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被皇帝誤以為是醜女,一生三嫁,最後一任丈夫成迷

2021-01-17 深一歷史

古代人教養家中女兒,皆以品行端莊、才貌雙全為準則,女子要遵守三從四德,即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

尤其是大家世族的女兒們,更重視尊卑嫡庶,她們從小錦衣玉食,過著侍女伺候著長大的日子。

略微讀些書識些字,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也信奉「女子無才便是德」,早晚都是要嫁人的,能保持端莊穩重、善良識大體就很好了。

而有些平民窮苦人家的女兒沒有很好的條件讀書,家中家務繁重。就算沒錢請先生教書,大字不識幾個,至少也得每天學習女紅、烹飪,減輕家中父母負擔,也好嫁得賢良夫婿與他舉案齊眉。

古時候有這麼一個女子,她生在平民家中,其父年過五旬得女,將她視為掌上明珠般寵愛,卻並未順遂一生,你知道她是誰嗎?

為何成為醜女

這位平民家的女兒就是我們熟知的王昭君。據說昭君天生麗質,膚若凝脂,容貌絕世,就連林間最美麗的花兒朵兒見了也自慚形穢。

王昭君自小備受父母疼愛,也是用心教養著長大的,她琴棋書畫詩無一不通,無一不精。

後來漢元帝要選秀女進京,或留在宮中成為一名宮女,或被皇帝選中一朝飛上枝頭成為鳳凰。王昭君就在入選名單中她拜別父母,以民間女子身份進入皇宮,成了一名宮女。

但是萬萬沒想到,在這樣條件下進宮的王昭君卻因此開啟了他不平凡的一生。但是瑕不掩瑜,這樣美妙絕倫、天生麗質的女子,卻沒能想到自己會有一天頂著一個「醜女」的頭銜被人們識得。

難道是因為王昭君破柳之姿,只能在民間算得上是獨特,在奼紫嫣紅、環肥燕瘦的後宮佳麗三千之下,她就不夠瞧了嗎?答案當然不是這樣,而且對於王昭君為何最後成了「醜女」,這其中還有一段故事。

那時候被選入宮中的女子皆由畫師毛延壽等人畫像奉與皇帝選看,容貌上佳者為嬪為妃成為皇帝的女人,有享用不盡的榮華富貴,於是很多秀女都動了賄賂畫師的心思。

王昭君自恃清高,不屑以賄賂謀得漢元帝寵愛,她自信是金子總會發光的,並沒像其他人一樣賄賂畫師。

而毛延壽也沒有將王昭君畫得太好看,自然,昭君的畫像並未被皇上選中。王昭君就這樣以「醜女」之名留在宮中,因不得皇上臨幸整日鬱鬱寡歡。

但是隨後事情的發展遠遠超過了王昭君的想像,也正是因為自己丑女的頭銜,為自己迎來一個非常不一般的機遇,而這個機遇也足以影響了王昭君的一生。

讓她最後有機會成為一個以一己之身,千古留名的機會。這在那個時代,這樣的女子也實在是少數。

昭君含淚出塞

就這樣過了許多年,某日,南匈奴呼韓邪覲見漢元帝並自請為婿,漢元帝為保邊塞安定,決定選王昭君出使塞外,與呼韓邪成親。

昭君得此噩耗傷懷不已,但聖旨已下,又怎是她小小女子能反抗得了的?昭君明白自己此生怕是再無緣得到漢元帝寵愛了。

臨行前漢元帝賜宴款待呼韓邪,命昭君前來陪同,呼韓邪見昭君美貌心情大悅,對漢元帝千恩萬謝。

漢元帝第一次見到昭君,他怎知昭君竟有如此美貌?遂後悔不已,待送走了呼韓邪,他一怒之下殺了毛延壽等畫師。但是就算殺了全部的畫師,此時也是為時已晚。

昭君深知自己身為一名女子,既不能留在家中侍奉父母以盡孝道,又不能在入宮後得漢元帝青睞光耀家族。

如今和親去那荒蠻之地飽受風沙之苦,倒不如留在宮中無名無分了此殘生。她無可奈何只得認命,她的意義就是不費一兵一卒安邦定國。可謂「遣妾一身安社稷,不知何處用將軍」。

昭君有沒有第三任丈夫

據說在王昭君嫁到邊塞不足三年,呼韓邪就因病去世了。按照我們古時候的習俗,丈夫死後女子是要回到娘家一輩子守寡不得改嫁的。

昭君寫信請求漢元帝迎她回去,但漢元帝為保邊塞安穩拒絕了她,並要求她遵從遊牧民族的收繼婚制度。這屈辱之事如何使得呀?

