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資8年撬不開臺灣大門,蔡英文不怕半導體大佬反了?

2021-02-22 電子發燒友網

首先想和大家一起討論下陸資與臺灣的歷史恩怨,這已經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了,現階段中國芯一再成為熱點,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呢?

開放陸資這事得從2009年說起,當年6月臺灣在第三次會議上大陸資本才被允許赴臺,首批開放192個項目。 

2010年,內地實現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高達590億美元,投資目的地涉及129個國家和地區。

2011年1月、3月,配合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早期收穫計劃上路,第三波又開放了43項,累計開放247個項目。  

截至2012年8月底,大陸企業赴臺投資項目129個,金額3.24億美元。截至2012年底,陸資事業僱用臺灣員工人數達6771人。

2013年11月14日,臺「經濟部」發布「大陸地區人民來臺投資許可辦法」修正案。背後其實就是對外資、陸資來臺投資都加強管理,實質是針對陸資。 

2014年陸資入臺投資情況,共核准項目136個,比2013年減少1.45%;投(增)資金額3.3億美元,不但比2013年減少4.25%,甚至低於2012年,顯示陸資入臺腳步放緩。在2014年發生的反服貿事件更是讓陸資舉步維艱。


2015年阿里巴巴被臺灣下達「逐客令」,稱其隱瞞陸資身份。2015年12月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立法院」通過決議,臺灣現階段不得向陸資開放IC設計。


一方面希望實力雄厚的陸資可給島內經濟注入活水,但另一方面又出於地方保護主義,對陸資設限,臺方緊盯陸資,卻對外資另眼相看。

臺灣對外資開放的航空、貨運承攬等,卻禁止陸資涉足;臺灣允許外資擁有港埠設施控股權,但陸資持股卻有49.9%的限制。


另一方面希望雄厚的陸資給臺灣注入資金,一方面又是地方保護主義,臺灣對外資開放的航空、貨運承攬等,卻禁止陸資涉足;臺灣允許外資擁有港埠設施控股權,但陸資持股卻有49.9%的限制。

那麼臺灣半導體的大佬們是否也會跟蔡英文一樣,對陸資的事總是掩蓋逃避,還是態度積極?下面就日月光、臺積電、聯發科、聯電最近幾年的動作來看看具體態度如何。

日月光集團成立於1984年,創辦人是張虔生與張洪本兄弟。1989年在臺灣證券交易所上市,2000年美國上市。

2004年2月,福布斯公布的臺灣地區富豪榜中,張虔生位居第10位;2010年3月,福布斯公布的臺灣地區富豪榜中,張虔生財富淨值17億美元,位居第12位;2011年5月,福布斯公布的臺灣地區富豪榜中,張虔生財富淨值23億美元,位居第11位。

其實半導體封測業大者恆大趨勢確立,國內更是傾官方之力扶植,江蘇長電合併新加坡星科金朋、南方富士通想併購全球封測二哥美商艾克爾之後,更具實力角逐全球產業龍頭。由此看來,陸資的引進對日月光勢在必行。 

1987年,張忠謀創立臺積電,幾乎沒有人看好。但張忠謀發現的,是一個巨大的商機。在當時,全世界半導體企業都是一樣的商業模式。Intel,三星等巨頭自己設計晶片,在自有的晶圓廠生產,並且自己完成晶片測試與封裝——全能而且無可匹敵。截至2017年3月20日,臺積電市值超Intel成全球第一半導體企業。

IC設計產業全球第二大晶圓代工廠格羅方德12寸廠已宣布在重慶落腳,預計2017年啟動。業內學者警告:隨著美、韓等全球IC巨頭到國內投資布局,國內打造的本土IC產業鏈,不再局限紅色,而是結合美、韓技術、大陸市場變身而成的彩色供應鏈,臺積電的競爭優勢將急速流失。

臺積電不可能不清楚全球局勢,張忠謀一面說著「大陸必須來投資,但不準當董事。」也一面積極投資30億在南京建12英寸晶圓廠。

規劃月產能為2萬片,預計於2018年下半年開始生產。如今臺積電也一心想開放陸資,在接下來與蔡英文的交流中會以怎樣的姿態收尾?

