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某師哥的的囑託,來寫篇張雨生,動動筆,才發現甚至不知道從哪裡入題,要不然,我看咱先從這裡說起吧!1988年4月的某個夜晚,汙王費玉清正昂頭哼著小曲兒在自家浴室裡去汙,外頭開著電視當背景音,然鵝著名(難喝)飲料黑松沙士的最新廣告歌卻讓端莊的汙王激動到披頭散髮衝了出來。歌手啦,對別人的聲音和作品那都是很警覺的,素來以高音見長的費玉清自然分外「在乎」這個有著高亢聲線的歌手究竟是何方神聖。
▲ 我找你,如果我找到你……
第二天,費玉清去公司打聽,才知道歌手名叫張雨生,這首歌叫做《我的未來不是夢》。其實不僅費玉清,這支廣告歌曾一夜間炸遍寶島南北,引起了社會各界廣泛的好奇,張雨生這個名字也隨之漸漸開始為公眾所熟知。
這首歌背後,又是一個老套而單純的「伯樂與千裡馬」的故事,說起來你們會說姥姥講套路不真誠,但是這樣的故事也僅僅存在於音樂最好的年代,如今是千裡馬不常有,伯樂更不常有,即使有,雙方也都遠遠沒有那麼單純了吧。記得之前寫蔡琴的時候,姥姥曾經提到過臺灣著名的音樂人梁弘志,其實梁弘志當時並非一枝獨秀,同期人文色彩濃鬱的音樂創作人比比皆是,李壽全、曹俊鴻、鈕大可、陳志遠、還有翁孝良。這些音樂人不僅會創作而且有顏值、有唱功,比如說,83年到87年,翁孝良就和曹俊鴻、陳復明組成「印象合唱團」發片唱歌,做了許多不方便在線上歌手身上去做的嘗試,任性!
▲ 翁孝良、曹俊鴻、陳復明三個人的印象合唱團,這復古style真是惹人愛。傳聞後來歌曲傳到內地時小虎隊已經走紅了,所以發行商就給他們改名「猛虎隊」……
翁孝良不知道小和尚們熟悉不熟悉,但是說兩首歌,你們就知道了,比如說蘇芮的《奉獻》,再比如說齊豫的《夢田》,到今天仍舊不斷有人在翻唱,夠經典吧!翁孝良亦是著名的樂壇伯樂,他一首發掘的歌手有陶晶瑩、徐懷鈺、歐得洋等,當然最成功的案例還是張雨生,張雨生超前的音樂理念和他也最像,成就也最高。而小和尚都熟悉的編曲界的大咖屠穎,人生中接到的第一個編曲工作也是翁孝良找他來做的。
▲ 翁孝良手裡不少歌手都是撿來的,比如說徐懷鈺就是在自家陽臺晾衣服,唱了兩句林憶蓮的《不必在乎我是誰》就被翁孝良給發現了……
87年,翁孝良寫了首頗為滿意的曲子,但是放眼歌壇沒有他覺得合適詮釋的聲音,於是便匆匆收起。轉年,翁孝良在西門町的「西閣樓」Pub遇見正在駐唱的政大大三學生張雨生,突然發現自己那首「壓箱底」的得意之作需要的不就是這樣一把聲音麼?於是翁孝良趕忙邀請張雨生第二天去自己的錄音室試唱,結果不僅試唱順利,而且雙方相談甚歡,翁孝良問他不如就籤銘聲來吧?張雨生說那也行,於是張雨生就這樣正式被招至飛碟旗下。
▲ 咦,不是說銘聲,怎麼又變成了飛碟?其實,飛碟當時負責宣傳和發行,而音樂製作則交由下面的音樂工作室來進行,李壽全的RIO、苗秀麗的開麗、甚至劉文正的飛鷹都曾掛靠在飛碟。圖為90年,翁孝良率領自己的銘聲悍將們拿下13張白金唱片,飛碟老闆吳楚楚老闆開心到cry,最右邊的女孩看得出是誰麼?
籤了約之後翁孝良才知道,張雨生已經和自己的Metal Kids樂團報名參加了臺灣的熱門音樂大賽,結果Metal Kids拿下了團體組冠軍,張雨生也成為了最佳主唱,廣泛受到音樂界的關注。
▲ Metal Kids本來是一支臺大的樂隊,但是因緣際會請到政大的張雨生做主唱,拿獎之後,張雨生與優勝者們出了一張名叫《烈火青春》的合輯,左三邰正宵,你們還認得出麼?
