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房地產信託融資規模下降4成 部分信託項目兌付風險或將增加

2020-12-27 華夏時報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李未來 李凱旋 北京報導

自2019年5月份開始,調整房企各融資渠道規模的管控規定出臺,隨後,房企的主要融資渠道均被限制。2020年,一場疫情爆發,對於經濟產生了重大影響,於房企而言,銷售下滑,債務壓頂,融資成為了紓困的方式之一。

業內認為,我國房企的直接融資佔比較低,主要依賴間接融資。但信託的收緊使得房企的信託融資在2020年一季度同比銳減超過4成,典型房企的各渠道總融資額同比下降了超過15%。部分存量房地產信託項目的兌付風險或將由此增加,有項目開始申請信託展期。目前,國外疫情較為嚴重,業內認為,境外發債同樣不容樂觀,房企需要重視流動性風險,為後續的可持續發展打好基礎。

信託融資規模同比銳減42%

在2020年一季度,受到疫情影響,信託遭受了重創。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信託產品的發行量出現了下降,發行價格有所降低。2020年一季度,共有63家信託公司參與發行集合信託產品6735款,環比減少了15.96%。

2020年一季度,發行規模為6420.06億元,環比減少了17.13%。數據顯示,一季度發行的集合信託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7.86%,環比減少0.05個百分點。但是,2019年同期,集合信託產品的平均年收益率為8.24%,收益率出現了明顯的下滑。

究其原因,《華夏時報》記者從數據中發現,一季度投資於房地產、基礎產業、金融機構領域的信託產品收益率總體略有下降。受到疫情影響,房企在2020年2月份面臨停工和銷售幾近停擺的狀態。此外,某信託公司的調研人員對《華夏時報》記者說,一季度的疫情防控十分嚴格,調研人員無法出差進行盡調。

一季度為房地產信託業務的淡季,此時,各信託公司對於開展房地產信託業務還較為謹慎。

值得注意的是,募資規模方面,房地產信託在一季度的募資規模同比大度銳減42%,為1167.61億元。另外,房地產信託佔比已經連續兩個季度出現了下滑。

「現在房企的融資渠道比較少,以前房地產公司大量依靠房地產信託來融資,但是現在信託融資也出現了下降。主要是目前監管機構對於房地產信託的監管較為嚴格。」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對《華夏時報》記者說。

同時,疫情對於樓市銷售的影響較大,部分存量房地產信託項目的兌付風險或將由此增加,有項目開始申請信託展期。例如,4月3日,杭州工商信託發布公告,公司2017年實施的某項目,受區域性政策因素和本次疫情的影響,項目借款人向公司申請展期,公司目前已經向投資人進行了預告,將根據信託文件履行受託人職責。

一季度典型房企融資額同比下滑

由於房企即將在2020年下半年迎來償債高峰,融資需求大幅上升。CRIC研究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一季度,95家典型房企的融資額為3884.04億元,同比下降了15.81%,環比增長了14.98%。

若以「季度」作為時間單位進行對比,儘管同比出現了下滑,但環比2019年四季度仍出現了不小幅度的增長。另外,近期市場出現了一定的流動寬鬆,小幅降低了房企壓力 。整體來看,房企一季度的融資規模不敵2019年同期,但也屬於近兩年的較高水平。不過,對標即將到來的償債高峰,這些融資金額尚難以補上缺口。復盤2020年一季度房企的融資過程可以發現,1月底,疫情爆發致使房地產行業的銷售等受到影響,融資近乎停擺,2月份的融資規模也因此大幅下降。3月份,市場逐漸恢復交易,房企的融資也開始上升,但受困於國際資本市場的動蕩,境外融資出現了下滑,整體的融資量從同比角度來看,還是有所下降。

從各企業來看,超過一半的房企融資規模有所減少。CRIR研究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TOP10房企的融資規模同比下降了30.5%。另外,尾部梯隊房企的融資整體也出現了較大的降幅。在當前的融資環境下,為了快速找「錢」,房企頻繁發行此前很少發行的短債,如境外短債和境內超短融資券等都較為火熱。

