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自願和親的概率有多大?她曾想回來,卻被漢成帝拒絕

2021-01-08 世間人說

關於王昭君的一生,《後漢書》記載的較為詳細,但也不過寥寥幾十字而已。

作為一名背負著國家使命出塞匈奴的女性,又兼古代四大美女之一,長久以來王昭君都被賦予了某種政治意識而高歌讚美。

但是這麼一位女性是否真的自願出使塞外,卻值得揣摩。

至少我認為值得否定的就是王昭君具有高度的政治自覺,從而要背負令漢匈和平共處的使命出塞。

《後漢書》中如是記載王昭君說:

昭君字嬙,南郡人也。初,元帝時,以良家子選入掖庭。時,呼韓邪來朝,帝敕以宮女五人賜之。昭君入宮數歲,不得見御,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

先來說說掖庭是什麼地方?

這個掖庭有點類似明清時代的浣衣局,但是有具體上的不同,浣衣局裡待著的多半是宮女和罪婦,而這個掖庭也是一樣的。

它裡面居住的也主要是宮女還有罪婦,漢宣帝劉病已就在在掖庭長大的。

所以,也就是說王昭君是通過正規的選拔方式進入宮廷當宮女,掖庭那種地方皇帝肯定是不會來,所以王昭君好幾年都沒有看到皇帝。

更不用說被皇帝臨幸,從而飛上枝頭變鳳凰,正因為心裡有怨氣,所以一氣之下就想跑到塞外去。

這種說法我認為站不住腳,古代的塞外連掖庭都不如,在那樣一個荒無人煙的地方,遠離家鄉,而且風土人情都不適合久居漢地的人生活。

王昭君跑到宮裡來,要麼就是為了謀活路,要麼就是為了往上爬。即便掖庭再不好,但至少始終是在漢地,而且幹到一定的年紀就可以領一筆錢出宮。

我想,任何一個正常人都不會讓自己跑到塞外那種荒無人煙的地方。

而且古時候受制於交通,跑到塞外去基本上就別想回來了,因此我認為這種自願的因素是非常小的,這一點我們可以從下列記載中揣摩。

呼韓邪臨辭大會,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靚飾,光明漢宮,顧景裴回,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意欲留之,而難於失信,遂與匈奴。生二子——《後漢書·匈奴列傳》

當時挑選了五個人,這種挑選肯定都是強制性的,可能相貌姣好的就被選上了。

而且在皇宮中我認為一個人想要自願做什麼事情的機率非常小,畢竟皇宮中規矩繁多,不是說你想怎麼做就怎麼做。

反倒是一些野史記載頗有意思,譬如《西京雜記》記載說:

元帝後宮既多,不得常見,乃使畫工圖形,按圖召幸之。諸宮人賂畫工,多者十萬,少者亦不減五萬,獨王嬙不肯,遂不得見。

當然,這些可能都是事後牽強附會,但也足見當時王昭君被選上的原因多半是因為她長的漂亮。

而不管王昭君是自願還是非自願,最後她都後悔了,她想回到漢地。

我想,除了塞外惡劣的自然氣候以及人文環境讓王昭君不適應,還有就是匈奴人有「收繼婚」的風俗,什麼叫「收繼婚」呢?

《史記》如是形容:

父死,妻其後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

也就是說父親死了,他的兒子除了繼承他的財產,還可以把和自己沒有血緣關係的庶母娶過來。

當時王昭君就面臨這種情況,這讓對倫理重視無比的漢人王昭君肯定是無法接受的。

及呼韓邪死,其前閼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書求歸,成帝敕令從胡俗,遂復為後單于閼氏焉。

她向漢成帝上書希望能夠回來,但是漢成帝不允許,要求她從胡俗,被迫無奈的王昭君只好嫁給呼韓邪單于的兒子,而漢朝就這樣把王昭君犧牲了。

而根據這段歷史,也衍生了一些據說是王昭君創作的文章,譬如有《報漢元帝書》:

