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浮的鴨蛋:俄造出一艘很醜的北極科考船,美國人卻如臨大敵

2020-12-24 騰訊網

12月18日,俄羅斯新型北極科學考察船「北極」號在聖彼得堡的海軍部造船廠下水。這艘科考船外形非常另類,船頭呈圓形,船體短粗,就像一個漂浮在水上的鴨蛋,不管是俄羅斯媒體還是西方媒體,對這艘船的評價都是——「不怎麼漂亮」。

這艘「北極」號北極科考船,項目編號為00903,造價為1億美元。該船噸位為1萬噸,全長83.1米,寬度為22.5米,長寬比只有3.7,顯得非常短粗。這艘船是俄羅斯聯邦水文氣象和環境監測局建造的,開工時間已經有兩年,預計在2024年投入使用。

電腦模擬的「北極」號

按照俄羅斯的說法,「北極」號的建造項目被描述為「抗冰自航平臺」,專門用於在極地的地質、聲吶、地球物理和海洋調查工作。具體來講,這艘船是一艘前所未有的浮動極地科考站!

「北極」號之所以採用蛋形外觀,就是為了便於在極地航行。這種「蛋形」設計並非用於破冰,而是為了規避極地冰層,整體設計為此進行了一系列優化。該船的外殼由特種高耐壓鋼材製造,再加上短粗的圓形船體,能夠有效抗擊極地冰層的撞擊。像「泰坦尼克」號撞到冰山那種事情,對於「北極」號來說都不過是家常便飯。

另外,「北極」號作為科考船,非常強調續航能力。該船採用4200千瓦的柴油機,最高航速只有10節,但是內部裝載能力極大,遠洋自持力很強,足以支持2年的海上科學考察活動(包括14名船員和34名科考隊員)。

據了解,「北極」號的這種特別設計,也與北極氣候的變化有關。隨著氣候變暖,北極地區大量冰層融化,很多地區實際上沒有了固定冰層。以往俄羅斯的北極科考站,都建立在北極點周邊的固定冰區,但是近年來夏季浮冰經常破裂,只好將這些站點放棄。俄羅斯在北極點的最後一次建站努力,在2015年僅嘗試了4個月就失敗了。

從功能上看,編號00903的「北極」號抗冰自航平臺,實際上就是對固定式科考站的一種替代品。在開始「自主」任務之前,「北極」號能夠在自身動力下,或者在破冰船的幫助下,冒風險進入北極地區。按照設計,研究人員乘坐「北極」號可以在北極地區進行為期兩年的自主作業。因此,「北極」號具備了一座極地考察站的所有功能,可謂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船型。

由於需要長時間離港航行,「北極」號在工作期間還需要破冰船或飛機提供額外補給,同時該船還配備有一架永久駐船的米-8AMTSh-VA直升機,這款直升機是專門為北極環境定製的。未來該船的直升機平臺還可以支持更先進的米-38直升機。

當「北極」號開始建造時,俄羅斯水文氣象局副局長納塔莉亞·拉德科娃曾形容這艘科考船是「一座獨特、舒適和可靠的漂流站,將翻開俄羅斯極地科考歷史的新一頁。」

「北極」號的戰略意義是非常明顯的,目前北極冰蓋正在消退,俄羅斯採用這種「海上半永久性駐紮」的新模式,能夠比其他國家搶佔更有利的地位。在可預見的未來,「北極」號將成為俄羅斯在北極地區活動的關鍵主角。美國方面卻這艘船的現身,也如臨大敵。(作者:陶慕劍)

