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摘要:近日美國宣布將派2艘美國海軍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醫院船分別部署在東、西海岸,以協助政府應對越來越嚴重的疫情。那麼醫院船真的很厲害嗎?其實並不適合應對傳染病。
3月18日,美國國防部宣布派出「仁慈」號和「安慰」號兩艘大型醫院船分別前往美國東、西海岸,以協助政府應對越來越嚴重的疫情,補充在嚴重疫情下不堪重負的地方醫療資源,緩解醫療資源面臨的巨大壓力。這也是美國自2001年九一一事件以來首次在本土部署海軍的現役醫院船。
醫院船是指專門用於對傷病員及海上遇險者進行海上救護、治療和運輸的船隻,屬於海軍的輔助船隻。早在公元前五世紀就出現了現代醫院船的雛形。當時的羅馬艦隊和希臘艦隊都指定某些船隻臨時負責救護海戰中出現的傷員。到了十八世紀,波瀾壯闊的大航海時代,西方列強開始在全球範圍爭奪殖民地,所以海軍艦隊就成為各海軍大國跨海徵戰的重要工具。而在大型艦隊中都會有專門的醫護船隻,用來救治和運送艦隊中的傷病員。
根據1949年《改善海上武裝部隊傷者、病者及遇船難者境遇之日內瓦公約》規定,醫院船殼體的水線以上塗成白色,兩舷和甲板都標有紅十字圖案,懸掛本國國旗和白底紅十字旗,在任何情況下不受攻擊和捕拿.全船工作人員持有國際上規定的身份證並佩戴特製的臂章。醫院船的主要使命就是充當「海上醫院」,因此船上不配備進攻性武器,只有少量自衛輕武器,用於內部警戒和擊退強行登船之敵。如果有更大威脅,醫院船就只能尋求支援,或者緊急撤離。根據相關國際法規定,醫院船在戰場上是有獨特的地位,神聖不可侵犯,而且醫院船不僅僅只救護本方傷員,還有義務救助敵方傷員,所以交戰各方均不得對醫院船實施攻擊或俘獲,而必須隨時予以尊重和保護。所以,醫院船必須要有十分醒目的標誌。一般醫院船船殼船身都塗成白色,在船舷、艦橋等位置標有醒目的紅十字標誌,有些醫院船上碩大的紅十字標誌甚至有八九處之多!
由於醫院船在戰場上的超然地位,所以醫院船受到《國際法》、《日內瓦公約》等國際法嚴格保護,但同時醫院船也必須按照《海牙公約》的規定嚴格約束自己的行為:
醫療船必須有明顯標誌;必須無差別向各國提供醫療照護;不得參與任何軍事行動;不得幹預交戰方船隻的的軍事行動;交戰方有權登船檢查醫療船是否違反上述行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醫院船的設施比較簡陋,通常只設置一些病床、普通用於治療外傷的藥品和醫療器具,只有少部分大型醫院船才會設有簡易手術室。到了越南戰爭期間,為了能夠儘快對傷原進行救治,才開始將醫院船作為最重要的戰場醫治場所,為醫院船配備包括X光機、血庫和高壓滅菌器等專業醫療設施,設立條件相對完備的手術室。
1905年日俄戰爭中,俄羅斯海軍遠徵亞洲的第二太平洋艦隊就編有4艘醫院船。而且正是「奧勒爾」號醫院船公然違抗艦隊司令羅傑斯特文斯基的燈火管制命令,全船燈火通明,在夜暗中格外醒目,因此被日軍艦隊發現,從而暴露了俄羅斯艦隊的行蹤,最終俄羅斯艦隊在海戰中全軍覆沒。醫院船暴露目標,無疑是俄羅斯海軍這場海戰中慘敗的關鍵原因。
作為近現代歷史上最為顯赫的英國皇家海軍,除了戰列艦巡洋艦這樣的主力戰艦的發展是走在世界前列的,醫院船同樣也是英國海軍領風氣之先。最早符合現代醫療要求的醫院船,就是1856年英國海軍的「美女島」號醫院船。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國海軍有「麥樂勒」號『和「貝勒姆」號醫院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有11艘醫院船,都參加了戰地醫療救護,發揮了不小作用。
美國很快就趕上了英國,成為世界上使用醫院船最多的國家之一,美國海軍第一艘醫院船「紅色漂泊者」號於1859年建成,曾經在南北戰爭中使用;在之後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第二次世界大戰、韓戰和越南戰爭中,美軍都有醫院船參戰。
