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做為一部中國文化的寶典,其獨具特色的表達演繹方式,以及它所研究的對象的獨特性,人人所獨有的理解,讓學習它的人不可能如現代教學般統一划齊,這就是《易經》的特色。
在許多人的印象之中,《易經》是舊時代的產物,是宣揚封建迷信的東西,早應該被歷史洪流所淘汰。然而事實恰恰相反,它的地位高到無可動搖。
《易經》是一本大智慧的書籍,是全世界的人類唯一的智慧寶典。它是適應任何時代,適應任何人的一本好書!
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易經是一部人生答疑指南書。它指引我們獲得更好的發展,比如它告誡我們:人和人的不同在頭腦,有3個表現的人,更容易成大事。
能夠把握時機
《易經》坤卦說:「六四,括囊,無咎無譽。」
就像一個布袋紮上口,無咎無譽,不惹是非,沒有吉兇,這是一種中性的自然平衡。
人處在這種平衡的狀態時,思維是靈敏的,精神是抖擻的,精力是充沛的,幹勁是十足的……
洞察天地變化之機,天時,地利,加上自己的人和,那麼機遇一出現,就能馬上打開,就像一隻河蚌,迅速把機會緊緊括入囊中。
這是「動靜」之要,也是鬼谷子說的「捭闔」之機。對普通人而言,先要學會「關」,才能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迅速打開,抓住機遇。
能夠掌握規律
《易經》坤卦說:「初六,履霜堅冰至。」
表面的想像,是說,一個人踩著霜走路,越往前走,就越冷,堅冰自然而至。這背後的規律是,初冬來了,寒冬還會遠嗎?
厲害的人,會根據規律,去推測走勢,不說百分百全中,至少八九不離十。
在別人看來,這樣的人牛,總是有先見之明,其實是他擅長分析,順應規律而行事。也就是做到了我們古人常說的,順天行事。
能夠不斷完善自己
一個人,同時要做兩重功夫,一是多多益善,二是做斷舍離。這樣才能維持一個生態平衡,也就是太極的守一,如如不動,穩處道心,不離大道。
對知識,信息,有益的一切,要多多益善。對欲望,妄念,消耗的東西,要做斷舍離。
《易經》坤卦說:「直,方,大,無不利。」
這是人的先天之性,沒有自我成見,不受主觀思維限制。回到這種天性之中,人就能放下自我的限制,看到無限的可能,到達這種心境,不用被動地等待機會,人可以自己創造機會。
讀書,是為了學以致用,讀《易經》,是為了掌握規律,提升智慧,從而更好地指導自己的生活,提高人生的層次。
易經文化是值得傳世的好文化
著名科學家楊振寧、李政道從《易經》此消彼長的原理中提出了原子能態二組的奇偶性,能量是不變的,也是不滅的,盛衰消長,循環往復,這一重大發現讓他們獲得了諾貝爾物理獎。
還有學者研究發現,中國幾千年前的太極八卦圖,就是人們苦苦追尋的宇宙統一模式。
中國的科學家也根據伏羲八卦圖,以《易經》為基礎,完成了愛因斯坦的統一場論,從而提出了全新的科學理論體系。
有人說:西方智慧的源頭是柏拉圖,印度智慧的源頭是《奧義書》,中國智慧的源頭是《易經》。《易經》這部特殊的經典,在我國歷史上地位非常高。
儒家認為它是第一經典,所謂的五經之首;道家認為它是第一經典,所謂三玄之冠。
很多人想學習易經,但是無從下手,再加上文言文晦澀難懂,就更加不好學了!
這套是白話文圖解版本的,書中把晦澀難懂的古文翻譯成我們通俗易懂的白話文,裡面還有相近的注釋和插圖,在書中領悟到了很多古人的智慧。
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每一個都是能讓你實際運用到職場,生意場和生活中的。
結合生活中的案例,更能讓人沉浸其中,看完之後,對於生活中的很多困惑也就豁然開朗了!
這本《易經》才55元,卻能讓你受益終生!
想要看的朋友,點擊下圖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