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級版「限塑令」能否帶來減塑行動力升級?

2020-12-20 中國環境

  ◆程維嘉 

  在超市,隨手扯幾個塑膠袋裝好果蔬;吃完外賣,把一次性餐盒、餐具和塑料包裝袋一起扔進垃圾桶;出差住酒店忘了帶洗漱用品,賓館還有一次性用品免費提供……根據今年年初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這些習以為常的場景將逐漸在生活中淡出。

  《意見》提出積極應對塑料汙染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被視為12年前「限塑令」的升級版。與以往依賴價格制約、末端治理不同,《意見》轉向產品全生命周期管控,對生產者和管理者提出了更高要求,讓限塑不再只是消費層面的事。筆者認為,此次升級版「限塑令」能否使塑料汙染情況產生徹底改觀,關鍵在於減塑行動力能否同步升級。

  對生產者而言,塑料全產業鏈相關企業應做好充足準備,塑造新業態、新模式。在生產源頭上,企業應按照減量、減排的行業標準依法生產,同時加強技術創新,研發推廣可再生、可降解塑料製品及塑料替代產品,增加綠色產品供給。在回收處置方面,與垃圾分類工作緊密結合,推進塑料廢棄物資源化、能源化利用,並發展塑料廢棄物回收、分類和清運領域新產業,形成專門化的新就業崗位。《意見》可能在一段時間內倒逼一些企業走出舒適區,但從長遠來講將為企業的綠色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催生新的藍海。

  在快遞和外賣等塑料包裝問題突出的新興行業領域,尤其需要做好精細化管理。企業、平臺應積極改變經營思路,強化對平臺入駐商戶的管理,商戶應明確環保主體責任,配合進行綠色轉型。現在一些咖啡館使用直飲杯蓋、紙質吸管,對顧客自帶杯具給予價格優惠;一些外賣平臺提供餐具份數選項,鼓勵自備餐具;部分商超、電商、快遞企業開始試用可循環周轉箱、快遞盒等新型包裝器具,這些都是積極有益的探索。

  對管理者而言,需適應監督管理工作的新要求,確保限塑要求的落實。應做好相關規劃、完善體制機制。各地區應合理規劃塑料垃圾汙染防治的短中遠期目標,細化與新規定相適應的法規標準和行業規範。通過準入機制,嚴堵不合規塑料產品進入市場,建立可降解、可回收塑料的認證標準和標識體系,做好信息公開、知識宣傳,保障消費者選用綠色產品的知情權和自主選擇權,完善公眾參與和反饋機制。

  制定獎勵和扶持政策,促進綠色產品研發。鼓勵企業和科研院所聯合創新、技術升級。通過稅收、補貼、市場價格機制,降低企業生產綠色產品的成本,提高非綠色產品準入門檻和流通價格。目前一些企業通過「信用質押、超期扣款、回投返款」的模式,提高可循環箱的使用率和回收率,有些投放端結合「網際網路+回收」方式,構建環境押金制回收體系,這些都是可以扶持推廣的好方法。

  嚴格監督執法。工商管理部門通過日常管理和監督檢查嚴抓落實,把相關違法行為納入社會信用體系;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部門加強環境監管,推進廢塑料加工利用行業整治;各級地方黨委政府加強組織領導,配合好相關專項工作機制、聯合專項行動。

  對消費者而言,應通過培育綠色消費方式,倒逼塑料產業鏈轉型升級。消費者是限塑中涉及面最廣、管理最為零散的環節,也是落實限塑的關鍵環節,人們消費行為的改變最終能促使產業發生巨變。正如李子柒的短視頻作品中並沒有依賴很多塑料製品,卻能創造出美味的菜餚和詩意的生活,在網絡上大受歡迎,體現出人們對自給自足、勤儉樸素的生活方式有著返璞歸真的嚮往。改變「嫌麻煩」的生活習慣,形成化繁為簡的綠色生活方式,也可以成為一種時尚。

  當以往常用的塑料製品逐漸告別日常生活,公眾應順勢而為,外出購物重拾布袋子、菜籃子;主動使用可重複使用的自帶餐具、洗漱用品等;抵制過度包裝,減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製品;選擇使用可回收、可降解、符合綠色環保要求的塑料製品,參與垃圾分類,延長塑料製品從「用品」到「廢品」的生命周期……種種舉手之勞大有裨益。

