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市場紅周刊
作者:證券市場紅周刊
2020年上半年,安信、平安、吉林、光大、中航、雲南、中泰等幾十家信託公司相繼出現產品逾期兌付事件,而繼安信信託產品爆雷在近期被上海銀保監局處罰之後,四川信託的產品也出現爆雷,其旗下包括申富129號、錦江69號第一期、申鑫74號等到期的多個信託產品出現了兌付逾期情況,導致公司不得不在官網發布《致投資者的公開信》,稱將通過處置變現自有資產來解決眼前的困局。
安信信託挪用客戶資金,實控人被捕
今年4月7日,安信信託發布了關於收到上海銀保監局《審慎監管強制措施決定書》及《行政處罰決定書》的公告,公告稱,2016年~2019年,安信信託違規將3筆信託財產用於股東、8筆信託財產用於兌付其他信託項目、4筆信託財產用於其他非信託目的用途等等,金額共計126.56億元。根據相關規定,上海銀保監局決定對公司採取以下審慎監管措施:(一)暫停自主管理類資金信託業務;(二)限制向股東上海國之傑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分配紅利。同時,上海銀保監局責令公司改正上述違規行為,並處罰款共計1400萬元。
6月初,*ST安信又發布了關於實際控制人被刑事拘留的公告,公告稱,實控人高天國因涉嫌違法發放貸款罪,被上海市公安局刑事拘留。而在關於控股股東所持有的部分股份輪候凍結的公告中,則指出上市公司大股東國之傑直接負債逾期金額合計約24.2億元(其中2.98億元已達成和解),另有國之傑對外擔保涉訴金額約39.34億元,其中19.59億元為安信信託相關業務提供擔保。
在安信爆雷後,有不少金融機構也被牽扯進來。據上市公司公告,公司先後與烏魯木齊銀行、自貢銀行、交銀國際信託、長沙銀行、黑河農商行等機構存在訴訟。
此外,據天眼查,安信信託還持有營口銀行(正在積極籌劃上市)4.16%的股權。財務報表顯示,營口銀行2019年末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2.74%、8.52%、8.52%,接近監管紅線,且明顯低於銀保監會公布的2019年末商業銀行14.64%、11.95%、10.92%的水準。
營口銀行是安信信託的客戶之一。據其2018年報,營口銀行從安信信託購買了147億元的信託產品。在安信信託爆雷後,營口銀行已對安信信託展開起訴。
四川信託爆雷,脫手宏信證券難解渴
相比安信信託,四川信託的爆雷則顯得有些突兀。據相關媒體報導,早在今年3月,市場傳言稱四川信託的TOT(信託中的信託)產品發行遭四川銀保監局按下暫停鍵,5月時還被暫停了資金池業務,不過其後公司回應稱產品仍正常發行。孰料進入6月份,四川信託突然承認有多隻產品無法正常兌付。其後,四川信託的客戶多次赴四川信託總部維權。
此次川信TOT事件,涉及規模有多大?業內人士預估大概在200億~300億元之間。
四川信託在業內排名中遊位置。據Wind數據,四川信託去年營收近32億元、淨利潤6.6億元。四川信託發行產品的收益率較高,從去年7月至今,四川信託發行產品預期收益率為8.2%,僅次於吉林信託、華澳信託等小型信託公司。相比之下,大型央企背景信託公司的產品預期收益率普遍較低,如五礦信託、中信信託同期產品收益率均不高於7%。
同安信信託一樣,四川信託也是民企背景。四川信託大股東為四川宏達集團,其實控人劉滄龍控制的另一家公司四川宏達實業有限公司是上市公司宏達股份(600331.SH)的大股東。自2014年起,劉即牽扯到官員貪腐案中,上市公司股價亦是跌跌不休。宏達股份的二股東為新華聯集團,近期新華聯也出現債券違約現象。
四川信託困局如何解開?
6月底,四川信託官網發布《致投資者的公開信》表示,將儘快處置資產+引進戰投以保證兌付,其中被處置資產就包括了四川信託持有6成股權的宏信證券,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宏信證券規模仍偏小,其2019年年報顯示,公司營收8億元、淨利潤僅1.86億元,行業排名居後。
信託收益快速下行
業內人士建議客戶拉長配置久期
據信託業協會官網發布的《2020年1季度中國信託業發展評析》,信託業協會特約研究員簡永軍分析稱,2020年信託行業響應監管號召,持續壓降資產規模,截至2020年1季末,全國68家信託公司受託資產規模為21.33萬億元,較2019年4季度末的21.60萬億元小幅度下降1.28%。其中地產類信託降幅明顯,今年1季度末,投向房地產領域的信託資金總額為2.58萬億,較2019年末下降1249.87億元。
在壓降規模的同時,信託行業風險繼續增長。據信託業協會數據,2020年1季度末,信託業風險項目個數為1626個,環比增加79個,增幅5.11%;信託行業風險資產規模為6431.03億元,環比增加660.56億元,增幅11.45%。同比來看,2020年1季度末信託項目數量和風險資產規模同比增幅分別為61.63%和127.20%。
一邊是信託行業風險項目規模的明顯增長,另一邊則是受貨幣政策邊際寬鬆的影響,產品資產收益率的整體下行。據Wind的不完全統計,自2019年初至今,新發信託產品的月度平均預期收益率已從8%左右,降至當前的6.6%。
附圖 新發行產品平均預計收益率(%)
據Wind的不完全統計,2019年至今,新發信託產品預期收益率快速下行
《紅周刊》記者留意到,在7月初的一場網絡直播中,中植集團首席經濟學家王允貴、知名財富管理公司大唐財富的首席經濟學家鍾偉均表示,長期來看,收益率仍有下行空間,因此建議客戶們拉長配置久期,譬如以往信託、基金的存續期基本以兩年為主,建議當前選擇5年或存續期更長的產品,以鎖定收益。
2019年7月至今,部分信託公司發行產品預期收益率排名(數據來源:Wind)
(文中提及個股僅為舉例分析,非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