數據顯示,2020年2月份,房企分別各發行了8筆境外短債和境內超短融資券。2019年,房企每月度平均發行約2筆境外短債或5筆境內超短融資券。3月份,美股熔斷對於房企的融資出現了影響,境外短債發行減少,但是境內超短融資券持續火熱,有18筆進入市場。

「對於房企融資來說,目前,銀行貸款收得比較緊,房企在國內發債的限制也比較多。就短期債而言,其到期較快,房企的償付壓力也會因此而增加,面臨的相關債務風險也會加大。」楊德龍向《華夏時報》記者點明了短期債對於房企的影響。

房企流動性風險增加?

4月13日,標普信評發布了相關研究報告。報告認為,疫情對於部分房企的資金流產生了較大的衝擊,增加了流動性風險。短期內,疫情或將明顯對房企的資金鍊產生衝擊。中期內,疫情或將擾亂房企推盤和融資的節奏。此外,部分房企的存貨不足,疫情結束後需要迅速恢復土地採購,未來幾個月很有可能會產生較大的融資需求。

雖然,歷年一季度並非是房企「儲糧」的旺季,但是疫情導致開工和土地成交大幅下滑,仍將影響房企2020年推盤和營銷節奏,進而影響全年銷售任務。標普方同樣認為,國內目前的房地產融資調控環境仍然較為嚴格,房企境內發債渠道依舊偏緊。

此外,隨著疫情在國外不斷蔓延,房企的境外融資規模或將再受到限制,融資成本也很有可能會進一步提升。標普方認為,對於部分短期償債壓力較大的房企,若融資成本超出自身承受能力,或將為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埋下隱患。

楊德龍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大型房企通過促銷來回收資金,並同時加快新房銷售速度,資金鍊上存在的問題不大。但是中小房企的銷售受疫情影響較大,回收資金比較慢,資金鍊上很可能會出現一些困難。