臣妾幸得備身禁臠,謂身依日月,死有餘芳。而失意丹青,遠竄異域,誠得捐軀報主,何敢自憐?獨惜國家黜涉,移於賤工,南望漢關徒增愴結耳。有父有弟,惟陛下幸少憐之。

又有詩歌《怨詞》:

秋木萋萋,其葉萎黃,有鳥處山,集於苞桑。養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雲,上遊曲房。離宮絕曠,身體摧藏,志念沒沉,不得頡頏。雖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獨伊何,來往變常。翩翩之燕,遠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父兮母兮,進阻且長,嗚呼哀哉!憂心惻傷。

這些都被懷疑是偽作,不過我倒認為更能貼切的表述出王昭君內心的那種苦楚無依。

畢竟偌大的塞外放眼望去,皆非她的棲身之所,這是一種心靈上的孤獨。

而關於她為漢匈和平作出貢獻的讚美,我認為也不過是一種政治需求的宣揚而已。

其實,只要仔細的感受一下這位女子的內心,你就會發現她並不是幸福的。

相關焦點

  • 三版王昭君,哪個更符合你心目中四大美人的稱號,其中最美的是她
    時移世易,在經過了更多的妖魔鬼怪荼毒之後,觀眾的標準也逐漸降低,李彩樺畢竟是大美人,想來演王昭君也並不違和。當時的李彩樺還不是那個壞女人艾莉,大家對她的印象還停留在《雲海玉弓緣》中的谷之華,後來她離開TVB來內地發展,第一次就遇上了央視大製作可謂運氣很好了。
  • 明妃王昭君,揮別長安,在朔風獵獵的和親路上,一走就是一生!
    王昭君出生於南郡秭歸縣寶坪村,其父王穰是老實巴交的農民,膝下有兩個兒子,他做夢都盼著能再添個女兒。那年秋天,王穰終於等來了自己的小女兒,這孩子生來就皺著眉頭,不哭不笑,也不吃奶,用什麼哄逗都沒用。王家人急得團團亂轉,這時候,她嫂子拿來一把琵琶,在她面前扒拉了幾下。別說,歪打正著,這小女孩一下子就咧嘴笑了起來。
  • 自古紅顏多薄命,一個「克夫痣」,改變了王昭君的一生
    因為昭君有著絕世美人的姿色,所以整個湖北省都知道興山縣王襄家有個美人胚子,名聲甚至一度傳到京城,不少仰慕者千裡迢迢來到昭君村,就為了一睹美人風採。 王昭君16歲以前集萬千寵幸於一身,絕對是個人生贏家,如果按照這個軌跡發展的話以後也想必是羨煞眾人。不過王昭君的命運在16歲這一年發生了重大改變。
  • 說說你所不知道的王昭君,先後嫁父子三人,生育了不同輩分的孩子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中,西施和貂蟬是傳說中的人物,歷史上可能並不存在;楊玉環呢,是紅顏禍水,寵幸安祿山,致使後來有「安史之亂」,歷史名聲不好。而她是否死於馬嵬坡又是千古迷案。相對來說,履歷比較簡單,史跡斑斑可考的就是王昭君了。王昭君華容絕代,命運卻非常不好。
  • 王昭君長得啥樣?有祖孫三代同她,這不是笑話,的確是事實
    本文的主人公也是收繼婚的被收繼者之一,她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與他人不同的是,她被收繼了兩次,分別嫁給了祖孫三代人為妻,來看看她這一生到底經歷了什麼?新莽五鳳四年(前54),王昭君出生於西漢南郡秭歸的王家,王家雖不是官宦人家,但家境還算不錯,父親王襄老來得女,十分歡喜,所以對王昭君一直都寵愛有加。
  • 劉解憂對比王昭君,充分印證了八卦的無窮力量
