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關於蝙蝠的一些認知誤區(無噁心圖)

2021-12-29 今兮無虧
要說2020年對我輸出最大傷害值的圖片,絕對是網上流傳的蝙蝠湯組圖。評論區一片哀嚎,網友紛紛表示不忍直視,吃蝙蝠湯的「簡直不是人」。當「中華菊頭蝠」或「中國馬蹄蝠」被列為疑似傳染源後,中國馬蹄蝠的「證件照」被po在網上。網友們又化身「人間殺媽客」,表示「實在是太醜了,居然下得了嘴。」

犯罪嫌疑蝠馬某:我委屈!

這已經是中國馬蹄蝠傷害值輸出最小的圖片了,千萬別手賤去搜它張開嘴的樣子!

稍加區分不難看出:網上盛傳的蝙蝠湯圖片上的蝙蝠,並不是中華菊頭蝠或中國馬蹄蝠,而是快被人類吃滅絕的果蝠。它們長得一點都不像。

蝙蝠湯受害者果蝠只吃水果和花蜜

如今網上鋪天蓋地說「吃蝙蝠導致新型肺炎」,但我還是想說:吃中國馬蹄蝠導致感染新型肺炎的言論是不嚴謹的,吃蝙蝠導致新型肺炎的言論也是不嚴謹的。
不少人看了蝙蝠湯的圖片後都說圖中的蝙蝠長得像狗子。確實,果蝠耳朵小,眼睛大,五官端正,和小狗子有幾分相似。但是中華菊頭蝠和中國馬蹄蝠耳朵大,眼睛小,鼻嘴扭曲,樣貌憨厚中帶著猙獰(這是什麼表達?),屬於一看就不能吃的長相。而且到目前為止,尚未流出吃中華菊頭蝠或中國馬蹄蝠的實錘圖片。

果蝠遮住翅膀有點像小狗

中華菊頭蝠或中國馬蹄蝠被列為疑似感染源,也只能說明它是一個「源」,極有可能存在其他野生動物作為中間宿主,也就是傳遞病毒的媒介。吃野味是最有可能的感染途徑,但感染途徑不局限於吃野味。在捕捉、運輸、宰殺野生動物的過程中,也存在感染病毒風險。另外,李蘭娟院士表示,在56攝氏度的環境下,新型冠狀病毒30分鐘內會被殺死。試想一下,如果是燉蝙蝠湯,可能不煮開就端上去嗎?煲湯的話,怎麼說也要30分鐘吧。當然,網絡上還流傳著蝙蝠刺身的圖片。對於吃蝙蝠刺身的人,我只想說:祝你早日康復(早登極樂)。
其實有些蝙蝠還是很可愛的,最近我在b站上看了許多關於蝙蝠的視頻,不得不說還是get到了部分蝙蝠的萌點。比如宏都拉斯白蝙蝠,就是可愛的豬豬奶黃包,一白遮百醜實錘了。還有一些小果蝠吃水果、喝奶瓶的照片,完全就是小黑狗子嘛。如果你也被蝙蝠湯圖片灼傷了眼睛,真心建議去b站看看萌蝙蝠洗洗眼睛。

宏都拉斯白蝙蝠聚眾睡覺現場

它們不睡在洞穴裡,而是睡在芭蕉葉裡

自從把野生動物馴養為家畜,人類開始告別高危的打獵捕食,過上定居生活,從而有了更好的條件來創造人類文明。但是反觀當代社會,卻有不少人吃野味,或者從野生動物身上獲得利益。在我看來,不僅是出於獵奇心理,也不僅是尋求刺激,而是出於人類原始的徵服欲望。如果人類依舊只知向大自然索取而不知悔改,必然會遭到更大的災難。寫完推送看了一眼我家狗子……媽媽,它好像蝙蝠啊!

