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快遞業是如何減塑減排的?你拆掉的快遞都去哪了?

2020-12-27 瀟湘晨報

雙十一購物狂歡的背後,快遞包裝垃圾引起的環境問題備受矚目,節省包裝、減塑環保、回收使用成為綠色物流的有效手段,自2017年「回箱計劃」至今,全國已有超8萬個驛站參與回收,在今年雙十一期間回收超過1億件快遞包裝物,你的快遞迴收了嗎?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10日以「解讀市場主體登記數據」和「推行快遞包裝綠色產品認證」為主題舉辦例行新聞發布會。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認證監管司副司長薄昱民在會上表示,目前,中國對快遞包裝實施綠色認證,在國際上尚屬首例。

首批快遞包裝綠色認證目錄優先選擇了在快遞行業中使用量大面廣的包裝箱、膠帶等10種產品。認證規則明確了認證依據的標準、認證模式,並對降低認證成本作出優化安排。伴隨著快遞包裝綠色產品認證制度落地實施,未來將很快在收寄快遞時,見到印有綠色產品標識的封套、包裝箱、包裝袋、運單等快遞包裝產品,同時,帶有中國綠色產品標識的快遞包裝還將承載著中國製造的出口商品走向世界各地,綠色標識將成為踐行綠色發展的重要載體。

中國快遞業是如何減塑減排的?

電子面單助減排

為保護客戶的隱私推行的電子面單,減少了紙張和油墨的浪費。公開資料顯示,快遞電子面單推出至今,6年節省紙張超4000億張。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全國電子運單使用率達98%。雙十一期間在中通、圓通等快遞公司協同下,菜鳥電子面單一聯單廣泛取代二聯單,節省紙張超過22億張。

紙箱減塑

(央視網視頻截圖)

快遞公司大多已採用原箱發貨或舊紙箱利用,避免二次包裝減少塑料紙箱使用。據悉平均每個箱子可減少膠帶1900mm,2019年節約一次性塑料編織袋24.8億條。今年8月電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裝率達68.5%,據悉雙十一期間菜鳥倉近半包裹不使用新增紙箱。

更環保的膠帶紙

(央視網視頻截圖)

快遞垃圾除了包裹的外紙箱最主要的就是膠帶紙。目前快遞封裝膠帶寬度縮減至45mm以下比例已達94.3%,無膠帶紙箱也已規模化投入使用。據悉雙十一期間使用的原箱或無膠帶紙箱已減少的膠帶長度超8600萬米。

生物基快遞袋

快遞包裝袋已採用添加可再生植物原料的生物基快遞袋,減少了20%以上塑料使用。雙十一期間已投入使用399萬隻生物基環保袋,減塑重量達7.9萬公斤。

智能切箱算法

通過人工智慧算法系統,自動推薦最優的裝箱方案,減少「大材小用、過度包裝」。智能切箱算法可減少15%包材消耗,平均每個包裹節約膠帶0.67g,填充袋4.42g,紙箱49.8g。

快遞站點分類回收

據統計2019年底,全行業回收再使用包裝箱2億個。2020年菜鳥聯合多家快遞公司,已新增1.2萬個回收點,全國8萬多個站點支持快遞包裹回收。從11月1日至11日雙十一期間,全國已有近1億件快遞包裝被回收。