昭君孤身一人毫無還手之力,她只能再嫁給下屆單于復株累,兩人共同生活了十一年之久。公元前20年,復株累去世,在復株累單于死後不到兩年,昭君也因病去世了。

那麼昭君的第三任丈夫到底是誰呢?我們知道,王昭君遵從了遊牧民族的收繼婚制度,嫁給兩任單于。

第二任丈夫死後,昭君或許並沒有逃過這種制度的迫害,而是嫁給了新任單于,繼續生活下去。由此可見,昭君的一生真是悲苦悽涼啊。

結語:

昭君的一生短暫而辛苦,普通人家的女兒雖不如昭君出眾,卻也能相夫教子平安一生,更不會受改嫁之苦。

昭君身為一小小女子,便能換來邊塞數十年的安穩,為自己的家鄉帶來幸福和安定,或許這也是她孤身一人背井離鄉時的勇氣源泉吧。

她的豐功偉績不僅在於換來當時匈奴的順從和團結,更為後世胡漢兩族的和睦親近做出貢獻,她為人們所敬仰,真的是歷史上不可多得的奇女子啊。

相關焦點

  • 昭君出塞——因匈奴人的收繼婚制,王昭君先後嫁給父子兩任單于
    王昭君是有「落雁」之稱的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她遠嫁匈奴,促進兩地和平安定的事跡,自古被人傳誦。而她遠嫁匈奴之後,嫁了兩任丈夫,且兩任丈夫是父子關係,這對尊崇禮制的漢族人來說實在有違倫常,難以接受。當時匈奴人奉行的收繼婚制,這對於自小在儒家思想氛圍長大的昭君來說如何接受?她被作為和平使者稱頌的傳奇人生到底是光輝還是悲戚?畫工誤美貌?
  • 王昭君為什麼會嫁給兒子?
    王昭君在丈夫死了為啥會嫁給兒子,因為這兒子不是她親生的,只是他丈夫的親生兒子,所以她能嫁。
  • 古代四大美女結局悽慘,四大醜女的結局,卻幸福美滿
    她們分別是西施、貂蟬、王昭君和楊玉環,才子往往用閉月羞花沉魚落雁來形容這四位美女。意思就是西施的美貌讓月亮都自愧不如,貂蟬的美,鮮花見了都害羞。水裡遊的魚兒見了王昭君也忍不住走神沉下去,楊玉環的美更是驚得天上飛的大雁都落了下來。
  • 自古紅顏多薄命,一個「克夫痣」,改變了王昭君的一生
    王昭君的才藝姿色自然是湖北省第一名的位置進入宮中。不過古代有規定,選入宮中的秀女需要被宮廷畫師畫美人圖冊,以便讓皇帝根據畫像來挑選,皇帝自然不能一個個挨近瞅了。當時負責給王昭君這幫秀女,畫美人畫冊的正是宮廷名氣非常響亮的畫師毛延壽。 話說王爺好見,嘍囉難纏。
  • 王昭君長得啥樣?有祖孫三代同她,這不是笑話,的確是事實
    在她十六歲的時候,關於她的美貌傳說早就流傳全國,人盡皆知,又恰逢當年漢元帝正在選秀女,王昭君如此美貌,當然是作為南郡的首選被送進了宮。據民間傳說,王昭君入宮後,因為不願賄賂畫師毛延壽,所以被其刻意醜化,導致她入宮多年,都未能被皇帝召寵臨幸。入宮多年未能面聖,時間一久,難免心生怨嘆。
  • 古代四大美人,為什麼唯獨王昭君,能經常出現在文人雅士的筆下?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這是大詩人杜甫寫關於王昭君的著名詩句。王昭君的父親叫王忠,是個老老實實的莊稼人,但是膝下一直沒有一兒半女,很是苦惱。有一次王忠到屈原廟進香,祈求天賜麟兒。這次進香卻很靈驗,不久後王忠的妻子便夢到了明月入懷,不久後的八月十五,王昭君便出生了,一出生就是個美人胚子。王忠在屈原廟裡祈求的是一個像屈原一樣愛國愛民的子嗣,沒想到這也成了王昭君的人生基調。
  • 傳言王昭君嫁給祖孫三代,為何依然能受世人所敬仰?