責任編輯:張蓓 主編:張豫寧

相關焦點

  • 用益-信託市場簡報:部分信託項目兌付風險或增加
    部分信託項目兌付風險或增加!2020年一季度同比銳減超過4成,典型房企的各渠道總融資額同比下降了超過15%。部分存量房地產信託項目的兌付風險或將由此增加,有項目開始申請信託展期。隨後蘇州國瑞地產由北京國瑞興業房地產控股有限公司全資控股,據了解,北京國瑞興業曾於4月16日出質蘇州國瑞地產股權數額750萬元,質權人正是中融國際信託有限公司。上周集合信託市場回暖集合信託成立市場上周迎來了小幅回暖。
  • 信託業雷聲不斷:安信信託實控人被拘,四川信託產品面臨兌付風險
    安信信託挪用客戶資金,實控人被捕今年4月7日,安信信託發布了關於收到上海銀保監局《審慎監管強制措施決定書》及《行政處罰決定書》的公告,公告稱,2016年~2019年,安信信託違規將3筆信託財產用於股東、8筆信託財產用於兌付其他信託項目、4筆信託財產用於其他非信託目的用途等等,金額共計126.56億元。
  • 「棄重取輕」,房地產信託有了新玩法
    一直以來,個人投資者都會把房地產與集合信託聯繫到一起。這是因為,房地產行業資金需求量較大,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有土地或者在建工程作為抵/質押物,風險容易控制。這些特點容易獲得信託資金,尤其是集合信託資金的青睞。數據也顯示,集合信託中,房地產領域信託存量規模佔比一度逼近20%。但是,2015年以來,該領域存量規模佔比已連續3個季度低於10%。
  • 2020信託業七大關鍵詞
    2020年,信託業在過往「去通道、控地產」基礎上,又多了一道「逐步壓降融資類信託」的難題。今年3月,監管部門對信託業壓降規模定的計劃是:2020年全行業壓降1萬億具有影子銀行特徵的融資類信託業務,並要求每家信託公司制定壓降計劃。主動管理類融資信託主要存在形式包括工商企業類貸款、房地產信託貸款等。
  • 繼集合信託「停擺」半年後,華信信託多款產品難兌付
    第一財經記者在華信信託官網上發現,華信信託多款集合資金信託兌付存在延期。  「由於融資企業無法按期償還融資本息,導致信託產品按信託合同約定進入延期期間。現將兌付方案公告如下,將延長30個工作日兌付本金及收益,延期期間按原合同約定預期收益率計付收益。」華信信託稱。
  • 2019年度中國信託業發展評析
    不過,在「房住不炒」的政策要求下,隨著監管約束的不斷強化,2019年,房地產信託規模增長趨於停滯,佔比因為信託資產總規模的下降有小幅上漲。充分表明信託行業積極響應中央政策,「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嚴格落實銀保監會對房地產信託業務監管的明確要求,有效遏制了房地產信託規模的快速增長,防範了風險的過度積累。
  • 信託數位化轉型觀察:公司高層決心決定科技化程度 產品兌付成資金...
    金融業數位化徵途數位化轉型,已經成了金融行業勢在必行的一項重要任務。從銀行到保險,再到信託等等各個行業都已經全面推進,步伐快的,已經基本實現業務全流程線上操作,步伐慢的還在猶豫中徘徊不前。銀行方面,數位化仿佛給中小銀行帶來機遇,似乎可以藉機突破跨地域經營的限制,但監管正在審視地方牌照全國性經營所帶來的潛在風險。
  • 「獨家」安信信託又有一款房地產信託遇麻煩,深圳某舊改項目利息...
    界面新聞記者獲悉,安信信託一款名為「安信·深圳羅湖城市更新集合資金信託計劃」(下稱安信深圳羅湖信託)本應在2019年3月30日之前兌付利息,但截至4月15日,即過了10個工作日之後,投資者還是未能收到該本期利息。
  • 北京信託房地產融資違規遭罰 或涉亞新集團開發項目
    來源:中國經營網原標題:北京信託房地產融資違規遭罰 或涉河南亞新集團開發項目本報記者 餘燕明 北京報導2019年以來,多家信託公司因違規向房地產企業融資而收到罰單,這凸顯了監管層嚴厲監管房地產信託融資的態勢。
  • 信託產品該怎樣選擇
    過去投資者「閉著眼睛」購買信託產品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信託行業風險也越來越需要投資者加以重視。  信託業協會發布的《2020年1季度中國信託業發展評析》稱,當前信託資產風險率在持續提升。數據顯示,2020年一季度末,信託業資產風險率為3.02%,與2019年末相比,環比上升0.35個百分點。2020年一季度末,信託項目數量與風險資產規模同比增幅分別為61.63%和127.20%。
  • 安信信託的生死劫
