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益-信託市場簡報:部分信託項目兌付風險或增加

2020-12-27 東方財富網

部分信託項目兌付風險或增加!

2020年一季度同比銳減超過4成,典型房企的各渠道總融資額同比下降了超過15%。部分存量房地產信託項目的兌付風險或將由此增加,有項目開始申請信託展期。目前,國外疫情較為嚴重,業內認為,境外發債同樣不容樂觀,房企需要重視流動性風險,為後續的可持續發展打好基礎。

中融國際信託接棒民生信託入股蘇州國瑞

4月18日,據悉,蘇州國瑞地產有限公司發聲股東變更,新增投資方中融國際信託有限公司,公司法定代表人從從「年有增」變更為「範彬」,同時範彬出任公司董事長。4月13日,中國民生信託有限公司退出投資企業蘇州國瑞地產,退出前持股比例為85.00%。隨後蘇州國瑞地產由北京國瑞興業房地產控股有限公司全資控股,據了解,北京國瑞興業曾於4月16日出質蘇州國瑞地產股權數額750萬元,質權人正是中融國際信託有限公司。

上周集合信託市場回暖

集合信託成立市場上周迎來了小幅回暖。來自用益信託的最新統計顯示,上周(4.13-4.19),共有125款集合信託產品成立,數量環比增加22.55%;募集資金94.38億元,環比增加21.26%。同期,集合信託發行規模也重回300億元線上。據公開資料不完全統計,上周共37家信託公司發行集合信託產品248款,環比增加14.26%;發行規模340.2億元,環比增加32.63%。

18家信託公司現身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

從2019年上市公司年報來看,目前有18家信託公司和5個信託產品現身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目前也正是各家機構年報披露期,年報審計引人關注。近日,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書面約談了立信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提示信託業務年報審計風險。中注協同時認為,負責審計信託公司年報的會計師,需要重點關注相關金融工具估值和減值等三方面問題。從目前已經披露的包含信託業務的上市公司業績來看,金融資產估值放大業績波動的情況已經出現。

紫金信託退出對外投資企業合肥遠廬置業和東南基建

4月19日,紫金信託有限責任公司退出對外投資企業合肥遠廬置業有限公司,退出前持股比例20%;退出投資企業南京東南基礎設施建設股權投資基金一期企業(有限合夥),退出前持股比例70.00%。

94億元,天津信託混改成功引入上實集團

4月20日上午,海泰控股集團、泰達控股與上實集團舉行天津信託混改協議籤約儀式,標誌著天津國企混改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實現「雙戰雙贏」,是天津首例競價摘牌的市管企業混改項目,也是天津首例溢價的市管企業混改項目。天津信託混改項目於2019年12月30日在天津產權交易中心公開掛牌交易。上實集團合計以94.09億元的價格,摘得天津信託77.58%股權。據悉,前期信息披露期結束後,泰達控股轉讓的26%股權已由上實集團以19.91億元的掛牌價格直接摘得;此次,海泰集團轉讓的51.58%股權徵集到2家意向投資者,經過激烈角逐,上實集團最終以74.18億元成功摘牌,比初始掛牌價格(39.5億元)溢價34.68億元,溢價率87.8%。

(文章來源:用益信託網)

