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艾問」 快速一鍵關注我們
艾問,為你而問!每天給你講一個有用、有趣、有料的人物故事!
他是Michael Chow
他是Mr.Chow
他是周英華
等等
who is 周英華?
周英華(Michael Chow)
周英華(Michael Chow),1939年出生於上海,京劇麒派藝術大師周信芳之子,國際華人餐飲業鉅子,Mr.Chow 高級中餐廳的創辦人,有「華裔食神」之稱。
曾分別在聖馬丁藝術學院和漢默史密斯房屋與建築學院學習。在1957至1967的10年間進行繪畫創作。1968年在倫敦創立自己的第一家餐廳MR. CHOW,獲得巨大成功,繼而在全球建立自己的餐飲帝國。1980年12月8日,約翰·列儂在紐約57街的MR.CHOW吃完,穿過中央公園走回家時被槍殺,作為「最後一餐」所在地的飯店因而被寫進歷史。2012年開始,周英華重拾畫筆,創作其獨特的「麒派」繪畫。
「有幾個人能講得出這三部電影的第一個鏡頭?我來告訴你:《阿甘正傳》,羽毛從天空中落下來;《肖申克的救贖》,卡車到達監獄,他走出來,有聲音傳來;《八部半》,隧道,堵車,他從車上下來……每一部電影裡面都有英雄、激情、鬼魂什麼的,然後英雄被打倒又站起來,英雄會回來的,對吧?這就是我,我的生活。我的生活就像一幕幕電影場景那樣富有戲劇性。」
「我有一半可能遺傳了父親的獨創性和天真—他大部分時間活在一個和當下完全沒有關聯的世界中,這一面非常有上海特色。我喜歡電影裡那樣的生活—在電影裡,你總能找到車位,找到一個女孩,總會有好結局對吧?這些只能發生在電影裡的事,我做到了。」
1939年,周英華出生在上海的一個京劇世家,他的父親周信芳是中國最著名的京劇藝術表演大師,也是「麒派」京劇的開創者,京劇界常有「北有梅蘭芳,南有周信芳」和「南麟北馬」之謂。上世紀20年代,身在梨園的周信芳和上海社交圈名媛裘麗琳因為相愛而私奔的事情鬧得轟轟烈烈,在遭受了無數的流言蜚語後,兩人排除萬難終於結婚,成就了一段佳話。裘麗琳是周信芳的一生摯愛,也是他事業上的得力助手,她為他生下了6個孩子,其中次子便是周英華。因為兒時體弱多病,所以周英華深受母親寵愛,直到現在,他還對上海法租界的家宅記憶猶新。
13歲的時候,周英華被母親送往英國倫敦一家寄宿學校接受教育。在那裡,他失去了他所熟悉的一切,包括愛他的家人、他賴以交流的母語和家鄉話,以及他從小就從父親那裡耳濡目染的傳統文化,「周英華」這個名字再無人提起,取而代之的是如今被西方人所熟知的「Michael Chow」。從少年時代開始,周英華就展現出對藝術的熱情,這一點沒有因為他生活於文化和藝術傳統迥然不同的西方時間就有所減弱,17歲的他先後兩年在聖馬丁藝術學院和漢默史密斯房屋與建築學院學習,那時他開始嘗試創作,夢想有一天能夠做一名藝術家。但在那時,西方人對中國人以及中國文化還停留在居高臨下的審視角度,在倫敦,經歷過食不果腹的周英華明白生存是第一位的,而藝術可能只是一個非常遙遠的夢想,他轉而開啟了人生的一條至關重要的道路。
1968年,周英華在倫敦富有時尚氣息的騎士橋開設了自己的第一家餐廳MR.CHOW,精緻的中國食物獲得了西方人的青睞,周英華也憑藉著餐廳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繼而在紐約、洛杉磯和邁阿密等地設立多家分店,繼續擴充著自己的經營版圖。在MR CHOW的飯店內,經常會出現商界精英、政壇顯要和時尚名流的面孔,比如比爾•柯林頓、英格麗·褒曼、麥當娜、帕麗斯·希爾頓等都成了這裡的常客,他那前兩段備受矚目的婚姻也為時尚名流界的八卦提供了不少談料,一切都顯示,周英華和他的MR CHOW已經被西方上流社會所認可。與此同時,周英華一直沒有離開建築、設計戲劇和電影等等這些和藝術有關的領域,作為建築師他為喬治·阿瑪尼特別設計了精品店、設計了自己他的餐廳和洛杉磯的私邸,他當過電影演員,甚至還當過電影製作人投資電影。時隔將近50年後,也許是年少的未完成的夢想終究有些遺憾,年逾古稀的周英華又做了一個讓周圍人大吃一驚的舉動:他又重新拿起畫筆,做了一名藝術家。
作為一代京劇大師周信芳的兒子,周英華自然而然地以自己的方式把傳播中國文化精髓作為自己的使命,比如他那間供應著精緻中餐名流如雲的餐廳。然而他說,不管自己在其他領域取得了多大的成功,藝術仍然是他心目中最高貴的職業,無論多久,回歸藝術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這就是命運的安排,而他的人生也因此更加具有了戲劇性。