80年代末的香港是雅皮文化天下,而80年代末的臺灣處於風口浪尖的是「新新人類」,pay attention,彼時所說的「新新人類」如今已是年過半百了。這些「新新人類」在生活方式和價值觀上明顯有讓父輩看不上眼的地方,但是卻有著獨立、奮鬥的「臺灣夢」式的精神內核,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改變生活。《我的未來不是夢》正是迎合了這一社會族群的心理,所以才會在臺灣引起轟動,如今各大選秀舞臺上,這首歌還在被翻唱,卻未見優秀的版本,有些歌,是有著無從複製的大背景的。
《我的未來不是夢》後被收錄於1988年的5月的電影《菜刀與六個朋友》的原聲帶《六個朋友》,翁孝良這招高明,一下子全臺灣都等著聽張雨生的專輯了。
▲ 六個朋友分別是娃娃、鈕大可、孫向瑩、張雨生、陳本瑜、知己二重唱,因為《我的未來不是夢》這張專輯銷量很好。知己二重唱的成員曾寶明外號寶寶,於是小他一號的另一位成員吳志華就被叫做二寶,張雨生加入銘聲之後,就被叫成了小寶。
▲ 讀中學時候的張雨生,他笑說如果數學老師長得不那麼漂亮,或許自己的數學成績也會很好~姥姥和他還真是相反呢……
不過讓生性靦腆的張雨生在大學時有勇氣走到臺前唱歌最重要的推力就是讀大一時,妹妹張玉仙的意外離世,張雨生自己的表達是:把我從不知人間疾苦的兒童樂園,一腳踢進生老病死的成人世界……一夜長大這件事可能的確在我們每一個人身上都以各種各樣的面貌發生過,端看我們是否可以察覺。
▲ 在歌曲《妹妹晚安》裡張雨生這樣唱:我很想你,你會在哪裡,這些年人事已非,真怕你認不得我的改變。還說,家裡人都記得你,家裡格局也沒變,就是少了你的床……See,一點兒複雜詞彙都沒有,還是刀刀扎在心坎上吧?
一夜長大也籤了公司,奈何張雨生還是一張稚氣十足學生仔的臉,貌不驚人。張雨生入飛碟之後同歌手葉歡關係很好,彼此以「排骨歡」和「豬肉生」相稱,一次,葉歡過生日,張雨生拿著花要送給她,卻被酒店門童攔住,以為他是送花小弟,多尷尬。還有,包小柏說第一次看到張雨生的時候,感覺他像是從兒童團合唱團裡出來的,太babyface,太學生樣了,可是聽完他唱歌就恨不得馬上找他要籤名。
▲ 王傑、陳樂融、葉歡和張雨生的合影。
▲ 因為前期宣傳早已將張雨生是政大學子的訊息透露給歌迷,自然張雨生的形象也順理成章是學生偶像,知性、稚氣、赤誠、陽光、帥氣、純真。咦,怎麼感覺那裡不對……
和今天不同,80年代後期,臺灣歌壇開始流行滄桑感男聲,王傑、姜育恆等歌手的作品大行其道,引得一票生活在歌詞裡的男女粉絲為之流淚狂亂心碎,想想看楊宗緯先生也的確是生不逢時,如果生在那個年代,也是妥妥讓寶島哭成一片淚海。
▲ 眼瞅北京演唱會了,但是票房並不佳,可惜了好歌手了!
不過滄桑久了,難免也是有些膩歪,感情狗血大餐吃遍,回頭發現清粥小菜才最能調味喜與悲。於是張雨生首磚戰績不俗,狂賣35萬張,直逼當時風頭最勁的同門師兄王傑。五月天的阿信說自己在國中時候買的第一張卡帶就是《天天想你》,對他的震撼極大。
▲ 專輯文案裡說張雨生是「謙虛上進的小兄弟」,天啊,現在要是誰文案這麼措辭簡直是在害歌手……
現在回頭來看,這張《天天想你》裡最紅的當屬同名主打,關於這首歌的故事,隨便說幾個都頗動人。五月天的石頭2001年在演唱會上向女友求婚,背景音樂不是他們自己的哪首作品,而是這首《天天想你》。(上任或者上上任)文青女神陳綺貞向來很少翻唱別人的作品,卻在演唱會上拿出《天天想你》來唱,並說這首歌曾陪伴自己讀書的日子,有著特別的意義。
更耐人尋味的是,前面提到的Metal Kids樂團張雨生之前的主唱就是趙傳,大器晚成的趙傳以27歲高齡籤下滾石,並且同張雨生幾乎同期發片,迎戰《天天想你》的是專輯《我很醜可是我很溫柔》,被媒體拿來比較是一定的,不知二位當年內心是否一時瑜亮,但是2011年,趙傳在演唱會上翻唱了這首《天天想你》,並動情地說:這首歌給我最可敬的對手。一句話就讓人感慨萬千。
▲ 傳哥愛翻唱小寶,小寶在KTV的保留曲目亦有《我是一隻小小鳥》
▲ 如今咱們是一年盼不到一兩張好唱片,可那時候,一個月就有兩張經典狹路相逢。哎,還是陪姥姥在宮裡聽聽老歌好啦。
《天天想你》雖然好,但是在姥姥在這張專輯裡最喜歡的歌曲是《渺小》,徐志摩的這首詩目及有限,而意旨無窮,搭配早期張雨生乾淨直白的聲音、略帶Newage色彩的編曲非常合襯。
▲ 齊豫也曾在83年的時候以這首《渺小》入歌,但是歌曲旋律不那麼上口,有藝術歌曲的格調,卻沒張雨生這首入耳。
你們造,臺灣男人都是要服兵役的,89年,張雨生眼瞅大學畢業,也開始面臨服役問題。剛剛爆紅就離開,多少帶點兒生死未卜的意味。所以張雨生的第二張專輯的封面乾脆軍裝上身,與上一張儒雅略帶geek色彩的照片判若兩人,專輯取名《想念我》,意在告訴歌迷們,寶哥我要去當兵了,你們可一定記得想我。
▲ 「如果想我,就到我的歌裡來找我」,筆芯哦!
上通告,拍電影、搞慈善、開Mini Concert,飛碟借著張雨生畢業前的這段時間簡直是消費了所有可能,現在想來,入伍亦是好事,至少,張雨生有多點點時間去沉澱下來。
▲ 哦,張雨生演過一部電影叫《七匹狼》,導演是朱延平,王傑、邰正宵、庹宗華都有參演,張雨生用他的表演實力向大家宣告:那我還是唱歌好啦!
