創造出節奏感。

另一方面,《三時三餐》中加入大量環境聲效,不同於背景音樂,這些環境聲效具有寫實性、逼真性,能恰到好處地烘託人物所處環境的氣氛。

在聲效的選擇上,《三時三餐》注重表現大自然和食物有關的聲音,諸如在展現周遭環境,描繪大自然的情景中,畫面常常輔以風聲、雨聲、雷聲、濤聲、蟲鳴、鳥鳴等。

另外在展現食物的過程中,也會放大食材切制的「鐺鐺」聲、煲湯時煮沸的「咕嚕咕嚕」聲、熱油淋在鍋裡的「滋滋」聲,以及食物吃進嘴裡的咀嚼聲。

這些真實音效的加入,使使原本冗長的鏡頭加入更多快樂的旋律,大大增添節目趣味。

3、溫暖治癒的文案撫慰人心

看《三時三餐》時,我們不時因活潑俏皮的文案會心一笑,也常常被溫暖治癒的文案所撫慰。

漁村篇第一期,從嘉賓口中得知韓國如今嚴峻的疫情環境,此時大家都陷入疫情所困的煩悶,這時畫面轉變,視角切到「無人島」上的自然風光,幾個長長的空鏡頭輔以積極向上的文案,瞬間讓心靈得到撫慰。

不要擔心春天一如既往地來到了我們身邊

當嘉賓來到「無人島」上,節目用幾個空鏡頭交代了漁村的周遭環境,與此同時,畫面上配以擬人化的文案,生動又俏皮,一掃疫情籠罩的無助壓抑,讓心情放鬆下來。

好吃的傢伙旁邊是好吃的傢伙超大藤壺旁邊是自然產紅蛤

還有一次,屋外狂風暴雨,因為惡劣的天氣,嘉賓沒辦法快速生火煮飯,這時節目組適時捕捉到生火途中嘴角咧出一抹微笑的柳海真,並配上積極向上的文案,營造出一種在逆境中不忘保持樂觀的正能量。

在雨中綻放出的笑容之花

正是因為這些每集都會多次出現的溫暖文案,才讓這檔節目有了更多撫慰人心的力量。

三、生活啟示:瑣碎無趣的日常下,蘊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三時三餐》之所以能封神,除了創意的節目形式以及優秀的視聽語言外,更重要的是它在瑣碎無趣的日常下,傳遞出的人生哲理。

1、一日三餐來之不易,我們所擁有的一切都值得珍惜

曾經看過一個採訪,羅PD說,工作很累,有時也會閃過放下一切帶著團隊逃離去旅遊的念頭。

這也是三時三餐存在的契機之一。

工作很忙,生活很累,光是賺錢就已經讓人無暇思考其他。

但《三時三餐》選擇將忙碌的都市人送往農村,讓他們暫時拋下手頭的一切,回歸自然,種田燒菜,只為一日三餐而忙碌。

節目的剪輯,能看到的是滿滿熱愛生活的樣子。

寬廣的土地,生機勃勃的農作物,俏皮可愛的動物,溫馨的家人,和雖然簡單卻可口的飯菜。

在《三時三餐》中,早已習慣都市便捷的明星嘉賓,需要重回原始狀態,每天為有限的食材而辛勤勞作,即使是最簡單的一日三餐,往往也要付出大量心血。

這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讓在都市生活的演員們甚至工作人員們在節目之餘能夠重新思考生活的意義,也能起到減壓的作用,對觀眾而言,這更是一種呼籲引領,在都市的壓力下,我們也可以選擇到一個小小「漁村」去放鬆自己,釋放壓力,這也是另一種對自我的救贖。

2、生活本平淡,只有學會與平淡的生活共處,才能更好度過這一生

大部分人的生活都是平凡而重複的,特別是疫情之下的我們困守於室內的一方天地,每天做著瑣屑又枯燥無趣的日常。

而《三時三餐》的存在,讓我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稀疏平常的每一天。就像漁村篇中光芒萬丈的明星出演者,即使身處在無人響應,物資匱乏的「無人島」,也能將平淡的生活過得別有意義。

