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1日是第十六個「中國航海日」,當天上午由上海市交通委員會、上海海事局、東海救助局、中國極地研究中心、虹口區政府聯合主辦的航海日主題活動在北外灘舉行,即將踏上北極探險徵途的我國首艘國產極地科考船「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首次面向公眾開放,吸引了浦江兩岸無數遊人的目光。
為參加「2020年中國航海日主題活動」,剛剛從南極載譽而歸的「雪龍2」號駛入上海黃浦江面
從「向陽紅10」號到「雪龍2」號,中國的極地科考船之路
中國早在上世紀初為了應對天津海河和渤海區域的冰凌問題,就自行設計建造了多種型號的破冰船,但是這些破冰船尺寸較小,遠洋航行能力和破冰能級都相對較弱。1984年,中國首次開展南極考察時不得不使用「向陽紅10」號這樣的無破冰能力普通科考船,以及一艘海軍J121號打撈救生船。雖然兩艦都是噸位較大的大型水面艦船,但船體設計均不具備破冰能力。因此當年是趁著南極夏季抵達極地,再趕工期完成南極長城站的建設。但即使這樣,「向陽紅10」號在完成首次南極考察任務過程中也受到了惡劣氣候影響,船體在劇烈顛簸中受損嚴重,無法達到繼續進行南極科考要求,只能遺憾地退出南極科考舞臺。
雪龍」2號是首次向公眾開放,也迎來了市民群眾的歡迎
1985年,當時的國家南極考察委員會從芬蘭勞馬船廠購買了具有抗冰能力的「雷亞」號雜貨船,在上海滬東造船廠改裝後於1986年9月更名為「極地」號,成為我國第二代極地考察船。「極地」號具備1A級抗冰能力,能在布滿浮冰(浮冰最大厚度為1米,沒有密集碎冰)的航道上以不少於5節的速度前行。從首航南極到1994年退役,「極地」號共完成了6個南極科考航次,並完成了中山站的建成。
不過,面對南極高緯度的嚴重冰情,僅具有抗冰能力的「極地」號終因抗冰能級和船齡問題退出了中國極地科考船序列。1993年,中國以1750萬美元低價從烏克蘭赫爾松船廠購買了一艘停建的維他斯·白令級破冰貨船,經過中國要求改造為了「雪龍」號極地科考破冰船,成為中國極地科考歷史上第一艘擁有破冰能力的科考船。本世紀初,「雪龍」號又進行了現代化改進,進一步提高了在南極遂行科考任務的能力。
但是,我國在很長時間只有「雪龍」號這樣一艘極地科考破冰船,對新世紀後同時開展的南北極科考戰略產生了極大的制約,為此中央決定在對「雪龍」號升級改造的同時開始研製建造新一代國產科考破冰船——「雪龍2」號。「雪龍2」號是由國家發改委專項經費支持,由自然資源部所屬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組織實施建造的新型極地科考破冰船。按照「國內外聯合設計、國內建造」模式,由芬蘭阿克北極有限公司承擔基本設計,中國船舶工業集團第708研究所開展詳細設計,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負責建造。2019年7月11日,新船被命名為「雪龍2」號正式交付使用。
「雪龍2」號船底結構,破冰能力達到 IACS國際船級聯合會標準中的PC3級
威武雄壯的「雪龍2」號
「雪龍2」號是我國自行建造的首艘極地科考破冰船,船長122.5米,型寬22.32米,吃水7.85米,排水量13996噸,航速12~15節,船上可搭載科考人員和船員共90人,續航力為2萬海裡,自持力在額定人員編制情況下可達60天。該船是全球第一艘採用船艏、船艉雙向破冰技術的極地科考破冰船,破冰能力達到 IACS國際船級聯合會標準中的PC3級,能以2~3節的航速在冰厚1.5米(+0.2米雪)條件下連續破冰航行,可實現極區原地360°自由轉動,並突破極區20米當年冰脊,是一艘能夠滿足無限航區和作業的先進船舶。
船上裝備有國際先進的海洋調查和觀測設備,能在極地冰區海洋開展物理海洋、海洋化學、生物多樣性調查等科學考察。船舯部設有160平方米的月池車間,設有一個3.2×3.2米的通海月池和CTD(海水溫鹽深測量儀)收放系統,用於在完全冰區或惡劣海況下進行CTD作業,從而極大拓展原有考察區域。同時,隨著破冰能力的增強,甲板設備抗低溫性能和保溫設計也更好,可以把原有的僅限於夏季的考察延展到春季和秋季,有利於系統掌握極地海洋的季節性變化規律。
「雪龍2」號搭載的「雪鷹301」號直升機,是一架義大利萊奧納多AW169型中型直升機
據介紹,「雪龍2」號服役後,於2019年底參加了第36次南極考察任務,這次「雪龍」號也一同前往,「雙龍」匯聚極地的畫面讓人激動不已。期間,「雪龍2」號在中山站附近的普裡茲灣海域開展了破冰試驗,並於12月至2020年1月上旬在太空人海開展調查裝備試驗,完成了基礎大氣、海洋、海底環境和生態系統多學科調查任務。今年2月,「雪龍2」號還完成了環南極航行,布放了西風帶浮標和表面漂流浮標。4月22日,「雪龍2」號科考破冰船才結束了3萬海裡航行,回到了位於上海的中國極地考察基地碼頭。
這次參加「中國航海日」主題活動是國產極地科考船首次向民眾公開展示,同時科考隊員們還介紹,在活動結束後他們就要馬上啟程前往北極,參加中國第11次北極科學考察。這次北極科考將圍繞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北極綜合環境調查和北極業務化觀監測體系構建等內容,在楚科奇海臺、加拿大海盆和北冰洋中心區等北極公海海域以走航觀測、斷面綜合調查及冰站考察等方式,重點開展北冰洋中心區綜合調查、北冰洋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調查、北冰洋海洋酸化監測與化學環境調查、新型汙染物監測和北冰洋海-冰-氣相互作用觀測等調查任務。本次考察「雪龍2」號計劃航程1.2萬海裡,預計9月下旬返回上海。
讓我們預祝「雪龍2」號能夠在北極的徵程中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