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吃貨史 曹亞瑟

2021-02-17 中華書局1912

吃慣中國飯菜的人,再去吃英國的暗黑料理,多半會覺得難以下咽。那些海外遊子濃濃的鄉愁,我想更多是那隻「中國胃」沒有得到滿足的失落感,因而被一縷縷地牽引至故鄉的美食,幻化為一碗燴麵,一碟魚香肉絲,一缽老火靚湯,一屜小籠湯包……


現今流行當「吃貨」,「吃貨」已從「飯桶」轉變為一種能吃、會吃的崇高讚譽。能夠做一個無所顧忌的吃貨,吃遍各地美食,吃得口舌生津,吃出意境門道,吃得心滿意足,是一件多麼愜意的事。

然而,當「吃貨」並非易事,前提是要能吃、會吃、懂得吃,知道什麼時候當吃哪些,能說出吃的道道來。能達到這個標準的「吃貨」,縱觀中國歷史,當然是不可勝數。


歷代帝王「飯桶」不少,但真正能成為「吃貨」卻不多。帝王能調動的資源多,天下美食都能為其享用,但他並不一定懂得吃。比如周天子,在飲食方面擺的譜可謂大矣,據《周禮》記載,僅負責王室飲食的膳夫就有一百五十二人,再加上庖人、內饔、外饔、亨人、獸人、漁人、鱉人、獵人、食醫、酒正、酒人、凌人、籩人、醢人、醯人、鹽人,每種職位都有十數人至三百人不等,總計有一兩千人,那是一個龐大的國王廚師班底,非蕞爾小國可比。但周天子並沒有美食家的清名,因為他要邊吃邊盯著江山是否旁落,並不能吃得忘我、恣意。

夏末商初,伊尹對商湯言說拿下天下的必要性時,就以「猩猩之唇,獾獾之炙,洞庭之鱄,東海之鮞,崑崙之蘋,雲夢之芹,陽樸之姜,越駱之菌,江浦之桔,雲夢之柚」等各地豐阜的物產相誘引,告訴他,只要對天下施以仁義之道,「道者,止彼在己,己成而天子成,天子成則至味具」,那麼這全天下的美食都非你莫屬。伊尹,是被現在的餐飲行拜為廚神的,他廚子出身,以廚藝之道治國,自有其高妙之處:他以吃,來激勵商湯奪取天下。

林語堂先生對廚子極為重視,他在《生活的藝術》裡論述:「我們的生命並不在上帝的掌握中,而是在廚子的掌握中。因此,中國紳士都優待他們的廚子,因為廚子是在掌著予奪他們的生活享受之大權。」但廚子只是我們通往飲饌自由王國的工具,廚子烹飪的菜餚是要經過食客檢驗的。

鴻門宴、杯酒釋軍權,是歷史上兩個著名的政治飯局,一個發生在秦末、一個發生在宋初,那都是借飯局之名除掉異己威脅的權謀。臥榻之旁容不得他人鼾睡,飯桌之上又豈容他人分食?朕者,特點就是吃「獨食」。想覬覦朕的江山,那絕對沒有好果子吃。

所以,爭天下的事還是讓「肉食者」謀之吧,對百姓來說,過好柴米油鹽的尋常日子才是最真實的。在《詩經》的《國風•豳風•七月》中,每個月該吃哪些新鮮果蔬,百姓們早就合計好了:「六月食鬱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剝棗,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七月食瓜,八月斷壺,九月叔苴,採荼薪樗。」然後,再弄個兔頭,來個「一兔兩吃」:「幡幡瓠葉,採之亨之。君子有酒,酌言嘗之。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君子有酒,酌言獻之。有兔斯首,燔之炙之。君子有酒,酌言酢之。有兔斯首,燔之炮之。君子有酒,酌言酬之。」(《小雅•瓠葉》)看看,這小日子也是十分愜意吧?