  塑料汙染治理已經有了明確的時間表,讓升級版「限塑令」取得更進一步的成效,還得政府、企業、行業組織、社會公眾共同參與,通過多元共治告別「白色汙染」,擁抱綠色世界。

相關焦點

  • 廈門:「限塑令」本月底升級為「禁塑令」
    不再為堂食提供塑料吸管「限塑令」本月底升級為「禁塑令」,麥當勞和肯德基門店已行動廈門晚報訊(記者 張海軍)細心的市民可能已經發現,在麥當勞、肯德基的廈門餐廳,店方已經不再提供吸管了。在廈門實施了12年的「限塑令」,將於本月底升級為「禁塑令」,一次性塑膠袋的使用從「有償使用」變成「禁止使用」。此外,一次性塑料餐具也將禁止使用。
  • 升級版限塑令下禁用塑料吸管背後的轉型"陣痛"
    2021年1月1日,升級版「限塑令」、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禁令生效。此舉實施效果如何?對吸管市場有何影響?生產企業又該如何應對?對此,本報記者進行了探訪。該店經理潘浩說,他們還鼓勵顧客使用自帶杯,會為自帶杯顧客提供4元優惠,希望號召大家參與到減塑環保行動中來。店內坐著10多名顧客,記者發現只有兩名顧客使用了吸管。正喝奶茶的鄭女士說,自己擔心飲品溫度高時,塑料吸管對身體健康不好,更喜歡用紙吸管,不過希望紙吸管可以設計得更柔軟一些。
  • 升級版「限塑令」倒計時!商超、外賣餐飲準備得怎麼樣?
    升級版 " 限塑令 " 提出,到 2020 年底南京市城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以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和各類展會活動,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同時,全省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現代快報訊江蘇升級版 " 限塑令 " 定下的首個時間節點進入倒計時,全省準備情況怎麼樣?
  • 浙江「限塑令」升級 台州塑料行業波瀾四起
    近期,浙江省加強塑料汙染治理工作新聞發布會舉行,宣布浙江的「限塑令」升級——到2020年底,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將被禁止、限制。「限塑令」升級,無疑會對我們生活帶來影響。那麼台州現狀如何?一紙文件,又會在台州這個「塑料製品王國」掀起怎樣的波瀾?日前,記者進行了走訪調查。
  • 「限塑令」升級 執行要跟上
    限塑並不是一個新話題,早在2008年,「限塑令」就開始實施。按照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關於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自2008年6月1日起,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
  • 快遞外賣「減塑」差哪兒了:今年800億件快遞約20%為塑膠袋包裝
    線上購物帶來的「白色垃圾」已成為「限塑令」監管的痛點。「限塑令」落實難在哪兒?中國青年報官微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9.7%的受訪者首選「改變公眾習慣」,16.8%的受訪者認為「新材料研發推廣難」,12.7%的受訪者選擇「購物成本提高」,10.7%的受訪者表示「新領域難監管」。
  • 從「限塑」到「禁塑」必須打好「組合拳」
    (12月18日 四川在線)成都市的這一《方案》出臺後,是繼今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被稱為「史上最強限塑令」後的成都版「史上最強限塑令」。所謂「最強」,是從要求、力度多方面來說的。但凡「最強」,自然更容易引起大眾的關注。
  • 最嚴限塑令新年落地實施 誰會成為這場資本盛宴的「座上客」?
    近年來各項環保政策頻出,其中影響廣泛且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限塑令就是之一。隨著升級版限塑令於2021年1月1日起在全國各地落實,《證券日報》記者在多家大型商超和連鎖超市的走訪中發現,傳統塑膠袋均已停售,取而代之的是出售無紡布袋和可降解塑膠袋。  與此同時,限塑令的影響也延伸到了資本市場。2020年底,受升級版限塑令政策即將落地影響,A股相關個股表現搶眼。
  • 減塑環保新探索 酒店領域將採用可降解減塑方案
    倡導綠色環保,酒店行業減塑行動持續升級。作為酒店業推行環保措施的主要方向,在沐浴產品方面升級新的減塑措施成為新趨勢。近日,又有酒店集團大力推進減塑措施,以沐浴產品為突破口,推出行業領先的可降解減塑方案,致力於停止使用客用一次性塑料製品。
  • 可降解塑料不是「萬靈藥」,各地減塑限塑還有什麼靈丹妙藥?
    在河南,80號文只對鄭州做出要求,但河南省印發的《加快白色汙染治理促進美麗河南建設行動方案》加入了洛陽、濮陽、許昌三市。」季君暉說。 此外,上海新版限塑令著重強調塑料製品的源頭減量、循環使用、再生利用和環保處置,從生產、流通、使用、回收、處置的全過程和各環節明確提出分階段目標和系統性治理要求及任務措施。
