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給病人做手術 重慶醫生「DIY」了一個臨時手術室

2020-12-24 上遊新聞

12月22日,40多歲的馬躍(化名)坐在床上抬了抬左腿,又抬了抬右腿,感受著雙腿的靈活有力,馬躍心理感嘆不容易,過去半年,這簡單的動作,他根本難以完成。而為了他的病,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醫生們還DIY了一個全國少見的臨時複合手術室。

男子雙腿無力只能坐輪椅 病因卻在脊髓裡

馬躍回憶,自己的病是從兩三年前開始的,最開始是沒來由的腰膝酸軟,即使休息了很長時間也難以恢復,用藥物治療也收效甚微。

今年,馬躍的症狀越來越嚴重,雙腿使不上一點力氣,最後無法站立行走,只能靠坐輪椅行動,「不是癱瘓,都還有知覺,就是使不上力。」令他痛苦的是,最近兩個月,他對大小便也失去了知覺。帶著痛苦、失落和對癱瘓的恐懼,12月初,馬躍住進了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醫生通過詳細檢查發現,馬躍的雙腿無力,是因為他患上了脊髓髓周動靜脈瘻,這是一種發病率較低的脊髓血管病,常見於中年男性病人。症狀主要表現為下肢麻木、脹痛、無力,容易被誤診為椎間盤突出。

重醫附一院神經外科張曉冬教授介紹,手術切除病變組織是治療脊髓血管畸形的主要方式,但難度很大。一方面,血管畸形病變通常有多根供血動脈和多根引流靜脈,這些血管在細小的脊髓表面盤根錯節,猶如一團亂麻,剪不斷,理還亂,而且斷掉任何一根正常的血管,都可能導致癱瘓;另一方面,手術前的造影有時只能發現一根主要供血動脈,手術當中切除該供血動脈後,其餘隱匿的供血動脈不易發現,導致病變殘留,而此時,畸形血管團依舊盤踞著患者的脊髓,導致脊髓靜脈高壓和水腫,這也是許多患者手術後效果不好、症狀沒有明顯改善的原因。

手術中需要造影 醫生臨「DIY」複合手術室

專家們經過討論,最終決定採用複合手術的方式,在手術中一邊進行造影一邊手術,這樣可以大大降低風險,掌握血管的真實情況。複合手術需要在複合手術室進行。複合手術室,可以同時進行外科手術、介入治療和影像檢查。然而重醫附一院並沒有專門的複合手術室。

為了儘快為馬躍手術,於是醫生們「DIY」了一個複合手術室。

手術中需要造影,神經外科的徐睿主治醫師提出,可以考慮用移動C臂機進行術中血管造影;該治療組朱繼教授又提出,科室擁有的移動C臂機和手術顯微鏡可以滿足術中脊髓血管造影和螢光造影的需求,可以配合張曉冬教授團隊的複合手術。

最終,手術團隊專門設計了一套以移動C臂機和ICG螢光造影顯微鏡為核心的複合手術方案。

手術當天,護理團隊協助手術室完成了所有儀器的合理布局,避免了這些儀器的反覆移動。

在手術當中,脊髓造影果然起了大用,在切除馬躍胸12錐體水平的畸形血管後,術中C臂血管造影發現在胸11錐體水平還有粗大的畸形血管。這是手術前的檢查沒有發現的,證實了治療組的判斷,避免了手術風險。