網友評論

【來源:紅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快遞外賣「減塑」差哪兒了:今年800億件快遞約20%為塑膠袋包裝
    來源:中國青年報原標題:快遞外賣「減塑」差哪兒了11月12日,一位快遞小哥正在整理上午需要配送的快遞,在他11日配送的快遞中,一少半是塑料包裝。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趙麗梅/攝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趙麗梅 記者 王聰聰 來源:中國青年報調查顯示,中國快遞業每年約產生180萬噸塑料垃圾,與此同時,外賣也是塑料包裝的「重災區」,常常出現「袋中袋」的情況。快遞外賣帶來的「白色垃圾」已成監管痛點。
  • 「拆箱高峰」後,快遞包裝「減塑」還差哪
    三湘都市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黃亞蘋各種大小的紙箱被拆開、壓扁,疊放成一摞……11月27日,家住長沙市天心區南湖路的周小姐看著陽臺一角的快遞紙箱有些發愁,「平時一兩個箱子就隨手留在快遞站,『雙11』囤了不少日用品,攢的二三十個紙箱不知該如何處理。」
  • 《中國郵政快遞業綠色發展報告(2019-2020年)》
    10月23日,在2020年中國郵政快遞業生態環保研討暨綠色供給展會上,國家郵政局發展研究中心發布了《中國郵政快遞業綠色發展報告(2019-2020年)》。報告提出:「十三五」以來,全行業深入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郵政快遞業生態環保相關法規標準制度不斷健全,科學有效、共商共治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行業生態環保治理基礎和能力明顯提升,郵政、快遞企業綠色發展實踐亮點紛呈,部分企業實現全網系統化治理,加速推動末端減量化、中轉循環化、運輸減排化、倉儲節能化,符合行業發展實際的綠色發展體系初步建立。
  • 紙箱回收、源頭減塑、膠帶「瘦身」——全年超800億件快遞包裝...
    39.65億件,這是今年11月1日至11日全國郵政、快遞企業總共處理的快件數量,其中僅11日當天快件數量就達到6.75億件,同比增長26.16%,再創歷史新高。據國家郵政局預測,今年我國快遞業務量將超800億件,越來越多的百姓獲得快遞業發展帶來的便利。快遞數量快速增長的同時,數量龐大的快遞包裝應該如何處理?
  • 單個快遞可減塑4.4g!菜鳥裹裹在廣州等地試點綠色寄件
    近日,據不少廣州的菜鳥裹裹用戶會發現,在打開菜鳥裹裹寄快遞時,頁面有新出現「減塑環保袋」的選項,嘗試點擊選擇後,上門的菜鳥裹裹快遞員帶來了專屬環保快遞袋。據南方+記者了解到,這是菜鳥裹裹新推出的「綠色寄件」環保公益新選擇。
  • 快遞包裝廢棄物如何治理?國家郵政局:推進快遞包裝「綠色革命」
    原標題:快遞包裝廢棄物如何治理?國家郵政局:推進快遞包裝「綠色革命」   「我國郵政快遞業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就在昨天上午,快遞業務量突破了800億件,又一次創造了我國快遞發展史上的新紀錄。」這是12月22日,國家郵政局副局長趙民披露的數據。
  • 全年超800億件快遞包裝 如何「綠」起來
    紙箱回收、源頭減塑、膠帶「瘦身」—— 全年超800億件快遞包裝 如何「綠」起來 光明日報記者 訾謙 陳晨 39.65億件,這是今年11月1日至11日全國郵政、快遞企業總共處理的快件數量,其中僅11日當天快件數量就達到
  • 外敵「兇猛」「內功」不足 中國快遞業遭遇「成長的煩惱」
    外敵「兇猛」「內功」不足 中國快遞業遭遇「成長的煩惱」   從遊擊式的「黑快遞」,到人們生活和企業生產須臾不可或缺的流通領域生力軍,中國的快遞尤其是民營快遞業近幾年經歷了跨越式發展。但與全球快遞巨頭相比,差距依然很大。
  • 青島最嚴「限塑令」年底生效,商超、市場、快遞等「用塑大戶」開始...
    在塑料吸管使用方面,今年6月30日麥當勞宣布,即日起,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近千家餐廳將率先停用塑料吸管,減塑舉措將於年內覆蓋中國內地。近日,在青島麥當勞一家門店,記者看到飲品全部統一使用有飲嘴的杯蓋。服務員告訴記者,「塑料吸管不提倡使用了,顧客不要求我們不會提供。」在減少塑料製品方面,星巴克也早在2018年就停用了塑料吸管,開始採用更加容易降解的澱粉吸管以及紙吸管。
  • 重磅發布|國家郵政局發展研究中心發布 《中國郵政快遞業綠色發展...
    「 10月23日,在2020年中國郵政快遞業生態環保研討暨綠色供給展會上,國家郵政局發展研究中心發布了《中國郵政快遞業綠色發展報告(2019-2020年)》。