從畢業到入伍,時間不多,工作也安排得滿滿當當,第二張專輯的班底上和第一張類似,但是內涵上卻成熟了不少、題材也寬泛許多,張雨生也小心翼翼地將自己的創作搬到檯面上來。其中那首《他們》是張雨生在大三時期的作品,還拿過學校創作比賽的冠軍,歌裡寫的「他們」其實就是張雨生的父親,以及千萬與父親一樣的國民黨老兵。張雨生的父親張建民是浙江人,去臺灣之後在康樂隊工作,大概就相當於咱們這邊的部隊文工團,張雨生一把金嗓子全賴爸爸遺傳。張媽是原住民,亦是能歌善舞,張雨生真是想不會唱歌都難呢。
▲ 張雨生一家,張媽媽慈眉善目,而且好漂亮!
▲ 哦,張雨生表達心聲的歌曲裡,姥姥最喜歡的是《當我正想和你分享》,如果雞血都是這樣的水準,那姥姥真是心甘情願再打十支!
飛碟的同事們當時還給張雨生舉行了一臺歡送會,王傑等人都在,張雨生一直在笑,女同事們說要張雨生把每個人都親一下,嘴唇親不腫,不許離開。現在唱片公司內部還有這樣融洽的關係麼?
▲ 浪子你這個湊流氓!
▲ 小寶哥在部隊的日子
張雨生1989年8月入伍,1991年6月退伍,這兩年,張雨生可沒閒著,創作了不少作品,再次出發的張雨生,嘗試轉型,由原來的偶像歌手,轉變為真正的唱作人,試著自己去把控自己的音樂方向。不過這樣一來,銘聲則成為了限制張雨生發展的一道桎梏,與翁孝良商談兩個月之後,翁孝良終於下定決心放張雨生去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只象徵性的收了一點點違約金。這樣一來,張雨生則帶著自己的工作室和飛碟籤了三年的合約。如果說翁孝良是將張雨生領進歌壇的貴人,那麼支持張雨生走自己路的貴人就是彭國華。
▲ 金曲獎將特別貢獻獎頒給彭國華
說到這裡,還是要絮叨一些故事。記不記得說冷豔歌后(黑山老妖)李麗芬的時候,咱們講過,當年李麗芬發過一張合輯叫《三人展》,另外兩名歌手是潘越雲和吳楚楚。吳楚楚名字婉約,卻是位有著粗放面孔的男歌手,雖然沒有像潘越雲一樣成為「滾石開山歌手」,可最終成為了滾石的王牌製作人,後來,由於和滾石的高層思路總是出現齟齬,一言不合就拉著自己的好朋友、同為滾石製作人的彭國華於82年成立了飛碟唱片。靠著蘇芮、黃鶯鶯、蔡琴、王芷蕾四位天后級歌手,飛碟唱片一路扶搖直上,做到了臺灣唱片界的塔尖。
▲ 曾經的飛碟群星
飛碟運作的前幾年,一些民歌手通過它實現了向主流的轉型,而嘗到甜頭的飛碟也開始拓展自己的業務,李宗盛曾說,飛碟非常聰明,市面上需要什麼,馬上就上線什麼。在87年到89年期間,飛碟開始廣泛的「挖寶」,成功的案例有王傑、有姜育恆、有小虎隊,當然也有張雨生。
▲ 張雨生和小虎隊。小虎隊成軍發片就是由彭國華一手策劃的。
寫到這裡要八一卦了,彭國華是臺灣主持界真·一姐張小燕的第二任丈夫,張雨生發《天天想你》的時候,彭國華正在追求張小燕,但是由於第一段婚姻的失敗,所以張曉燕對追求者是設下心防的。彭國華就在張雨生拍硬照的時候將張小燕的狗狗多次借來入鏡,借著唱片標題來表達心意,所以張雨生其人對二位來說是意義非常的。
▲ 張小燕和彭國華
小燕姐對張雨生那也是極盡扶持,二人情同母子,張雨生離世的時候,張小燕失控大哭,場面真是摧人心肝。彭國華在2001年去世,而金曲獎在14年,才將特別貢獻獎頒給他。上臺領獎的張小燕說,彭國華最強大的一點就是「慧眼識珠」,這一點僅在張雨生身上就可以得到驗證了。
如今的藝人可能一年到頭也只能在年會尾牙上才能看到自己的boss,但是那個年代,唱片公司的高層和藝人的聯繫是很緊密的,知人善任的彭國華從個人角度非常欣賞張雨生,也願意為他「做自己」保駕護航,全力支持,所以張雨生於1992年飛到LA去錄製自己的新專輯《帶我去月球》,張雨生突然的轉型,讓歌迷一時間無所適從,所以在商業上來講,這張唱片是失敗的。
▲ 哦,失敗的意思是這張唱片只買了15萬張,wtf,現在誰的唱片能賣15萬張那都是燒高香了好麼……圖為張雨生在《帶我去月球》的發布會。
如果說《想念我》只是初步找到了一個商業和濟世的折中點,那麼《帶我去月球》裡的張雨生則像他欣賞的那些Rocker一樣,開始展現了自己的世界觀,對於俗世一針見血的批駁直到今天都那麼清晰深刻。唱片可貴在天馬行空的思路,以及張雨生詞作能力的全面展現。比如說《我想把整片天空打開》是對文明衰落與社會迷局的反問;《魔幻臺北》實際在講城市化帶來的吵嚷不休的反噬;《帶我去月球》給出科幻的意象,卻有著中國的表達,張雨生的詞作,真是棒到沒誰的了!
