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眾所周知,我們的星球正在變得越來越暖,並引起一系列的氣候變化。成千上萬的物種不得不去適應這一切,在「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鐵一樣的法則之下,其中一些物種也許會崛起,另一些物種則會面臨被淘汰的命運。
地球上有一類生物已經走在被淘汰的路上了,那就是珊瑚。最近,2020年海洋科學會議上的一項新研究預測,到2100年,珊瑚這種物種很可能會從地球上完全消失。
負責這項研究的研究人員說,影響珊瑚種群的命運的關鍵因素是海水變暖和海洋酸化,這兩個都是人類活動驅動的氣候變化的結果。目前,地球上超過50%的珊瑚已經白化並迅速接近死亡。研究小組認為,在未來20年裡,我們可能會失去世界上70%到90%的珊瑚礁,這是一個令人震驚的統計數字。
珊瑚在生長的過程中會產生碳酸鈣,形成一個堅硬的,保護性的外骨骼。大多數種類的珊瑚會與藻類形成共生關係,為它們提供重要的營養。珊瑚礁同時也為眾多的海洋生物提供食物和家園。如果沒有這些水下雨林,許多棲息在珊瑚礁上的物種可能會消失。
支持這項新研究的團隊希望能夠找到修復這些珊瑚礁的辦法。他們在實驗室裡培育珊瑚,然後將它們移植到海洋中,希望在那裡它們可以生長和繁衍。結果發現在掙扎的珊瑚礁中加入新鮮的小珊瑚可以幫助它恢復到原來的狀態,但這種辦法可以說是「杯水車薪」,很難拯救大片的珊瑚礁。
當研究人員試圖找出這些努力的最佳方向時,他們得出了一個令人沮喪的結論——到本世紀末,我們將失去所有的珊瑚。「到2100年,情況看起來相當嚴峻,」夏威夷馬諾亞大學的生物地理學家蕾妮·塞特(Renee Setter)在一份聲明中說。她的研究小組發現,到2045年,珊瑚礁棲息的大部分海域將不適合進行珊瑚修復工作。到那時候,人類很可能已經無力挽救這些珊瑚,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它們滅亡。
「努力清理海洋垃圾是很好的,努力與汙染作鬥爭也是不錯的。我們需要繼續這些努力,」塞特補充說。「但歸根結底,最根本的辦法仍然是遏制全球變暖,讓海水不再變暖,海洋不再酸化,才是最有效的方式。」
當珊瑚礁周圍的海水升溫時,珊瑚會受到壓力,排出那些與它們共生的藻類,從而去除它們的顏色,使它們更容易死亡。這一過程被稱為白化,可以使整個群落的粉紅和橙色珊瑚變成幽靈般的白色,整個群落看起來就像是一片白色墳場。
雖然影響珊瑚健康的因素很多,但研究人員認為,酸度和溫度的升高是珊瑚死亡的最大原因。他們指出,汙染已經影響到了世界上大多數珊瑚礁,因此與全球變暖的影響相比,它在未來不會產生如此重大的影響,而全球變暖的影響預計會變得更糟。
為了減緩氣候變化,我們必須大幅減少溫室氣體,如二氧化碳。否則,自然世界的標誌性方面,如充滿活力的珊瑚礁及其依賴它們生存的海洋生物,將永遠消失。而我們五彩繽紛的地球生物世界,將愈加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