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媒體用機器人寫稿一年多了,他們是怎麼想這事兒的?

2021-01-13 虎嗅APP

聽說國內開始用機器人寫文章了?唔,反正本文是由虎嗅真人編輯撰寫。


事情是這樣的:今天上午騰訊財經發布了一篇名為《8月CPI漲2% 創12個月新高》的文章,本來稀鬆平常的一個文,卻因為它文末的特別聲明讓編輯們都炸鍋了。它是這樣輕描淡寫地聲明的:「本文來源:Dreamwriter,騰訊財經開發的自動化新聞寫作機器人,根據算法在第一時間自動生成稿件,瞬時輸出分析和研判,一分鐘內將重要資訊和解讀送達用戶。」


難道,嗅君的工作要不保了麼?


為此,嗅君專門去查了一下機器人寫稿的現狀,發現目前市面上比較有名的機器人編輯有兩個。一個是Automated Insights公司的Wordsmith,美聯社和雅虎在用;一個是《紐約時報》數字部門開發的Blossom,來看看他們的怎麼用機器人寫稿的


Wordsmith可以替人類編輯寫財報和體育報導


騰訊財經首發了國內第一篇機器人寫的稿子,把我們人類同行都嚇得不輕,但你們知道麼,美聯社已經使用機器人編輯Wordsmith寫稿超過一年了,不過貌似彼岸的編輯們好像因此解放了不少。


為什麼這麼說呢?其實美聯社主要使用Wordsmith編發企業財報。在採用Wordsmith之前,美聯社需撰寫約300家公司的財報文章,可想而知這並不是個輕鬆的工作量。在使用機器人Wordsmith之後,美聯社每季度可以出3000家公司財報,雖然其中仍有120篇需要人力更新或添加獨立的後續報導,但顯然它替人類編輯承擔了絕大部分的工作量。


美聯社之所以選擇讓機器人編輯承擔財報工作,是因為該類文章內容往往單調枯燥,並且對數據的準確度和文章速度要求很高,這些都是人類的弱項。


所以美聯社在去年夏天與Automated Insights公司達成合作,使用他們的Wordsmith平臺自動生產財報報導的內容,以便讓人類編輯可以集中精力到更有深度的採訪中。


AI公司的公關經理James Kotecki稱,Wordsmith平臺每周可以寫上百萬篇文章,系統每秒甚至能生產2000篇文章。他們的合作夥伴還包括有美國好事達保險公司(Allstate)、美國最大的有線電視運營商康卡斯特(Comcast)和雅虎,其中雅虎的足球報導就是由Wordsmith自動編寫的。


在系統試行前期,每篇自動撰寫的報導都會再經過人工處理潤色,錯誤的地方會記錄下來並反饋給AI公司作調整。但從去年10月份開始,系統已經能夠不經人工輔助,全自動生產內容。而聽說目前機器人所撰寫的文章,比以前人工編寫的錯誤更少。


其實,目前Wordsmith的寫作任務主要集中在一些客觀的數據類報導,就如上文中美聯社的財報和雅虎的體育報導,因為目前機器人還不能夠編寫出像人類寫的生動稿件。儘管如此,仍有人類編輯想要挑戰以證明人類的價值。NPR 的駐白宮記者,前任商業記者 Scott Horsley 就與WordSmith進行了一場較量。


比賽規則是:Horsley 和 WordSmith 一起坐等 Denny’s 餐飲公司出財報,兩「人」同時開寫一篇短報導,主要比稿件的速度和質量。


最終結果是速度上機器人勝:機器人2分鐘完稿,Horsley 7 分鐘完稿;質量上人類勝:機器人的文章獲得912票支持,而Horsley的文章獲得了9916票的支持。


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簡單感受一下機器人和人類的文風差異:



Blossomblot就是幫人類編輯找熱文啊


不像美聯社和雅虎選擇和技術公司合作,《紐約時報》的機器人編輯Blossomblot完全是由《紐約時報》數字部門的科學團隊研發。


Blossom的想法最初來自《紐約時報》副主編Alexandra MacCallum的靈感。因為編輯每天需要將文章往社交網站等平臺進行針對性推送,但編輯很難每天從上百篇文章中,高效、準確、低成本地完成文章篩選工作。因此MacCallum主導開發了Blossom,通過辦公協作軟體Slack操控Blossom,再利用算法對Facebook等社交媒體上的海量信息進行數據分析。目前,《紐約時報》每天通過Blossom推送300篇文章。


跟Wordsmith不同的是,Blossom的主要職責並不是寫文章,是輔助編輯挑選出潛在熱文,已達到推送文章被病毒式傳播的效果。目前根據根據紐約時報內部統計的數據結果顯示,經過Blossom篩選的文章點擊量是普通文章的38倍。


除了以上兩個是比較出名的機器人編輯,還有不少也在民間服務著人類:《華盛頓郵報》在使用「Truth Teller」核實新聞的準確性;《洛杉磯時報》的員工設計了智能系統,專注處理地震突發新聞;路透社利用名為Open Calais的智能解決方案幫編輯審稿;《衛報》利用機器人篩選網絡熱文,生成實驗性紙媒產品,每月發行5000份。

