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列催淚短片背後的中國父與子

2021-02-07 數英DIGITALING


節日借勢營銷是品牌慣用的營銷方式,其成功與否取決於是否「借力打力」,即挖掘足夠深刻的消費者洞察,將品牌理念和熱點有機結合。隨著父親節的臨近,品牌們紛紛開始歌頌父愛的真善美。而最近一支由吉列出品的溫情短片,卻從父親和孩子兩方的視角出發,真實呈現了當下中國父子關係面臨的嚴峻問題,並將父子關係用鏡頭語言刻畫地細緻入微,打動了不少觀眾。



 真實故事改編催淚短片 

 成就彼此的「容耀」 


我們習慣對陌生人施以善心

但總對身邊的人很苛刻

這支短片講述了一對父子

從和洽到分歧,最後彼此理解的故事



就業形勢嚴峻的消息,讓打理鬍鬚的父親心下一冷

回憶起與兒子的頻繁爭吵

兒子常說自己不懂電競

但他是否能懂父親對兒子的擔憂呢?



兒子的電競工作,被酒友嘲笑一番

儘管並不明白兒子的工作,但他永遠會是自己最大的驕傲

思索良久後,父親刮去鬍鬚、換上新裝

來到總決賽現場為兒子加油打氣



決賽進入最危急的時刻,觀眾席上父親的出現給了少年莫大鼓舞

「我一直想讓你更有面子」

既是為自己的夢想,也為父親的「容」耀

一鼓作氣,贏下比賽

  


看似不爭氣的兒子,其實希望可以為老爸爭光

看似頑固不化的父親,其實內心藏著對兒子毫無保留的愛

來自血緣的親情讓彼此相互理解

父子的隔閡終於在這一刻煙消雲散 


 4分鐘溫情短片 

 映射整個中國社會現狀 


常說父愛如山,難以言盡。這支視頻引發了很多網友的回憶,除了其中蘊藏的情感,還有電競少年的角色背景和家庭關係。


1、以電競切題,呈現面臨解構的傳統父子關係


2018年8月,雅加達亞運會將六大電子競技項目加入表演賽;


2019年4月,人社部、市場監管總局、統計局向社會發布了13個新職業,其中電子競技員赫然在列。


從被視為洪水猛獸,到進入大眾視野,成為被國家認可的一項職業。承載了許多少年青春記憶的電競夢,終於也能被社會認可。吉列官微短片播出後,引發很多電競粉絲的共鳴,吉列還在微博發起#打遊戲有錯嗎#微博話題,紛紛為吉列打call。

 


其實電子競技只是引起無數中國家庭關係問題的一個縮影。吉列從真實故事中洞察當代社會,在短片中通過塑造一個電競家庭,其實映射了目前中國家庭關係的一個現狀。伴隨著網際網路成長的90後、00後,更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與大多數父親「望子成龍」、「成家立業」的期望有所偏差。街頭、藝術、音樂……有太多渺小而偉大的夢想,因為得不到家長的支持和社會的鼓勵,而被扼殺在搖籃當中。


沒有強行說教,也沒有一味迎合年輕人。吉列從父親和兒子的視角,將雙方問題真實反映出來,既給那些心懷夢想的少年鼓勵,支持他們堅持自我。又給「父親們」呈現了如今年輕人積極的生活狀態,鼓勵他們主動「伸出橄欖枝」,成為他們的朋友。從父親和兒子兩方面傳遞一種積極正能量的價值觀,並在潛移默化中完成產品的植入。

 


2、以真情動人,引發社會話題熱議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崇尚尊卑有序,家人之間很少有真實自然的情感流露。但其實這種克制的「家文化」,已經不適合多元化的社會狀態。這也是吉列品牌用一支視頻撬動大家共鳴的原因所在。在品牌官微視頻引發電競圈熱議後,其他領域的各類大V紛紛加入討論,進一步助推話題熱度成為輿論焦點。


 

很多網友在吉列官微下面留言「淚目」、「廣告拍得真漂亮」,更表示想用吉列產品作為禮物,與父親坐下暢談「冰釋前嫌」。以平等的態度進行深度對話。這場「如何與父親相處」的集體深度探討,樹立了吉列溫情的品牌形象,而後續抖音、微博等帶貨「大V」的加入,使得品牌完成了一次從聲量到銷量的閉環。

 


 從產品到品牌 

 背後是持續不變的消費者溝通 


1、用新時代父子關係,溝通新消費族群


第一次和父親推杯換盞……第一次和父親修理電器……第一次為父親刮鬍子……被父親認可的渴望,是兒子對父親最大的愛。由於成長環境和接受的教育不同,彼此對事物的理解不同,但每一位父親,曾經也是仰慕別人的少年。在吉列的消費者中,永遠包含父與子、子與父循環傳承的情感紐帶。