聯發科技成立於1997 年,已在臺灣證券交易所公開上市。總部設於中國臺灣地區,並設有銷售或研發團隊於中國大陸、印度、美國、日本、韓國、新加坡、丹麥、英國、瑞典及阿聯等國家和地區。

2014年12月,聯發科中國區總經理章維力表示,聯發科將繼續在64位晶片上發力,並將在明年適時推出支持VoLTE的晶片,以及支持電信4G需求的六模晶片。

2018年3月7日,聯發科技宣布將會聯手騰訊共同成立創新實驗室,圍繞手機遊戲及其他互娛產品的開發與優化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探索AI在終端側的應用。

五年前海思、展訊在全球十大IC設計公司之外,營收分別成長4.4倍、5.3倍,去年更已經進入第6名、第10名。

另一方面聯發科感受到了國內晶片業瘋狂的興起,比如紫光收購展訊和銳迪科。但從各方報導中可以看出,聯發科的立場其實是順著政府唱「開放陸資」的戲,從開始的苦口婆心打擦邊球,到後來嚷著要開放陸資。

手機晶片之戰如果真沒了大陸這塊市場,聯發科真的欲哭無淚。從6月份蔡明介講話中:「聯發科未來5年將砸至少2千億元投資七大領域,包括物聯網、5G、AR/VR、工業4.0、車聯網、人工智慧/深度學習、軟體雲端網路服務等先進技術研發。」

就比如5G市場,大陸是擁有制定5G規模能力的大國,臺廠如果不能加入、融入,與大陸的業者彼此合作甚至互相參股,臺廠遲早會被大陸市場排擠出去。

聯電成立於1980年,為臺灣第一家半導體公司。集團旗下有5家晶圓代工廠,包括聯電、聯誠、聯瑞、聯嘉以及最新投資的合泰半導體,是全球半導體投資第四大,僅次於英特爾、摩託羅拉及西門子。

根據臺灣"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公布的近5年臺灣百大"專利大戶"名單,以申請件數排名,聯電第一、工研院第二、臺積電第三;就取得美國專利件數而言,1993年至1997年所累積的件數,聯電是臺積電的兩倍、臺灣工研院的3倍。

身為半導體晶圓專工業界的領導者,聯電提供先進工藝與晶圓製造服務,為IC產業各項主要應用產品生產晶片,並且持續推出尖端工藝技術,聯電的客戶導向解決方案能讓晶片設計公司利用尖端技術的優勢,包括28奈米工藝、混合信號/RFCMOS技術,以及其它多樣的特殊工藝技術。

聯電在全球約有超過13,000名員工,在臺灣、日本、新加坡、歐洲及美國均設有服務據點,以滿足全球客戶的需求。

由此看來,聯電為了自己腿不要細的太過分,陸資肯定是很好的助長劑。對於開放陸資態度與上面幾位一致。

蔡英文作為上任兩年多的總統,對於開放陸資這四個字,恐怕早就在半導體巨頭那聽出老繭了。

內地企業靠併購國際大廠,已經走上了發展的高速路。這對臺灣半導體來說日子並不好過。蔡英文之後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還是會擬訂政策積極為開放陸資這事出力,臺灣半導體的巨頭們估計做夢都在開會吧。