相關焦點

  • 一季度房地產信託融資規模下降4成 部分信託項目兌付風險或將增加
    但信託的收緊使得房企的信託融資在2020年一季度同比銳減超過4成,典型房企的各渠道總融資額同比下降了超過15%。部分存量房地產信託項目的兌付風險或將由此增加,有項目開始申請信託展期。目前,國外疫情較為嚴重,業內認為,境外發債同樣不容樂觀,房企需要重視流動性風險,為後續的可持續發展打好基礎。
  • 信託業雷聲不斷:安信信託實控人被拘,四川信託產品面臨兌付風險
    來源:證券市場紅周刊作者:證券市場紅周刊2020年上半年,安信、平安、吉林、光大、中航、雲南、中泰等幾十家信託公司相繼出現產品逾期兌付事件,而繼安信信託產品爆雷在近期被上海銀保監局處罰之後,四川信託的產品也出現爆雷,其旗下包括申富129號、錦江69號第一期、申鑫74號等到期的多個信託產品出現了兌付逾期情況
  • 兌付危機、業務停滯 信託機構加速「洗牌」
    關於背後的原因,11月5日,用益信託人士對記者分析表示,有外部環境的因素,也有信託公司自身內部的原因。這與經營策略大膽粗放,接收其他傳統信託機構望而生畏的項目,缺乏適當的風險控管等有關,於是導致爆雷頻傳。  另一方面,必然因素包括監管政策收緊,如2018年資管新規禁止剛性兌付、資金池信託2020年底前限期整改,加強通道業務監管,限制非標債權50%上限等政策,降低了信託行業的風險,但也使得信託公司在此前發展慣性下業務拓展乏力。
  • 凱迪生態退市,信託全部兌付凸顯靠譜!
    然而,信託公司在逾期後第一時間就完成了投資人的本息兌付,凸顯信託優勢。信託的靠譜性是其他固定收益理財無法複製和比擬的。12月16日是凱迪退(000939)在A股市場的最後一個交易日,曾經的「生物質發電第一股」凱迪生態落寞退場。
  • ​華信信託急引戰投破兌付危局 欲68億元出讓控制權謀自救
    用益信託網的數據顯示,華信信託違約產品中最新的是「華冠336號」和「華悅47號,「華冠」和「華悅」系列產品成立時間最晚的分別是「華冠368號」和「華悅55號」。據華信信託相關公告,為了讓相關延期信託產品如期或提前兌付,華信信託正在多方面發力,包括清收處置信託底層資產;轉讓公司持有的金融資產;引進戰略投資者。
  • 信託通道業務首遇敗訴擔責 華澳信託或賠4600萬元
    用益信託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喻智12月24日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這次事件主要涉及信託公司的勤勉、盡責、審慎義務,要求受託責任從職業道德的層面具體提升到法律的層面,對信託行業還是有一個正向的督促作用。整個行業目前還處於一個風險高發期,這類受託責任的問題絕不會是少數。
  • 信託數位化轉型觀察:公司高層決心決定科技化程度 產品兌付成資金...
    從銀行到保險,再到信託等等各個行業都已經全面推進,步伐快的,已經基本實現業務全流程線上操作,步伐慢的還在猶豫中徘徊不前。銀行方面,數位化仿佛給中小銀行帶來機遇,似乎可以藉機突破跨地域經營的限制,但監管正在審視地方牌照全國性經營所帶來的潛在風險。信託公司方面,是把資金投入到科技化升級還是拿去兌付產品?這是一個問題。
  • 繼集合信託「停擺」半年後,華信信託多款產品難兌付
    第一財經記者在華信信託官網上發現,華信信託多款集合資金信託兌付存在延期。  「由於融資企業無法按期償還融資本息,導致信託產品按信託合同約定進入延期期間。現將兌付方案公告如下,將延長30個工作日兌付本金及收益,延期期間按原合同約定預期收益率計付收益。」華信信託稱。
  • 央行回應「安信信託、四川信託在風險處置過程中如何兌付機構和...
    來源:金融界網站關於安信信託、四川信託在風險處置過程中如何兌付機構和個人投資者的問題。央行在2020年上半年金融統計數據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這幾個風險處置案例相關監管部門和地方政府正在研究方案,人民銀行也在緊密配合。
  • 2020信託業七大關鍵詞
    4月,安信信託收到上海銀保監局《行政處罰決定書》,因為違規將信託財產用於股東以及兌付其他信託項目或其他非信託目的,合計涉資金額127億元,安信信託被暫停自主管理類資金信託業務,後安信信託實控人高天國更是因涉嫌違法發放貸款罪,被上海市公安局刑事拘留。
  • 信託產品該怎樣選擇
