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康乾盛世到嘉道中衰,這急劇轉變,老乾隆有著不可推卸責任

2021-01-19 谷大粒

導語:

百餘年的康乾盛世,被譽為最後一個盛世,然而事實上背後卻隱藏著一觸即發的危機,衰敗態勢使得清廷一下子就成了破爛不堪的代名詞。事實上,並非所有人都認可康乾盛世的說法,不少人認為康乾盛世不過是笑話,更是賦予了「紅薯盛世」的新名稱。

所謂紅薯盛世便是因為,乾隆後期大多數民眾以紅薯為主食,乾隆引以為傲的盛世估計在外人看來不過是今日之印度罷了。

急劇轉變

由盛而衰乃歷史的正常態勢,然而這卻是循序漸進而非突然間的轉變,這在歷史上是正常規律,然而康乾盛世與嘉道中衰卻是緊隨其後的,給了清廷一個重大的打擊。嘉道中衰自然是指嘉慶與道光年間的衰退,而實際上這兩人都稱得上勤勤懇懇,只不過衰敗態勢已然種下,況且此二人才智魄力也相對的缺乏。

早些年,不少人認為嘉慶乃清廷由盛轉衰的關鍵人物,或者說是「罪魁禍首」,顯然這種說法不大準確。嘉慶雖說平庸,但卻不是敗家貨,客觀來說,嘉慶應當是個「平庸的好人」,然而此刻清廷需要的是「偉大人物」。

嘉慶時期,對於吏治的整治使得清廷短暫脫離了腐朽,而隨後的道光更是衣服需要打補丁的節儉人家,可以說情形應當要優越於乾隆後期的。然而,或許有時平庸就是一種錯,這一時期的清廷到了歷史的轉折期,錯過了就只好被動接受,而代價便是「挨打」。

嘉慶真真切切掌控清廷之時,雖說有「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收入,收穫了價值超全國財政收入15年的總和,但這筆驚人財富依舊拯救不了清廷這艘破船。更何況,查抄和珅所獲乃合計所得,很大一部分是無法兌現或一下子無人接受的古玩字畫奇珍異寶,因此起到的作用要比想像的小。

嘉慶實際在位21年,這期間隱患已然顯現,達到了「官無不貪,吏無不惡」的地步,而地方社會也有著不少了動亂、八旗子弟陷入了生計問題、白銀的流失體質的下降,都是這一時期的重大問題,但顯然嘉慶並沒有將一系列事件放在心上,或者說還看不出事態的嚴重性。

道光以後,內憂外患更是到了擺上公堂討論的地步,雖說道光頗有整治想法,並且切實落實,但無奈資質平平起色甚微。另一方面,嘉道時期,西方正處於各方興起的時期,蒸汽時代使得列強有了驚人的生產力,一個守舊另一個革新,差距自然逐漸縮短,緊接著清廷便被遠遠甩在後頭。

老乾隆在此間的作用

嘉道二人的平庸自然是難以追趕時代的緣由之一,但這源頭還應該在老乾隆身上找,乾隆五十八年英國馬嘎爾尼使團的來訪與受挫便可見一斑。在自詡「十全老人」的乾隆看來,大清盛世無須與蠻夷交流,這份固守自然有著常年處於「巔峰」的緣由,但對於先進的西方技巧缺乏的機敏造就了隱患。

當然,設身處地換位思考,也許我們也會固守高姿態,然而老乾隆在揮霍方面的天賦也是清廷由盛轉衰的緣故之一。康乾積聚下來的龐大家底,大概被乾隆耗光,一生風流、好大喜功,隨後留給清廷的只有千瘡百孔的爛攤子。

結語:

嘉慶、道光二人的平庸自然是清廷無法延續興盛的緣由,而東西方正處於特殊的時期,歷史重擔缺乏扛旗人物自然導致了悲劇。另一方面,老乾隆應當為此番衰敗負責,畢竟將盛世玩剩「空殼子」的便是乾隆,內憂外患終究使得清廷走向了崩塌。

