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外賣「減塑」差哪兒了:今年800億件快遞約20%為塑膠袋包裝

2020-12-27 新浪科技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快遞外賣「減塑」差哪兒了

11月12日,一位快遞小哥正在整理上午需要配送的快遞,在他11日配送的快遞中,一少半是塑料包裝。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趙麗梅/攝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趙麗梅 記者 王聰聰 來源:中國青年報

調查顯示,中國快遞業每年約產生180萬噸塑料垃圾,與此同時,外賣也是塑料包裝的「重災區」,常常出現「袋中袋」的情況。快遞外賣帶來的「白色垃圾」已成監管痛點。

「現在快遞堆得像山一樣,其中一半的包裝是塑料。」11月12日,北京豐臺的快遞小哥劉山(化名)在為貌似送不完的快遞奔波的同時,也擔心由此產生的塑料垃圾汙染問題。

線上購物快速發展帶來了快遞業的進一步繁榮。11月11日,在購物狂歡上演的當天,隨著6.75億件快遞一起出發的,還有6.75億個快遞包裝。

國家發改委宏觀院體改所科研處副處長張德元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快遞總量預計達到800億件,其中約20%為塑膠袋包裝。線上購物帶來的「白色垃圾」已成為「限塑令」監管的痛點。

「限塑令」落實難在哪兒?中國青年報官微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9.7%的受訪者首選「改變公眾習慣」,16.8%的受訪者認為「新材料研發推廣難」,12.7%的受訪者選擇「購物成本提高」,10.7%的受訪者表示「新領域難監管」。

「相比紙箱,0.3元一個的塑膠袋更便宜」

北京快遞小哥朱文(化名)表示,他11月11日配送的200多件快遞中,有100多件採用塑料包裝,主要是一些衣物、被罩、鞋子等。

記者走訪發現,多位快遞員配送的快遞外包裝中使用塑料包裝佔比為30%-50%。部分採用紙箱包裝的快遞,為保障物品運輸安全,箱內也放置了塑料填充物,盒外也大都採用膠帶封裝。

快遞到達消費者手中,往往會經過多道流程,為了防止損壞,部分商家在寄快遞之前會選擇進行多層包裝,甚至過度包裝。這些包裝材料大多選擇就近購買或者低價購買。搜索某電商平臺,100個35×45cm的快遞包裝袋為14.2元,在一些店裡一個包裝袋低至0.039元。

除了快遞,外賣也是塑料包裝的「重災區」,常常出現「袋中袋」的情況,據記者觀察,消費者在外賣平臺點一份米粉,粉與湯使用兩個塑料盒分別裝起來,為了防止外溢,一些商家還在湯盒上裹上一層保鮮膜,裝進單獨的塑膠袋,再把所有東西裝進一個大塑膠袋。

一些快遞員會優先選擇塑料包裝袋。朱文表示,在寄件時,他幾乎沒使用過紙箱,一天大概要用10多個包裝袋為消費者打包。一方面是塑膠袋便攜,另一方面則是基於成本考慮。比如收一個12元的快遞,他可以獲得2元服務費,其中,包裝的費用需要自付,「相比紙箱,一般0.3元一個的塑膠袋更便宜」。

「減塑」任重道遠。據中國塑協塑料再生利用專業委員會統計,我國每天使用塑膠袋約30億個,截至2019年,塑膠袋年使用量超過400萬噸。另外一項調查顯示,中國快遞業每年約產生180萬噸塑料垃圾。

11月12日,在北京市豐臺區,一位外賣小哥的配送箱上拴著一個塑膠袋。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趙麗梅/攝

電商領域「減塑」難在哪兒

自2008年「限塑令」實施以來,「減塑」已經跑了11年。近年來,作為新興業態,電商、外賣等領域一度成為「限塑令」的「空白地帶」。

今年1月19日,被稱為升級版「限塑令」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發布,外賣和電商領域才正式被納入「限塑令」的範疇。該意見也明確提出到2022年年底,北京、上海、江蘇等省市的郵政快遞網點,先行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裝袋、一次性塑料編織袋等,降低不可降解的塑料膠帶使用量。到2025年年底,覆蓋全國郵政快遞網點。