    2019年1月,安信信託發布2018年業績預虧公告,同時國之傑開始違約,所持有的安信信託股份也開始被凍結。2019年9月,有投資者表示,在被安信信託拖延兌付本金半年後,僅拿到了本金的7%,說明安信信託資金鍊已斷裂。投資者質疑:安信信託為何不及時提醒未來到期但無法兌付的項目風險?
  • 集合信託收益率上行至6.73%!募集規模年末衝高三類資金規模暴增
    據公開資料不完全統計,截至1月4日,12月共計成立集合信託產品2012款,與上月同時點相比增加14.96%,成立規模1960.02億元,與上月同時點相比增加16.30%。用益信託研究員喻智認為,2020年上半年有疫情的影響下,融資環境寬鬆,集合信託業務短期內出現了突飛猛進的情況,而下半年在壓降融資類業務的強力壓制之下,迫使信託公司加速轉型向標品信託及服務信託,但市場對此類產品接受程度相對較低,信託發行規模因此大幅下降。他認為,行業衝規模的季節性因素是近兩個月集合信託產品規模止跌回升的主要因素。
  • ​華信信託急引戰投破兌付危局 欲68億元出讓控制權謀自救
    截至2020年6月末,其淨資產為119億元,管理信託規模492億元。9月24日,華信信託發布了首個延期公告,涉及華信·華冠325號、華信·華悅18號集合資金信託,聲稱延長30個工作日兌付本金及收益,延期期間按原合同約定預期收益率計付收益。
  • 集合信託產品星級排行榜(12.7)
    為了助力穩投資,信託業在1、2季度加大了對基建領域的投資力度,2季度末投向基建領域的資金規模較年初增加了705.98億。但3季度,在流動性寬鬆、政府轉向低成本的發債融資以及行業加大融資和通道業務壓縮力度、新增業務受限和部分存續業務非標轉標的背景下,投向基建領域的信託資金餘額環比2季度減少了1322.08億元。
  • 美都能源公告牽出31億信託通道業務 國投泰康信託:不承擔到期兌付...
    對此,記者致電國投泰康信託,相關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表示,該信託產品為事務管理類信託,受託人不承擔到期兌付風險,且該信託2019年已到期並結束,目前國投泰康信託經營情況一切正常。針對上述報導,國投泰康信託相關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表示,該信託產品為事務管理類信託,受託人不承擔到期兌付風險,且該信託2019年已到期並結束,目前國投泰康信託經營情況一切正常。
  • 兌付危機、業務停滯 信託機構加速「洗牌」
    這與經營策略大膽粗放,接收其他傳統信託機構望而生畏的項目,缺乏適當的風險控管等有關,於是導致爆雷頻傳。  另一方面,必然因素包括監管政策收緊,如2018年資管新規禁止剛性兌付、資金池信託2020年底前限期整改,加強通道業務監管,限制非標債權50%上限等政策,降低了信託行業的風險,但也使得信託公司在此前發展慣性下業務拓展乏力。
  • 盡調已完成,安信信託或將變身上海國資信託公司!
    「四面楚歌」的安信信託陷入全面危機,無力自救。2020年3月末,安信信託啟動重組。據上海信託網了解,目前是由上海電氣牽頭,上海農商行、上海國盛集團、上海機場四家上海市國企一起參與重組,並抽調了部分上海國際信託的員工進駐幫忙。在重組工作組的協調努力下,目前安信信託的部分違約產品已經得到解決和兌付。
  • 聚焦安信信託|《財新》報導,監管發話,信託雷王將何去何從?
    對於重組方而言,摸清安信不良資產的數量和項目以及窟窿的多少,是實施重組第一步也是最為關鍵的一步。不良和窟窿是兩個概念,不良還有部分回收的可能,而窟窿就等著有人來填坑了。據財新記者了解,從2019年下半年以來,畢馬威,普華永道等會計事務所均對安信信託進行了審計。而且相關方還組成了一個安信重組工作組,到安信的每個項目現場進行了盡調,並摸排了融資項目資金的實際控制情況。
  • 集合信託七月「式微」 金融類產品蓄勢「卡位」
    用益信託網最新數據顯示,7月集合信託產品發行和成立規模雙降,環比分別下降44.76%和31.32%。具體從資金投向看,金融類集合信託產品規模為748.46億元,佔比近四成,位列第一。分析人士稱,非標投資比例限制和融資類業務規模壓降是7月集合信託規模下降的重要原因。當前,信託公司業務轉型需求迫切,預計金融類產品將成為信託公司發力的重點方向。
  • 長安信託兌付 凝共識促轉型 聚合力譜新章
    2020年6月13-14日,長安國際信託有限公司(以下稱為「長安信託」)在柞水召開了2020年業務討論會,長安信託總裁劉斌主持會議,董事長高成程、監事會主席周文革等長安信託領導和部分條線及部門負責人現場參加,各部門中層及其他人員連線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