▲ 歌曲尾段的編曲好像「愛消除」
哦,還有一首《湖心草深長》頗有意思,用疏星、新月、湖水、野草營造了少年對心上人羞澀靦腆的心思。再聽這首歌突然想起一樁舊事蠻有可愛,說是張雨生早年間參加臺視的節目,見到了自己喜歡的玉女偶像林慧萍,竟羞紅了臉說不出話……當然更多時候,活潑的張雨生碰見自己喜歡的大明星是歡脫型的,直接就衝過去準備要籤名,幾次被助理直接給攔下,並告訴他,你是個明星了,咱不能這樣,你想要我去給你要啊!
▲ 小寶哥和大美人兒陳德容合影
唱片公司嘛,最終還是要賺錢的,即便老總支持,接下來的專輯,張雨生也不得不重視起商業成績。緊接著92年下半年,張雨生推出了他在商業成績最優的唱片,就是你們都熟知的《大海》,這張唱片和華語唱片史上那些經典名片一樣,迄今究竟賣了多少無定數,有人說210萬,也有人說300萬,更有甚者說是600萬。
▲ 不過小和尚們千萬要記住,《大海》雖好,卻不是真正的張雨生,有人說他妥協了,但是姥姥更願意稱之為一種平衡或者緩衝。
《大海》中的作品以寫情居多,正和了華語歌迷的胃口,而從《大海》開始,張雨生的唱腔較之以前更為成熟,相比於彰顯天分的向前衝,這個時候的張雨生開始從技術層面更豐富,表達也顯得更有血有肉。只不過張雨生也在竭力做得不那麼「通俗」,比如,許常德寫給張雨生的《我是一顆秋天的樹》被放在第一曲,這首歌光是前奏就有兩分多鐘,這本身與商業考量就是相背離的。最尾一首《心底的中國》是張雨生自己的創作,據說亦是張雨生寫給父親的歌,放在一票流行歌當中顯得頗不合群。
▲ 這張專輯中姥姥最喜歡的一首歌是《掙扎》,不知道有沒有小和尚也同樣喜歡這首歌的呢?
記得姥姥上初一那年,班上春節聯歡會,一個有點痞氣的女生點唱《大海》,後來導致全班的姑娘們都站起來跟著唱,那個場面至今姥姥都難以忘記。誠然《大海》是一首好歌,聽多了張雨生你就知道,《大海》非小寶所欲也,一來,詞作、曲風、表意都與張雨生的追求不一致,二來,張雨生在這首歌的演唱上並未展現出強大實力,只能算得上隨便唱唱。公司對這張唱片自然滿意,賺得缽滿盆豐,但是張雨生卻在給女友的信中這樣說——「製作得再精緻的皮偶,終究仍是傀儡!」
▲ 糙荒謬的好麼?張雨生老早就說了,流行這倆字和自己沒啥關係,要做自己的音樂,結果你們這些歌迷反而喜歡大芭樂歌……
▲ 楠哥你評評理,有人誹謗咱倆(的高音),倫家都氣哭了……
那時候,港臺歌手都發現內地有廣闊的市場,紛紛北上,張雨生92年就參加過央視春晚了,與毛阿敏和劉德華合唱的《心中常駐芳華》是春晚歷史上首次由兩岸三地當紅歌手同唱一首歌,只不過張雨生和劉德華的部分都是事先錄製好的錄音室畫面。
▲ 當年聽完就記得句種豆得豆、種瓜得瓜,還有我的冤家什麼的,現在一看詞曲作者才知道咖位原來這麼高呢啊!
同年,張雨生也參加了北京電視臺的春晚,這次,小寶是親自來到了北京哦。
▲ Tom Chang in Beijing
到了93年,飛碟旗下的蘇芮、鍾鎮濤、姜育恆、張雨生、吳奇隆、伊能靜、鄭智化在上海舉行了一場名為「飛向未來」的演唱會。引起極大轟動!由於內地歌迷那個時候還沒有買唱片的習慣,所以小寶也在一次次演出中積攢了人氣,讓內地不少歌迷認識了他。
▲ 據說有歌迷賣血買票觀看這場演唱會,真是執著……
之後,張雨生發行了《一天到晚遊泳的魚》,多數人會認為,這張專輯是《大海》的延續,但是更可看做是一張概念專輯,張雨生用四段interlude將整張專輯劃分為秋冬春夏四個部分,四個interlude曲調與副歌部分完全一致,只是在主歌和編曲上的分別就一下子將四季情愫分隔開來,姥姥個人喜歡這張唱片要多過《大海》,三拍子的《是否真的愛我》,搖滾味十足的《一步一徘徊》都是比主打歌都精彩的作品,而真正與四季概念相暗合的歌曲是《祈求》,四季流轉,熙來攘往,細數日常也如進行曲般鏗鏘。
▲ 四個interlude中「冬」的段落,姥姥很愛這一段。
張雨生非池中之物,蠢蠢欲動想回到自己製作人的身份上,做自己想做的音樂。銷量已經到了巔峰,為啥還兵行險招?他卻誠懇地說,在巔峰上反而很難過。於是,1994年,張雨生又按捺不住,發行了一張名叫《卡拉OK·臺北·我》的專輯,於是創下了自己的銷量最深坑。
▲ 看見張雨生創作輯那幾個字了麼?小寶哥肯定覺得這才是值得驕傲的事情,自己爽到最重要!