豆瓣@Ann的評論引人深思——

不過我想我們大多數觀眾喜歡它的原因是因為這樣子稀鬆平常的生活是我們每天在過的平凡人生,甚至他們的條件還比我們要艱苦地多得多。看到一個明星在平凡人生裡的生活引發了我們自己的共鳴,表現在我自己身上,我不再覺得做家務,煮飯做菜是無意義的重複與無價值勞動,我開始認真地準備每天中午的便當,鍛鍊自己的廚藝。畢竟,轟轟烈烈的生活是短暫的,平平淡淡的每一分每一秒才是真實的人生啊。

人生其實本來就是平淡的,無論你是大明星還是所謂的成功人士,繁華和榮耀之後都要歸於平凡,只有在親手做一頓飯,做一次家務去體味生活的意義,才能更好的懂得生活,享受生活。

只有學會與平淡的生活共處,才能更好地度過這一生,這大概是《三時三餐》教會我們最寶貴的處世哲學。

最後想說:

好的綜藝,來源於生活,更反映生活。一檔真實記錄一日三餐的綜藝,讓我們再次審視生活的意義,發現平凡日子的可貴。它值得被更多人看到。

相關焦點

  • 三時三餐
    《三時三餐第一季》是韓國tvN頻道推出的一檔自給自足有機農業生活實境綜藝節目,由羅英錫、樸熙妍導演,李瑞鎮、玉澤演出演固定嘉賓,共11期。《三時三餐第一季》展現了李瑞鎮和玉澤演二人遠離城市,來到江原道旌善玉筍峰下體驗農村生活並自給自足解決一日三餐的故事。該節目於2014年10月17日星期五21時50分在韓國tvN頻道開播。
  • 《嚮往的生活》抄襲《三時三餐》——國內綜藝再陷抄襲門
    為什麼抄襲《三時三餐》?《三時三餐》是近年來韓綜的口碑之作,也是神劇頻出的TVN電視臺的扛鼎之作之一,這個節目的製作人就是韓國綜藝之神羅PD羅英石。節目定位是自給自足有機農業生活實境綜藝節目,出演成員遠離城市生活。
  • TVN熱播綜藝 三時三餐 20190816
    《三時三餐》是韓國tvN電視臺出品的自給自足有機農業生活實境綜藝節目,出演成員遠離城市生活,來到農村(玉澤演,李瑞鎮)和漁村(車勝元,劉海鎮,孫浩俊
  • 《嚮往的生活》VS《三時三餐》,中韓綜藝的創作取向差異
    兩個節目同時開播,在迅速受到觀眾矚目的同時,對於《嚮往的生活》是否抄襲韓國羅PD的代表綜藝《三時三餐》的問題再一次被提起。那麼到底是否「節目內容大相逕庭,人物個性天差地別」,大家通過我之後對兩節目的對比,應該會有自己的判斷,關於抄襲與否,每個人對原創的標準不同,我對此不下結論。主要想分析《嚮往的生活》和《三時三餐》有什麼異同?藉此來探討一下,國內慢綜藝與韓綜的創作取向差異。
  • 三時三餐更新E2 tvN熱播韓國綜藝 2019
    《三時三餐》是韓國tvN電視臺出品的自給自足有機農業生活實境綜藝節目,出演成員遠離城市生活,來到農村(玉澤演,李瑞鎮)和漁村(車勝元,劉海鎮,孫浩俊
  • 模式測評——《嚮往的生活》是《三時三餐》的中國翻版嗎?
    雖然《嚮往的生活》最終取得了成功,但是在最初節目製作消息傳出之際,許多網友就因為該節目與韓國tvN電視臺的《三時三餐》有一些相似而存在較多質疑,並對節目是否會在國內水土不服產生過激烈的討論和深深的擔憂。那麼,究竟《嚮往的生活》是《三時三餐》的中國翻版嗎?它們存在哪些相似之處?又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在節目已經播到第九集之際,我們可以做出一個客觀的判斷了。