相關焦點

  • 即將趕赴北極的我國首艘國產極地科考船「雪龍2」號到底有多牛?
    2020年7月11日是第十六個「中國航海日」,當天上午由上海市交通委員會、上海海事局、東海救助局、中國極地研究中心、虹口區政府聯合主辦的航海日主題活動在北外灘舉行,即將踏上北極探險徵途的我國首艘國產極地科考船「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首次面向公眾開放,吸引了浦江兩岸無數遊人的目光。
  • 俄呆萌的「蛋船」下水,可深入北極2年不靠港,助力眼下頭等大事
    近日一艘名為「北極點」(Северный полюс)的新型俄羅斯科考船在聖彼得堡的金鐘造船廠下水,這艘造型圓滾滾的「蛋船」外形非常呆萌,又有著「防冰自走平臺」(ice-resistant self-propelled platform)的古怪別稱,讓人一時半會摸不著頭腦。
  • 北極科考:隨冰漂流
    充滿活力的「極星號」科考船。雷瑞波:MOSAiC的目標是獲取迫切需要的關於大氣、海洋和海冰相互作用及其對生態系統影響的現場數據,以便更好地了解北極氣候的變化及其在全球範圍內的作用。MOSAiC並不是第一次嘗試隨冰漂流。19世紀晚期,挪威探險家曾開創性地嘗試過三年的野外漂流工作(弗裡德約夫·南森將他的船「弗拉姆」號凍結在北極浮冰中,試圖到達北極點)。
  • 韓松:一位科幻作家的北極之旅
    山嶽一樣的船身上塗有俄羅斯國家原子能集團公司(POCATOM)的標誌。遊客上船要經由俄北方港口摩爾曼斯克的核工業基地,經過如國際機場一般的嚴格安檢。此船最早用於科考和航運,近年為彌補俄政府財政不足,由市場化旅遊公司波塞冬等經營。由於不是專業遊輪,其內部構造猶如工廠,處處可見複雜管道纜線,猶如迷宮,室內衝水把手是古樸的金屬杆,關啟艙門要用小手槍一樣的金屬鑰匙而不是磁卡。
  • 寒地變熱土 俄美北極博弈為何持續加碼?
    俄升級北方艦隊至「軍區級」明年1月1日,俄北方艦隊將迎來升級,成為獨立軍事行政單位,相當於「第五軍區」,俄總統普京最近已籤署命令,這意味著下月開始,北方艦隊將具備跨軍種指揮調動部隊的權限。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姜毅指出,這一次升級確實是一個比較大的舉動,應該說理順了俄羅斯在北極地區的軍隊指揮管理體系。也反映出俄羅斯對整個北極戰略方向的調整,為未來打造協同作戰能力提供基礎。俄羅斯有著怎樣的北極戰略?
  • 角力北極 俄加強北極軍事建設
    同時,俄也是最早向北極派出科考隊的國家,早在彼得大帝時期,沙俄海軍航海家維塔斯·白令曾於1728年穿越北極圈,成為第一個到達北極的人。在此後200多年的時間裡,俄從未停止過對北極的探索。冷地熱土,北極之地引人垂涎北極地區擁有不可估量的地緣政治價值。
  • 外媒:俄北極圈內發生漏油事故 大面積河水被染紅
    報導稱,隨著全球變暖令各地氣溫升高,特別是在北極地區,永凍土的融化已經成為嚴重問題。在很多寒冷地區,建築物是修建在永凍土層上的——永凍土曾經像混凝土一樣堅硬和持久。【延伸閱讀】俄媒:俄羅斯與北約展開北極「軍備競賽」參考消息網5月26日報導 美國打算「恢復美國在北極的領導地位」。
  • 俄軍2019最大災難降臨,一艘核潛艇突發事故,艇上14名水兵遇難
    7月1日,從水下傳來噩耗,一艘俄羅斯軍方的深海潛航器在水下突發火災,至少有14名俄海軍喪生,這是2019年截至目前俄軍出現的最為嚴重的災難性事故。出事之前,Losharik號深潛器此前一直停靠在北莫爾斯克基地,原本是俄軍進行水下研究的科考船。
  • 俄羅斯一艘萬噸巨船下水,專家:外形雖然很醜,但戰略意義十分重大
    作為該國日益關注北極地區的一部分,俄羅斯近日下水了一艘名為「北極」的新型北極研究船(00903項目船)。這些浮冰站中的一個為美國情報界提供了罕見的意外收穫,1962年5月,他們在Coldfeet項目下調查了北極地區一個廢棄的蘇聯浮冰站。
  • 美國為啥不去北極自由巡航?造不出破冰船,丹麥拒絕出售格陵蘭島
    據RT新聞報導,美國總統川普下令,為了維護美國在北極地區的利益,美國應該在2029年前組建一支可以投入使用的"極地安全破冰船隊"以維持在該地區的存在感。目前美國可以正常出海活動的破冰船,只有一艘上世紀建造的老舊破冰船-POLAR STAR北極星號。
  • 俄羅斯也想學美國出動大型醫院船,結果只找到一艘,且遠在太平洋
    俄國防部長紹伊古想帶著一艘醫療船出海:結果俄海軍只找到了一艘醫療船,而且還在太平洋艦隊,遠水解不了近渴,要救援的話要行程幾萬裡,因為俄四大艦隊根本不相通,這是地理因素決定了的。美國海軍派遣了兩艘仁慈號和「舒適」號軍艦抵達洛杉磯和紐約作為民用醫院船,那裡的冠狀病毒特別猖獗。