隨後,醫生們精確切除T11錐體水平的瘻口後,術中的脊髓血管造影以及螢光造影均證實,畸形血管病變已經被完整切除。

在手術後的第4天,馬躍的雙下肢終於可以抬離床面,並且大小便的感覺也恢復了。術後複查脊髓血管造影,也證實病變消失,椎板復位良好。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石亨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一場死亡風險 200% 的手術,拯救了千萬心臟病人
    1954 年,外科經過百年發展,各種器官手術逐漸成熟,但唯獨在「心臟手術」面前,人類稚嫩得像個孩子。早在 19 世紀,外科學之父 —— 比爾羅特就說過一句話:在心臟上做手術,是對外科藝術的褻瀆。任何一個試圖做心臟手術的人,都將身敗名裂。via 比爾羅特打開心臟做手術,實在太難了!
  • 女子查出「聲帶息肉」手術時醫生沒找到息肉 轉院後檢查為咽喉炎
    醫生每個診斷結果對患者影響都很大,甚至是生死攸關的事情。但經常檢查出錯,導致各種醫療糾紛。到底是檢查設備的問題,還是醫生的問題?安嶽鄭女士被查出「聲帶息肉」要做手術,全麻後手術醫生稱沒找到息肉,無法手術,轉院到重慶西南醫院,檢查為咽喉炎。這讓鄭女士和家人非常氣憤。
  • 外科醫生做手術的時候,都不穿內褲?醫生告訴你手術室的秘密
    但是,如果出血量太多的話,醫生的手術服和衣物都會被血液浸潤,所以一場手術下來,醫生的衣物幾乎不能再要了。這就導致了很多外科醫生做手術的時候都不會穿內褲。在公眾的視角中,普遍認為醫生都是形象莊重、儀表正經的樣子,竟然不敢相信外科醫生們上手術時不會穿內褲。
  • 醫生韌帶斷裂拄拐為病人手術 妻子的話更是讓人淚目……
    手術室裡,幾名醫護人員正在為患者進行腳部手術。而一名醫生是拄著拐為患者進行手術的,這張圖片被定格後,迅速在瀋陽人的朋友圈裡熱傳。這名醫生是在一次意外中右腿膝蓋韌帶多處斷裂,多位醫生建議手術治療,並休養至少半年時間,但他最終選擇了保守治療,休息兩周就回到了手術臺旁。
  • 從圓形劇場到手術室——手術室的歷史
    到了十七世紀,一些有地位的外科醫生把自己的外科手術搬到了醫科學校內來完成,一方面為了更加安靜規矩的環境,另一方面為了培養更多的外科人才。這些外科手術往往被安排在醫科學校的解剖教室,這種教室為了講授解剖學而設立,也有人稱之為圓形劇場。跟我們在很多的中世紀影視劇中所見到的義大利圓形劇場非常相似,就連規模也不亞於之。
  • 醫生在開顱手術中竟把病人「叫醒」...
    醫生在開顱手術中竟把病人「叫醒」......「放心,目前手術很成功,你動一下手。」「謝謝醫生(同醫生握手)……」近日,在珠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手術室,醫生在開顱手術過程中把病人「叫醒」,邊交流邊切除腦部腫瘤。這樣的場景,讓人感到有些不可思議,這種學名叫「術中喚醒」的技術,是首次成功用於珠海的腦外科臨床。這也標誌著我市的神經外科手術走上一個新高度。
  • 一張照片感動網友醫生為啥穿兩件鉛衣上手術臺?
    近日,一張醫生正在穿兩件鉛衣準備去手術室的照片感動了不少人。鉛衣是幹嗎用的?這位醫生為何穿兩件鉛衣上手術臺?昨天,記者前往醫院進行採訪。感 動醫生穿兩件鉛衣上手術臺「辛苦的是主任,穿了兩件鉛衣,為該患者手術,腦力與體力的消耗,為主任點讚。」這段文字連同那張穿鉛衣的照片,均出自揚州市中醫院手術室護師劉璇之手。
  • 兩種手術一起做!四川26歲高危產婦誕下健康寶寶
    封面新聞記者 寧芝以往,介入手術和開放手術要分別完成,現在,這兩種手術能夠得到「一站式解決」——這樣的手術室就是「複合手術室」。近日,成都市第五人民醫院在複合手術室,成功為一名26歲的高危產婦完成了剖宮產手術。
  • 「重慶好醫生」系列報導|孫素慧:認真對待每一臺手術
    手術室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作為護士長,她從未脫離過手術室一線工作。手術量任務繁重時,白天在術間忙碌,晚上加班完成管理工作;科室姐妹家在異地,每逢佳節倍思親,她便總是安排自己節假日值班。工作上,她是護士姐妹們的主心骨;生活上,她是一位貼心照顧大家的好姐姐。
  • 「百元」心臟支架落地貴州,病人做手術要花多少錢?醫生:費用少很多...
    心臟支架植入手術室門口1月6日,記者專門走訪了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從1月1日至1月6日,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已使用40多枚降價的心臟冠狀動脈支架。有不少病人年前已進行冠狀動脈造影檢查明確診斷冠心病且需要支架植入術,他們選擇等到1月支架降價政策落地後再進行手術。這次集採為不少因醫療費用「望架興嘆」的冠心病患者帶來健康福音。