    今年以來,我國宏觀經濟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加之理財產品「打破剛性兌付」的背景,多家信託公司發行的信託產品出現延期兌付。那麼,個人投資者應該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信託產品?  信託行業風險可控  所謂「打破剛兌」就是買理財產品再也不保本了,產品出了風險後,金融機構不再剛性兌付,虧損由投資人自己承擔。
  • 美都能源公告牽出31億信託通道業務 國投泰康信託:不承擔到期兌付...
    對此,記者致電國投泰康信託,相關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表示,該信託產品為事務管理類信託,受託人不承擔到期兌付風險,且該信託2019年已到期並結束,目前國投泰康信託經營情況一切正常。而作為提供通道業務的國投泰康信託被推至風口浪尖。有媒體報導稱,該事件源於無效擔保,國投泰康損失巨額。針對上述報導,國投泰康信託相關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表示,該信託產品為事務管理類信託,受託人不承擔到期兌付風險,且該信託2019年已到期並結束,目前國投泰康信託經營情況一切正常。
  • 長安信託兌付 凝共識促轉型 聚合力譜新章
    2020年6月13-14日,長安國際信託有限公司(以下稱為「長安信託」)在柞水召開了2020年業務討論會,長安信託總裁劉斌主持會議,董事長高成程、監事會主席周文革等長安信託領導和部分條線及部門負責人現場參加,各部門中層及其他人員連線參加。
  • 看視頻學理財|什麼是信託?投資信託有風險嗎?
    ,廣義信託的職能主要是財富管理、資產隔離,規避風險等。信託和銀行、證券、保險是我國四大金融支柱,信託公司股東多為央企、地方政府以及大型企業集團,全國在營信託公司一共是68家,銀保監會明確規定以後也不會新增牌照,所以大家都說信託公司的牌照是非常值錢的,也叫做百億牌照。一個信託項目裡,大概有這樣幾個主體:有委託人,受託人,受益人和融資方。
  • 信託100大起底 網站披露地址難覓公司身影
    2011年由自主選擇經營項目開展經營活動到主要經營網際網路信息服務業務等其他合規業務;而2012年再度增加資產管理、投資管理;今年1月主要增加了會議服務,承辦展覽展示,銷售儀器儀表、醫療器械(限Ⅰ類)文化用品等業務。
  • 合作小贏、玖富、洋錢罐等機構,這家信託公司的消金產品提前兌付
    光大信託旗下消金產品提前結束近兩年,入局消費金融的信託公司越來越多,渤海信託、外貿信託、中航信託、雲南信託算是其中的佼佼者。這些產品的投資期限長至18個月,短則12個月。對於首批布局消金的信託公司而言,如今已經到了兌付的時刻。
  • 盡調已完成,安信信託或將變身上海國資信託公司!
    「四面楚歌」的安信信託陷入全面危機,無力自救。2020年3月末,安信信託啟動重組。據上海信託網了解,目前是由上海電氣牽頭,上海農商行、上海國盛集團、上海機場四家上海市國企一起參與重組,並抽調了部分上海國際信託的員工進駐幫忙。在重組工作組的協調努力下,目前安信信託的部分違約產品已經得到解決和兌付。
  • 安信信託重組進入商務談判階段
    安信信託的重組進程有新消息了。12月16日晚間,*ST安信在《控股股東關於安信信託股票交易異動徵詢函的回覆函》中透露,控股股東正在積極參與推進安信信託風險化解重大事項。截至目前,上海電氣(集團)總公司等企業及相關方已基本完成對安信信託的盡職調查工作,相關各方正就本次重組開展商務談判。「除上述情況外不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項;不存在處於籌劃階段應披露的其他重大事項。」*ST安信表示。
  • 四川信託遭管控背後:「宏達系」入主十年違規操作,留下百億窟窿
    一位資深信託從業人士告訴券業觀察,TOT信託是將一隻信託產品分散投資於其它多個產品,意圖是為了分散風險,但是被市場部分機構玩成了高風險產品,當成資金池在用。自從2018年監管部門發布資管新規禁止資金池業務後(給了兩年過渡期),很多信託公司已經陸續暫停了TOT業務,但川信依然比較猛。
  • 安信信託的生死劫
    2019年1月,安信信託發布2018年業績預虧公告,同時國之傑開始違約,所持有的安信信託股份也開始被凍結。2019年9月,有投資者表示,在被安信信託拖延兌付本金半年後,僅拿到了本金的7%,說明安信信託資金鍊已斷裂。投資者質疑:安信信託為何不及時提醒未來到期但無法兌付的項目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