  • 「下飯綜藝」《三時三餐》再次啟程,「一家三口」又來嘍
    《三時三餐》是一檔美食綜藝節目,熟悉韓綜的人應該對羅英錫pd不陌生吧。而《三時三餐》正是羅pd的代表作。而本月10日有我們熟悉的老成員車勝元(車嬸),柳海真(真大海),還有我們的老小孫浩俊繼續作為固定成員的《三時三餐.漁村篇》正式開始拍攝。作為名副其實的「一家三口」,他們之間的感情互動也是讓觀眾們看在眼裡。
  • 治癒系綜藝推薦——《三時三餐》
    蘇軾說「人間有味是清歡」,有時身未動心已遠,即便沒能馬上飛去遠離城市的角落,也有一些製作精良的節目可以帶觀眾如臨其境體驗那樣的生活。本次想要推薦給大家的綜藝節目就是講在農村或者漁村的遠離城市的生活。這檔節目整體的節奏也是慢慢悠悠的,很適合下載下來在外出旅遊或者出差的路上看看。這種類型的節目在細碎中蘊含亮點,無聊裡暗藏打動人心的力量。
  • 盤點國外美食節目之三時三餐第一季,網友:細水長流的好綜藝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國外美食節目之三時三餐第一季,網友:細水長流的好綜藝,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一下這個節目的簡介和部分網友的評論吧。三時三餐 第一季 劇情簡介:《三時三餐》是由成功製作了背囊旅行節目「花樣系列」掀起了一陣旅行節目新風尚,備受關注的羅英石製作人推出的「料理節目」。主題是在農村用當地食材製作一日三餐。
  • 韓綜《三時三餐》高分收官,慢綜藝漸入佳境?
    文丨文娛產業觀新一季《三時三餐》開播的消息一經發出就引起了關注。歷經兩個月的時間,終於在7月10日畫上了句號。雖然這一季完結,但是仍然有不少觀眾意猶未盡,重刷之前《三時三餐》的人不在少數。《三時三餐》系列至今已經播出九季了,漁村篇仍然保持著原本製作團隊的水準。也讓觀眾給出了超高評價。豆瓣9.5分的評價,可見觀眾對於這部綜藝的喜愛程度。
  • 韓國良心綜藝推薦之《三時三餐》
    我就不推薦《無限挑戰》這種地球人都知道好看的國民綜藝了,今天來推薦一個超有愛綜藝,《三時三餐》。《三時三餐》是由韓國神級製作人羅英石(羅英錫)打造,有線電視臺tvN播出的綜藝節目。近幾年在電視劇和綜藝方面都異軍突起,優秀的節目劇集收視率完全威脅到三大臺。可能羅英石PD當初就是看中了有線臺的這個特點吧。來到tvN的羅英石PD以《花樣爺爺》為起點,製作了著名的背包旅行計劃《花樣》系列節目。得到一籮筐好評,造就了自己的事業高峰,也創造了有線電視臺綜藝前所未有的收視神話,羅英石的製作能力再次得到大眾認證。
  • 《嚮往的生活》第四季定檔,有網友質疑節目抄襲韓綜《三時三餐》
    《嚮往的生活》第四季定檔,有網友質疑節目抄襲韓綜《三時三餐》《嚮往的生活》是由湖南衛視的一檔生活服務紀實節目。節目中主人公一起守拙歸田園,為觀眾帶來一幅「自力更生、自給自足、溫情待客、完美生態」的生活畫面。
  • 《三時三餐 高敞篇》一個節目兩種人性
