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間提壺方大廚》是美食類的網劇,由小說改編而來。從2017年播放以來,成為不少觀眾心目中的「白月光」。劇中的美食琳琅滿目,讓人目不暇接。不僅如此,男女主角的感情線也是一路甜到底。除了這些,劇中的查案也是一大看點。
一、各種美食不間斷,花樣百出
有道是:「唯美食不可辜負」,在劇中,有著各種花樣的美食。天上飛的,水裡遊的,地上跑的,各種美食各種做法。只聽菜名都能聽得流口水:
開篇是餛飩,配著一勺的小曲兒,絕對是深夜看劇的折磨:
天山曲曲粵雲吞,蜀地抄手鄂包面。三鮮香菇豬肉筍,夏至的面兒來冬餛飩。
劇中的報菜名是一大亮點,對仗工整的菜名滿足了強迫症:
八寶粥、南瓜粥、皮蛋瘦肉什錦粥。 蟹黃包、椒鹽卷、牛肉蒸餃韭菜盒。 花生醬、芝麻醬、荷葉孜然蔥拌麵。 雙色糕、紅豆餅、軟泡油膜羊腸湯。
連一勺做菜時哼的小曲兒都是各式做法的菜餚:
家常七珍不尋常,炒爆蒸燉燴煎炸。絲瓜米線炒雞柳,酸辣豆芽爆腰花。蘑菇花雕蒸乳鴿,雪梨銀兒燉肉湯。絲瓜茭白燴魚肚,醬香豆豉生煎雞。江南蜜味炸鵪鶉, 一家合來萬事達。
《花間提壺方大廚》的主題在於美食,劇中的美食都是真材實料,肉眼可見的美味。一勺做菜時的背景音樂被稱為「戰歌」,「戰歌」一響,口水就流了下來。
二、男女主角互動甜蜜,不虐心
《花間提壺方大廚》之所以成為「白月光」,有一個原因是整劇沒有虐心的部分。男女主不會虐得死去活來,而是一直甜到最後。在平淡的生活中逐漸交心,像極了初戀的模樣。
一開始,兩人還是包辦婚姻。在互相了解的過程中,逐漸愛上了彼此。一勺會在別人都不相信沈勇的時候給他支持。沈勇會花自己的小金庫給一勺買簪子。
這些暖心的互動透過熒幕傳遞出來,讓人覺得心裡暖暖的,忍不住微笑。甜寵的劇情為這部網劇加分。
三、浪子回頭金不換,廢材男主逆襲
男主沈勇,人人嫌棄的「惡霸」,後經一勺的調教成為有為青年。在東巷府,人人提醒沈勇都要搖頭,連他的爹娘都對這個兒子無可奈何。
一勺一言不合就用擀麵杖抽闖禍的丈夫,毫不馬虎,畫面感十足。在一勺的鼓勵下,沈勇逐漸改掉吊兒郎當的模樣,為了成為一勺心目中「厲害的夫君」,拜師學藝,努力成長。
四、公婆好,待女主為親生
劇中的婆婆喊一勺的時候,稱呼是「兒啊」。公婆對一勺和沈勇完全是兩種態度,讓人感覺一勺才是他們親生的孩子。
現代社會中,婆媳關係是個大麻煩。相比幾十集長的婆媳倫理劇,甜甜的婆媳關係更能激發觀眾們的嚮往。
五、推理劇情加分
這部劇中的推理劇情很有意義,怎麼說呢?這些並不是單純的案件。在這些案件裡,都蘊藏著許多道理。通過推理案件的過程,表達出沈勇浪子回頭,聰慧的頭腦,以及推理能力。
劇中的推理案件都比較具有代表性,也反映了現實世界中的事情。比如過失殺人、拐賣幼童等案件,反映出受害者和兇手之間的衝突。劇情緊湊,思路清晰,而且也不嚇人。
六、劇情不拖拉、不注水
電視劇常見的套路就是「注水,拖劇情」。明明可以一個鏡頭交待的事情,非要拼上一大段回憶。《花間提壺方大廚》中的劇情就比較緊湊,沒有重複拖拉的現象。
電視劇注水的情況,究其原因,還是脫不開「利益」兩個字。不少被採訪者都表示,集數連帶著廣告,連帶著賣劇的錢,多出一集就是增加了很多收入。
所以要打造精品,很多片方不是不能,而是不為。《花間提壺方大廚》雖然只是一部網劇,但是劇情不錯,也沒有注水、拖拉、拼湊劇情的現象,單靠著劇情就贏得一片叫好聲。
七、人生哲理,以有趣的的方式表達出來
一勺總是能說出很多有意義的話,借著菜說出來,不會顯得生硬刻意。比如用菜名的諧音指責沈勇的師父遲遲不出來,用各種類型的餃子暗諷沈父對沈勇的要求太高太過分。
以做菜比喻人生,有意思還能讓人聽進去。這也是《花間提壺方大廚》的特殊表達手法,通過做菜表達人生哲理,將簡單的菜豐富起來。
這麼一部「小廚娘甜妻馴小惡霸丈夫」的甜寵劇,能成為許多觀眾心目中的「白月光」,不無道理。一勺和沈勇的甜蜜互動,簡單卻不潦草。平淡之中的真情流露,更是令人情不自禁「姨母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