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麥子明 營銷官(ID:cmo866)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老家的田地再也無力支撐起他們的生活。
對絕大部分的基層務工人員來說,去大城市是他們唯一的期望,如此,漂泊,便成了他們的代名詞。
一個是老家,一個是北上廣;一個是殷殷切切的母親,一個是異地他鄉的遊子。從踏出故鄉的那一剎那,從開始租住、布置第一間自己的小房,從裹著大衣獨自穿梭在凜冽的寒風裡,從第一個不在家的生日、新年開始,你是否曾經不停地問自己,究竟,我們為什麼背井離鄉?
也許,趕集網的走心短視頻《李鐵的雙肩包》,能給你答案。
當母親往為李鐵收拾行李的時候,一邊一個勁的往行囊裡塞土特產,一邊又不斷的叮囑他在外要照顧好自己。
那時他心中一定有這樣的掙扎:要不就不走了,在家鄉陪著爸媽生活,不也是挺好的。
但或許,想給家人更好的生活,就是那股牽著李鐵離開的力量吧。
想一想離開時母親臉上的不舍,關切的叮囑,溼潤的眼眶。臨行前和母親說的要賺錢接她來住,即使睡ATM也無所謂。
面對一次又一次的面試失敗,面對別人的白眼,他沒有放棄,依舊邁開了下一步。
最終,在自身的努力和堅持下,在趕集網的幫助下,李鐵找到了工作。
品牌訴求點與短片內容無縫連結
達到與受眾情感共鳴
短短3分鐘的視頻,卻多次戳中淚點,臨行前母親不舍的表情,睡ATM的窘迫經歷,找工作時被拒的心酸,一波接一波的情緒調動,戳中大眾的心裡,來大城市的夢想該怎麼實現。
而這種情緒的調動,正式趕集網所需要的。在情緒調動高潮時,趕集網無縫接入,傳遞品牌的核心訴求點:趕集網,上崗快!就好比是在茫茫人海的大城市,遇到諸多挫折,突然來了一個陌生人的幫助和安慰。
另外,此次短片選定的男主角角色也非常符合趕集網的目標人群:基層勞務工作者。這類人在中國有幾億,你或者你身邊的人正是這群人,看到這個短視頻,多少都會有觸動,自然的產生共鳴而實現轉發。
過完年,告別父母,背井離鄉,這個時間點裡,大家的心理是脆弱的,需要一些溫暖的東西來呵護。趕集網這篇短視頻廣告,從最核心的需求找工作去切入,無疑能夠更容易打動受眾,實現集體刷屏。
精準的品牌傳播策略
實現從價值認同到品牌認同
此次廣告傳播,從營銷的策略上來說,選擇切入的角度也非常細緻與準確。趕集網應該傳達什麼樣的信息給這類人群?成為了關鍵的課題——「上崗快」,是奪取整個戰爭至關重要的核心點。
「來大城市,今天進城,明天上崗」,趕集網突出了線下求職和用趕集網上崗的慢與快的對比;在奪取目標用戶對招聘渠道的認知心智戰役中,趕集網確定了這類人群最關心的信息。
總結來說,這支短片能火,子明覺得還有3點:
精準的語境傳播:想要實現有效傳播,首先得關注網民都在關注什麼話題,這個可以稱之為傳播語境。過完年,大家最關注什麼話題?當然是找工作,所以,傳播語境非常精準。
共鳴的價值觀:好的內容背後的價值觀一定是能和觀眾對話的,能和觀眾產生共鳴,形成認同感。為了夢想,為了家人的期待,堅持不放棄的精神,《李鐵的雙肩包》正是這種價值觀的傳達,達到了很強大共鳴。
獨特的呈現形式:除了好的內容核心與觀眾對話之外,觀眾需要看到推陳出新的內容,因此呈現形式需要不斷的創新。此次短片採用了專業電影拍攝手法:為其中的每個角色塑造形象。三分鐘不到的片子背後是製作團隊的細心打磨——整部視頻的拍攝與後期製作周期耗時長久,可謂深耕品質的良心之作。
網友熱評,集體懷念
短片播出後,除了戳中淚點,帶來集體共鳴外,也給網友們帶來了一波回憶殺。
吃過不加蛋的5塊錢板面,坐過為了省3塊錢沒有空調的公車,睡過冰涼的瓷磚板和背包為伴。可就是沒有放棄過在這個城市努力生存下去的執著。一座城,一個人,你為什麼而堅持?
哪怕是在最黑暗的地方,也存在著希望的光芒;無所畏懼的人,最終會開闢出屬於自己的道路。
李鐵的正能量故事,最終會成為你我他的故事,成為追逐美好的故事。趕集網的《李鐵的雙肩包》,又帶來一波催淚刷屏。
一個互動
陪你第一次出來打拼的那個包還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