相關焦點

  • AI機器狗,請幫我寫稿!
    02其實寫稿機器人已經出現在我們身邊了。比如說,2011年,美國Narrative Science 公司開發了新聞寫作軟體,這類機器寫作就出現在財經、體育這些專業新聞領域。億歐的李論在2017年的《25秒發布九寨溝地震消息,這樣逆天的寫稿機器人還有誰?》
  • 交匯點寫稿機器人 「點點」上崗啦 來看TA的第一篇報導
    1月14日,交匯點新聞客戶端寫稿機器人「點點」正式上崗,爬遍全網數據,為交匯點提供精準新聞。不僅如此,今年的省兩會,「點點」要一試身手,每天為「V話兩會」寫新聞。來看看TA的第一篇報導:  ——截至2020年1月14日19:00,全國重點媒體已發布江蘇省兩會相關報導244篇,其中微信15篇,微博12篇。大家都在關注「兩會」「江蘇」等關鍵字。
  • 機器人寫稿還有哪些難點?
    今天就媒體智能化技術方面,有哪些挑戰跟大家分享一下。這是馬雲在網際網路大會上的發言,核心四個字「降維、跨界、顛覆、轉型」。新媒體新在哪裡?我們用三個「動」來概括——互動、聯動、自動。第一個是互動,不是一方面去說,另一方面去說,不是被動的接受,而是大家都在說、都在聽。另外一個是聯動,你在動的時候,實際上還是有一些漣漪效應,一件事情的發生會波及很遠的地方,藉助今天的網絡有這樣的情況。第三個是自動。
  • 新聞寫作機器人的應用及前景展望——以今日頭條新聞機器人張小明...
    例如,國外有美聯社的WordSmith、華盛頓郵報的Heliograf以及紐約時報的blossom等。國內則有新華社的快筆小新、騰訊的dreamwriter、第一財經的DT稿王等。(表1)這些寫稿機器人無一例外都運用到了大數據處理技術。首先通過數據採集,將其錄入資料庫中,在將這些數據按照語句出現頻率以及新聞要素關鍵詞進行分析加工。
  • 遊民星空代表國內遊戲媒體,配麼?
    主播這事兒不說了,也沒什麼好講,男人麼,都是大豬蹄子,表面文質彬彬,下半身思考齷齪事兒,見怪不怪。你不信?看看馮唐和竇文濤「刁難」俞飛鴻的採訪,見識直男癌如何被吊打。VGtime懟遊民星空,三番五次盜用、洗稿、抹除水印,微博評論裡,機核、A9VG、網易愛玩等媒體抓住少有的機會,一波助攻。
  • 這些KTV用了優地機器人一年,效果到底怎麼樣?
    2016年,行業排名靠前的KTV品牌開始引入優地機器人,試水人工智慧+KTV的運營模式,引起業內人士熱議。開放派相信未來必定是人機協作的時代,搶佔先機才能在未來立於不敗之地;傳統派認為機器人實用性存疑,請機器人的費用倒不如請多個服務員。那麼一年過去了,機器人使用效果如何?
  • 想怎麼玩就怎麼玩,機器人創想秀召集「行動派」!
    電影中一輛輛炫酷的改裝車出盡了風頭,相信影迷過完了眼癮,一定想過一把手癮。當然,可以玩的除了車子,還有機器人。在機器人創想秀,想怎麼「搞機」都可以,讓我們看看機器人能怎麼玩!男子用馬桶刷組裝「擎天柱」美國人彼特•科基斯(Peter Kokis),用675個小時認真設計出一部機器人實體,這部作品頗似變形金剛中的「擎天柱」。
  • 這是一條AI機器人製作的視頻!告訴你,未來已來……
    去年,也是在成都AI寫稿機器人10秒寫完一條新聞稿今年,連AI主播也有了安?AI主播是什麼? 這一視頻生產「神器」,從AI寫稿到AI生產短視頻,新華社發布的全球第一個智能化媒體生產平臺「媒體大腦」也迎來了2.0「升級版」。
  • 成都造的醫學機器人有望打破國外壟斷
    山東大學MBA畢業的賈寅今年完成了職業生涯的一次重大選擇:從一家旅遊公司跳槽到了位於天府軟體園的中科博恩思醫學機器人有限公司。  賈寅看中這家公司的,是它所處的領域和未來的發展前景。中科博恩思醫學機器人有限公司定位於推動下一代醫學機器人的研發、製造、臨床及市場應用,醫學機器人研發目前已進入後期調試階段。
  • 國外15歲高中生,用樂高機器人為父親節獻禮!網友們瘋狂點讚
    但是你們見過,用樂高機器人做為生日禮物,送給老爸的麼?國外一位高中生,卻用樂高機器人做出早餐機器,煎培根,打蛋,翻炒,撒鹽,等步驟,一條龍服務。這位大神的初衷,就是希望自已的父親不用動手,也能吃上熱氣騰騰並且可口的早餐。這樣的舉動,也讓十幾萬網友瘋狂點讚!今天咱們就看看,這臺會做早餐的樂高機器人,有多麼神奇!
  • 蘇學成:我是怎麼走上機器人研究之路的?
