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成龍大哥在電影《急先鋒》路演的時候,親口說出:
「2020年是我入行60年!」
即使近些年爛片頻出,票房不如人意,被影迷各種詬病,但無法否認的是:
成龍大哥,就是中國電影的「功夫之神」!
縱觀成龍大哥的電影生涯,可以發現他的每一步都是自己腳踏實地走出來的!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他——
成龍
成龍是一個為武打電影而生的人。
6歲的時候,父親把他送到戲曲大師于占元師傅的中國戲曲學院去學戲。
17歲的時候,經過戲曲學院10年打磨的成龍,已經是功夫好手,他一頭扎進香港影視圈,做臨時演員、做武替。
同年,成龍在劇組認識了自己的初戀。交往的甜蜜還沒過去,就被對方父母拆散。原因很簡單:一個武行,是不會有出息的。
這句話讓一個初出茅廬的青年第一次體會到生活的殘忍,這種對自尊的踐踏遠比被打來的更加屈辱。那時他就暗下決定,一定要出人頭地,功成名就。
此後,他成為了片場最早走、最晚離開的那個人,所有危險動作,他都第一個上。
一次導演要拍一場跨越高空欄杆,並在空中翻滾之後,穩穩落地的戲。
這場戲的危險程度很高,沒有人敢試,成龍站了出來。
在摔傷了兩次之後,成龍完成了動作,這一站讓他成為了當時全香港最年輕的「龍武武師」。
對於這次嘗試,成龍只說過一句話:「我不想永遠在片場當個小人物,我想去證明自己,即使失敗摔傷了,至少我嘗試過了。」
可是香港最年輕的「龍武武師」對於整個影視行業而言終究是小人物。
1973年7月,功夫巨星李小龍猝然離世,隨後功夫片迅速走向衰落。對觀眾而言沒有李小龍的功夫片還算得上功夫片嗎?與此連帶的武行的工作機會也銳減。
熱愛整個行業的成龍想著在堅持一下,熬過寒冬,沒準就會迎來功夫片的春天,可隨著行業逐漸的惡化,他有時候連著一兩個月都接不到活。無奈之下,成龍只好放棄夢想,去澳大利亞投奔父母。
到達澳大利亞之後,首先要考慮養活自己,可是自己的一身技藝在這兒根本無法施展,無奈之下,他只能白天工地搬磚,晚上餐廳洗盤子。
心裡還有武打夢的成龍在澳大利亞過的並不開心,可是他又不敢表露出自己的煩悶,讓父母擔心。細心的母親看出來了,她對成龍說:「孩子,你現在做的事不是你想做的,也不是你應該做的。」
與此同時成龍接到了一通電話,對方想邀請他做一部電影的男主角,電影由曾經捧紅李小龍的羅維導演親自操刀,成龍沒多問什麼就立刻答應了。
羅維導演的《新精武門》並沒有在影壇激起什麼水花,成龍也沒有因此聲名鵲起。
但是為了出演這部電影,成龍已經是背水一戰了。如果他不能混出名頭來,就要和父親一樣,在廚房度過一輩子了,他的一身功夫,十年來練功的苦都白費了。
縱然精武門沒能逆天改命,電影界對他的出現也並不看好,但是他決不放棄,此後他愈加努力,認真的磨鍊演技,尋找適合自己的表演模式。
漸漸地,有部分觀眾開始發現有一個演員搞笑不尷尬,動作也做得十分利落。
終於,成龍迎來了他的第一次成功,1978年,《醉拳》上映,票房大盛。那之後成龍走在街上,就會有人去要籤名,隨處也可以看到人們耍醉拳。
之後《蛇形刁手》、《笑拳怪招》的接連上映,算是正是開啟了「成龍時代」。
如果成龍停滯在已有的榮譽上,那他一定會是一個出色的武打明星,而不是到哪兒都會被人尊稱一聲「大哥」,更不會獲得奧斯卡成就獎。
1995年上映的《紅番區》春節檔在內地上映,讓內地有了「賀歲片」這個概念;這部電影還在北美取得超過三千萬的票房。至此,這部影片算是為了成龍打開了內地和好萊塢兩扇大門。
1998年,成龍赴美國好萊塢發展,主演動作片《尖峰時刻》,該片在北美地區取得了1.4億的票房,還讓成龍登上了《時代》雜誌的封面,更奠定了成龍在好萊塢一線動作演員的地位。
2001年,《尖峰時刻2》上映,該片在北美票房高達2.26億,創下了華人演員在好萊塢電影的票房紀錄以及喜劇片在美國的首映票房紀錄。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影片中還有一個不太被國人熟知,但是在好萊塢頗有知名度的華人男星尊龍!