  • 推行近兩月 新版「限塑令」仍遇難題
    長沙要求今年11月1日起實行   早在今年年初,「限塑令」在全國就引起了一波討論熱潮。   相關規定出臺後,各省市也陸續出臺了關於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相關辦法,加快推進限塑令的腳步。   長沙最新限塑令執行情況如何?商家準備好了嗎?帶著一系列疑問,三湘都市報記者一同調查。
  • 加強版「限塑令」來了,各界應對如何?已有概念股聞風而動
    在此背景下,被坊間稱為加強版「限塑令」推出,根據公告,上述辦法落地還有約一個月時間。以往作為使用大戶的商超和餐飲企業如何應對?政策對產業的發展有何影響?證券時報記者近日對此作了一番調查。加強版「限塑令」下 商超和餐飲企業積極應對我國塑料製品的消費量驚人。
  • 又有一地推出最嚴「限塑令」 這些塑料替代品了解一下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成都版"最強限塑令"來了!20多省份相繼發布新版「限塑令」從2008年開始實行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被廣泛稱為「限塑令」),到2020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發布有升級版「限塑令」之稱的《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據不完全統計,12年間已有陝西、江蘇、廣東等20多個省份相繼發布新版
  • 河南升級版「限塑令」下 有人「麻利」有人「磨嘰」
    如今,該新「限塑令」還有20天就要迎來第一個關鍵節點,各方的反應如何?是積極應對還是依舊我行我「塑」?該「限塑令」的到來,到底會「隔靴搔癢」還是「直擊要害」?  「限塑」新潮已來,他們積極響應  新「限塑令」發布後,積極響應者不在少數,生活中的很多細節都在發生改變。  餐飲行業有不少店家已經接到新的「限塑」通知。
  • 為什麼要禁塑、限塑?
    為什麼要禁塑、限塑?>1為什麼這麼要禁塑、限塑?目前解決塑料垃圾帶來的一系列問題選擇之一就是禁塑、限塑!5「限塑令」不是「禁塑令」我國塑料年產量為3000萬噸消費量在600萬噸以上年塑料廢棄量在100萬噸以上廢棄塑料在垃圾中的比例佔到了40%大量的廢棄塑料作為垃圾被埋在地下讓人無法想像
  • 浙江「限塑令」再度升級,你準備好了嗎?
    該辦法同時還要求,在商場、超市、農貿市場、藥店、書店等場所,要推廣使用環保布袋、紙袋、菜籃等非塑製品和可降解購物袋。逐步禁用一次性塑料製品,新昌商家和市民做了哪些準備?記者連日走訪,進行了一番探查。同時,該店還規定,採用自帶杯購買飲品的顧客可享受立減4元的優惠。推進「限塑令」仍需各方努力然而,記者在走訪中也發現,「限塑令」全面落地還存在不少現實阻礙。在城區多家農貿市場,受訪者響應「限塑令」的積極性普遍不高。
  • 「最嚴限塑令」進入倒計時,飲品、乳品企業離「紙吸管」還遠嗎?
    不少飲品開始採用紙吸管「最嚴限塑令」進入倒計時了!3飲品/乳品企業未雨綢繆金典或成為乳品首個推行紙吸管的品牌如今,「最嚴限塑令」進入倒計時,有越來越多的餐飲巨頭、現制飲品店、快餐店在「減塑」上做出了措施,而和消費者聯繫緊密的食品產業
  • 青島最嚴「限塑令」年底生效,商超、市場、快遞等「用塑大戶」開始...
    青島市發展改革委、市生態環境局於今年10月聯合印發《青島市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實施方案》,讓青島版「限塑令」落了地。生活中,各種不可降解塑膠袋仍十分常見。如今,「限塑令」將至,青島商超、市場、餐飲等用「塑」大戶準備好了嗎?市民的使用習慣是否有所改變?日後打散啤、喝冷飲要用什麼塑膠袋與吸管?近日,記者對此進行了探訪調查。
  • 25省快進限塑令出臺禁塑令!最初源自酸奶的全降解材料不甘替補:我...
    從之前的「限塑令」到如今的「禁塑令」,對「白色垃圾」更堅決地說「不」!國內最早一批研究降解材料的同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任傑23日透露,截至本周,全國共有25個省市出臺「禁塑令」。不說別的,僅全國外賣就每天產生2000萬隻無法降解的放棄餐盒——誰來取而代之?
  • 又有一地推出最嚴「限塑令」!目前我國每天使用塑膠袋約30億個
    從2008年開始實行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被廣泛稱為「限塑令」),到2020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發布有升級版「限塑令」之稱的《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據不完全統計,12年間已有陝西、江蘇、廣東等20多個省份相繼發布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