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美術 希望說- 教育|藝術|生活|少兒
巴勃羅·魯伊斯·畢卡索
( 1881年10月25日——1973年4月8日)
西班牙畫家、雕塑家。
法國共產黨黨員。是現代藝術的創始人,西方現代派繪畫的主要代表。
他於1907年創作的《亞威農少女》是第一張被認為有立體主義傾向的作品,是一幅具有裡程碑意義的著名傑作。
它不僅標誌著畢卡索個人藝術歷程中的重大轉折,而且也是西方現代藝術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引發了立體主義運動的誕生。
這幅畫在以後的十幾年中竟使法國的立體主義繪畫得到空前的發展,甚至還波及到芭蕾舞、舞臺設計、文學、音樂等其他領域。《亞威農少女》開創了法國立體主義的新局面,畢卡索與勃拉克也成了這一畫派的風雲人物。
《兩個小孩》原名為《克勞德和帕洛瑪》(Claude et Paloma)
《兩個小孩》是畢卡索1950年69歲時為其三歲的兒子克勞德和一歲的女兒帕洛瑪創作的一件油畫作品。
作品完成後,有資料記載曾參加各類展覽近二十次和出版十多次。
克勞德和帕洛瑪是畢卡索和小他41歲的情人弗朗索瓦絲生下的兩個孩子。
畢卡索創作這幅畫時已年近70歲。
《兩個小孩》是畢卡索風格成熟期典型的代表作,與那幅聞名世界的《畢卡索的和平鴿》是同一時期創作的。
2013年10月4日,該名畫被萬達集團在紐約以1.72億元買下。
通過與西方美術史專家的研究,確認這件作品是畢卡索風格成熟和創作巔峰期的精品。「畢卡索到去世的時候這幅作品都還掛在他的書房裡,無疑是他心愛的,情感表露比較特別。」
1946年以後都可稱為畢卡索創作的田園時期,這一時期的藝術特點仍然以立體主義、現實主義和超現實主義手法相結合的非具象畫為主,手法運用更加靈活嫻熟。
畫面中的人物一個坐姿,一個站姿,眼光直視畫外觀眾,臉部表現帶有明顯的立體主義風格,造型雖有誇張,但在畢卡索的作品中並不算是最激烈的變形,筆觸運用也相對精緻周到。
畫面沒有強烈、跳躍的色彩對比,棕褐色的調子在視覺感受上統一和穩定,而畫面底部的一排圓輪,又使整體寧靜的氣氛中產生了運動感。
畫面帶有明顯的立體主義風格。
畫面裡有三個人,可畢卡索顯然不是在畫「三個小孩」。
這是畫作最有意思的地方,兩個側臉人臉對臉,就好像在接吻。
他們應當是畢卡索本人和他的愛人吉洛特,而兩人親密愛情的結晶就是他們三歲的兒子。
由此,畫上雖然有三個人,但其實是四個人——它是一幅畢卡索的全家福。
這件作品是畢卡索風格成熟和創作巔峰期的精品,其市場價值不遜於那張著名的畢卡索早年作品《拿菸斗的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