與龐大的使用量相反,塑膠袋的回收率非常低。去年11月11日,由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等組織聯合發布的《中國快遞包裝廢棄物產生特徵與管理現狀研究報告》指出,2018年,我國快遞行業共消耗塑料類包裝材料85.18萬噸,由於塑料類快遞包裝廢棄物回收困難、再生成本高、再生利潤低,造成我國快遞包裝廢塑料約99%(質量比)混入生活垃圾。

消費者很少為快遞包裝直接付費,影響著快遞領域的「減塑」。一些網友表示,網購大多數時候都是包郵,與超市購物相比,使用塑膠袋的感覺並不明顯,也很少在意電商領域的塑料垃圾。

「難就難在太分散。」張德元表示,相較於普通商超,電商領域的塑料包裝使用者多為小商戶,這個群體數量大、主體分散,監管難度大、執法成本高。

當前,塑料包裝的替代產品研發生產仍不夠成熟,國內的快遞包裝的流通效率也不高。張德元以可降解塑膠袋為例,國內快遞包裝從採購、倉儲到流通的周期約為30天,相較於國外存在一定差距,比如亞馬遜的物流效率約為13.5天。可降解塑膠袋存放時間過長可能會導致性能下降,影響使用效果。

一些網友表示,想為減少白色汙染盡一份力,但在沒有合適替代品的情況下,不得不使用塑膠袋。

去年年底,中國青年報進行的一項網絡民意調查顯示,86.6%的受訪者覺得電商領域存在塑膠袋浪費現象。53.0%的受訪者表示,願意為電商使用可再利用的環保包裝支付一定費用。

多地為「減塑」按下「加速鍵」

面對「白色汙染」這個大難題,各地都在「減塑」上持續發力。截至目前,已有20多個省份發布了升級版「限塑令」,為「減塑」按下「加速鍵」。

其中,外賣、電商等六大行業成為北京新版「限塑令」的重點「減塑」對象。11月10日,北京市發布的《北京市塑料汙染治理行動計劃(2020—2025年)(徵求意見稿)》指出,到今年年底,全市郵政快遞及電商配送網點「瘦身膠帶」封裝比例達到90%。到2022年年底,全市郵政快遞網點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包裝袋、編織袋等。到2025年年底,全市郵政快遞網點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膠帶,並將責任落實到了具體單位。這也被網友們稱為「最嚴限塑令」。

電商領域「減塑」是一個系統性工程,需要平臺、商戶、消費者發揮合力,從塑料包裝物的生產、採購、使用以及回收利用等多個環節入手,打造綠色物流體系。

「平臺企業要做塑料汙染治理的引領者。」張德元認為,電商、快遞、外賣領域平臺企業要加強對平臺入駐商戶的管理,制定一次性塑料製品減量替代實施方案,實施「綠色商戶引領計劃」「綠色包裝積分活動」等,鼓勵引導入駐商戶主動減少一次性塑料包裝使用。郵政快遞業要加大綠色包裝、可循環包裝的使用。經營商戶則要做好綠色消費模式的「執行者」。

與此同時,替代產品的研發將迎來新機遇。張德元建議,快遞企業以及包裝材料生產研發企業加強創新。目前,一些企業正在研發可降解塑膠袋。

在消費端,可以考慮採取單獨計價收費的策略。張德元表示,消費者花了錢,有了明顯的使用感,可以間接提升消費者的環保意識。如果使用了塑料包裝,應將其分類投放,便於後續處置和資源化利用。