相關焦點

  • 「嘉道中衰」中的嘉慶帝:勤奮的好人,死因不明的平庸天子
    「嘉道中衰」上承「康乾盛世」,下啟「鴉片戰爭」,「嘉道」指的是嘉慶和道光。嘉慶帝是一位勤政的皇帝,終其一朝,都在孜孜不倦地處理政務。1如果嘉慶是以前朝代的皇帝,他是個合格的好皇帝;但是嘉慶處在「數千年位於之變局」的時代,他在位時期是清朝由盛轉衰的時期。
  • 「嘉道中衰」是乾隆帝造成的?這種說法有依據麼?
    嘉道中衰的原因,尤其在嘉慶身上還真落不下幾筆,很多事他無法扭轉,都是乾隆帝的「遺產」,高不高興都得接著,當時的清廷雖不至積重難返,但也是頹勢盡顯,嘉慶也無力回天。嘉道中衰的起點要追溯到乾隆帝主政的中後期,由康熙帝親政起至乾隆中期,是大清鼎盛時期,雖然反清運動貫穿大清始終,但毫無疑問,在這段時間內反抗是最少的,也是最不激烈的一段時期,究其原因無非就是普通老百姓的追求並不高,至少沒有大規模戰亂,不至流離失所,最好還能吃飽穿暖也就夠了,當然,要說全民脫貧那就有點為難這個封建政權了,畢竟扶貧工作現在也在搞。
  • 嘉慶皇帝一生勤政,崇尚「祖制舊法」,為何沒有延續康乾盛世
    嘉慶即位前後嘉慶能夠成為乾隆的接班人,恰恰是因為自己的勤勉。作為十五皇子的嘉慶原本距離皇帝位有著相當大的距離,可他從小便表現出驚人的自制力,性格老成穩重,日常作息起居非常有規律,不擅長結交朋黨,一心跟隨少傅學習,行為辦事秉持法度,因此深得乾隆皇帝的喜愛。再加上他在眾兄弟中,儀表相貌最端莊出眾。
  • 清朝十二帝帝:「康乾盛世」雍正功不可沒,而他被稱為千古一帝!
    如果不算清軍入關的時間,那麼清朝的皇帝,總共有十二位,他們每一位都有著自己的性格特點,在這所有的皇帝當中有的皇帝治國有方,也有的採取了封閉的政策,使國家逐步落後。本期小編就來盤點一下這些皇帝的綜合排名:
  • 在清朝康乾盛世很是有名,但是其中哪個皇帝是最優秀的?
    當然清朝也曾經輝煌過,不管是人口還是經濟都發展的特別快,而且疆域遼闊,那就是我們常說的「康乾盛世」時期。這個時期持續的時間也是很長的,一共有一百三十四年,長達這麼多年的百姓安居樂業在歷史上也是不多見,畢竟古代改朝換代總是非常頻繁。這個時期一共有三位皇帝,分別是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
  • 「嘉道中衰」,是嘉慶帝的平庸無能?還是逆流時代的悲哀
    相處情感:「嘉道中衰」,是嘉慶帝的平庸無能?還是逆流時代的悲哀很多人對於嘉慶皇帝的觀感,其實都不怎麼好,都覺得他十分倒黴,身為皇帝,遭遇過多次刺殺,最後還被雷劈死。乾隆禪位給他,但是事實上卻是乾隆一直掌權直至去世,而後大清王朝由盛轉衰。作為皇帝,雖然勤政親為,但是民間依然大小起義不斷。好不容易處死了國之巨貪和珅,結果他在位期間是清朝貪汙腐敗最盛行的時代。
  • 產後抑鬱症,丈夫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電影《禁閉島》中,李奧納多飾演泰德本人是一個精神病患者,本名萊迪斯,之前由於戰爭創傷而酗酒,因而忽略了妻子的抑鬱症。 妻子溺死了三個孩子,萊迪斯則槍殺妻子並放火燒了房子,然後陷入精神混亂中,編了一個虛假的自己叫泰德,來逃避惡夢般的回憶…… 」如果有一天我什麼都不說了,那就真的出問題了。」 這一刻,丈夫們選擇了沉默,也許他們也意識到了自己平時和妻子的交流不夠。
  • 清朝嘉道年間的河工捐納
    康熙十五年(1676年),靳輔受命治理黃河,其治河範圍擴展到河南境內,較明代潘季馴「黃淮大工」規模更為龐大。為籌措巨額開支,靳輔曾提出「開捐納事例以助河帑,願捐銀者照例款上納,願築堤者自行認地修築」。這是清代文獻中首次開辦專門河工捐納的提議,但並未得到落實。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于成龍上疏再次請求開辦河工捐納,被康熙皇帝斥責。河工捐納在順康年間並不普遍,且沒有形成定製。
  • 乾隆有17個兒子,為何卻選擇了能力平庸的嘉慶繼承皇位
    清朝有十二位皇帝,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有兩位皇帝,分別是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因為這兩位皇帝開創了「康乾盛世」,而在「康乾盛世」之後,清朝整體卻是在由盛轉衰。而這一過程,恰恰就發生在嘉慶時期,這一現象,也被後人稱為「嘉慶中衰」。
  • 趙本山退出春晚,劉能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時間回溯到2011年的春晚小品《同桌的你》,在那年春晚上王小利因為愣神的緣故,臺詞足足晚說了6秒鐘,這也導致當時同桌的你演出效果並不太好。此時王小利才緩過神來,說出這句臺詞,而此時時間也過去了6秒鐘。但是因為前面落下的太多,所以整句臺詞也直接疊加到小瀋陽的歌詞裡,現場效果不太好。