    與公主劉細君、劉解憂相比,昭君這位普通宮女地位不算高,和親時西漢國力正當鼎盛,嫁給呼韓邪後,對西漢擊敗控制匈奴幾乎談不上助力,但卻在歷史上留名甚遠,這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知道公主劉解憂的人不多,我們不妨先看看《漢書·西域傳》第六十六下,簡單梳理一下關於她的生平。劉解憂的命運,是在她出生前34年被錨定的。
  • 昭君出塞換來兩國和平,她明明是單于閼氏,為何卻多次改嫁?
    而且漢代處於政治考慮,也要求昭君嫁給呼韓邪的兒子。王昭君,名嬙,字昭君,乳名皓月,西漢蜀郡秭歸人(今湖北興山縣)。生活在約公元前52年到約公元前15年。漢元帝時宮女,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傳。與貂蟬、西施、楊玉環(楊貴妃)並稱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漢元帝時,王昭君以民間女子身份被選入掖庭,成為一名宮女。
  • 昭君出塞歷史給出很高評價,她的真實感受是什麼?
    更有版本說,王昭君在去塞外的途中就投水自盡了。這些傳說可能是中原人士一廂情願的杜撰,實際上是,王昭君自願嫁入匈奴汗國,在那裡所受到的是頂尖享受,終老於幸福之中。關於王昭君的傳說中,一切「悲劇」的源頭來自宮廷畫師毛延壽這個「奸臣」。京劇上就有「罵一聲毛延壽賣國奸臣」「你不該投番邦喪盡了良心」,並且認為他被殺是大快人心。然而,王昭君傳說中的破綻正是毛延壽。
  • 王昭君為何出塞?真的是因為畫師毛延壽作祟嗎?看史書怎麼說
    元帝只想選擇容貌一般的送往。王昭君雖說是貌美非凡,但先前未被召見,元帝還沒有發現她的美貌。而昭君又不願像其他宮女那樣傾囊賄賂毛延壽,以便使自己被畫成楚楚動人的美女,於是就只有她一人被畫成姿色—般的宮女。漢元帝就憑肖像畫作出定奪,決定將王昭君嫁予呼韓邪為妻。 到了元代,更多的人相信是毛延壽搗鬼的說法。因為他們都受元代馬致遠所寫的優秀劇作《漢宮秋》的影響。
  • 王昭君遠嫁匈奴並非悲劇 塞外過著幸福生活
    更有版本說,王昭君在去塞外的途中就投水自盡了。這些傳說可能是中原人士一廂情願的杜撰,真實情況可能是,王昭君自願嫁入匈奴汗國,在那裡所受到的是頂尖享受,終老於幸福之中。悲劇的傳說我們來看一個流傳最廣的傳說。
  • 王昭君為什麼會嫁給兒子?
    王昭君在丈夫死了為啥會嫁給兒子,因為這兒子不是她親生的,只是他丈夫的親生兒子,所以她能嫁。
  • 派王昭君出塞的漢元帝劉奭是個無能的君王?
    「閉月、羞花、沉魚、落雁」是四種不同的美哦,「落雁」指的就是王昭君。但王昭君對其身前身後事,筆者猜測有不少感嘆吧?這樣「中獎」概率就能大大提高喲。據《後漢書·南匈奴列傳》載:王昭君名嬙,字昭君,南郡人。元帝朝時,以良家子出身選入掖庭。據史書記載,良家子不是那時認定的從事「醫、巫、商賈、百工」等低賤工作之人。按現代語言表述釋意,王昭君出身在一個比較富裕的農耕之家,在父母關愛憐惜之下,在茂林修竹的田園風光中生活,得以保養容顏,精通曲藝,氣質高雅,嬌美脫俗,有著高傲的脾性。
  • 專家還原美人王昭君的容貌,網友:怎麼這麼醜?專家:最真實的她
    即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人們常用來形容美女的「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等詞,便來自於她們的故事。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排行第二的王昭君。 可美人王昭君不屑於做這種事,於是,當時的畫師毛延壽故意在昭君臉上點了一顆大痣,因此昭君沒有被選入後宮,又當了幾年的宮女。 竟寧元年(前33年)正月,南匈奴呼韓邪單于來長安見天子,請求皇帝賜婚。塞外環境惡劣,而公主們從小養尊處優,自然不願意和親,此時昭君主動站了出來,願意為國去和親。單于非常高興,上書表示願意永保塞上邊境和平。