    古時候沒有照相機、攝像機,一個人的容貌除了靠文字描述,就是用筆畫下來,畫出來的輪廓自然和本人會有一些出入,歷史上因為一幅畫像改變了一個美女的人生,這樣的故事看官應該不陌生吧?而這個畫中人她最後的結局如何?是否真的如傳說中那樣嫁給了匈奴祖孫三代呢?
  • 「四大美女」和「四大醜女」都嫁給了誰?誰的婚姻最不幸?
    西施、王昭君、貂蟬和楊玉環,生得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合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嫫母、鍾無豔、孟光和阮氏女,長得慘絕人寰、不忍直視,合稱為「中國古代四大醜女」。正所謂「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美女在擇偶中佔有絕對優勢,而醜女卻往往遭到被嫌棄的命運。那麼,作為女子顏值的兩個極端,「四大美女」和「四大醜女」最終都嫁給了誰呢?她們誰的愛情更甜蜜?誰的婚姻更幸福?
  • 歷史四大醜女,沒有顏值又如何?她們憑實力走上人生巔峰
    西施為國盡忠被送入吳王夫差的後宮,越國戰勝後,她便不知所蹤;貂蟬在義父的安排下,委身於董卓,匡扶大義與賊子斡旋;王昭君為了和平,攜一隻琵琶孤身出塞;楊玉環三千寵愛在一身,卻仍是一朝兵變,魂歸馬嵬坡。可見四大美女雖然容貌,但是人生總是不由己,下場都不是很好。那麼歷史四大醜女的人生又是怎樣的呢?歷史四大醜女,沒有顏值又如何?她們憑實力走上人生巔峰。
  • 最富傳奇色彩的絕代美女,嫁了六位君主,最後一任丈夫是千古一帝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是中國古代文人給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四大美人的贊語,誇張地比喻她們的美超越了生物界和自然界,可以讓魚雁生慚,花月羞愧。但這四人的容貌只盛開於短暫的青春華年,只見寵於一時。歷史上,還有一個美麗的女子,風華絕代,傾國傾城,是世上英雄豪傑的傾慕對象,是海內君主的畢生追求,卻一生顛波漂泊, 充滿了傳奇色彩。
  • 王者榮耀:王昭君是萬人迷,結果卻招人嫉妒!
    接上一篇所以,她其實是恨王昭君的。在她刻意討好昭君的時候,她把自己所有的自尊都踩在了腳下。目的,只是為了接近那個只會對王昭君微笑的少年。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她成了王昭君的朋友。曾經,她以為,她只要可以默默的站在玄策身後,可以靜靜的看著他就好。每次她看到黎明給王昭君拎書包、給王昭君買零食、給王昭君擦汗、繫鞋帶,她心裡湧上的瘋狂就恨不得讓她殺了王昭君。玄策,她心裡那麼優雅高貴的王子,卻像一個傭人一樣無微不至的照顧王昭君。如果是她。
  • 北齊婁昭君稱為「九龍之母」,所生子女不是皇帝就是皇后
    從婁昭君一人獨生八個孩子的驕人戰績上,不難看出高歡對她的寵愛。說來也奇,婁昭君每次懷孕都會做怪夢,「孕文襄(高澄)則夢一斷龍;孕文宣(高洋)則夢大龍,首尾屬天地,張口動目,勢狀驚人;孕孝昭(高演)則夢蠕龍於地;孕武成(高湛)則夢龍浴於海;孕魏二後,並夢月入懷」。
  • 王昭君的怨恨不過是後人穿鑿附會,真實的情況是比之前更幸福
