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末,一則蝦米音樂即將關停的消息在微博傳出,這則消息來源於前華納音樂/環球音樂中國區市場總監相徵。隨著消息的發酵,關於蝦米音樂將關閉的討論迅速鋪開,許多樂迷用戶乃至行業人員對此異常關注,對於蝦米音樂的「緬懷」回憶仿佛也在坐實這則消息。面對媒體詢問,阿里巴巴和蝦米音樂的回應則是"不予置評",而據了解,蝦米內部的部分員工已經在考慮轉崗或離職。
蝦米音樂的原型是2006年一個名叫Emumo的音樂網站,Emumo意為Earn Music&Money,定位很明確,就是做一個連結音樂人和用戶的付費網站。在版權意識和付費服務依然方興未艾的當時,蝦米無疑是極其特別的。這也吸引了許多熱情的樂迷,這些用戶自發地整理歌單自發上傳專輯。和大多數在線音樂平臺不同,蝦米初期是由這些樂迷共同支持與維護並建構的,上傳歌曲、編輯/翻譯歌詞、完善音樂人資料這些都由用戶為愛發電。這種自書自建的玩法有別於其他平臺,內部鞏固的同時又從外部吸引了大批優質樂迷。
對原創音樂人的重視和扶持也使得這個網站捧出過不少小眾歌手和獨立音樂人。從早期的李志到2014年開始啟動尋光計劃集結的一系列獨立音樂界的音樂人(如程璧、金玟岐、左安西西、銳豆、邱比、聲音玩具等),使得整個平臺擁有獨特的粉絲粘性和音樂氛圍。
而在資金困難時,蝦米被阿里巴巴相中。2013年,擁有2000萬註冊會員的蝦米接過了阿里巴巴的橄欖枝,同年,阿里巴巴成立音樂事業部。這無疑是蝦米裡程上的高光時刻,而之後的發展卻急轉直下。
2014年,騰訊音樂掀起長達三年的音樂版權大戰,當時騰訊QQ音樂、海洋音樂(擁有酷我音樂和酷狗音樂)和阿里音樂(擁有蝦米音樂與天天動聽)三足鼎立,出人意料的是海洋音樂與騰訊QQ音樂握手合併,成了現在的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E。而當時,整個在線音樂市場份額是酷狗19%、QQ音樂16.8%、酷我13.5%、天天動聽13.2%。
阿里當然也投入了大量的心血,高曉松出任阿里音樂集團董事長,聯手老搭檔宋柯擔任CEO,邀請何炅擔任COO。將當時的天天動聽改造成了阿里星球,按照設想,這個APP能聽歌,還能讓歌手通過直播、打賞、演出的方式變現,讓音樂人找到製作公司和幕後團隊。對於阿里星球,阿里幾乎可以連接起所有數據,然而許多單純只想聽音樂的大眾並不買帳。而當時,合併後的TME瘋狂攬入版權,由於對版權的漠視、產品方向失策,阿里星球用戶極速下滑,上線一年被關停,原本手握2億用戶、有十年歷史的天天動聽消失。
與此同時,網易雲音樂異軍突起,TME在2018年底實現上市,成為中國最大的在線音樂平臺。面對在線音樂市場激烈的競爭,蝦米越來越弱。2018年,蝦米音樂的大量歌曲下架。在線音樂形成了QQ音樂與網易雲音樂雙寡頭格局。
之後蝦米被傳出過與網易雲音樂、太合音樂談判合併。再然後,阿里帶著7億美金入股網易雲,並重新調整組織架構,將阿里音樂再一次邊緣化。蝦米的活躍用戶數與市佔率越來越低。
半個月前,蝦米音樂剛通過微博發布了12周年的粉絲福利,關停消息不免更加令人唏噓,加上官方一直未對此正式進行表態,也讓關注者對此保有一份希望,蝦米的用戶等待的「自救」真的會到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