孔老夫子已經被命名為「喪家犬」,我再給他加上個「吃貨」的頭銜當也不會挨扁吧。他奠定了儒家飲食思想及規制禮儀的基礎,「食不厭精,膾不厭細」,「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他對飲食的講究已經上升到哲學的高度,他也是最早的生態主義者和食品安全的保衛者。

屈原,那絕對是個懂行的「吃貨」,不然不會連招魂都把各色美食亮出來,以吸引鬼魂回到人間:「我的五穀結穗長又長,菰米做的飯正香。鼎鑊中都是煮好的肉啊,五味調和撲鼻香。肥嫩的黃鶯、鵓鳩、天鵝肉,伴著鮮美的豺肉湯。魂啊,歸來吧!美饌佳餚任你品嘗。新鮮甘美的大龜、肥雞,再加上楚國的鮮酪漿。快把豬肉剁剁碎,再拿燉狗肉蘸上醬,香草切細味噴香。吳國的香蒿做酸菜,吃起來濃淡正恰當。魂啊,歸來吧!任你選擇哪一樣。烤烏鴉,蒸野鴨,還有鵪鶉燉成湯。油煎鯽魚麻雀羹,多麼爽口齒間香。魂啊,歸來吧!各種美味任你品嘗。」這種誘惑,任它什麼鬼魂都抵擋不住啊。

南朝時的周顒雖只茹素,但他絕對是個飲食美學家,極講究蔬食的品種和色彩搭配。他在山中常吃的是「赤米白鹽,綠葵紫蓼」,最為推崇的蔬菜是「春初早韭,秋末晚菘」。這裡不僅有意境美、色彩美,擺在桌上就是一幅畫,難得的是讀起來還有音節美。

到了唐朝,全民寫詩,詩人「吃貨」比比皆是,但我最為推崇的是白居易,他那首「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足以完勝其他詩人而坐上唐代的頭牌。平時,他也是「曉日提竹籃,家童買春蔬。青青芹蕨下,疊臥雙白魚」,極有「吃貨」的情趣;更重要的是,他懂得與吃配套的享受,「食罷一覺睡,起來兩甌茶。舉頭看日影,已復西南斜」,美好的一天就在吃酒、喝茶、自然醒中度過了,仙人的生活也不過如此。

宋朝是一個精神和物質都極為豐饒的時代,從《東京夢華錄》到《夢粱錄》、《武林舊事》裡都記錄了綿延不盡的酒樓腳店,各式各樣的美味餕饈,「吃貨」更是層出不窮。有兩個人給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一個是蘇軾,一個是陸遊。

且不說蘇東坡寫下的《老饕賦》、《菜羹賦》、《東坡羹頌》、《豬肉頌》、《酒子賦》、《蜜酒歌》,單是以他名字命名的菜餚就有「東坡肉」、「東坡肘子」、「東坡魚」、「東坡豆腐」、「東坡玉糝羹」、「東坡芽膾」、「東坡餅」、「東坡酥」等等,不一而足,雖然很多是牽強附會,但也說明了蘇東坡在美食界的影響之巨。蘇東坡在任何險惡的政治境遇下,都能保持寬厚、達觀的心態,同時因地制宜,滿足一點微薄的口腹之慾,發之為讓人饞涎欲滴的詩文,他的「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黃菘養土羔,老楮生樹雞。未忍便烹煮,繞觀日百回」、「鮮鯽經年秘醽醁,團臍紫蟹脂填腹。後春蓴茁活如酥,先社姜芽肥勝肉」、「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詩句早已膾炙人口,詠之足可下酒。「清歡」,只是淡淡的歡愉,它不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而是參透人間喜怒哀樂後的澹定,是對稍縱即逝的悠閒心境的捕捉,是對溫煦友情的不舍和眷戀,吃什麼倒在其次了。

陸放翁雖是一員文官,卻總想著收復北方的大好河山,無奈只有在輾轉全國的播遷中,留下上萬首詩作,其中就有數百首與飲食相關。「霜餘漢水淺,野迥朔風寒。炊黍香浮甑,烹蔬綠映盤」、「芼羹筍似稽山美,斫膾魚如笠澤肥。客報城西有園賣,老夫白首欲忘歸」、「唐安薏米白如玉,漢嘉栮脯美勝肉。大巢初生蠶正浴,小巢漸老麥米熟」,充滿了對新摘園蔬的熱愛和魚米芳澤的眷睞;「洗君鸚鵡杯,酌我蒲萄醅。冒雨鶯不去,過春花續開」、「團臍霜蟹四腮鱸,樽俎芳鮮十載無。寒月徵塵身萬裡,夢魂也復醉西湖」,又有把盞一醉的痴迷和壯志未酬的遺憾。這裡吃的就不僅是美食,而是情懷了。

南宋的林洪也是一個不能不提的「吃貨」,他不僅懂吃,而且對筆下人物有一種「理解的同情」,他的《山家清供》不只是保存了宋代的山野食譜,更有許多關於吃的故實、妙典,讀之本身就是一種享受。

