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志願軍中的「冰雕連」十分出名,《那年那兔那些事兒》就曾經致敬過冰雕連。冰雕連的照片配上追夢赤子心的BGM,一時間火爆全網。不過很多人連冰雕連是哪支部隊的都不知道,而且冰雕連是哪場戰役中的也不知道。今天筆者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冰雕連」,看看第九兵團是如何重創美軍,扭轉戰局的。
1:抗美援朝的原因
1945年8月8日,蘇聯方面對日宣戰,同時在五日後於朝鮮東部地區登陸。日本投降後,美蘇以北緯三十八度線為界,朝鮮半島北部地區為蘇聯受降區,南部地區為美軍受降區。1945年12月27日,蘇、美、英三方面在莫斯科達成協議,協助南、北朝鮮建立統一的政府。但是我們都知道,美國和蘇聯所屬陣營不同,一個共產主義國家,一個資本主義國家,這兩大陣營是有嚴重分歧的。
朝鮮半島的統一牽扯到美蘇雙方的利益,因此始終沒有統一。而後南北朝鮮先後宣布獨立,南朝鮮成立了大韓民國,北朝鮮成立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韓國和朝鮮的主義不同,雙方政權性質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沒少爆發衝突。美蘇雙方雖然是敵對勢力,但是並沒有上升到戰爭的地步,反而是以「冷戰」的模式對峙。1950年6月25日,朝鮮開始向韓國發動攻擊,引爆了韓戰。
韓國不敵朝鮮,因此節節敗退。如果坐視朝鮮統一半島,那麼蘇、中、朝三方都是社會主義陣營,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在亞洲的利益必然會受損。為了遏制紅色國家在亞洲的擴張,美國開始插手韓戰,帶領「聯合國軍」協助韓國攻打朝鮮。同樣的道理,如果坐視韓國統一,那麼必定是社會主義國家的威脅。為了保衛國家,保衛東北,我國組成了人民志願軍,開始入朝作戰。
2:第九兵團入朝作戰
1950年10月19日,志願軍正式跨過鴨綠江,25日正式解開抗美援朝的序幕。在抗美援朝初期,我國不斷採用遊擊戰、陣地戰來阻擊美軍。第一次戰役時期,我軍把聯合國軍從鴨綠江打到清川江,粉碎了聯合國軍在感恩節前夕佔領全朝鮮的美夢。但是美帝國主義並不死心,惱羞成怒的美軍開準備報復志願軍。
為了遏制聯合國軍的攻勢,為了達成戰略計劃,我軍急調第九兵團入朝作戰。第九兵團的是由山東兵團(前身華北野戰軍)、蘇北兵團所組成的一支部隊,最初的司令員是宋時輪(52年8月,王建安接替司令員工作)。這支部隊被緊急調往朝鮮,為了達到「兵貴神速」的效果,第九兵團十萬官兵急行軍趕至長津湖。
由於時間太過倉促,志願軍根本來不及換裝棉衣,導致他們到達前線戰場時都衣著單薄。而長津湖地區溫度十分低,更是趕上了百年不遇的低溫天氣,士兵凍傷的情況非常嚴重。饒是如此,第九兵團還在雪地裡面埋伏了六個晝夜。零下40多度的環境,志願軍都不敢睡覺,因為擔心睡著了就醒不來了。根據劉伯清老戰士的回憶,當時的溫度非常低,戰士們的耳朵被凍傷,一碰就掉,而人卻沒有一點知覺。
3:長津湖血戰
第九兵團在長津湖地區埋伏了六天,就為等美軍過來,就為打他一個伏擊。11月27日,美國的精銳部隊陸戰1師和步兵7師,沿著山間小路行軍。漫長的隊伍就如同一條長蛇,延伸50多公裡。而志願軍趴在雪地裡,一動也不動,直到美軍到跟前也沒有開火。
最後美軍看到了129位志願軍被凍成冰雕,不過他們至死槍口始終對準敵人的方向,依舊保持著作戰姿勢。美軍的指揮官感嘆志願軍的作戰意志,因此敬了一個軍禮,隨即繼續行軍。突然一陣響亮的衝鋒號,茫茫無邊的雪地裡突然冒出無數志願軍士兵,猶如天神下凡一般,向美軍發起了衝擊。
美軍突然就蒙了,他們想不明白志願軍是如何在這種鬼天氣埋伏的,但訓練有素的美軍迅速擺出作戰姿勢,開始與志願軍廝殺。不到一天,美軍被第九兵團切割成五個部分,雖然美軍不斷設法打通各陣地的聯繫,但是都被我軍截斷。之後中美雙方的士兵就在這片冰天雪地裡鏖戰,經過志願軍的努力,全殲美軍精銳「北極熊團」。
但遺憾的是,美國憑藉強大的火力、空軍掩護、航母支援,最終還是跑了。第九兵團沒能達成全殲美軍的戰略,只是完成了伏擊美軍的計劃。而長津湖一戰,讓美軍意識到了志願軍的作戰意識,尤其是那一排冰雕,極大的震懾了美軍。他們怎麼也想不明白,為什麼志願軍會如此強?到底是什麼在支撐著他們作戰?我想,這也許就是信仰的力量吧。而志願軍在東線、西線全部取得大捷,扭轉了朝鮮戰場的局勢,為停戰奠定了勝利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