相關焦點

  • 盤點一下關於牛奶常見的認知誤區
    然而,人們關於牛奶的認知有時卻存在誤區。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那些常見的認知誤區。空腹不能喝牛奶?空腹狀態下喝牛奶,牛奶中的脂肪和乳糖可以提供能量,並不會造成蛋白質的浪費。而且,空腹喝牛奶非但不會傷胃,反而有利於胃部健康,因為牛奶中的乳清蛋白具有抗微生物感染及控制黏膜炎症的作用。
  • 免疫力認知有誤區,你中了幾條?
    日前,一份關於免疫力認知的調研結果顯示,大多數網友對成人免疫認知存在誤區:超53%的網友不知道接種疫苗,可提高疫苗可預防疾病的免疫力。關於成人免疫的誤區,這些你一定要知道!誤區一接種疫苗不能提高免疫力在人類與疾病抗爭的歷史上,疫苗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接種疫苗,可提升疫苗可以預防疾病的免疫力,可以說,疫苗的價值就是生命的價值。
  • 合生元攜手權威醫學專家在線科普 打破益生菌產品應用誤區
    不僅如此,合生元®還攜天貓,聯手全國知名專家,通過直播課堂的方式,在線為全國家長們科普一線的專業資訊,打破益生菌類產品的認知和應用誤區,助力大眾對嬰幼兒科學餵養認知水平的進一步提升。而這次大會專家、學者不斷深入的研究結果正在強化這一認知。北京大學醫學部副主任、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消化科主任醫師段麗萍教授,就分享了《良好的腸道微生態系統,從母嬰做起》的專題講座,探討了生命早期腸道微生態建立和發展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對兒童益生菌研發及臨床應用的啟示——孕媽媽菌群紊亂會影響到寶寶菌群。
  • 大多數人都答錯的「水果問題」,看似是基本常識,實則是認知誤區
    而我們有幾個關於「水果的問題」,一點兒也深奧,看似很淺顯,但實際上比哲學三問還要複雜。如果我們問你這幾個水果中的基本常識性的問題,你確定你能回答對麼?第一個問題:什麼是水果?這個問題,看似是一個基本常識,可實際上,它非常複雜,也是很多人的認知誤區。我們在小學、初中學自然、學科學的時候,可能由於知識講得比較淺,從而造成了這種認知誤區。水果,其實不僅僅指「富含水分的植物果實」,水果的廣泛定義是指富含水分、可食用的植物果實、種子、莖及其衍生物。
  • 關於汝窯的七大誤區
    自宋代以來,不知有多少文人、學者、鑑藏家,寫下了多少關於汝窯的故事。其中的一些故事可謂有理有據,令人信服;而另一些,則是不折不扣的認知誤區。今天,小編總結了關於汝窯的7個誤區,快來看看你避開了幾個?誤區1:有一天宋徽宗做了個夢,夢醒之後吟出「雨過天青雲破處,這般顏色做將 來」的 詩句,指示工匠按照雨後天空的顏色燒造汝窯瓷器。這大概是關於汝窯瓷器最經典、最美麗的錯誤。「雨過天青雲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這兩句詩,最早出自明代人謝肇淛(音浙)的《五雜俎》。
  • 旅遊戶外知識,教你選|戶外睡袋認知的那些誤區
    睡袋是戶外旅行必備裝備,選一條適合自己的好睡袋很重要,今天探討下,關於戶外睡袋認知的那些誤區。走出誤區,興許對你的選擇更有幫助。誤區一:羽絨睡袋比棉睡袋更保暖有多大保暖能力,你直接看其標註的溫標即可。誤區三:防水睡袋比不防水睡袋好1)面料防水對於睡袋,如果面料做防水,我們認為僅是防潑水。睡袋的面料是不會做強防水的,因為根本不透氣。
  • 神魔一體的認知誤區
    助益您的信息,盡在本公眾平臺請點擊右上角U2靈性的實相關注神魔一體的認知誤區「一體」與「兩面」,「一體」意味著這個世界的所有事物,包括人自身最初都是無屬性的「中性」,既不好,也不壞,恰如其分,剛剛好的處於「中心點」。「兩面」則是帶有鮮明的對立特徵的實際顯現,並且這個兩面一定是雙胞胎,必然同時出現並且各自站在對方的對立面。兩者同時存在才能產生對立,如不然就回歸到了一元與一體的最初狀態。
  • 關於狂犬病的這5個誤區,你知道真相嗎?
    出品:科普中國製作:左姍姍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每年全球大概有55000人死於狂犬病,即每10分鐘就有1人因為狂犬病失去生命。然而,公眾對於狂犬病的認知卻存在很多誤解。下面筆者將帶大家正確認識狂犬病、走出誤區。誤區1: 家養狗不會攜帶狂犬病病毒近幾年來寵物數量日益增多,人們不僅喜歡養寵物,甚至親吻寵物。事實上,看似很健康的狗也有可能攜帶狂犬病病毒。
  • ​宏都拉斯白蝙蝠