當消費者發生迭代,探討新時代下中國父子關係,自然成為吉列品牌當之不讓的營銷主題。剃鬚,象徵一個男生從男人生理意義上的轉變,而開始學會關心幫助他人,能夠站在不同思維的角度,則是從社會意義上,代表著一個人心理的完全成熟。以真實故事作為載體,傳遞吉列悠久的品牌底蘊。用觸達人心的營銷,不斷和消費者完成深度情感溝通。

 


2、基於產品功能,逐步建立品牌情感資產


作為行業領導的品牌,產品質量過硬,吉列在消費者中有著較高的口碑。而在這支視頻短片中,吉列很聰明地沒有直白宣揚產品的功能利益點,而是將磁力刀託的物理學原理上升到人與人之間的人際交往。以一種情感式的表達,讓更多人可以理解。


正如前文所說,品牌父親節營銷的關鍵並非單純曝光產品,而是要深刻挖掘消費者洞察,為他們當下的生活困境和問題,提供一個切實可行的品牌解決方案。雖然父子之間對人生的理解很多時候不太一致,但一定會在生活中的某個場景,彼此產生一致的行為。


這種舉高打低,借用情感的力量與消費者溝通的方式,巧妙地呈現出剃鬚刀作為父子之間的默契,承載著一種家庭傳承的意味。而消費者被品牌真誠溝通的態度打動後,進而也會對產品產生興趣。視頻中隱秘露出吉列引力盒,經過微博抖音等大V的爆料,已經是京東相關品類的熱銷爆款,不得不感嘆這支視頻的帶貨能力。好貨從來手慢無,最近正值電商促銷季,如果你也被這支視頻感動到的話,不妨也去京東搜索「吉列引力盒」入手這份吉列暖心好禮,跟父親表達你的心意吧~





華為P30廣告,請停止散發你的魅力


何止《瑞幸咖啡宣言》,這個品牌想說的可太多了!