此外,張德元還建議,廣大消費者在享受現代化商業模式帶來便利的同時,不斷提高環保意識,在點外賣、網購時儘量減少一次性塑料用具的使用。

相關焦點

  • 紙箱回收、源頭減塑、膠帶「瘦身」——全年超800億件快遞包裝...
    39.65億件,這是今年11月1日至11日全國郵政、快遞企業總共處理的快件數量,其中僅11日當天快件數量就達到6.75億件,同比增長26.16%,再創歷史新高。據國家郵政局預測,今年我國快遞業務量將超800億件,越來越多的百姓獲得快遞業發展帶來的便利。快遞數量快速增長的同時,數量龐大的快遞包裝應該如何處理?
  • 全年超800億件快遞包裝 如何「綠」起來
    紙箱回收、源頭減塑、膠帶「瘦身」—— 全年超800億件快遞包裝 如何「綠」起來 光明日報記者 訾謙 陳晨 39.65億件,這是今年11月1日至11日全國郵政、快遞企業總共處理的快件數量,其中僅11日當天快件數量就達到
  • 睿思一刻·浙江:一年快遞垃圾=1.5億成年人體重?是時候讓快遞包裝...
    不管是茶餘飯後,還是夜深人靜,掏出手機動動手指,輕輕鬆鬆又參與了一個數千億級的大項目,然後就坐等天南海北的快遞遍朝你奔來吧!然而,剁手一時爽,這背後的浪費卻十分巨大。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快遞量超600億件。截至2020年11月16日,我國快遞年業務量首次突破700億件。據估計,2020年我國快遞年業務量有望超800億件。
  • 「拆箱高峰」後,快遞包裝「減塑」還差哪
    日前,國家郵政局郵政業安全監管信息系統實時監測數據顯示,中國快遞年業務量首次突破700億件,距離第600億件快遞的發出僅過去29天。愈演愈烈的購物狂歡節逐年刷新著快遞包裹送達時間與攬投總量的紀錄,其背後的「黑色垃圾」已成痛點。
  • 830億件快遞垃圾圍城,為何綠色回收這麼難?
    剛剛過去的2020年,可以說是我國快遞業突飛猛進的一年,業務量先後突破500億件、800億件兩個大關,並且從500億件到800億件,只用了短短三個多月的時間。這堪稱中國速度,2006年我國快遞業務量只有10億件,八年後的2014年突破100億件,六年後超500億件,快遞業一飛沖天背後主要得益於網購的迅猛發展。
  • 快遞包裝「瘦身膠帶」封裝比例須達90%
    劉兵說,近年來,外賣快遞新業態的發展催生了大量塑料垃圾,2018年始,塑料垃圾的戰場已轉移到網際網路,以四億用戶的某外賣平臺為例,每年會產生144億個餐盒垃圾和消耗48億個塑膠袋。2019年我省包裝廢棄量約達到85萬噸。「『限塑行動』實施難點突出表現在集貿市場執法難、公眾認識不一致、替代產品成本高等問題。」
  • 830億件快遞背後:垃圾處理費43億,有人靠紙箱成中國女首富
    文 | 《財經天下》周刊 劉雪兒編輯 | 陳芳830億件,同比增長30.8%,這是我國快遞業2020年的成績單,作為全球第一大快遞國,我國再一次刷新了紀錄。剛剛過去的2020年,可以說是我國快遞業突飛猛進的一年,業務量先後突破500億件、800億件兩個大關,並且從500億件到800億件,只用了短短三個多月的時間。
  • 中國快遞業是如何減塑減排的?你拆掉的快遞都去哪了?
    雙十一購物狂歡的背後,快遞包裝垃圾引起的環境問題備受矚目,節省包裝、減塑環保、回收使用成為綠色物流的有效手段,自2017年「回箱計劃」至今,全國已有超8萬個驛站參與回收,在今年雙十一期間回收超過1億件快遞包裝物,你的快遞迴收了嗎?
  • 今年第800億件快遞誕生
    湖南日報12月22日訊(記者 唐璐 通訊員 楊倩)12月21日,我國快遞年業務量首次突破800億件,連續七年居世界第一。據了解,今年第800億件快件是一箱來自湖北黃岡羅田的土特產,由順豐集團承運,於今天上午送到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心血管康復科副主任邢祖忠醫生手中。
  • 青島最嚴「限塑令」年底生效,商超、市場、快遞等「用塑大戶」開始...
    到今年年底,重點城市的商場、超市、餐飲外賣等區域率先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禁止生產和銷售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重點城市餐飲堂食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全國餐飲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今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被稱為「史上最嚴限塑令」。