相關焦點

  • 俠客島:驅逐「淘寶臺灣」,民進黨咋就這麼怕陸資?
    阿里巴巴早在2008年就進入臺灣市場,2013年,淘寶在臺交易額近500億元新臺幣。據估算,當時每天有逾1萬件淘寶包裹從大陸發往臺灣,有1/4的臺灣網絡賣家直接從淘寶進貨。有段時間,兩岸網絡上傳開了「淘寶統一中國」的流行語。2014年,由民進黨暗中推動的「太陽花運動」在島內登場,兩岸服貿協議被迫擱淺,陸資赴臺的大環境自此日趨惡化。
  • 臺灣政界大佬揭批「反滲透法」:蔡英文不顧臺灣人民死活!
    蔡英文在18日、27日進行的2020臺灣地區領導人兩次電視政見會上一再喊話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務必要在12月31日通過「反滲透法」「三讀」並立即執行,引發臺灣政界大佬紛紛揭批。他們認為蔡英文此舉為了撈取個人選票,違背臺灣「憲政」,刻意破壞兩岸交流,蠱惑臺灣民眾「仇中(陸)」,更是為了一己之私,不顧臺灣人民死活,將臺灣推向危險境地。
  • 再次打壓陸資,蔡英文又在欺騙臺灣人!
    尤其最近臨近雙十一這個購物狂歡的節日,商家與消費者們都在無比期待著節日期間在淘寶上的銷售與購物,但是臺灣地區的網民們卻只能看著對岸的大陸網友們的網購血拼而唉聲嘆氣。陸資「淘寶臺灣」進入臺灣臺灣在網購上的便利自然要感謝「淘寶臺灣」的進駐。
  • 蔡英文政府執意大陸脫鉤,繼封騰訊後,民進黨又要封淘寶,只要是陸資都進「黑名單」
    對於媒體此前傳出淘寶臺灣若遭認定陸資恐被迫退出臺灣的消息,今天(24日)稍早時淘寶臺灣曾回應臺灣「中央社」時稱,將持續尊重且配合主管機關決議。臺當局曾對阿里下「逐客令」2016年,民進黨當局上臺後,針對淘寶的刁難接踵而至,一度以「隱瞞陸資身份」為由對淘寶母公司阿里巴巴開出罰單,並要求其在半年內退出臺灣,臺灣由此也成了「全世界第一個對阿里巴巴下逐客令的地區」。
  • 怕大陸盜取信息,「淘寶臺灣」被查,臺灣為何如此苛待陸資?
    蔡英文實際上,從2019年開始,淘寶臺灣就被民進黨當局給盯上了。2019年10月23日,阿里巴巴集團通過品牌授權方式交由英商克雷達公司經營的新電商平臺「淘寶臺灣」APP在臺灣正式上線。而民進黨當局對其連番鼓吹所謂的淘寶臺灣將「摧毀」臺灣電商產業、且課稅不易等論調。
  • 「淘寶臺灣」下架?蔡英文又挖坑了
    但是沒想到如今臨近雙11,蔡英文又狠狠的切了一刀,「淘寶臺灣」被迫下架,目前平臺已經將商家入駐及商品上架功能關閉! 他們費盡了心思想要阻止陸資企業在島內的正常運營,但這對雙方都是無利的,不僅破壞了兩岸之間的經濟合作,更傷害了島內消費者利益。
  • 逼退「淘寶臺灣」,民進黨打壓陸資不擇手段(日月談)
    去年10月,「淘寶臺灣」在島內開站,當年「雙11」網頁總瀏覽人數就突破了1000萬人次。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淘寶臺灣」有3000萬多種商品上架,軟體下載量在島內達300多萬,積累了數十萬賣家。民進黨當局活生生地把這一繁榮局面扼殺了。
  • 「獨派」大佬輪番開罵蔡英文:歷練最長卻執政無能
    繼「臺獨」大佬李登輝、辜寬敏之後,另一位「獨派」大佬、民進黨前「立委」林濁水也跳出來表達不滿並暗諷蔡英文,稱其政治歷練時間最長,卻當不好領導人。林濁水(資料圖)一段時間以來,臺南市長賴清德或將參加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成蔡英文「接班人」的傳言早已不是新聞。據臺灣「中時電子報」15日報導,林濁水15日發文認為,做領導人,歷練很重要。
  • 蔡英文下臺賴清德選2020?深綠開出「挺賴反蔡」第一槍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中國臺灣網8月2日訊  蔡英文上任2年遲遲不願「特赦」陳水扁,引發扁與「獨派」極度不滿,自從陳水扁重拾起了「新勇哥物語」,兩人的矛盾就不時槓上檯面。近日,藉由一份民調,陳水扁又重重給了蔡英文一拳。看著蔡英文的民調越來越低,臺媒評價此是「綠營內部開出的『挺賴反蔡』第一槍」。
  • 【海峽觀察】蔡英文當局上演末路瘋狂!狂打「反中仇中」牌
    明年是臺灣選舉年。蔡英文當局由於政績不堪,民怨載道,只好狂打「反中仇中」牌。不僅蔡英文、蘇貞昌、吳釗燮等人常常口出狂言,攻擊抹黑大陸,最近還頻頻通過修法,對兩岸文化、經貿、人員交流築起高牆,全力阻擋,猶如一出末路瘋狂的鬧劇。去年「九合一」選後,蔡當局在兩岸關係上就開始走偏鋒,不斷營造「反中仇中」的氣氛,隨選戰臨近,蔡當局的挑釁言論愈加「嗆辣」,行為更是令人瞠目。