  • 俄太空人太空拍下北極光 銀河系如同漂浮在地平線上美翻了
    俄太空人太空拍下北極光 銀河系如同漂浮在地平線上美翻了時間:2021-01-16 22:08   來源:贏家財富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視覺盛宴!俄太空人太空拍下北極光 銀河系如同漂浮在地平線上美翻了 俄太空人太空拍下北極光和地球看到的有啥不一樣?
  • 軍艦開火擊沉一艘身份不明船隻,俄軍專家說出實話
    在某些靠近海岸的公海區域,過往船只有時候會碰到一種漂浮在水面的「幽靈」船,這種船通常是壽命到期後,船主沒有找到接手的買家,也不想掏巨額的拆解費用,於是乾脆拉到公海上鑿沉或者鑿都懶得鑿,直接找個遠離航線的位置拋錨了事。
  • 美國評選超級戰艦,俄一艘沒有,日本海軍上榜,中國讓人始料未及
    導讀:美國評選超級戰艦,俄一艘沒有,日本海軍上榜,中國讓人始料未及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軍事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光語者》北極科考題材紀實電影橫店推介會
    10月30日,北極科考紀錄影片《光語者》在橫店院線推介會,並公布影片將於年底登陸全國院線。推介會上曝光了影片的先導海報以及超長版預告片。中國北極科考題材首次以紀錄電影的形式出現在中國的大銀幕上。全片以散文的形式首次將人文關懷投向北極圈小城,是我國首部北極題材紀錄電影。正如影片名字所說,在極夜之下,每個人都是Light-Chaser,都在追逐、發出屬於自己的那道光。在上帝照顧不到的地方,人只有自己說出:要有光...紀錄中國北極科考科學家的160個極夜當太陽公轉到南半球,北極圈就會陷入極夜。
  • 俄航母為何用浮吊船補給,只因唯一大型補給艦已爛成廢鐵
    作者:虹攝庫爾斯克日前,俄媒曝光了一組俄羅斯「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在敘利亞海域進行海上補給的圖片。由於沒有大型補給艦,俄航母的補給方式顯得十分落後,與其對接補給的是一艘自航型浮吊船。所謂自航型浮吊其實就是安裝有大吊車的自航駁船,一般用於港口建設、水下打撈等海工作業,為航母補給也真是難為了這艘大吊車船了!用自航型浮吊船為航母補給,這讓人不僅疑惑,繼承蘇聯紅海軍龐大遺產的俄羅斯海軍,難道就沒有一艘遠洋補給艦嗎?
  • 一艘日本船,讓這個國家面臨滅頂之災,事故原因令人無語
    不少人特意前往模里西斯為了逃離都市的喧譁,享受片刻寧靜,也有人特意將婚禮舉行在那裡,為的是在最美的地方見證最美的回憶。一艘日本貨船在模里西斯附近的暗礁上被撞成碎片,數百噸的石油洩漏到原始水域。模里西斯純淨的寧靜被打破,湛藍清澈的海域面臨著「滅頂之災」。
  • 「雪龍2」船啟航執行我國第11次北極科考任務
    據自然資源部網站7月15日消息,2020年7月15日,由自然資源部組織的中國第11次北極科學考察隊搭乘「雪龍2」船從上海出發,執行科學考察任務。這是「雪龍2」船繼順利完成南極首航後,首次承擔北極科學考察任務。
  • 醫院船:一艘船就是一座三甲醫院!世界最大醫院船噸位不輸航母
    根據最新的報導,美國新冠疫情確診人數已經高達32717人,在22日更是18小時內新增確診6670例。在這氣勢洶洶的病毒面前,一度標榜強大的美國終於也還是慌了神,並且已經開始調集力量集中應對。最近美國政府已經命令美軍將2艘最大的醫院船——仁慈號(USNS Mercy)和舒適號(USNS Comfort)分別前往美國的東西海岸,協助進行防疫活動。
  • 青島海地所「海洋地質七號」科考船交付使用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麗平12月19日上午,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海洋地質七號」科考船在威海石島黃海造船廠交付使用。「海洋地質七號」科考船,由青島海地所原「業治錚」號塢修升級改造而成,是按照中國地質調查局統一命名規則對「業治錚」號啟用的新船名。據了解,「海洋地質七號」(原「業治錚」號)調查船是以我國已故著名海洋地質學家業治錚院士命名的海洋地質科學調查船,是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投資建造的專業海洋地質科學考察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