2002年10月,成龍成為第二位在好萊塢星光大道留下個星星的中國男明星。同年,在好萊塢明星權力排行上,他位列第16位。
2012年,在美國《紐約時報》評選的「史上20位最偉大的動作影星」中成龍排名第一位。
2016年,成龍成為首位獲得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的華人影星。
回顧成龍這些年的成就,以及為他取得成就的這些影片,你會發現正在成龍的電影生涯最重要的標籤就是——親自表演極度危險的特技動作。
成龍和他的成家班,在做動作(尤其是特技動作)時敢打敢拼,每一拳每一腳都力求打」實「,儘量避免給觀眾帶來」假「的感覺,特別是一些受傷的鏡頭,更是精益求精,這也是成龍拍動作戲的一大特色。
他認為龍虎武師存在的意義就是為觀眾呈現更加真實的畫面內容,為其帶來更好的視覺體驗。如果用特效,就配不上龍虎武師這個職業。
為了這個堅持,成家班可謂是吃盡了苦頭。成家班每次拍戲的時候,片場門口就停了一輛白色麵包車,被戲稱為「成家班救護車」。雖然說是戲稱,但是跟成龍的拍動作戲的危險程度可見一斑。
成龍不僅嚴於律人,自己也是帶頭直面拍戲中危險。其代表作《警察故事》可謂是各種驚險動作和視覺奇觀的集大成者,比如:
開車從山頂直接下衝:
被高速行駛的巴士倒拖著往前「走」:
當然,最驚世駭俗的自然是影片結尾商場裡的驚天一跳:
作為觀眾我們看這些動作當然爽,作為表演者只有成龍大哥和他的成家班自己知道有多危險。
幸好這些堅持都是有意義的,成龍大哥帶著成家班走出了國際,讓所有人都知道了中國功夫,知道了有一個中國功夫巨星叫成龍。
無論是作為演員還是作為導演,成龍大哥都是當代最成功的電影人之一。
能取得這些成就,在于成龍大哥面對日漸衰敗的功夫電影時,除了堅守初心,還知道創新和變通。
電影中他不一味的追求功夫電影中的血腥暴力,而是將武術和戲曲雜耍結合在一起,讓功夫電影的動作更加有觀賞性,並且開創了功夫喜劇的先河。
當功夫喜劇開始泛濫的時候,成龍又海納百川的吸收了各種好萊塢的電影元素。在嘗試的過程中,或許偶有失誤的時候,但是杜絕替身的招牌,和精彩的動作,還是讓人對他的電影充滿信心。
在國內電影市場流量為王的那幾年,成龍大哥也十分敏銳的感知到了,並且邀請了大量的流量明星加入自己的電影。
可以說除了對電影的堅持,對市場敏銳的感知力也是成龍大哥電影成功的重要元素之一。
如今,成龍大哥已經老矣,他拍的電影就算流量明星加持也不再賣座,他的身手也不比往昔靈活,搞笑的時候似乎也略帶心酸。
而觀眾們,似乎對他的拳打腳踢也不再買帳。每年新年檔都能看到成龍的電影,但是為他買單的似乎寥寥無幾。
但是,那不僅僅是成龍大哥的沒落,他身後的是,一個整個功夫時代,是一個整個香港電影輝煌的時代。
可惜,電影總會落幕,輝煌總會過去。
而下一個「成龍」什麼時候能夠到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