  • 報告:2019年中國快遞業收入增速為GDP增速4倍
    中新經緯客戶端9月8日電 在國內外經濟形勢複雜多變的背景下,快遞業逆勢上揚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大亮點。8日,中國快遞協會在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發布的《中國快遞業社會貢獻報告2019》顯示,2019年,全國快遞業務量超600億件,快遞業務收入超7000億元,佔GDP比重達0.76%,行業收入增速是全國GDP增速的4倍,中國快遞業規模已經連續6年居世界首位。
  • 社會藍皮書:快遞業或將成為中國最大的行業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在線記者 戴月婷)12月21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2021年《社會藍皮書》。藍皮書指出,2019年,中國快遞收入超7000億元,行業收入增速是全國GDP增速的4倍,中國快遞業規模連續六年居世界首位,快遞人員超過320萬人。
  • 減塑日 一起來做「少塑派」——必勝客發起減塑倡議 呼籲消費者...
    11月28日,為積極響應政府對於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政策,必勝客發起減塑倡議,呼籲消費者共同加入到減少使用塑料製品的行動中。同時,上海、杭州和廈門三個城市率先上市環保包裝,包括紙吸管、紙袋,以及生物降解塑膠袋,2020年底,中國內地所有必勝客餐廳將停止使用塑料吸管。
  • 前瞻快遞產業全球周報第57期:2020年第500億件快遞誕生!僅用時8個...
    中國快遞業規模連續6年居世界首位,收入超7000億元9月8日,中國快遞協會在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簡稱服貿會)上發布了《中國快遞業社會貢獻報告2019》。根據報告,2019年,全國快遞業務量超600億件,快遞業務收入超7000億元,佔GDP比重達0.76%,行業收入增速是全國GDP增速的4倍,自2014年躍居世界首位以來,中國快遞業規模已經連續6年居世界首位。
  • 這些航空公司的減塑行動,哪個更得你心?
    那麼各航空公司在飛行減塑上都做了什麼行動呢?行動1設立減塑目標是否有明確的減塑目標,可以直觀地反映一家航空公司的減塑決心,同時也是減塑工作中必不可缺的一環,並為減塑工作提供方向指引。當你有機會乘坐航空公司的環保試飛航班,記得多問多看多感受,也不要毫不吝嗇地反饋你寶貴的意見哦!
  • 「十三五」期間,郵政快遞業年業務收入增1.7倍
    12月17日,家住河北省任丘市北漢鄉趙範莊村的李紅霞告訴《中國郵政快遞報》記者,她幾乎每天都會將所在工廠的合金鋼模具發往全國各地。在五年前,只能通過物流模式將貨品送往收件方物流中心,再由收件人提貨。與此同時,李紅霞的生活也在發生改變。「以前是趕大集,去晚了就只能買別人挑剩下的,現在是逛淘寶、拼多多,隨時隨地都能買。
  • 升級版「限塑令」能否帶來減塑行動力升級?
    筆者認為,此次升級版「限塑令」能否使塑料汙染情況產生徹底改觀,關鍵在於減塑行動力能否同步升級。  對生產者而言,塑料全產業鏈相關企業應做好充足準備,塑造新業態、新模式。在生產源頭上,企業應按照減量、減排的行業標準依法生產,同時加強技術創新,研發推廣可再生、可降解塑料製品及塑料替代產品,增加綠色產品供給。
  • 一起加入必勝客「少塑派」 爭做綠色減塑人
    12組家庭的小小環保志願者在現場學習環保知識、製作環創手工,為減塑環保代言!活動旨在呼籲減塑限塑從我做起,通過家庭一起帶動全社會加入必勝客「少塑派」行動,少用塑料,做綠色減塑人,推動綠色環保理念和健康生活方式進家庭。
  • 阿里增持圓通,要做中國快遞擺渡人
    今年以來,快遞業話題不斷:極兔起網,順豐欲建加盟網絡,京東加注眾郵……與這些動作相比,阿里沒有選擇自建物流公司,而是不斷加深與快遞行業的合作。特別是與淘寶一同成長起來的通達系,已成為阿里生態的重要夥伴。數據顯示,剛過去的二季度圓通業務量增長超過50%,領銜了快遞板塊的逆勢增長。鮮為人知的是,高增長背後,中國社會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約為發達國家2倍。
  • 830億件快遞背後:垃圾處理費43億,有人靠紙箱成中國女首富
    這堪稱中國速度,2006年我國快遞業務量只有10億件,八年後的2014年突破100億件,六年後超500億件,快遞業一飛沖天背後主要得益於網購的迅猛發展。按照2020年的數據計算,相當於中國14億人人均每月收取約5件快遞。不過,快遞業務量狂飆猛進背後,垃圾汙染問題也日益嚴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