    看《三時三餐》,最大的感受是人心的浮躁。一檔種田做飯飲食睡覺的治癒系慢綜藝,彈幕上卻沒有與之相匹配的美好。無休止的爭論:嘉賓討厭/韓國飲食單一/做菜不講衛生小到一個嘉賓的一個表情,都能引起彈幕上的腎上激素三倍飆升。這時我總會想,他們為什麼選擇看這檔綜藝?
  • 三時三餐:車勝元能否成為第二個李瑞鎮?
    讓我們看韓媒如何解析!'삼시세끼' 차승원에 대한 기대치가 한껏 높아지고 있다.對《三時三餐》車勝元的期待值越來越高。有線臺tvN《三時三餐-漁村篇》不同於在江原道旌善解決一日三餐的李瑞鎮和2PM玉澤演,在全新成員和全新背景下重新開始的新綜藝節目。尤其是現役開展活躍活動的模特兼演員車勝元和超強搶眼配角劉海鎮及亞洲王子張根碩出演。
  • 《三時三餐》|愛上生活最初的樣子
    忘記了最開始的時候是怎麼遇上《三時三餐》的,但一路追過來,絕對想不到曾經抱著「幾個男人每天待在村子裡做飯種菜真的能看下去嗎」這種心情的我,後來竟然完全沉迷於它的魅力,又無數次回來重溫。在一大波熱烈又鬧騰的真人秀裡,《三時三餐》是我最初遇到的清流。       羅PD真是個奇才。
  • 必看下飯綜藝之《三時三餐 山村篇》
    三時三餐 山村篇 (2019)    導演: 羅英石  主演: 廉晶雅 / 尹世雅 / 樸素丹  類型: 真人秀  製片國家/地區: 韓國  語言: 韓語  首播: 2019-08-09(韓國)  又名: 三時三餐 女性篇 / 三時三餐 女生篇
  • 三時三餐和嚮往的生活,用心的演和有心的秀
    今年由於疫情很多綜藝節目都不約的延遲了時間,或者是修改了拍攝的方式。步入5月,韓國口碑綜藝《三時三餐》漁村篇第五季在5月1日這天正式開播。而國內同類型綜藝《嚮往的生活》第四季也同日上線。主要節目的內容就是到某個農村/漁村,醃泡菜、醃蘿蔔、醃各種小菜、然後種地、收割,釣魚,趕海等,每期大概也是三天,會有一到兩個嘉賓到來一起生活吃飯,節目氛圍輕鬆愉悅,很有生活氣息,那種滿溢的自給自足的充實感,到第五季了,還依然未減,口味非常持久的下飯綜藝。
  • 韓國綜藝攻略|《三時三餐》 回歸日常生活,找一天替自己煮個飯吧!
    2014年開始播放的韓國綜藝節目《三時三餐》農村篇,出自於韓國知名神級綜藝節目製作人羅英石之手,開播之前完全不知道他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 《三時三餐 高敞篇》三時三餐的美好記憶
    我想,在真大海心目中這不僅僅只是一個綜藝,還是一家人相聚的美好時光。真大海回歸後,車嬸明顯開朗了很多,一家人開開心心勞動,做飯,互相打趣。15.16年是真大海的高光時刻,因為《海盜》獲得了最佳男配角,實現了青龍,大鐘和百想的大滿貫,也首次擔任了電影男主角。在百想頒獎的時候,真大海說最近遇到朋友都不問他的電影,而是問《三時三餐》,問他車嬸做的飯菜真的有那麼好吃嗎?
  • 從《三時三餐》到《嚮往的生活》,我們究竟在尋找什麼?
    有天在與同事吐槽生活時,卻在閒聊中誕生了《三時三餐》。 三時三餐 | 宣傳照 2015年在韓國開播的《三時三餐高敞篇》,拍攝選址於全羅北道高敞,以遠離城市的生活方式,讓出演者貼近鄉村生活與自然,在淳樸的鄉村過上一天只為三餐而勞作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