    一提到蝙蝠,大家想到的都是嗜血,厄運,病毒而我們今天介紹的這隻蝙蝠,將顛覆你的認知圖片來源於網絡今天我們來聊聊宏都拉斯白蝙蝠/  現在我們一說到蝙蝠,總是會先聯想到吸血鬼,古堡,和一些其他哥特元素,而如今的疫情肆意,又有報導指出冠狀病毒與蝙蝠有關。似乎一提到蝙蝠,就會有厄運發生一樣。圖片來源於網絡但是,很多事情都有例外,在我國古代,蝙蝠諧音「福」。
  • 免疫力認知報告:95%受訪者認可重要性,但八成不了解內涵
    與此同時,受訪者們對免疫力還存在諸多認知誤區,對加強權威科普的需求最為突出。《報告》建議,要由行業牽頭,推進免疫力科普,提升公眾對免疫力內涵的認知。此外,行業協會應就免疫力健康成立項目組,推動免疫力量化指標研究和標準設立。
  • 關於自閉症知識,這些誤區你一定要避免
    這不是春小芽認知裡的自閉症鴨。這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實在太讓人誤解了!今天,春小芽就借著這幾條「胡說八道」,再一次向大家科普一下關於自閉症的一些誤區。但是,自閉症可以通過早期幹預、康復訓練等方式改善認知能力及行為問題,部分患者經過持續的訓練,能夠融入社會,甚至可以從事合適的工作,獲得常態化的生活。
  • 魯迅《談蝙蝠》:蝙蝠活在這世上,真的很無辜
    魯迅的作品《談蝙蝠》,便是最具代表性的文章。起初,大家看到這個題目,肯定會以為這僅僅是為了描述蝙蝠這一生物。但是,魯迅只是用蝙蝠來形容社會上所謂的第三種人,從中進行思想的糾正。而第三種人,指的就是當時社會當中的「自由人」,殊不知,這只是古人見識短淺的一個誤區而已。
  • 一隻蝙蝠,教給我們的一些做人的道理
    關於偉大這個世界,沒有誰多偉大,人類也一樣。若說真正的偉大,是那些頂風冒雪,願意逆行而上的人。這並不是誰都能做到,做不到的,最起碼可以由衷的敬畏,但求不要傷害。不義之財可有些人發財,卻建立在大家的彷徨和痛苦上,或者他人付出更多的代價上,這樣來的錢財,怎麼得來便怎麼失去。敬畏之心什麼樣的人最受人尊敬?
  • 關於蝙蝠,你了解它的幾項技能?
    提到蝙蝠,不知道大家首先會想到什麼?會不會想到一些關於吸血的電影或是電視?我們來了解一下蝙蝠。蝙蝠是一種比較小的動物,而且毛茸茸的,非常可愛。很多人也都知道它們一般是在夜間飛行,如果不了解這點的,沒有關係後面會講到。
  • 【建議收藏】關於電路可靠性的10大誤區
    來自電子工程專輯博主——武曄卿結合自身經驗及一些電路設計案例,發表了自己的見解。m31esmc當一個板子發生故障,也許有人會認為是物料,或者方案本身存在設計問題。產品出現問題,有時候並不是研發的問題,其實不然 。
  • 蝙蝠吉不吉利咱不知道,能傳染什麼病咱得問問
    然而,將近70年過去了,人們對於野生動物真的有了正確認知嗎?━━━━━奇怪的關注點我們拿這次被高度懷疑是病毒自然宿主的蝙蝠為例,看看人們都從哪些方面關注蝙蝠。通過查詢某搜尋引擎上的「蝙蝠」關鍵字,我們發現,不出事,就沒人意識到蝙蝠能傳播疾病。
  • 了解一下蝙蝠的危害性
    蝙蝠蝙蝠是翼手目動物,翼手目是動物中僅次於齧齒目動物的第二大類群,是一類演化出真正有飛翔能力的哺乳動物,現生物種類共有19科185屬961種,除極地和大洋中的一些島嶼外,分布遍於全世界,在熱帶和亞熱帶蝙蝠最多。
  • 蝙蝠:是禍還是福?
    實際上,不管是東方文化中把蝙蝠作為仙鼠、作為吉祥物、甚至把它的糞便入藥,還是西方文化把蝙蝠當作吸血動物、作為邪惡的標配,都是片面和錯誤的,這和古代人們對蝙蝠的認知局限有關。真實的蝙蝠無疑是自然界生物中的一種神奇存在!1、種類、數量最多蝙蝠是哺乳動物。哺乳綱目前有約5676個不同物種,佔地球所有物種的0.4%。
  • 天使與魔鬼:一個關於蝙蝠的故事
    我們隨後進行了核酸測序,暗示該病毒可能來源於蝙蝠。研究團隊隨即對2013-2016年期間在廣東採集的591份蝙蝠樣品進行了檢測,共有58份結果為陽性。其中一株在發生疫情豬場附近的蝙蝠洞穴中發現的冠狀病毒與SADS疫情病毒的全基因組序列一致性高達98.48%。結果進一步表明引起這次仔豬腹瀉疫情的SADS冠狀病毒來源於蝙蝠跨種傳播。
  • 關於「蝙蝠」,你了解多少?
    最近武漢爆發新冠狀病毒,並在全國快速蔓延,又一次把蝙蝠送上了熱搜。但是,蝙蝠你又了解多少呢?1.蝙蝠其實沒有翅膀我們都知道蝙蝠會飛,那是因為蝙蝠有獨特的飛行器官—翼手。所以蝙蝠會飛是因為它們有一雙翼手而不是翅膀。2.蝙蝠生活範圍非常廣闊蝙蝠是生活範圍最廣的動物之一,除了南極和一些大洋中的島嶼之外,幾乎都能看到蝙蝠的身影,熱帶和亞熱帶最多。蝙蝠在地球上生存了大約8800萬年,也是數量最多的哺乳動物之一,其中每五個哺乳動物就有一隻蝙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