這張專輯很有點神,張雨生的歌向來時長都不短,很少有三四分鐘就結束的,幾乎五分鐘起。到了《卡拉》,全碟共有69分鐘,創下唱片時長之最;而所有該由真人演奏的部分,全部拉到現場來做live錄音,各種即興天馬行空,所以張雨生稱之為卡拉OK,可咱們K歌都是為了展現一下自己的聲線對吧,而張雨生這張專輯甚至讓渡了不少華彩的部分給樂器,這個做法和後來林憶蓮的《蓋亞》有相似之處,但是張雨生在94年的時候就已經有這個意識了。
▲ 張雨生和他的live band成員
另外,90年代初,成人抒情大行其道,可是呢,張雨生偏偏把R&B、folk、Jazz甚至戲曲元素玩兒了遍,帶ballad色彩的唯有一首《我期待》,就是這麼傲氣(難怪銷量不好)。
▲ 看見沒,寶哥的《我期待》讓社會砥柱——大媽都驚訝得張開了嘴巴
▲ 像姥姥這樣的中老年毛小孩愛好者,聽完簡直泫然不已……
陶晶瑩和張雨生也很有緣分,張雨生大一那年曾在木船民歌餐廳的歌唱比賽結識了正讀高中的陶子,而等到陶子考到政大第一天,就在校門口遇到了張雨生,隨後亦進入了吉他社成為了張雨生的好幫手。後來,陶晶瑩能籤入銘聲也自然是張雨生的功勞,陶子出道後,張雨生也經常拉陶子在自己的專輯中獻聲,或者拉著陶子上電視節目,幫助她積攢人氣。
▲ 陶子和小寶
從《卡拉OK·臺北·我》以後,張雨生開始了自己的製作人生涯,在阿妹爆紅之後,小寶曾經和陶子說:我大概已經參透走紅的奧秘了,下一個說不定就是你哦……很顯然,陶子沒那種命。可以說,張雨生是陶子事業上的大恩人,不過也得說陶子自己的確是能力超強的多面手才有今天的成就。張雨生車禍之後,陶晶瑩一直在醫院守候,希望可以幫忙照顧小寶,而在小寶離開後,只要有紀念活動,陶子都會義不容辭地參加,足見二人友誼之深。
▲ 不知大家有沒有留意,《超級星光大道》的時候,只要有歌手唱起張雨生的歌,陶子的表情都會是這樣專注卻落寞。
《卡拉OK·臺北·我》中的《永公街的街長》時長9分多鐘,包羅萬象,風格在一首歌內轉換多次,張雨生還在最後亮了一嗓子海豚音,啊,維塔斯之流真的可以下課了。《後知後覺》多數人是因為張惠妹的翻唱才知道,其實姥姥還是更喜歡張雨生略帶福音色彩的演繹。張雨生曾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說,最希望能夠把臺灣的歌謠搖滾化,專輯的最後一首《再見,蘭花草》就是張雨生為此做出的嘗試,如今這樣的歌曲已在歌壇蔚然成風。
▲ 這首歌裡的張雨生仿佛真是個通了靈的魔法師
有人說,《卡拉OK·臺北·我》領先華語樂壇20年,如今聽來並非謬讚,live的理念如今很多人還在傳襲;高超的演唱技術迄今仍是歌手們誰掌握一兩招都可以獨當一面的利器;傳達的內涵,哦,就別說內涵了吧,現在的唱片似乎除了搶錢也沒有啥內涵可言了。
▲ 是挺失望的
94年,張雨生和內地赴臺發展的歌手童孔曾為瓊瑤的電視系列劇《兩個永恆》演唱過同名主題曲,這一段咱們之前在說《梅花三弄》的時候說過。張雨生的高亢順滑和瞳孔的撕裂痛楚正好形成互補,所以這首歌成為了經典,也成為了後來再無人觸及的絕響。
▲ 只不過《兩個永恆》在臺灣的收視不如《梅花三弄》所以這張原聲最終影響力也不及《梅花三弄》!關於童孔,咱們早前說過的,不記得的小和尚請面壁一夜。
雖然飛碟唱片眼瞅著是握著一把好牌,但華納集團從91年開始就收購了飛碟的部分股權,飛碟內部也產生了微妙的變化,方方面面的矛盾也都漸漸浮上水面,到了95年,由於經營理念不合,彭國華乾脆在妻子張曉燕的幫助下重新打鼓另開張,成立了豐華唱片,蘇芮、張雨生、林志穎、姜育恆、歐陽菲菲等巨星都跟著兩口子去了豐華,飛碟經歷了這場地震已無力再支撐下去,轉過年就被華納唱片全盤收購了,所有的輝煌至此畫上句點。
▲ 其實對張雨生來說,離開飛碟絕對是利好更多,有時候姥姥在想,如果彭國華和張雨生都不走的那麼早,或許豐華到現在仍舊可以延續輝煌也未可知。
在離開飛碟之前,張雨生發行了一張專輯,叫《還是朋友》,與自己在飛碟最早發行的《六個朋友》有相互呼應之處,經歷了《卡拉OK·臺北·我》的銷量滑鐵盧,公司警告小寶哥千萬別心太野,還是好好回來做張商業唱片吧,所以有了這張情歌為主打的《還是朋友》。姥姥除了喜歡同名主打之外,還分外喜歡《我什麼都願意給》,以及和陶晶瑩合唱的soul味十足的《執著》。
▲ 姥姥總覺得這首歌特別像另外一首歌,尤其是副歌,但是想不起來了,那些中華小曲庫們,快來幫姥姥聽聽看。
封面上張雨生抱著「自己」,笑容很療愈,是啊,情歌不都是我們自己在給自己療傷麼?聽完這張專輯,突然想起自己和朋友們經歷過的一些愛情故事,當兩個人分開了,還可以做朋友麼?那麼如果當兩個真的在一起了,還可以做朋友麼?無論是分開還是在一起,你都可以和自己做朋友嗎?
