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身邊從不缺少金銀玉器,珠寶珍品,而能讓乾隆皇帝、薄儀都愛不釋手的自然也不是等閒之物。雖說是「石頭」,但這被皇室寵幸的可不是一般的「石頭「,它是赫赫有名的「石帝」、「萬石之王」——田黃石。
田黃石,簡稱「田黃」,產於福州市壽山村「壽山溪」一帶水田中,因石材呈黃色而得名。「無根而璞」、「無脈可尋」,其材質溫潤可愛,是印材石中的極品,有著」石中之王」的美譽。明清各朝均被當作貢品獻入皇宮,被雕刻成御用的璽印及藝術擺件,深受皇家喜愛。
皇室的田黃石情結
明朝時期,田黃石也被人們稱之為「黃石」,不過,這個時期的田黃石並沒有引起人們普遍的重視,直到明朝末期,田黃石才漸漸引起當地名流的注意。施鴻保《閩雜記》中曾記載:「明末有時,擔糧入城者,以黃石壓一邊空筐,曹節愍公見而奇賞之,遂著於時。」證明明末以後田黃石才開始流行。
隨著田黃石的流行,它的價值也不斷被挖掘。到了清代,很多田黃精品甚至已經成為了皇室收藏的珍品。據了解,乾隆帝擁有田黃石印章就有近千枚,我們所熟知的田黃三鏈章就是其中的重要一枚;該印章由三條田黃石鏈條將三顆印章連結在一起,技藝精湛,雕工精美,堪稱「無價至寶」。
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宣統帝)民國初被逼出宮出逃東北時,曾私竊一批珠寶,其中一件就是乾隆皇帝珍愛的這枚田黃三鏈章。新中國成立以後,這件「國寶「才重新回到國家手中,現珍藏於故宮博物院。宮中如此多的稀世珍寶,溥儀連出逃時都要帶走它,田黃印章的價值及尊貴可見一斑。
田黃一顆千金難求
田黃石是壽山石中的精品,但極品田黃稀少珍貴。早在明清末期,田黃石就有「黃金易得,田黃難求」的說法。毛奇齡在《後觀石錄》中記載:「每得一田坑,輒轉相傳甑,顧視珍惜,雖盛勢強力不能奪。」可見田黃有多貴重。
除了本身所蘊含的高雅品味等文化內涵外,田黃的稀缺性也導致田黃價格能夠不斷扶搖直上。據史樹青先生《清怡親王田黃對章》中記載:「田石產于田中,無脈可尋,呈天然塊狀,沉積田底,採掘極難,多為當地農民掘田時偶然發現。得者視為至寶,故稀有而見珍······今則田坑久絕,黃金有價而田黃可以無價矣。」
在古代,田黃石就稀缺,產量極低。其主要產於福州壽山村一條名為壽山溪的西邊古沙層中,產地面積不足一平方千米,經過歷代採掘,田黃石石材的資源幾近枯竭,能流傳至今的已經成為稀釋珍品,進入國內外眾多知名收藏機構,或被藏家所珍藏。
以前說:「一兩田黃一兩金」,但在如今的田黃市場,一兩田黃的價格早已經不是一兩黃金的價格能買到,它的市場價遠遠超過了黃金價格,上品田黃甚至每克早已在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