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一件事情,我現在減少了發語音的頻率。
去年回老家過年,跟老媽發了條語音:「媽,我買了大年二十九晚上七點半的飛機。」
老媽也是回復神速,立馬回了個「知道了。」
大年二十九,下了飛機,發現天空都飄起了小雪,一過安檢就看到老媽朝我揮手。
老媽一臉著急地問我:「下雪晚點了吧?你說七點到的飛機,怎麼到現在十點多了才到啊。八點那會打你電話也打不通,我就猜你肯定在飛機上,肯定是晚點了……」
我愣了一下才反應過來,原來老媽是把「晚上七點半」錯聽成了「晚上七點到」。
我在想,要是自己發文字,肯定就不會搞錯,結果害得老媽在機場多等了我好幾個小時,心裡很是愧疚。
那一刻我突然發現,發語音有時候自己方便了,卻帶給了別人不方便。
之前有博主發起「曬出一張最令你崩潰的圖」的熱門話題,熱評中有一位網友曬出了一張滿屏語音紅點的圖:參差不齊的長度,瞬間讓人沒有了點擊的欲望。
要說微信語音功能,有一點最大的不便,就是:它比文字更加強硬地打斷目前手中的一切活動,必須靠近聽筒專注地聽下去,有時手滑退了出去,還得從頭再來,確實讓人很無奈。
有回中午去吃飯,吃完回公司時下起了大暴雨,正好微信響了,一個同事發的語音,雨太大,根本聽不到。
出於禮貌,我打字說:有什麼事發文字吧。
結果對話框又冒出好幾條語音,我到了辦公室打開才聽到,他說他那邊雨太大不方便打字,出來吃飯沒帶傘,問我能不能給他送把傘。
關鍵是,他剛剛吃飯的地方就在我附近,我本來可以順便捎他一起回的。
微信推出語音功能,解放了很多人的雙手,就證明它是有價值所在的。
可是,在我們認為「語音方便省時」的時候,不妨設身處地想想,如果有人在你開會、上班,和別人說話等等不便的時候發來一連串的語音,你是否可以立即點開呢?
不得不說,有時候自顧自的便利,實際上給別人增加了太多無形的不便。
曾問過公司的同事們,對愛發語音的人怎麼看,於是馬上收到了一堆吐槽:
「自從有了微信語音,讓我充分認識到一分鐘有多漫長!」
「每次看到一堆語音發過來,腦袋都快炸了,聽的時候不小心中斷了或者是忘記了什麼信息,還得從頭再來。」
「最可氣的是,往往只能回復他最後一段語音的內容,可他卻反過來質問我,到底有沒有聽清楚他說的話。」
「我朋友連個『哦』字都要用語音講。」
……
你看,聽語音的人真的有太多太多的不便和說不出口的無奈。
其實大家都很忙,忙著把自己的生活過好,忙著讓自己過得舒坦。
不是每個人都能隨時待命,不是每個人都有時間洗耳恭聽。
我們也不是徹底否定語音,而是想要讓更多的人把語音發得禮貌和得體一些。
最後,分享一下我自己的總結:
簡單的話可以語音說!
具體的話一定要文字說!
重要的話那不如就電話說吧!
Hey~ 親愛的你們
每周三,我們推出粉絲「夜聽」專欄!讓更多人聽見你的才華吧!
投稿郵箱:yeting@cnr.cn
內容:完整聲音作品(音頻請以問候央廣新聞的網友和自我介紹開篇,別忘記附文字稿和個人照片哦)
作者:凱紫,低沉磁性的治癒男聲,全網音頻超10億點擊,每晚21點30分和你說晚安。公眾號:凱紫(ID:kaikaivoice),新浪微博:@凱紫。內容有刪節。
插畫:來自印度尼西亞女插畫師Melani Sie的作品《Good night Mrs. Moon》
本期編輯:朱虹
聽往期節目請戳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