有明一代,張岱是個大大的「吃貨」,應該是無可質疑了。他以「茶淫橘虐,書蠹詩魔」的簪纓身世,刁鑽口味足傲同儕。從《老饕集序》中我們可以看到,張岱確實在飲食一道上功底不淺,他對各地名產方物的了解,對煮蟹持螯的痴狂、乳酪製作過程的熟稔,都非一般段位的美食愛好者所能比擬。

《金瓶梅》的作者蘭陵笑笑生和《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那可是穿越明清的兩個資深「吃貨」,無怪乎讀這兩本書,有一半精力是在讀菜單。《金瓶梅》裡面的市井食單,沒有三二十年的浸淫寫不出來,「一根柴禾燉豬頭」、「糟螃蟹」等等放到現在也都有很強的實踐意義;而看著那「一碟頭魚、一碟糟鴨、一碟烏皮雞、一碟舞鱸公」,以及「紅鄧鄧的泰州鴨蛋,曲彎彎的王瓜拌遼東金蝦,香噴噴油炸的燒骨,禿肥肥幹蒸的劈曬雞」,能不勾起你濃鬱的食慾嗎?《紅樓夢》描摹的是鐘鳴鼎食之家的生活,看了難免讓人感覺高高在上,那「茄鯗」、「烤鹿肉」、「燕窩粥」都不是平常人的吃食,大觀園的少爺小姐們把螯對詩、猜拳行令也都透著一個「雅」字,我輩俗人恐怕是消受不起的。

真正雅中帶俗是李漁和袁枚,餚饌橫陳,盤碗參差,往來酬酢,見多識廣,是清季兩個最有名的「吃貨」了。李漁最講究食物的清淡,他對蔬食的要求是「清,潔,芳馥,鬆脆」,最為推崇的是筍和蕈。他認為筍「能居肉食之上者,只在一字之鮮」,而蕈能吸收「山川草木之氣」,所以食之無渣滓。袁枚不僅是知味之人,且是個高超的烹飪理論家,他的「作料須知」、「搭配須知」、「火候須知」、「器具須知」、「上菜須知」等,現在拿到五星級大酒店,都是可以直接當作培訓教材的;他所欣賞的菜餚,越是尋常的食材,就越是要用幾十種海鮮、香蕈和雞湯來「眾星拱月」,以吊出奇味。比如,他極為得意的「蔣侍郎豆腐」、「楊中丞豆腐」、「王太守八寶豆腐」,要麼是用大蝦米一百二十個或小蝦米三百個加秋油一併煨出來;要麼是把雞湯和鰒魚的味道浸入到豆腐中;要麼是用香蕈屑、蘑菇屑、松子仁屑、瓜子仁屑、雞屑、火腿屑,與豆腐一起在濃雞汁中煨制。而這些雞魚蝦屑的精華和鮮味被豆腐吸收後,則要統統丟掉,以免奪了豆腐的風採。對此,我只能說,子才,儂真能吃,也真會玩!


當然,我前面說過,現在「吃貨」是個褒義詞,是人人奮而爭當的。所以,了解一下歷史上的「吃貨」很有必要,這裡列舉的,只是史海的一朵浪花而已。那就讓我們從這裡開始認識「吃貨」吧。