微博「尬演」小廣告,我每天都會偷偷看幾個


海底撈、呷哺、小肥羊…揭秘火鍋行業真實競爭狀態




數英內容涵蓋市場營銷、廣告策劃、創意設計、電子商務、移動網際網路、新媒體、信息技術等各數字相關領域。


相關焦點

  • 小小剃鬚刀片背後的百年品牌__吉列剃鬚刀
    原標題:小小剃鬚刀片背後的百年品牌__吉列剃鬚刀好的剃鬚刀片是手動剃鬚刀的靈魂,刀片給力,每天的剃鬚體驗才會更加爽快。而質量差的剃鬚刀不僅拉長你的剃鬚時間,還剃不乾淨、容易揪鬍鬚,嚴重了甚至破相。說起好的剃鬚刀片,很多人首先想到吉列。作為一個擁有百年歷史的剃鬚刀片品牌,吉列到底是如何走到今天呢?
  • 趕集網催淚短片,開啟2018年情感營銷新趨勢
    另外,此次短片選定的男主角角色也非常符合趕集網的目標人群:基層勞務工作者。這類人在中國有幾億,你或者你身邊的人正是這群人,看到這個短視頻,多少都會有觸動,自然的產生共鳴而實現轉發。總結來說,這支短片能火,子明覺得還有3點:精準的語境傳播:想要實現有效傳播,首先得關注網民都在關注什麼話題,這個可以稱之為傳播語境。過完年,大家最關注什麼話題?當然是找工作,所以,傳播語境非常精準。
  • 催淚神作短片:愛剛好,才是最好
    下面這個被譽為「2018年度催淚神作」的視頻短片,不到7分鐘,卻戳中了千萬網友的心,刷爆網絡,今天讓我們一起再來回顧一下,感動一下內在的那個自己。正當我們內心被隱隱刺痛,短片突然一轉,進入了催淚的回憶片段。看完我們驀然明白——孩子不斷長大的過程,其實就是我們不斷放手的過程。孩子第一次學會走路,蹣跚著離開我們的懷抱,這是我們的第一次放手。孩子第一次上幼兒園,哭喊著一步三回頭,開始和我們分開一整天。
  • 吉列又換代言人了 , 這次的男神讓你意想不到……
    從貝克漢姆到梅西,從林丹到寧澤濤,無論海外還是國內,吉列從來都不缺「男神」作為形象代言人……不過這一次,吉列的新「男神」有些特別。吉列新「男神」——「刀鋒」吉列歷史超過百年,但不斷保持品牌自我刷新,不斷保持與同時代年輕人的喜好與品味同步,也是讓吉列在剃鬚刀市場立於不敗之地的重要原因。
  • 《父與子》曾是禁書?如今在中國賣出幾十萬冊,豐子愷親自寫序
    據稱,德國一本雜誌曾發表過一幅作者卜勞恩伏在地上給兒子當馬騎的照片,並解釋,《父與子》的素材多來源於兩人無憂無慮的日子。1934年《父與子》問世時,天真無邪的克裡斯蒂安年僅3歲,儘管畫家和兒子相處的時間並不是太多,但這依然成為了其創作靈感噴湧而出的泉源。《父與子》馬上引起了巨大反響,報紙編輯部和卜勞恩本人收到了成千上萬熱情洋溢的來信。
  • 低調分享:吉列百年年報讀後感
    作為一名男性消費者和手動剃鬚刀用戶,這麼多年我也忠實的給吉列這家公司貢獻著越來越多層刀片的「智商稅」。智商稅往往並不是不好,或者不科學,而是你購買的價格超過它提供的功能性價值,世界上最厲害的營銷公司,能讓你心悅誠服的繳智商稅,這就是品牌溢價。如果你是賣榔頭的,你會覺得所有東西都像是釘子。吉列要想大賣,就要讓所有人覺得刮不乾淨出門就沒有自信,全身難受。
  • 2018年催淚勵志短片:餘生很長,不必焦慮慌張
    這支被譽為「2018度最催淚勵志」的短片,時長不到5分鐘,卻戳中數千萬網友的心,刷爆網絡。短片中的每個場景都取材於真實的城市生活,其所講述的故事主角就是我們身邊的人,也可能就是你我。生活有多少失望就會有多少希望,不要輕易妥協,更不要隨意放棄。誰不是一邊歷經磨難,一邊拼命努力。
  • 陳凱歌短片《淑貞》上映,「嚴良」和「神婆」演繹催淚親情
    陳凱歌導演的短片新作《淑貞》讓人想起他18年的另外一部神級短片《百花深處》。但短片最後揭秘,原來祖奶患上了阿爾茲海默症。 通俗來說就是老年痴呆和失憶。就像短片裡說的:「她的記憶會慢慢消失,曾祖母經歷過的所有喜怒哀樂,都會像退潮一樣的離她遠去,不再回來,包括她的淑貞。」 這種老年病不像癌症或半身不遂等僅僅折磨自己和家人的肉體,它最可怕的地方在於對家人精神上的折磨。
  • 西餐中的「吉列」指什麼,別再崇洋媚外了,我們做得更好吃
    相信很多人都吃過「吉列豬扒」吧,吉列這個詞聽起來高大上,一聽就知道是屬於西餐系列。但是中國廚師對這個菜的發揮,要比西餐廚師更勝一層,同時也是西餐業在中國生根的基礎。所謂「吉列」是指將食物裹上蛋漿後,再粘上麵包糠,用熱油浸炸至熟的一種方法。
  • 歐巴馬2019年最喜愛的電影之一 《別告訴她》祖孫對視短片催淚動人
    奧斯卡頒獎季熱門影片《別告訴她》已定檔1月10日全國上映,今日影片發布「對視」版海和祖孫對視短片。視頻裡種種「不想告訴TA」的背後,是彼此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的愛。 祖孫懷揣秘密對視中互相理解 「別告訴TA」背後是對彼此的愛 電影《別告訴她》根據導演王子逸的真實故事改編,講述華人家庭的「告別」故事:奶奶得了癌症,要不要告訴她?今日發布的「對視」版海報和祖孫對視短片,正是對「別告訴TA」這一主題的深情闡釋。海報中,患癌症的奶奶是大家庭關注的焦點,善意謊言之下眾人心懷忐忑,每一份緊張都源自對奶奶的愛與關心。
