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網紅主播就像雨後春筍一樣不斷湧現。花樣百出的直播背後,湧現出了一批網紅直播村。如杭州九堡、義烏江北下朱村、廣州大源村等。
近日,人民政協報記者就實地探訪了中國網紅直播第一村——浙江省義烏市江北下朱村。來此追夢的人,有的日入十萬,有的月虧百萬。即便這樣,仍有人前僕後繼趕來……
01 這裡是二維碼最多的地方
一走進江北下朱村,記者感受到了濃濃的創業和商業氛圍,一個個火紅的店鋪招牌上寫著「小姐姐爆款」「微商團購」「直播供貨」「一件代發」……連垃圾桶上也寫著「走進江北下朱,實現財富夢」。
這裡是典型的江浙村落,一排排四五層樓的農房,一共99棟建築,7000多家商戶,匯聚了1000多個微商品牌、5000多名網紅主播,電商從業者超過兩萬人。通常一棟樓的頂層用來睡覺,往下三層是倉庫,地下一層專門用來直播。幾乎每個店的門頭、牆體和門口易拉寶上都印著二維碼,有公眾號、有私人微信,也有微信群。最常見的交通工具是送快遞的電動小三輪和拉快遞的小卡車。
走在街上,看到最多的是拍段子的人。如果他們的視頻能上平臺熱門,就離爆單不遠了。頭天晚上直播間爆個10萬單,第二天就會成為整個江北下朱村盡人皆知的「名人」。
是什麼原因讓這座小村莊成為聞名全國的網紅村?浙江尚瓏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俞寒冰在接受人民政協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一是地理位置優越,毗鄰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場;二是依託義烏強大的電商物流網絡,成本低,讓江北下朱村迅速成為社交電商新模式下的「網紅村」。
當前,商家們都扎在這片戰場上廝殺,有人鎩羽而歸,有人銳不可當。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這句話真實地反映了江北下朱村的現狀。
「今天的義烏已經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但如果總是老樣子,不能通過品牌化來提高產品的附加值,義烏很難走得更遠,同時現在主播行業門檻較低,素質參差不齊,又帶來了新的焦慮。」俞寒冰思考著,就像社交電商,從野蠻生長到逐步建立社交電商運營、管理、服務等一系列社交行業法則。目前江北下朱村網紅直播電商也正處於從野蠻生長到規範化、規模化發展的探索之路上。要成為貨真價實的「網紅直播第一村」,還需全供應鏈環節的共同助力。
令他欣喜的是,強化供貨體系、強化品牌意識目前在不少商戶已成共識。
02 一夜暴富只是夢
來江北下朱村3個月的小文告訴記者,來義烏之前總想著一夜暴富,來之後才發現自己在白日做夢。
小文和丈夫原本在湖北老家開了間服裝店,受疫情影響,店鋪被迫關閉,整個家庭的收入來源也被切斷了。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在抖音刷到了江北下朱村的創業故事,一個主播僅靠一條介紹小烏龜玩具的帶貨視頻就成交了5萬多單,「一單賺5塊,一晚上25萬到手了。」
義烏的創業故事讓小文心動,她覺得「這種視頻自己也能拍」。與丈夫商量後,兩人決定前往江北下朱村創業,把不滿5歲的孩子留在老家,交給父母照看。
與大多數白手起家的主播一樣,小文在抖音註冊了賣貨帳號「文球球嚴選」,開始邊看邊學,堅持了一個月後她發現,可能100個人在同一個場景下,用同樣的話術拍攝一條帶貨視頻,在粉絲量差不多的情況下,最後只有一條能火。
她也有高光時刻。比如,她曾靠一套玩具積木一晚直播淨賺4萬元。但大多數時候,一晚上直播五六個小時,直播間人數也就四五個人,基本上都是身邊的熟人,很少有陌生人進來下單。「有天晚上直播間總共成交了24單,自己還賠了100多塊錢。」
不過她坦言:「這裡的主播,每天都像在坐過山車,可能某一天視頻上了熱門,直播間湧入上千人,一場直播就爆單了。而到了第二天晚上,當你興致勃勃開播時,卻發現直播間總共就兩三個人進進出出。」
小文告訴記者,在江北下朱村,像自己這樣的創業者一抓一大把。「女孩子來這裡創業一個月,就徹底和精緻說再見了。有的主播為了省錢,要一個人承擔直播、打包、發貨的工作,體重80多斤的女孩,一箱貨30多斤也是自己扛,堅持下去實屬不易。」
記者走訪發現,大概30%-40%的主播會長期留在江北下朱村,60%以上的堅持不下去就回家了。
03 我希望是一年
其實這裡的不少創業者都是聽著「一夜暴富」的故事來的。
「人們總是看到金字塔的頂端,卻沒有看到下面埋藏的屍骨。」這是一位東北老哥邊抽菸,邊跟我說的一句話。
旁邊的人都叫他老王。過了而立之年的老王,出生於黑龍江省黑河市,早年在北京的夜總會幹過,賣過保險,還當過廚師。北漂失敗心灰意冷的他,回到老家以開出租為生。由於對直播感興趣,他半年前坐飛機來到2000公裡外的義烏。
由於江北下朱村房租太貴,他在周圍村落租了一個單間,只要1000元。但第一天他就被割了韭菜,如同給淘金者賣水一般,直播培訓機構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他在江北下朱村一家開辦不久的直播培訓機構報了名,課程7天1980元,老師基本沒有資質。培訓機構的人聲稱,直播風口就是剛需,這個價格根本不貴。
老王在「學習」了拍攝課程後,接連的成本隨之而來。比如註冊帳號保證金,前期設備也投入了幾萬元。對於老王來說,他拍視頻是技術派,擅長研究平臺規則,自稱「爆單」得走旁門左道。在跟我們聊天之前,剛剛吸引了1000粉絲,並爆了幾十單,這讓他極為得意。
可在這花著自己的錢,前三四個月沒有收入的人,比比皆是。
每天堅持奮鬥的人很多,每天離開的人也很多。採訪間隙,天空中漂起了小雨,我們問這位東北老哥:「你還能堅持多久?」他淡然一笑:「非要加上一個期限的話,我希望是一年。」
記者:李元麗
編輯:莫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