  • 雍正臨死前除掉一人,讓乾隆坐穩60年的江山,自己卻遺臭萬年
    雖然在現在看來,清王朝留下的是腐敗、落後的印象,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它也曾經鑄造出輝煌,創造出了封建王朝中的鼎盛時刻——康乾盛世。它經歷康熙、雍正、乾隆三個帝王,令人奇怪的是如今談到功績的時,我們常想到康熙和乾隆,卻會下意識忽略了處於二人之間的雍正,事實上雍正做出了不菲的貢獻,是康乾盛世的重要推動者。
  • 高健龍 | 明清五百年,所謂盛世(六)
    乾隆完全禁止臣民談天變、災異祥瑞,並將災祥變異與人事的聯繫降到最低的程度。他宣稱:「君者,天之子也;天者,臣之父也。父之於子無不亟其愛,子之於父,當無不亟其敬」,即使君主對天有所失敬,天之父愛也不會立即改變。正如明朝君主荒淫無道,早應滅亡,「而無尚弗亡之,此非慈父之道其罪而有所顧惜乎!」這等於說敬天是人君的家事而已,他人休想將天意與君主對立起來。
  • 臺報:美國對伊拉克有不可推卸的道德責任
    分析指,其實,美國對伊拉克人民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文章摘編如下:  2014年6月9日那天,ISIL(伊拉克與黎凡特伊斯蘭國)佔領伊拉克第二大城,摩蘇爾,伊拉克政府軍從北部、中部、到西部,幾乎全面崩潰,震驚了全世界。國際油價隨之大幅波動。十年後的今天,恐怕在大多數伊拉克人心中,仇恨多些。
  • 【線上論文系列7】《世紀之交的新「康乾盛世」——對三部電視劇的傳播/文化解讀》
    於是,我們站在世紀之交,凝望滔滔古裝戲大潮,發現了一個電視劇中的新「康乾盛世」。事實上,這類話語是這三部戲激起的廣泛社會影響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一個全體國民歷史知識極度貧乏而文化中的史學傳統又極為深厚的國度裡,很快有人引經據典,指出了三劇中大量與歷史不符之處。並且從各別稱謂和史實迅速指向了人物的歷史評價和看待康乾盛世的價值取向。
  • 易中天稱乾隆是「王八蛋」,在位60年沒幹好事,遭乾隆子孫舉報
    而近日,受邀參加經濟學家年會活動的易中天,卻語出驚人道:乾隆在位60年,我個人認為沒幹什麼好事,他是一個王八蛋,不知道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歌頌他。易中天的這番言論瞬間引起爆炸性熱議,各有爭論,褒貶不一。其中最有戲劇性的一幕,是一位自稱祖上可以追溯到努爾哈赤的乾隆後人以一封訴狀將易中天上告北京海澱區民委。
  • 康乾盛世:一個強大的時代,但它的實力到底如何呢?
    我一直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強大的時代。其實,清初的國力固然強大,但其實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美。 他們將以康熙、乾隆的盛世為例。其實,所謂康熙乾隆的繁榮,其實只是一種浮華。這是一個外強中乾的帝國。你應該知道,在科技革命之前,即使你在自己的時代如此輝煌,那畢竟是一個被歲月拋棄的時代。那麼榮耀只是一個巨大的錯誤夢想。 接下來,我們將比較中外軍事實力。大多數人認為清朝的八旗騎兵很強大,但真的是這樣嗎?更不用說,八旗軍在中期已經逐漸衰敗。
  • 中國古代的五大盛世,唐朝佔兩個,清朝盛世時間最長卻最名不副實
    很多王朝都有盛世,我們今天看一下歷史上的五大盛世,唐朝很厲害佔了兩個,清朝可以說是最名不副實的。首先是文景之治。文景之治是指西漢時期漢文帝、漢景帝兩位皇帝統治時期出現的盛世,這是我國上第一次盛世。漢文帝時分別兩次「除田租稅之半」 ,甚至還全免田租。同時,對周邊敵對國家也不輕易出兵,維持和平,以免耗損國力。這就是輕徭薄賦的政策。
  • 這叫康雍乾盛世?119年大饑荒,餓殍載道、民多餓死、父子相食
    清朝最好的時候是「康乾盛世」,康乾盛世是什麼樣子呢?應該是國富民強吧?不是,所謂的康乾盛世,有清119年是大饑荒,「民死大半」、「死者枕藉」、「餓殍載道」、「民多餓死」、「父子相食」,這能叫盛世?可見,所謂的盛世是吹出來的,是為皇帝唱讚歌的!
  • 雍正在位13年,做成了3件大事,乾隆即位後就被推翻
    清朝的康乾盛世,全稱應該是「康雍乾盛世」,是經過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努力經營而來的盛世,西方稱之為「High Qing」。在此期間,清朝國力強盛,社會穩定,經濟快速發展,人口增長迅速,疆域遼闊。這是清朝唯一的盛世,也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最後的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