  • 父與子的愛與誠
    從前覺得他只擅長講女人的細膩情感,比如《浪漫的事》,倪萍在他的故事裡簡直是催淚天使,比如《家有九鳳》,一個不服軟的老太太帶著九個性格不一的女兒生活了一輩子;電影《美麗的大腳》也如此,袁泉和倪萍橫豎隨時都能煽出一把眼淚來。 但沒想到《嘿,老頭!》這樣一部以父子情緣做主線的劇,楊亞洲將一個看上去平庸無奇的故事,也拍得如此細膩婉轉。
  • 年度催淚神作的視頻短片:愛剛好,才是最好
    這支被譽為「年度催淚神作」的視頻短片,不到7分鐘,卻戳中了千萬網友的心,刷爆網絡。視頻裡的每一個場景,都取材自真實的生活經歷,故事的主角就像是身邊的某一個人,也或許就是你我。正當我們內心被隱隱刺痛,短片突然一轉,進入了催淚的回憶片段。看完我們驀然明白——孩子不斷長大的過程,其實就是我們不斷放手的過程。孩子第一次學會走路,蹣跚著離開我們的懷抱,這是我們的第一次放手。
  • 盤點中國催淚親情片的N種招式
    我們將《親愛的》放置於15部"催淚大片"之列,試比較中國親情片的各種催淚效果,看看哪一部讓你淚崩不已。1.《親愛的》年份:2014催淚法:漫漫尋子路,辛酸誰人知催淚值:★★★★《歲月神偷》年份:2010催淚法:普通百姓的苦與樂催淚值:★★★☆
  • 2018年度最催淚短片,刷爆朋友圈!
    2018年度最催淚短片,刷爆朋友圈!近來又一則短片刷遍了小編的朋友圈,短短的5分鐘,看過的網友無一沒有觸動的,都紛紛為這則短片豎起大拇指,什麼杜蕾斯都弱爆了好嗎,其中講的故事戳中了我們每個人的心思,引起我們的深思,短片裡的「你的朋友圈還有朋友嗎?」戳中了我們的心,在這個社交軟體漫天飛的時代,我們每個人的微信裡的好友都有幾百甚至是幾千的,可是這些好友裡,你又有是幾個經常聯繫的呢?
  • 奧斯卡動畫短片《包寶寶》背後的中國女孩 | 溯洄
    該片的美術總監Rona Liu是一位87年的華裔女孩,她是皮克斯公司的一位藝術總監,《超人總動員2》和《尋夢環遊記》的背後都有她的身影。Rona Liu的爸爸是花間堂的創始人,也是騷客文藝的好朋友,他為我們寫下了女兒和動畫的美好緣分。文末有騷客文藝和Rona liu的對談。
  • 天婦羅、吉列、唐揚究竟怎麼分辨?油炸小貼士,教你吃的健康!
    【健康炸物】天婦羅、吉列、唐揚究竟怎麼分辨?油炸小貼士,教你吃的健康!年輕人一向喜歡吃日本菜,街上日本餐廳林立,足以證明日本菜的受歡迎程度。但日本菜的烹調手法眾多,單是揚物(炸物)便有著五花八門的做法,當中以「天婦羅」、「唐揚」和「吉列」最為常見,你又知道它們的分別嗎?怎樣做才會更好吃?而油炸食物又可以怎樣煮得更健康呢?
  • 吉列的吸金夢,遭國內成立僅三年小廠截胡,擊碎刀頭比刀柄貴謬論
    提及手動剃鬚刀,男人們的第一反應就是吉列,即便是不懂行的女人想送手動剃鬚刀給男友,上網一看,還是吉列霸屏,那就吉列吧。吉列好用是真的,貴也是真的。早在100多年前,吉列先把配有一枚刀片的剃鬚刀架以極低的價格賣出去,給人一種「賠本賺吆喝」的現象。買回家了就會發現,吉列剃鬚刀只能使用吉列發明的專利刀片,再去買刀片時,就會「宰你沒商量」了。這套「刀頭-刀柄」的模式就好比柯達的「膠片相機和膠捲」,都是配件貴。不過吉列這場過猛的吸金夢,遭國內成立僅三年小廠截胡,擊碎了「刀頭比刀柄」貴的謬論。
  • 【父與子】漫畫連載:魔術解密
    從今天開始,將為大家分享名譽世界的《父與子》漫畫全集,說到這套漫畫,來頭可不小,歷經七十餘年而不衰,好評如潮。這本長篇連環漫畫溢滿了卜勞恩對三歲兒子克裡斯蒂安的愛子之情,可以說是世界上流傳最廣的親情漫畫。這套《父與子》不僅在德國家喻戶曉,而且贏得了世界範圍內的讀者們的喜愛,被譽為是德國幽默的象徵,享有極高的藝術評價。
  • 蘋果新春短片《阿年》上線 這是一個好年
    每年春節,蘋果都為中國用戶拍一部賀歲短片。今年沒有像前幾年那樣走催淚路線,而是用一個不同的角度解讀一個關於「年」的故事。傳說中的怪獸跟小朋友一起吃飯一起玩耍,這很「think different」。近幾年,蘋果公司都會在中國春節前夕,為中國用戶奉獻一部短片,這種待遇,除了西方聖誕節,僅有中國擁有。
  • 這支年度最催淚短片,治好了我的焦慮!
    這支被譽為「2018度最催淚勵志」的廣告短片,時長不到5分鐘,卻戳中數千萬網友的心,刷爆網絡。廣告短片中的每個場景都取材於真實的城市生活,其所講述的故事主角就是我們身邊的人,也可能就是你我。都市不易上班族心理寫照短片《平凡英雄》短片中的故事一波三折,前後情節做了強烈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