▲ 11年之後,羽泉發了張唱片叫《朋友難當》,封面就是兩個人擁抱在一起,於是有人就指出說了,哥兒倆怎麼抄襲呢,你看標題都帶「朋友」,封面還一個模式,當時華誼給出的解釋是,巧合,zhei真的是巧合!好吧,姥姥攤手ing。
轉會豐華之後,張雨生開始幫著小燕姐操持公司的一些事務,也參與到培育新人的工作中,眾所周知啦,張雨生留給華語樂壇最好的饋贈,除了自己的作品,就是張惠妹。張惠妹的出身也算得上部落小公舉,但是小公舉想出來唱歌難度也是不小,比如說阿妹就在92年93年連續兩年參加了《五燈獎》,拼了命總算奪得桂冠,拿著獎盃回家時,爸爸卻已在彌留之際,張惠妹的歌唱事業開局便逢至親離世,賽後也並沒有伯樂真心想包裝她。小公舉那心氣兒也是高得很,直接就跟著表哥的樂團開始跑場子唱歌了。有一天表哥和她說,妹子你今晚兒可得好好唱,我瞄到張雨生來了誒!
▲ 《五燈獎》時期的阿妹,那小身材,可能是現在的一半左右吧……
其實張惠妹不知道,張雨生當時正在為豐華物色新人,是專程來聽她唱歌的。張惠妹唱完呢,張雨生就表揚她一下,再和她閒聊幾句音樂,但是遲遲不提說找她來試唱的事情。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張雨生天天去看張惠妹演出,直到把張惠妹所有風格的曲目都聽了個遍,才問張惠妹要不要來自己的工作室試音看看。張惠妹表哥的樂團叫Relax,但是阿妹第一次去錄音可一丁點兒都不relax,嚇得呼吸都亂了節奏。張雨生知道阿妹有多緊張後,笑cry,叫阿妹放輕鬆,笑說自己就穿著睡衣,趿拉著拖鞋就來棚裡了嘛,沒在怕的!阿妹這才進入了狀態!
▲ 張雨生的母親叫張慧美,而相傳張惠妹的生日與張玉仙又離得很近,所以感性的張雨生自然對張惠妹另眼相看,許多非常優秀的作品,都給了阿妹。還帶著阿妹去香港和內地動用自己的關係宣傳她的新唱片。
張雨生找阿妹試唱的歌曲就是《最愛的人傷我最深》,這首歌收錄在張雨生的專輯,哦不,應該說是雙EP《兩伊戰爭》中,好端端個唱片,又不反戰,為啥要叫《兩伊戰爭》?關於唱片的名字也是眾說紛紜,一種說法是兩張EP,兩「E」戰爭,另一種說法是,這是兩個「伊」,兩個張雨生,一個是商業導向的,一個是自我創作的,沒有辦法調和,那就乾脆戰爭好啦。
▲ 張雨生的矛盾,也是大多數音樂人的矛盾,高度工業化的唱片體系下就是會出現這個問題,只不過那個時代,張雨生的這個矛盾被作為代表放大了……
這兩張EP,一張叫做《紅色熱情》,都是別人的創作,是大眾最喜聞樂見的張雨生;另一張叫《白色才情》,都屬張雨生自己的創作,是張雨生對於超前和靈性追求的延續。
▲ 花開兩朵,各花各眼,既然總是無從彌合,那就不如分開,多好,一次擁有兩個張雨生!封面也是一個寫實,一個後現代,蠻有心思的!
《紅色熱情》第一首就是張惠妹和張雨生的對唱,二位音域合適,對唱毫無壓力。而那首《不亮的燈》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因為它換了個詞就變成了黃磊的《邊走邊唱》,黃磊也喜歡小寶哥,也籤過豐華,但是歌唱實力和小寶哥的確是差別有些巨大。
▲ 這個真妹有!