  • 嶽陽女子做人流手術,麻醉50分鐘後醫生突然中止手術
    幾天前,因為意外懷孕,來自嶽陽的徐先生帶著老婆李女士來到長沙麗人婦產醫院做人流手術。徐先生稱,在醫生對妻子實施麻醉開展手術50分鐘後,醫生突然告知手術無法繼續進行。徐先生說,他懷疑該醫院的醫生根本沒有能力來執行這場手術。
  • 手術室裡的「五條人」
    五條人也有安靜的一面做個美男子,默默的欣賞 就像麻醉醫生默默的注視著正在手術臺專注著做手術的外科醫生外科醫生:這麼欣賞我啊「你做的半身麻醉,湊什麼熱鬧!」不過, 「知識分子不打架的。」最多在手術臺上拌拌嘴畢竟都是為患者著想。當問題出現再告訴大家呃呃呃呃最怕空氣突然安靜最怕朋友突然的關心 外科醫生:血壓現在怎麼樣?
  • 上海一女醫生坐著輪椅做手術:讓患者做完手術安心過年
    原標題:上海一女醫生坐著輪椅做手術:讓患者做完手術安心過年今天,這個段子在醫生群體中走紅;同時,一張女醫生坐輪椅做手術的照片也被不斷轉發,進一步呼應了這段調侃。照片主人公是上海計生所醫院婦科主任萬美蘭,照片是她的同事上傳的。照片上,她穿著手術服坐在輪椅上,左腿因受傷被固定,剛為患者做完了一臺手術。  萬醫生為何會坐著輪椅給患者做手術?事情要從2月11日說起。
  • 護士手繪解剖結構圖 為的是能與手術醫生精密配合
    在淮安市婦幼保健院手術麻醉科,這裡的24名護士全部變身「靈魂畫手」,一筆一划勾勒人體器官解剖圖、盡顯醫學大美。每臺手術後,手術室護士往往都會自己繪製一份人體器官解剖圖在淮安市婦幼保健院手術麻醉科,這裡的24名護士,每人都有一本工作筆記。裡面包括手繪解剖圖,手術步驟以及手術心得體會等內容。
  • 為百歲老人做骨折手術
    醫務人員進行專題病案討論,最終決定儘快為老人手術,爭取治療的最佳時機。  在李慧英主任、王韜、孟東方醫生及麻醉科方潔主任、呂志峰醫生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完成對劉老的股骨轉子間骨折手術,骨折部位進行了內固定。  針對百歲老人的手術,不僅考驗醫生的技術,手術前後的護理以及手術麻醉也至關重要。
  • 醫生給病人「送禮」!什麼情況??
    醫生給病人「送禮」!什麼情況??你可別想歪了這次是醫生給病人送禮!醫生親手製作盲盒為你打氣!在小患者獨自等待手術前為了緩解他們的分離焦慮淮安市婦幼保健院手術室的醫護人員親手製作了盲盒讓他們挑選
  • 「八卦」手術室:為啥護士總愛催醫生脫內衣?
    依稀記得,自己充滿恐懼地走進手術室,躺在手術臺上。  正當陷入自我焦慮時,突然護士喊了一聲:快把內衣脫了?  很疑惑,手術室裡只有2個男醫生、2個女護士,這位女護士到底是讓誰脫內衣,即便是脫內衣,會不會很尷尬?  文:小人物當鋪  後來,在一位醫生朋友那裡得知,很多醫生做手術都是要脫衣服的。
  • 葉璇:誰來科普一下,醫生可以在手術臺上玩手機嗎?醫生這麼說
    在視頻中,葉璇說到她在一個大城市的大醫院進行了一次小手術。由於是局部麻醉,她可以看見醫生竟在手術室裡玩手機。給她開了刀口,又出現護士沒有準備好針劑和藥品的情況。最後的結果是傷口很痛,手術也失敗了。葉璇表示:「醫院說就算下次換個醫生再給我安排重新手術,也不能保證醫生不在手術室裡玩手機。嚴謹的職業道德才能令大家的生活有保障啊,警醒一下大家,也算我的刀和身心創傷沒白挨了。眼睜睜地看著自己被下刀敞開著傷口,護士跑來跑去找藥劑,然後醫生繼續玩手機,地獄。」通過葉璇的講述,可以看到,醫護人員有工作失誤,做得不到位的地方!
  • BMJ:在外科醫生生日當天做手術,患者死亡率更高,網友:醫生您今天...
    該研究發現:在外科醫生生日當天,受手術患者的死亡率會增高。    研究結果顯示:外科醫生生日當天進行的手術中,未經調整的30天總死亡率為7.0%(145/2064),而普通時間的死亡率為5.6%(54 824/978 812)。
  • 患者全身麻醉後被告知手術取消,主刀醫生:是我個人的原因
    醫生除了要具備專業的技能之外,還應該對病人有同理心、同情心。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任何一行都開始用業績說話。醫生的業績要看他一個月賣掉多少藥!這種情況下,病人成了待宰的羔羊,病沒治好,錢卻花光了!但也有好的較真的醫生。就比如下面這位認真負責的女醫生。事件經過2021年1月14日,杭州。有位趙先生找到記者,希望曝光他姐夫的遭遇,向某醫院索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