這次美國海軍出動的兩艘醫院船分別是「仁慈」號(USNS Mercy,舷號T-AH-19)和「安慰」號(也有譯作「舒適」號或「慰籍」號,USNS Comfort,舷號T-AH-20),有些細心的讀者可能會注意到,醫院船的船名前綴是USNS,而不是常見的USS。雖然都是美國海軍的艦艇,但USS和USNS是不一樣的,USS是「美國艦艇」的英文「United States Ship」的首字母縮寫,表示美國海軍的作戰艦艇;而USNS
則是「
美國海軍艦艇」的英文「United States Naval Ship」的首字母所轄,表示的是美國海軍的輔助艦船,而且是由文職人員和民間水手操縱和駕駛。
從編制上說,美國海軍的醫院船隸屬於美國海軍軍事海運司令部(MSC)。軍事海運司令部對醫院船的任務明確規定是:「當美國軍方和醫院需要時,提供一個漂浮的、移動的、緊急的外科醫療設施,以支持美國在全世界的救災和人道主義行動。」
仁慈級醫院船是70年代作為油輪建造,80年代改裝為醫院船,長272.6米,寬32.2米,滿載排水量將近7萬噸,最大航速17.5節。排水量7萬噸什麼概念,美國現役最大的核動力航母福特級也不過10萬噸出頭。中國海軍的遼寧號航母才只有6萬噸。
船上醫療設施和器材先進而齊全,擁有全套理療設備、數位化的射線照相技術、實驗室、藥房、血庫等。可以進行各種複雜手術,堪比陸地上任何一座先進的外科醫院。而「安慰」號醫院船就規模而言,更是美國最大的創傷治療單位、美國第五大外傷治療單位。船上有50多個傷病員接收站、12個手術室、14個X光室、6個病房,1000張床位,其中集中治療病床80床、中度護理床280床、有限護理病床500床以及康復病床20床,甚至還有一個存放屍體的太平間。配備醫護人員200人,最大收治能力可以達到每晝夜300人。
「仁慈」號1986年11月8日正式交付使用,母港設在美國西海岸加利福尼亞州的聖地牙哥港。投入使用後,1990年8月參加「沙漠盾牌」和「沙漠風暴」行動(收治住院傷員690人);2004年1月參加「統一行動」行動,救助印尼海嘯災害(診斷傷員108000人次);2013年參加「海燕颱風餘波」行動,援助菲律賓颱風災難。
「 安慰」號1987年12月1日正式交付使用,母港設在東海岸馬裡蘭州巴爾的摩港。投入使用後,1990年8月參加「沙漠盾牌」和「沙漠風暴」行動(收治住院傷員700人);1994年6月參加「海洋信號」行動,捷運海地移民;同年9月參加「堅持民主行動」;2001年參加「貴族鷹」行動,救治九一一事件中受傷民眾(診斷傷員561人)。
無論是從船隻性能,還是使用經歷,這兩艘醫院船都可以算是相當厲害,而且又分別部署在美國的東、西海岸,正好可以就近參加母港附近地方政府抗擊疫情。
但是,客觀來說,這兩艘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醫院船——相比之下,中國海軍的「和平方舟」號醫院,其實,「和平方舟」號只是媒體給這艘醫院船起的綽號,正式的船名是「岱山島」號(舷號866),滿載排水量才2.5萬噸,床位300張,差不多只是美國仁慈級的三分之一——卻並不適合用來應對新冠這樣的傳染病。
因為,醫院船本來就是為戰爭服務的,是為軍隊擔負醫療保障任務,和平時期的人道主義救助只是副業,所以醫院船主要是針對外傷救治,最對路的當然是戰場救治,當然遇到海嘯地震這樣的自然災害,傷員也大都是外傷,所以出動醫院船也基本對路。但傳染病和外傷完全不一樣,醫院船沒有針對呼吸系統疾病救治的醫療設備,更沒有嚴格的醫療隔離設備,而且船隻本來就是狹小密閉空間,通風空調能力有限,對隔離呼吸類傳染病,先天就是短板。
但是,用醫院船投入抗疫,想用醫院船來緩解當地醫療資源壓力,本意是很豐滿,但實際效果可能就很骨感了。以醫院船的實際能力,搶救重症病人,顯然是勉為其難的。最多就是救治輕症病人,起類似於方艙醫院的作用,但醫院船在消毒隔離等方面,遠比在陸地上的方艙醫院要困難得多。
因此,即便是世界上最大的醫院船,但在抗擊疫情時,實際能夠發揮的作用非常有限,也就只能當作安慰劑,聊以安撫民眾的恐慌情緒了。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