《白色才情》也很有趣,《再見女郎》有濃烈的英式搖滾色彩;《沉默之沙》配器簡單,單純靠人聲構建情境;《後窗》這首歌的前奏用的就是鄭少秋的《摘下滿天星》的前奏,但是配器和旋律走向則完全不一樣。
▲ 張雨生和《摘下滿天星》的作曲、編曲徐嘉良是很好的朋友,或許是哥倆玩兒呢……
臺灣那個時候不是流行新古典主義麼,其實大部分的作品都是行商業之實,但是這首《後窗》則沒有那麼多套路,結構也複雜得多,呈現出的音樂調性唯美也微妙。
▲ 《白色才情》裡姥姥最愛的一首歌是《發暈》,因為我從早到晚瘋瘋癲癲。
1996年底,張惠妹首張專輯《姐妹》發行,銷量破百萬,勢如破竹,張惠妹一下子成了全臺灣風頭最勁的女歌手,張雨生給阿妹在這張專輯裡寫了兩首歌,主打歌《姐妹》紅透泛華語地區,但是姥姥個人特別喜歡《水藍色眼淚》,如果姥姥給阿妹的歌曲排名,這一首穩進前三。
▲ 做個大膽的假設,如果小寶哥還活著,阿妹的蛻變或許要提前個五年十年,畢竟小寶哥94年的唱片就要比如今的兩張《阿密特》更豐富了……
▲ 阿妹在電視節目裡懷念張雨生
張雨生第一次給其他歌手做製作人是和誰合作你們知道麼?這位幸運的女士就是資深才女伊能靜。張雨生95年和黃舒駿一起給伊能靜做了一張《下大雨了春花開了》,張雨生同時也是第一個鼓勵伊能靜寫歌,還表揚她歌詞很棒的人,直到張雨生轉會豐華,伊能靜還在找他為自己監製唱片。這樣nice的製作人特別容易讓歌手產生依賴,一段時期內,張惠妹都承認,自己是很依賴張雨生的。比如,拿到《剪愛》這首歌的時候,張惠妹不知道要怎麼表達,沒有去問塗惠源,更沒有找黃媽(這句是姥姥瞎編的),而是直接去問張雨生。
▲ 張雨生、伊能靜和黃舒駿
在這段期間,張雨生不僅擔任了張惠妹的製作人,還將阿妹的親妹妹張惠春(Saya)與阿妹的表妹陳秋琳(Raya)帶入歌壇,組建了阿妹妹。另外還參與了果陀劇場的一些音樂劇的創作和演出,據說還演過掃地神僧,武功比姥姥高……嘻嘻!
▲ 這樣的張雨生你見過麼,下面還有更精彩的……
臺前與幕後,張雨生似乎都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可惜天不假年,否則前途一定不可限量,看著如今隨隨便便在歌壇熬了點兒年紀的人都敢稱為教父、天王,穩坐評委席上動動唇舌就裁決別人音樂夢想的生死,有時候還真覺得小寶離開太可惜了。
▲ 張雨生出事時,車上就帶著阿妹妹未發行的新專輯,而在張雨生去世一個星期之後,阿妹妹的專輯就上市發行了。兩個女生畢竟沒有阿妹那樣強韌的生命力,不久宣告解散,Raya99年嫁做人婦,Saya為唱歌以各種方式努力過,生活和事業都不見如意,近幾年通過好聲音回到大眾視野,但卻不復當年神採,試想,如果小寶哥還在,或許一切不應該是這個樣子的。
如今閱讀張雨生寫過的文字,總會找到一些關於日後意外離世的讖語,甚至讓人不禁感到,他或許對自己的命運已然知曉。比如說,他曾說過自己和徐志摩很像,徐志摩大家都知道,是罹難於飛機失事,而張雨生去世的原因則是97年10月的一場嚴重車禍——哎,甚至連離開的方式都相似。
▲ 這張照片很有點兒難得。張震、蘇芮、楊德昌、鄭智化、吳念真、張雨生一起,為電影《麻將》原聲帶拍攝宣傳照,應該是1996年,小寶哥走的前一年。
張雨生在他最後一張專輯《口是心非》的文案裡還在說「這當然不是最後一張唱片……」結果我們都知道,張雨生這次撒謊了,看到專輯封面上因為說謊而鼻子變很長的匹諾曹,亦不知要怎麼去形容這種心情。
▲ 晴天霹靂你絕情的放手在我最需要你的時候……
這些年一直在在商業和自我之間拉扯,張雨生也累了,所以到了《口是心非》,張雨生自己說將前衛不前衛、主流不主流、另類不另類的問題統統丟給愛置喙別人作品的媒體,而自己要做的只是「超越」,看得出,張雨生對這張專輯非常在意,獻寶一樣在文案中說自己「真的很用心」。即便這張專輯的歌曲都可視作張雨生原本不太看重的「情歌」範疇,但是因著音樂元素之豐富,文藝氣息之濃厚,整體架構之宏偉,表達感情之繁複,都讓張雨生超越了自己,超越了同儕,也超越了時代,終於找到了市場導向和自我創作意識之間微妙的平衡點,但也留下了深深的遺憾。
▲ 如果不是深秋那一場意外,接下來的張雨生一定會進入全盛時期,天不假年,真是任誰也沒有辦法的事情……
這張專輯裡姥姥最喜歡的兩首歌最前面Po的《河》和另一首《愛情……的圖案》,羞於說,但是姥姥視角來看,這兩首都有些erotic色彩。記得有位頗有趣的好友特別喜歡《河》,我說他就是喜歡小黃歌,他還不承認。《河》有渾然天成的詩性,流暢到讓人無從抗拒,想馬上為唱歌的人平躺下來……不過一樣的詞曲,蘇芮來翻唱,就顯得沒有那麼細緻了,情愛這件事啦,千人千面,各有所好。
▲ 當姥姥平躺下來,就胖成了河……
《愛情……的圖案》由豎琴貫穿始終,但是古典和爵士元素都彌合其中,頗富於戲劇性,張雨生也從《河》中專情的愛情「朝聖者」,變成歡場中城會玩的男子,情話滿分,但你真的敢相信麼?曾經的純情少年張雨生亦能夠展現成人世界的私密觸覺,並且各種形態都拿捏到位。
▲ 這就是多少人唱一輩子都沒有的靈氣兒啊,各位!