    王昭君,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於漢元帝執政時期被選入宮中,成了一名宮女。她在漢元帝的後宮中呆了整整五年,這是一個女人一生中青澀卻極為美好的年華,卻只能以最卑微和痛苦的方式存在著。她不是皇帝的寵妃,不能在後宮中呼風喚雨,她的一生似乎已經註定,註定要在這高牆內孤苦一生。
  • 中國古代四大醜女
    「落雁」是指漢元帝在位期間王昭君。當時,南北交兵,邊界不得安靜。漢元帝為安撫北匈奴,宣旨昭君與單于結成姻緣,以保兩國永遠和好。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裡,昭君告別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馬嘶雁鳴,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緒難平。她在坐騎之上,撥動琴弦,奏起悲壯的離別之曲。南飛的大雁聽到這悅耳的琴聲,看到騎在馬上的這個美麗女子,竟然忘記擺動翅膀,跌落地下。
  • 王昭君出塞前被誰蹂躪了三天三夜?
    一個是好色皇帝劉奭,一個是美貌宮女王昭君,兩人本來只是簡簡單單的主僕關係,不想千年之後,卻稀裡糊塗地出現了與兩人有關的風流韻事。真真實的歷史中,王昭君一直埋沒在後宮佳麗之中,所以劉奭根本沒有機會臨幸這個閉月羞花的美人,更不曾與其有過風花雪月之事,但是追求美夢、嚮往憧憬的後人卻不依不饒,誓不罷休,非要無中生有,再加上對漢元帝的憎惡,便不問是非曲直用自己那見證奇蹟的巧手,活生生的整出一出王昭君在出塞前被劉奭蹂躪三天三夜的「好戲」。這絕不是筆者個人杜撰,而是在翻閱舊雜誌時看到的。
  • 王昭君遠嫁匈奴並非悲劇 塞外過著幸福生活
    王昭君不信這個邪,沒有給毛畫師金銀財寶,毛畫師就有意在王昭君眼睛下面點了一點,結果王昭君沒能入漢元帝法眼,寂寞於後宮。幾年之後,匈奴汗國呼韓邪單于來到長安向漢廷求親,漢元帝決定在不受寵的美女中物色幾位,賞賜給他,並許諾誰願意前往,就給予公主的身份。王昭君挺身而出。臨行前,漢元帝召見昭君,一見面就驚呆了,如此美麗的美人,我怎麼沒有發現呢?一席談話,更覺昭君才智過人,整個後宮無人可及。
  • 三版王昭君,哪個更符合你心目中四大美人的稱號,其中最美的是她
    當時正當紅的羅嘉良飾演男主呼韓邪單于,編劇把昭君和單于的感情戲改編得很夢幻,單于不再是歷史中那個年齡可以做昭君爹的老頭,而是成熟穩重的大哥。兩人在和親前就心意互通,和親只是為了給兩人製造名正言順的理由在一起罷了。這樣的劇情迎合了一部分愛看偶像劇的觀眾,當然也得罪了一批歷史迷。
  • 拿破崙看到她的畫像後:傻子才會娶,數年後她成拿破崙皇后:真香
    中國歷史上有個典故叫「昭君出塞」,相傳昭君的畫像被宮廷畫師惡意醜化,導致漢元帝沒有第一時間看到昭君的絕世美貌,以為她是個醜女。結果人家要離開了,看見她真容的漢元帝懊惱得想捶牆:後悔當初太草率,沒看看真人!
  • 王昭君自願和親的概率有多大?她曾想回來,卻被漢成帝拒絕
    關於王昭君的一生,《後漢書》記載的較為詳細,但也不過寥寥幾十字而已。作為一名背負著國家使命出塞匈奴的女性,又兼古代四大美女之一,長久以來王昭君都被賦予了某種政治意識而高歌讚美。但是這麼一位女性是否真的自願出使塞外,卻值得揣摩。至少我認為值得否定的就是王昭君具有高度的政治自覺,從而要背負令漢匈和平共處的使命出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