  • 港臺腔:關閉淘寶臺灣,民進黨打壓陸資不擇手段
    從下架愛奇藝、騰訊視頻到關閉淘寶臺灣,民進黨當局視陸資企業為洪水猛獸,挖空心思阻撓它們在島內的正常運營。他們這樣做既破壞了兩岸經濟融合發展,也傷害了臺灣企業和消費者的利益。淘寶在臺灣的業務,不僅方便了千萬臺灣老百姓,更給當地的中小電商提供了進貨渠道和良性競爭機會,繁榮了臺灣電商業,提升了島內服務業水平和經濟活力。
  • 兩岸聚焦丨「淘寶臺灣」下架?蔡英文又挖坑了
    但是沒想到如今臨近雙11,蔡英文又狠狠切了一刀,「淘寶臺灣」被迫下架,目前平臺已經將商家入駐及商品上架功能關閉!「淘寶臺灣」面臨下架其實如今並不單單只有「淘寶臺灣」遭到了臺灣下架,還有很多APP,比如愛奇藝、騰訊視頻也被迫下架,甚至很多活躍人群帳號也被迫關閉,這些皆是民進黨的所作所為。
  • 有個陸資公司想要收購臺灣媒體,結果...
    因為DMG集團的陸資背景,這份交易案在臺灣引起了討論,東森集團下的八個頻道,在臺灣擁有相當的影響力,事逢臺灣大選前夕,更顯得格外敏感。這次的股權交易案,將有很大可能對臺灣民眾召開公聽會,聽取臺灣民眾對於此次交易的看法。在臺灣,針對媒體交易召開公聽會已經不是第一次,之前臺灣的旺中集團收購中嘉案,也曾開過類似的公聽會。
  • 民進黨封禁「淘寶」,臺灣民眾不幹了
    民進黨當局2016年上臺後,針對淘寶的刁難接踵而至,一度以「隱瞞陸資身份」為由對淘寶母公司阿里巴巴開出罰單,並要求其在半年內退出臺灣,臺灣由此也成了「全世界第一個對阿里巴巴下逐客令的地區」。 「淘寶臺灣」2019年上線後,民進黨「立委」隨即召開記者會大肆攻擊抹黑,把「摧毀臺灣電商產業」「使臺灣電商平臺無法與大陸公平競爭」等罪名一股腦兒扣了過去。民進黨當局「投審會」緊隨其後,火速對「淘寶臺灣」開出罰單並下令驅逐。
  • 蔡英文「執政」三年對臺灣有「五大傷害」
    蔡英文在2017年11月表示,未來臺灣的防務預算會隨著臺灣的GDP等比成長,至少每年會成長2%,若另有軍購案,就會成長3%。臺灣2018年防務預算為3278億元,比2017年增加60億元,增比1.9%;2019年防務預算為3406億元,比2018年增加183億元,增比5.6%。臺灣如此大幅增加防務預算,自然擠佔經濟發展資金。
  • 港媒:機會不多了 這三點可助蔡英文自救
    大陸在川普記者會前一天召開《反分裂國家法》15周年座談強調未放棄武力統一,帶有警告臺灣勿捲入被美國利用之意。在危機中,綜合多項主客觀條件,這場亂局也是蔡英文當局處理兩岸關係最好的時機,錯過這次,未來會不會再有很難說。
  • 蔡英文又有「臺獨」小動作!陳時中買不到疫苗就甩鍋大陸丨臺灣一周
    但這段日子以來,國民黨內部由此而起的紛擾,也難以平息,這也可能是一部分國民黨高層不願意為趙少康修改制度的原因。趙少康年前則言,自己也不必然選黨主席,可以去選臺灣地區領導人,並且聲稱年後開設辦公室,請大家推薦人才。趙是藍營的意見領袖,是媒體界的大佬和精英。雖然一直評論政治,有很多政壇的朋友,過去是「政治金童」,但畢竟離開政壇很久,這次復出過於匆忙倉促,起手式其實不算太好。
  • 臺灣美妝達人牛爾:陸資來臺為學習臺灣美學和服務態度
    華夏經緯網6月30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大陸邀約不斷、熟悉兩地市場差異的臺灣知名美妝達人牛爾、Kevin認為,開放陸資來臺,是有助於臺灣業者重新思考消費者需求的正面競爭,而陸資來臺更不見得是為了牟利,主要應是為了複製、學習臺灣美學和服務態度。
  • 臺灣電力危機與全球半導體產業鏈
    臺灣的半導體產業鏈卻沒有什麼大礙:行政院科技部下屬的三大科學園區:竹科(新竹科學園)、中科(臺中科學園)、南科(臺南科學園)都沒有出現大面積的跳電,8月15日當晚,臺灣殘存的電力給三大科學園區的臺灣 半導體Fab進行輪流供電。掌控全球先進晶片製造的半導體三巨頭(Intel、三星、臺積電)之一的臺積電 幾乎毫髮無傷。
  • 封禁「淘寶」,最終會害了臺灣
    2013年,淘寶在臺交易額近500億元新臺幣,當時每天有超過1萬件淘寶包裹從大陸發往臺灣,有1/4的臺灣網絡賣家直接從淘寶進貨。  民進黨當局2016年上臺後,針對淘寶的刁難接踵而至,一度以「隱瞞陸資身份」為由對淘寶母公司阿里巴巴開出罰單,並要求其在半年內退出臺灣,臺灣由此也成了「全世界第一個對阿里巴巴下逐客令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