    通過學習,我們總算知道機器人是怎麼回事了。事後就開始申報煤炭部的機器人項目。煤炭部機電處領導對我們還是客氣的,但一聽說是申報機器人,有的人就笑了。他們說,煤炭部確實有個搞機器人的規劃,但安排在2020年以後;現在做,早了好幾十年。連報3年,時任學校科研處副處長的林強起了很大的作用。
  • 掃地機器人怎麼選?掃地機器人5大品牌排行推薦
    針對許多 新手媽媽而言,帶娃是一件幸福快樂卻又身心疲憊的事兒,即便經常沒時間顧及家務活也得擠壓空閒時間來進行,終究也有關小寶寶的身心健康。以便不許新手媽媽們越來越身心疲憊,掃地機器人應時而生。殊不知,隨著著的挑選難點也出現了。目前市面上那麼多掃地機器人知名品牌,掃地機器人究竟怎麼選?
  • 機器人世界的「聽風者」「追風者」「捕風者」,他們是誰
    瀋陽自動化所聯合國內有關單位合作研發的「海人一號」水下機器人,在大連旅順下潛60米,首航成功! 這是中國第一臺遙控水下機器人。 從此,蔣新松帶領全所「拼」字當頭,不舍晝夜……蔣新松用生命詮釋了一顆初心。1997年3月,他倒在工作崗位上。
  • 專訪 朱琦:我獨愛媒體這一口
    英語用詞精到幹練,對全球事務觀察敏銳,而《經濟學人寫作準則》這本書在機場都有賣。我從這份雜誌裡真的學到很多,並且現在還是保持著閱讀它的習慣。於是,從選題到策劃,從約稿或者寫稿,排版,到尋找贊助,都是由學生自己完成。當然,我們一批同學也得到學校特別是周承老師(現上外副校長)和吳新生老師的大力支持。後來雜誌創刊後的不少選題在校園引起了很多關注,創刊同仁們也成為了很好的朋友。課餘,我們也和《復旦人》主編、復旦新聞系的葛新立同學切磋,了解他們是怎麼運作的。也碰到過復旦新聞系的其他一些同學。
  • 機器人世界的「聽風者」「追風者」「捕風者」,他們是誰?
    瀋陽自動化所聯合國內有關單位合作研發的「海人一號」水下機器人,在大連旅順下潛60米,首航成功!這是中國第一臺遙控水下機器人。從此,蔣新松帶領全所「拼」字當頭,不舍晝夜……蔣新松用生命詮釋了一顆初心。1997年3月,他倒在工作崗位上。
  • 機器人和機器狗大跳熱舞迎新年,這搞笑又驚悚的畫風怎麼回事?!
    哎,沒想到這年頭,連機器人跳舞都比自己好。它是給美國軍方提供機器人設備的,研發的機器人需要在地形崎嶇的環境下為士兵提供物資,或者馱運設備。在2004年,他們開發出一款叫「大狗」(BigDog)的機器人,它能夠在叢林或山區裡幫士兵背重物,速度為每秒1.8米。
  • 怎麼大理寺就有那麼多不得不說的事兒?
    後宮有多熱鬧不必多說,一位娘娘就能折騰出七八十集電視劇。但大理寺也沒消停過,《神探狄仁傑》《熱血長安》《大理寺日誌》《我在大理寺當寵物》隨便數數也夠看一年半載了。困了累了找大理寺,出了事兒了找大理寺。怎麼大理寺就有那麼多不得不說的故事?著名「大理寺代言人」狄仁傑老師,一年裡處理的積案涉及1.7萬人,這除了說明他是一個工作狂外,還能說明什麼?
  • 掃地機器人好用嗎?想買到適用的,先看這篇選購經驗
    以往掃地機器人的清掃過程都是隨機碰撞式,其清潔效果差強人意。而如今的掃地機器人已經歷了幾代的技術升級,具備良好的路徑規劃能力,能讓清掃有條不紊地進行。但並不是所有的掃地機器人都值得入手,因為不同品牌技術各異,使用體驗也不同。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些選購經驗。
  • 如何用機器人替你上班
    在正文開始之前,各位火星人不妨先想一想自己使用機器代理人的感覺,看看這到底是不是一個好主意。就小編個人而言,這個主意很不錯,如果今天我派了個機器人代替我本人來上班的話,懶得動手日理萬機的老闆就不會把收拾所有辦公桌這項剝削無產階級鍛鍊個人能力的工作交給我了。(是的,小編特意多寫這一段就是為了控訴老闆濫用勞動力不給加班費的惡行體現老闆關愛下屬的滿滿愛意。)
  • 太空中想親熱怎麼辦?性愛機器人或解決這一問題
    [摘編:澎湃新聞]王耀南院士領導下多款醫療機器人成功研發▲▲▲近日,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機器人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王耀南領導的湖南大學機器人國家工程實驗室加快科技攻關,研發了面向病患的雙臂協作輔助診療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