  • 我國每天使用塑膠袋約30億個,新限塑令面臨什麼挑戰?
    此後8年,線下零售領域一共節省了約700億個塑膠袋,平均每年節約87.5億個,這個數字看起來十分可觀。但在更龐大的基數面前,限塑似乎還有更長的路要走。中國塑協塑料再生利用專業委員會統計,我國每天使用塑膠袋約30億個,其中僅用於買菜的塑膠袋就達10億個。
  • 今年我國第800億件快遞在湖北寄出
    今年我國第800億件快遞在湖北寄出發布時間:2020年12月23日 08:41 來源:湖北日報   今年我國第800億件快遞在湖北寄出  暖心:羅田醫生寄給湖南援鄂醫療隊「戰友」的一份心意  湖北日報訊 (記者左晨、通訊員喬楊、實習生呂潔)12月21日,國家郵政局中國快遞大數據平臺監測顯示:2020年我國快遞年業務量首次突破800億件。
  • 快遞塑料包裝2025年前逐步禁用,可降解塑料和瓦楞紙需求激增
    相對於2019年,受禁塑令影響將導致2025年紙質包裝快遞潛在需求增加165.9億件,採用可降解塑料的塑料包裝快遞潛在需求增加388.5億件年,中國快遞業務量將達到1349億件,年複合增長率為13.4%。
  • 關於減塑環保必勝客做了件大事 而且還做得挺漂亮
    它們是我們桌上的外賣盒,是我們剛扔掉的快遞填充物,是我們正拿著的飲料瓶,是我們從菜場帶回來的透明購物袋……它們,俗稱塑料。11月28日,為積極響應政府對於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政策,必勝客發起減塑倡議,呼籲消費者共同加入到減少使用塑料製品的行動中。塑料吸管換成了紙制吸管,原來的塑膠袋也換成可降解的塑膠袋。外賣的包裝盒也被哈爾濱的孩子們用充滿想像力的小手變成了各種DIY小景觀。
  • 目前我國每天使用塑膠袋約30億個
    近日,成都市發改委和生態環境局聯合印發《成都市加強塑料汙染治理行動方案》,提出包括不可降解塑膠袋,一次性塑料餐具,賓館、酒店一次性塑料用品,快遞塑料包裝等塑料製品都將逐步減少直至禁止使用,並明確了禁用倒計時。
  • 包郵大省的快遞包裝去哪兒了?
    包郵大省的快遞包裝去哪兒了?網絡消費的攀升使快遞包裹廢棄物數量快速增長,預計2020年底,浙江網絡消費額將突破1萬億元大關,全省快遞年業務量將達到100億件,年業務收入超過1000億元。為了解快遞包裝對城市綠色發展的影響,國家統計局浙江調查總隊於12月中旬在全省開展居民快遞包裝使用和回收情況調研。本次調查在全省範圍內共回收有效問卷577份,其中訪談案例15份。
  • 大量快遞包裝造成嚴重資源浪費和環境汙染 「綠色快遞」到底「卡...
    去年,我國快遞年業務量已突破800億件。網購帶來便捷的同時,產生的大量快遞包裝被隨意扔掉,造成嚴重資源浪費和環境汙染。前段時間,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改委等八部門聯合發布的《關於加快推進快遞包裝綠色轉型的意見》,對推進快遞包裝「綠色革命」作出部署。據不完全統計,在各類快遞包裝中,電商企業的快遞包裝佔了七成。作為快遞包裝的主要使用者,電商企業的綠色轉型之路卻困難重重。
  • 第800億件快遞背後的故事
    油麵、板慄、小乾魚、柿子幹和蜂蜜,12月22日上午10點,在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門口,心血管康復科醫生邢祖忠從順豐小哥湯凌昊手中接過一份來自黃岡市羅田縣燕兒谷村的快遞,經國家郵政局大數據平臺監測,這正是今年的第800億件快遞。
  • 日均3億件成常態,今年我國快遞業務量已破800億件
    據「國家郵政局」公眾號消息,12月21日上午,根據國家郵政局中國快遞大數據平臺實時監測,一件從湖北黃岡寄往湖南長沙的快遞包裹,幸運地成為2020年第800億件快件。
  • 今年第800億件快遞誕生,收件人是長沙支援湖北黃岡醫生
    12月22日10時,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心血管康復科副主任醫師邢祖忠從順豐快遞員手中接過發自湖北省黃岡市的快遞包裹,同時幸運地成為了2020年中國第800億件快遞收件人。 一年送出800億件快遞意味著什麼?這個寄給新冠肺炎疫情時帶隊援鄂醫生的包裹背後,又有哪些暖心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