相關焦點

  • 亞瑟王傳奇:一個虛構人物在中世紀的盛衰,亞瑟真的存在過麼?
    第二種是抵抗領袖亞瑟,這個形象是在戰士亞瑟之後出現的,這個亞瑟王開始以抵抗盎格魯—撒克遜人的不列顛人領袖的面貌反覆出現。我感覺之所有出現這個形象的亞瑟,是因為不列顛人反抗侵略失敗,被盎格魯一撒克遜人驅逐,他們開始追憶早年美好的生活,所以才賦予亞瑟這個古老的英雄抵抗領袖的形象。「當時偉大的亞瑟,全部不列顛的國王與軍隊,一起抵抗撒克遜人的進攻。
  • 亞瑟王的前世今生
    隨著遊戲《Fate》的出現,凱爾特神話人物亞瑟王變得廣為人知。在遊戲中,亞瑟王以阿爾託莉雅·潘德拉貢的萌妹子形象出現,收穫了大批狂熱粉絲。那麼,真正歷史上的亞瑟王是什麼樣子哪?最早的有記錄亞瑟的史料是威爾斯地方教會的編年史,大約在公元8-9世紀,裡面提到一位叫亞瑟的人在公元5-6世紀抗擊入侵的蠻族,但是記錄很簡短。這一部分的原型顯然就是在盎格魯撒克遜人入侵不列顛之時領導殘留的羅馬人和羅馬化的不列顛人與之對抗的許多位首領。
  • 歷史上的亞瑟王被編排有多慘?
    這幾年亞瑟王在二次元世界比較火,因為他老人家已經成功變性為集吃貨、賭博高手於一身的萌妹子,是不少宅男的夢中情人。
  • 亞瑟王及其圓桌武士傳說之謎
    源於英國的亞瑟王傳奇在西方世界流傳甚廣,而亞瑟王的名字也家喻戶曉,他既是傳奇的發端,又是傳奇的終結,更是傳奇中必不可少的人物。亞瑟王傳說故事,最初是民間廣為流傳的英雄故事。起源於五至六世紀不列顛人抵抗盎格魯--撒克遜人入侵的戰爭。
  • 【HP原型挖掘系列】亞瑟王
    巫師梅林是亞瑟王宮廷中的關鍵人物,而圓桌騎士也在他的宮廷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傳奇不列顛國王亞瑟和他身穿閃亮盔甲的騎士,成為騎士精神與榮耀的至高象徵。千百年來,亞瑟王的神話不斷被改寫,以符合瞬息萬變世界對英雄的需求。作為一個不列顛傳說人物,他的原型也一直被英國歷史學家、文學家不斷探究。我們現今所熟知的亞瑟王傳說基本都是在倫敦塔編撰出來的。
  • 外國史|《王者榮耀》裡的一哥亞瑟,原來是凱爾特人的英雄!
    今天說說《王者榮耀》裡的一哥-亞瑟的傳說。亞瑟是英國的一個傳奇人物,執政於公元500年左右,凱爾特人。到了亞瑟生活的時期,英格蘭的凱爾特人受到了日漸強大的日耳曼人的攻擊,英雄亞瑟王就是在這個時期,帶領300圓桌騎士,英勇抵抗日耳曼人入侵的民族英雄。
  • 亞瑟王傳奇故事背後的不列顛歷史(上)
    亞瑟王的傳奇故事得到了重新塑造,與早期故事存在著天差地別,更加接近於我們今天熟悉的亞瑟王傳奇故事。而這種重新塑造,是歷史與時代的產物。諾曼貴族擊敗了盎格魯-撒克遜人,他們希望能夠持久的統治不列顛島。他們既們對不列顛島這塊「新大陸」及其原住民不列顛人的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又希望借用不列顛島上的諸多事物們來幫助他們進行政治宣傳,展現自身高貴血統。
  • 【一統雜談】「錦帆賊」——甘寧
    一、人物簡介  甘寧,三國時期吳國名將,其隨孫權破黃祖據楚關、隨周瑜攻曹仁取夷陵、隨魯肅鎮益陽拒關羽,守西陵獲朱光,率百餘人夜襲曹營
  • 亞瑟王和他的十二圓桌騎士真的存在嗎?
    一個世紀前,即12世紀30年代,一個名叫蒙默斯的傑佛裡的傳教士,按編年記錄了英國2000多年來的統治者,這本書就是《不列顛諸王史》,也叫《英國國王史》。因此,傑佛裡認為亞瑟王存在於廷塔傑爾島。傳說亞瑟加冕為王時只有15歲,5世紀中後期,亞瑟領導英國軍隊抵抗撒克遜入侵者,這使他躋身於英雄國王的行列。現在的人們知道傑佛裡的故事大多是編的,但是無論如何,這些故事激勵和鼓舞了中世紀的英國人,其中就包括康爾沃的理察伯爵。
  • 有關亞瑟王的故事,多少是真的,多少又是虛構的?
    「亞瑟王長眠於此,他曾經是王,未來也將是王。」這是託馬斯馬洛裡的《亞瑟王之死》中亞瑟王的墓志銘。該書寫於15世紀,馬洛裡不可能知道,這句墓志銘多麼具有預見性,亞瑟王及其隨從騎士、桂妮維亞、圓桌會議、卡米洛特,當然還有王者之劍,都在眾人的想像中反覆出現。