其餘比較有點的歌曲要數搖滾歌《玫瑰的名字》,有種皇后樂隊的主唱Freddie Mercury跑來唱中文搖滾的感覺, 據說這首歌和翁貝託·埃科的同名小說相關聯,張雨生還用鬱達夫的作品為這首歌寫下了文案,只是,這樣一首經典如今也是無人問津了。
▲ 請各位偽傳人和偽愛好者們再參加音樂節目或者比賽選幾首這樣的曲目……
專輯倒數第二首歌曲名字騷長,叫《當黃昏融化了世界的色彩以前》,裡面有一段間奏融入了婚禮進行曲,歌詞中也充滿了對唯美愛情的渴望,那一年張雨生31歲,試想,如果他還在,或許這就是一個他想安定下來的信號……
▲ 小寶哥演舞臺劇也是超放得開,冷眼一看還以為許純美呢……
寫張雨生比較容易無趣,掛上「深八」二字,姥姥也覺得不太妥,因為他不似其他歌壇的風流才子,總有些韻事可談,不小心就戳到八卦人群的G點,但優質偶像張雨生的女友只有兩個,一個是大學期間的女友邱連枝,像多數大學戀愛一樣,因為選擇不同的道路而分道揚鑣(亦有人說二人是因為第二任女友介入而分手);第二任女友名叫黃惠玲,是臺大新聞系的高材生,曾經在92年到93年期間在飛碟做張雨生的宣傳助理,兩人雖情愫暗生,但是飛碟卻有規定同事間不許戀愛,所以小玲姐為了維護這段感情,就離開飛碟去國外讀書。
▲ 小玲姐,值得敬佩的女人!
張雨生在《口是心非》的文案中寫到自己大多數時間都在淡水,那段時間,他和小玲姐在淡水貸款買了別墅,只是張雨生對自己的事業和生活也是分得特別清,所以從來不在記者面前提起小玲姐,曾非常篤定地說自己絕對不會把女朋友帶進錄音棚。在張雨生昏迷期間,小玲姐寸步不離侍奉左右,而在張雨生離世之後,小玲姐靠自己的力量,還清了和張雨生當年別墅的房貸,後來漸漸走出失去摯愛的陰影的她才嫁給了如今的先生,的確有情有義!
▲ 依稀仍是少年模樣
如果他還在,也是50歲的人了……理性些去分析,小20年過去,張雨生的離去最值得人扼腕嘆息的是樂壇因此失去了更多的可能,江山代有才人出,後輩歌手各領風騷,紅透兩岸三地的比比皆是,但論及靈氣,卻始終不及一個正式踏足音樂圈不到10年的張雨生。所幸,他的那些超前的想法,有些如今已經蔚然成風,可嘆,他的那些完美的訴求,有些卻也的確與我們這個時代漸行漸遠。
▲ 張雨生長眠於臺中大度山花園公墓內的雨生園,這裡和鄧麗君、鳳飛飛的長眠處一樣,每年都會有許多粉絲來懷念巨星
同那些離開的巨星們一樣,紀念張雨生的唱片、張雨生未發表的遺作等等19年間也偶爾有過一些,每次無論滿意或不滿足,聽過心情都如同動筆寫這些文字一樣。讓姥姥印象最深刻的是03年的《雨生歡禧城》,14首未發表的遺作demo一次性釋出,並找來34位與張雨生相熟的歌手重新演繹,不知道具體這些作品來自哪個年份,但是實在讓人驚訝於張雨生豐沛的創作能力。去年阿妹在演唱會上唱起《哭泣與耳語》,現場還是唏噓一片,字字句句都像唱給恩師張雨生。
▲ 姥姥個喜歡經張清芳改編後變得有些Newage神採的《眼睛裡的湖水》,對這種調調沒有抵抗力。
另一張比較珍貴的紀念專輯是08年的《如燕盤旋而來的思念》,將好多張雨生demo和未完成的作品一氣呵成呈獻給歌迷,一方面,我們可以窺到許多心儀曲目的原貌;另一方面可以不經任何配器打擾,仔仔細細感受只屬於張雨生別無分號的vocal。此外,專輯中收錄了不少小寶哥接受採訪的錄音,更讓人覺得,這個人,仿佛還未走遠,明天就會在電視上出現,不久也就會來開演唱會了。
▲ 凌晨四點,只有凌晨四點,半夜聽到這首簡直要哭粗聲音!
紀念張雨生的演出屢屢有之,比如說楊培安就曾自費籌辦張雨生紀念演唱會三年,但是抱持著沒人比得上小寶的心態,姥姥是不怎麼喜歡這位追隨者的。不過,最後要打個良心硬廣,因為託我寫字的師哥最近就在忙活和張雨生相關的一出音樂劇叫《天天想你》,這個是華人原創音樂史上第一出和張雨生有關的音樂劇,而且還有有張雨生生前的音樂夥伴Koji櫻井弘二親自操刀編曲,戲劇女神賴雅妍和音樂鬼才蕭閎仁傾力出演。
曾和一位朋友談及什麼樣的聲音可以傳世,技藝卓絕、靈氣十足自然都是好的,但我們都深信唯有聲音氣質善良的那些歌者可以實現永存。細聽張雨生,他向外輸送的都是善意、暖意、誠意、快意,所以越到夜裡,這把聲音會反而會帶你走得更深更遠。
▲ 似乎還有好多話沒有寫進去,來日方長,慢慢聽小寶哥留下的歌,咱們慢慢說。
姥姥覺得音樂劇《天天想你》有一句宣傳語特別棒,抄下來算是給長長的一篇文字做結:只要深刻活過,愛過,你就跟得上張雨生!
▲ 最後萌一發咱們就一起睡!
個性派演技女神 賴雅妍x自然系創作鬼才 蕭閎仁
演出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