  • 古時候,最有豔福的匈奴部落首領,娶了美人王昭君做老婆!
    一個部落首領叫頭曼,他有個太子叫冒頓。由於冒頓母親早亡,首領又娶了美貌的妻子生下了小兒子,他想把首領傳位給小兒子就讓大兒子冒頓領少數人馬去襲擊其它部落想借其它部落殺掉冒頓。不想冒頓聰明勇猛屢建奇功,但是一次冒頓被俘,對方要求用牛馬奴婢換回冒頓。冒頓的父親不肯,反正他不想讓他活著了。
  • 高科技復原王昭君的真實容貌,網友看後:這麼醜?專家說:這就是她
    王昭君是我國歷史上「四大美女」之一,四大美女號稱「沉魚落雁,閉月羞花」,而其中「落雁」指的就是王昭君。她出生於公元前54年,逝世於公元前19年,在她短短的35年的光陰當中,為民族背負了太多的事情,自己卻因此而遭受巨大的苦難。也正是因為如此,她經常的被後人懷念。
  • 王昭君出塞前被誰蹂躪了三天三夜?
    春暖花驚豔,昏帝三垂涎。和親化幹戈,小女敢出關。心中離別意,孤燈牛馬間。無奈辛酸淚,惟有冷月伴。塞外孤煙直,中原炊火亂。自願赴匈奴,未了化落雁。真實的歷史中,王昭君一直埋沒在後宮佳麗之中,所以劉奭根本沒有機會臨幸這個閉月羞花的美人,更不曾與其有過風花雪月之事,但是追求美夢、嚮往憧憬的後人卻不依不饒,誓不罷休,非要無中生有,再加上對漢元帝的憎惡,便不問是非曲直用自己那見證奇蹟的巧手,活生生的整出一出王昭君在出塞前被劉奭蹂躪三天三夜的「好戲」。這絕不是筆者個人杜撰,而是在翻閱舊雜誌時看到的。
  • 還在為「王昭君」感到惋惜嗎?也許,她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悽涼
    )獵驕靡公元前101年,漢武帝以「宗室女」解憂公主嫁烏孫王翁歸靡;公元前66年,漢宣帝以「宮女」嫁鄯善國王;公元前60年,漢宣帝以「相夫公主」嫁烏孫王儲元貴靡,「相夫公主」到敦煌後,烏孫發生內亂,漢遂取消婚約;公元前33年,漢元帝以「宮女」王昭君嫁匈奴呼韓邪單于
  • 昭君出塞,一曲千古絕唱的戀歌
    當普通百姓為她們美麗的傳奇而津津樂道之時,我們是否想過那絕世的豔麗容貌背後,卻是一把辛酸淚。但歷史總有例外的。我在閱讀了許多關於昭君的文章之後,我發現昭君與中國歷史上的許多美女有太多的不同。她是一個大氣的女子,她不願用皇宮的高牆束縛自己的一生,也不願意成為宮廷傾軋的犧牲品,更不願意成為帝王的陳設和玩物。她把自己的本體生命從漢宮中詮釋出去,詮釋到草原大漠廣闊的天地中去,詮釋得淋漓盡致。
  • 人物探秘:試議昭君出塞途徑喬河打扮
    古往今來,反映王昭君的詩歌有700餘首,與之有關的小說、民間故事有近40種,寫過昭君事跡的著名的作者有500多人,古代有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蔡邕、王安石、耶律楚材等,一個女子將自己的青春奉獻給國家的和平事業,這是一種高尚,這種高尚猶勝嫖姚千萬兵。
  • 趙振然:昭君墓
    一代絕色佳人王昭君就埋葬在這裡。有人說,她的墓地並不在這裡。也有人說,她的墓地在哪能裡誰也說不清。不管她的芳魂究竟是在何處,都無法阻止也絲毫不影響後人對她的崇敬和懷念。沿著盤旋的墓道到達墓頂。站在墓頂上,遠望著連綿不斷的陰山山脈,思潮也隨著起伏的山勢翻滾不息。王昭君,名嬙,字昭君,今湖北秭歸縣人。古代「四大美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