2012年,洛杉磯當代藝術博物館前館長傑弗裡•戴齊通過一名藝術家認識了周英華,有一天戴齊來到周英華的家裡,他發現牆上有一幅很小的具有抽象表現主義風格的繪畫,他還以為是周英華的某件藏品,細問之下,才發現原在畫的作者就是周英華本人,戴齊當即表達了對他作品的欣賞。沒想到,他的這些話成為了一根導火索,點燃了周英華心中創作的衝動。幾個月後,戴齊又來到周英華的家中,發現其中多了一個特殊的工作室,裡面都是周英華2012年創作的作品。戴齊回憶說,他當時很激動,也很震驚,周英華的畫非常有野心,也有精湛的技巧,雖然他有近50年沒有從事創作,但是他依然非常有自信,把年輕時的繪畫能力自如地拾起並進一步完善。
在周英華那豐富的畫面中,融匯其中是他一生的生命歷程。他說,從少年時代寄居異國他鄉時起,為了生存,他必須要不斷地學習,絲毫沒有停歇的時候,就為了讓自己變得更好,而背後那精神動力則來自和同樣曾被主流社會排斥過,最終獲得認可和尊重的父母,這種DNA就存在於他的血液中。他學得很快,也創造了自己的學習體系,他說,他總是希望自己20分鐘就可以成為一個問題的專家,他的訣竅就是,抓住問題的中心,找到突破口。所以,當他把50年來的個人經歷以及對中西方文化碰撞的思考都凝聚在同一張畫面中時,他創作的中心便顯露無疑。
安迪 • 沃霍爾為周英華創作肖像
讓 - 米歇爾 • 巴斯奎亞為周英華創作肖像
早在做藝術家之前,周英華就和西方藝術世界有著緊密的聯繫,他不僅僅是一個成功的餐廳老闆,也是一位眼光獨到的收藏家。在此次展覽中,周英華除了展出自己的作品以及父親周信芳的一些歷史圖片外,他還帶來了藝術家為自己畫的肖像畫收藏,這個系列始於他與英國波普藝術家彼得布萊克的友情——藝術家給周英華創作了一幅個人肖像,回報是取得了餐廳的座位;此外,觀眾還可以看到Andy Warhol、Jean-Michael Basquiat、Keith Haring這些世界當代藝術中最重要的藝術家的名字。由於和周英華交情匪淺,沃霍爾直接按照周英華的要求使用了銀色和黑色取代他那標誌性的顏色鮮豔的波普畫像;而巴斯奎特的畫則帶有少見的一絲溫柔,甚至還寫了幾個讓人難以辨認的漢字。不知道他們是否會想到,這位藝術品位不一般的餐廳老闆,日後會成為他們的同行——一位藝術家,把自己的作品和他們曾經的畫作放在一起展出。
1966年,還鮮為人知的彼得·布萊克為周英華畫了幅肖像,順便換取他的餐廳座位。此後,常光顧MR. CHOW的安迪·沃霍爾、大衛·霍克尼、讓-米歇爾·巴斯奎亞、丹·弗拉文等都為他畫肖像,這些人後來都成了大師。周英華的生活更為精彩的是,他的三任妻子都是美女、時尚大咖,他自己也是時尚圈名人。
朋友們在MR. CHOW餐廳合影,紐約,1983年前後。畫面中人物包括麥可·黑澤爾、阿爾曼、朱利安·施納貝爾、大衛·霍克尼、安迪·沃霍爾、約翰·張伯倫、肖恩·豪斯曼等。
周英華家庭合影(從左至右:周少麟、周採藻、周英華、周信芳、周採芹、周蘊)
周英華父親、京劇麒派藝術大師周信芳
周英華最新作品
《海上懷想1781》 2014年 綜合材料:家用顏料,貴金屬,碎屑
《超越白色杆子》 2014年 綜合材料:家用顏料,貴金屬,碎屑
周英華作品細節
周英華早期作品
《自畫像》,1959年
《無題》,1962年,布上建築用漆
周英華肖像收藏系列
彼得·布萊克 《弗裡斯科·王與勞倫佐·王,及野人周英華》,1966年。這是周英華肖像收藏中最早的一幅,由倫敦的波普藝術家彼得·布萊克創作。
大衛·霍克尼 《無題》,1969年
安迪·沃霍爾《無題》,1984年,布面聚合絲網印刷
朱利安·施納貝爾《無題》,1985年,板上油彩、盤子。朱利安·施納貝爾在1980年代發展出用碎盤子作畫的方式,這幅周英華半裸的肖像中混雜著MR.CHOW 餐廳的碎餐盤。
吉斯·哈林《作為一碗麵裡的青蝦的周先生》,1986年,防水布面丙烯。這件明亮愉快的作品靈感,來自塗鴉藝術家吉斯·哈林在MR.CHOW餐廳最愛的招牌菜——青蝦。
(內容綜合自網絡 )
商務合作、內容投稿、加入艾問粉絲群 請加微信號:cx09041126 TEL:18510113997 聯繫人:陳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