  • 王者榮耀:回血最強的5個戰士,亞瑟墊底,榜首回血超過程咬金
    王者榮耀:回血最強的5個戰士,亞瑟墊底,榜首回血超過程咬金王者峽谷中,對拼的資本是什麼?當然就是傷害啦!
  • 【周末觀影】亞瑟王傳說中是真實的嗎?
    「亞瑟長眠於此, 曾經為王,終將成王。」So reads the inscription on King Arthur’s gravestone這是亞瑟王墓碑上所刻的碑文,in Thomas Malory’s Le Morte d』Arthur.寫於託馬斯·馬洛禮的小說 《亞瑟之死》中。
  • 《小丑》亞瑟最後為何連母親也不放過?僅僅因為被欺騙?
    紐約時間13日,華納出品的起源電影《小丑》已經是北美上映的第41天了,北美票房累計3.16億美元,全球票房已經高達9.94億美元,即將突破10億美元並提高R級片影史最高票房的上限
  • 《亞瑟王:鬥獸爭霸》人類版「獅子王」復仇記
    他早在20年前就交出了一部赫赫有名的處女作——《兩桿大煙槍》,這片兒至今還位列「影史著名黑幫片」的影單,屬於這個題材的必看系列。劇情主線看似延續了經典的亞瑟王故事,但這個「亞瑟王」不如說是「獅子王」,因為,這就是一個人類版的獅子王復仇故事。
  • 威爾斯紅龍與亞瑟王
    最著名的一個來自公元830年前後寫就的《不列顛諸王史(Historia Brittonum)》。書中提到凱爾特人的國王伏提庚(Vortigern)看上了一塊風水寶地,打算在此修建一座城堡。但是奇怪的是,無論工人們白天幹活兒多辛苦,到了晚上,修建起來的城牆總是莫名其妙地倒塌了。伏提庚國王百思不得其解,最終一位智者告訴他,城堡需要用活人的鮮血來獻祭。
  • 生氣的亞瑟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繪本故事叫《生氣的亞瑟》。讓我們先來看看這本書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呢?      一天晚上,小男孩兒亞瑟想看美國西部牛仔片,不肯睡覺,媽媽站在門口說:「不行,太晚了,去睡覺!」     亞瑟說:「我要生氣了!」媽媽說:「你就生氣吧。」     亞瑟開始生氣,非常非常的生氣。    亞瑟一生氣,房間裡電閃雷鳴,下起了冰雹。
  • 為何說亞瑟王不懂人心 40407雜談之fate中不懂人心的saber呆毛王
    在型月fate圈子裡,亞瑟王不懂人心這句話算的上是流傳甚廣的了,關於這一點,圈子裡和圈子外的人都有著各自的理解,作為06年fsn動畫入坑的老王廚
  • 「亞瑟」開大究竟有多「黑」
    值得注意的是,《權力的遊戲》「小指頭」 艾丹·吉倫在片中將飾演一名神射手,可百步穿楊,他將在亞瑟王奪取王位中起關鍵作用。他在片中的角色名字叫「伏提庚」,在聽到了「王者之劍」的傳言後便陷入了不安,他的侄子也就是「天命之王」亞瑟王即將復仇歸來,,伏提庚不會甘願權力易柄,他再次與魔鬼交易,獲得巨大的魔法力量來保住他岌岌可危的王座。
  • 論古代吃貨們的自我修養,金聖歎:我給你說個秘密,你可別哭哦!
    歷史上的名人在我們心中總歸是高高在上的,若是將他們與「吃貨」二字聯繫在一起,你還能直視嗎?一、最全能的吃貨——蘇軾說蘇大大是古今第一大吃貨相信沒有人會反駁吧,畢竟有六十多種菜品用了他的名字。林語堂先生在《蘇東坡傳》中說蘇軾是樂觀主義者、文豪書法家···但各種稱謂都掩飾不住東坡居士一顆吃貨的心。
  • 手握聖劍的亞瑟王,真的存在於真實的世界歷史嗎?
    亞瑟王是英格蘭傳說中的國王,也是凱爾特英雄譜中最受歡迎的圓桌騎士團的騎士首領,一位近乎神話般的傳奇人物。不列顛的傳奇,圓桌騎士的傳說流傳至今。亞瑟王傳說,是西元十二世紀,由遍歷歐洲的吟遊詩人開始傳頌的。曾經統治英國的凱爾特民族在西元一世紀的時候被羅馬帝國所統治,歷經六世紀以後,日耳曼民族相繼入侵,其勢力漸趨衰微,終於被迫讓出英國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