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病痛苦難,沉著以對!雲門李靜君的患癌體會:心要定,但身要動

2021-02-06 禪文書院

心定看人生,身動起而行

舞蹈家、雲門舞集助理藝術總監李靜君,17歲就加入雲門至今,林懷民看到她的潛能與特質,為她編舞了《紅樓夢》紅衣女子、《九歌》女巫、《狂草》的獨舞……身為專業舞者,她最懂身體鬆緊與人生鬆緊的關係,從舞臺(或者人生)頂峰走下山,她心定看人生,肺癌、病痛都是禮物;她也身動起而行,每一個動作都是心念與愛的表達,想到就去做!

初夏,一群雲門舞者相攜登上合歡山北峰。佇著登山杖,感受腳與土地推進與支撐的力量,小步小步、跟著呼吸。這是登山,卻也是練舞。除了在練舞室內排舞,雲門舞集鄭宗龍的新作《定光》,卻一開始先要舞者們把身體帶回大自然中,感受身心合一之時,那從深處迸發的光明時刻,哪怕是陡峻的下坡,也能將腳步想像成跳舞。人人皆愛上山的挑戰,但最難的其實是下山。如同人生的階段一樣,擁有衝勁的年少時光璀璨無比,但當體力不再,如何把下山的路走得更加精採?甚至,當疫情衝擊生活、被迫迎來事業的空白期,又該如何停止恐慌?舞蹈家、雲門舞集助理藝術總監李靜君的回答很簡單,我樂觀得很,下山的路會更美好。李靜君說,她從不戀棧人生頂峰,決定將人生經驗傳承給更多年輕舞者,幫助他們走過這段艱辛的上山之路;而下山之路,她的建議是:放下過往緊繃的生活態度,心要定,身要動。

心定,是把任何事情當成學習的機會;身動,是要懂得行動,並傾聽身體與心靈的聲音。第一位以舞蹈表演者獲頒國家文藝獎的李靜君,30歲時就已站上舞蹈藝術的頂端,不僅曾登上華盛頓甘迺迪中心、倫敦沙德勒之井劇院、柏林歌劇院,她在《家族合唱》中隻手獨舞的黑衣、《九歌》裡神靈上身的女巫帶來的震撼,至今仍無人能超越。應該要是腳踏土地、與地球連結最深的雲門舞者,李靜君卻坦言,年輕時的日子都是在飛機、旅館、劇場中度過,什麼也沒感覺到,永遠都是眉頭深鎖,覺得自己不夠好、做得不夠多。在外人的眼裡,她的標籤往往是很會跳舞、但也很焦慮。以前的我太努力了,沒有看到人生的風景,甚至我的愛情、親情都是放到一邊。李靜君說,直到雲門舞集演出25周年的某一天早晨,她全身疼痛從床上起來,她忽然意識到,自己這一生在舞者生涯上已經做太多了、足夠了,才開始學習享受人生的美好。

多數人趨吉避兇,終其一生追求舒適的人生。李靜君曾經也是如此,直到她投身公益,與盲人團體工作後,才打破她的價值觀。在跟盲小孩的相處過程裡她發現,盲小孩本身不痛苦,痛苦的是他們的家人。有的家人嫌惡自己的孩子,變成互相怨懟的決裂關係;卻也有家長雖然辛苦,但看著子女的眼神,就像看著最美的天使。她問自己:我要當哪一種人?自此,她決定用單純的眼光看待每件事情、感恩每一件事情的發生。我們常被一個小問題障礙一生,你想要的那麼多,要自己的皮膚沒有皺紋、要四肢健壯,但如果哪天不能了,不是更痛苦嗎?於是她一轉心境,不再認為舒適就等於幸福。想開後,反而遇到任何事就更能務實面對、體驗、處理,絕不任由情緒糾結。

當我心裡坦然了,和家人與同事的關係,很快就不一樣。他們會覺得,我好像變溫暖了。李靜君的妹妹患有宿疾,常常跑醫院、急診,在照顧的過程裡面難免有許多煩心事,包括誰要陪病、誰要支付醫藥費等等,各種溝通問題都容易使人身心俱疲,家人間往往容易起爭端或情緒緊張。以前的李靜君,往往是強勢急躁的那一個。但如今的她,面對醫院、工作兩頭燒的處境,竟然毫無怨言。李靜君的媽媽驚訝不已,有一天終於忍不住對她說:你怎麼會變成這樣?一句怨言都沒有?當緊張的根源消除,其實很多一般人看來的難事,就會變得容易多了。李靜君說現在和媽媽的關係成了真正的善緣,甚至她可以說出這句很多女兒都不容易說出的這句話:媽媽,我愛你。跟另一半的關係也一樣。李靜君半開玩笑說,她的先生是天底下最自私的人,付帳單從來都不是他的事。一開始,李靜君也會覺得不公平,認為先生也應該對婚姻負起責任。但她後來想到,曾看過那麼多為了柴米油鹽而互相埋怨的夫妻,吵來吵去,最後連感情也沒有了。婚姻到最後剩這些東西,不是很可惜嗎?我從中看到,婚姻不應該是一段索討的關係,不是要一個人來幫我付帳單。李靜君說。她放下執念,轉念用分享的想法看待自己與先生間的金錢問題,當自己的心情變得寬了、鬆了,愛與關懷才有縫隙能進入生命之中。很多人說,來討債的才會變家人,但這次的經驗後,我才發現問題都在自己的想法。一人轉動、你所處的環境就會轉動,你的家人會轉動,甚至連你種的花都會變得更美。

了解身體的鬆緊,就明白人生的鬆緊。這是李靜君在協助雲門舞蹈教室的熟齡學員時,最常說的一句話。今(2020)年55歲的李靜君,雖然身體經過多年訓練非常強壯,但舞者肢體的磨損其實更勝一般人,從腰、脊椎到髖關節的退化,都影響到日常生活的動作。不過,正因為有舞者的訓練,李靜君也分享自己面對疼痛的方式,就是要更有意識地關注身體,並且有智慧地解決問題。我會很警覺,好比坐著的時候,你要用肌肉支撐身體、不能垮下去,你要更有智慧地去用身體、用力道。話輕輕說,適當地多一點力道跟強調,一樣可以很美好。到一個年齡後,你對力量的拿捏其實更細致。心柔則身體柔,心剛則身體剛這是舞者在練身體時的原則,也是應用在生活、讓身心協調的法則。李靜君認為,身體與心靈可以透過運動、透過調配呼吸重新搭起橋梁,一旦你願意花時間傾聽身心的需要,就能知道如何與自己相處,也才能如同雲門的舞者一樣,真正地跟自己在一起。除此之外,李靜君也鼓勵大家身動,不只是運動,而是起而行你能為自己做的、就不要去消費;你能走、就不要搭車。為自己跟家人煮一頓飯也好,甚至是你有在彈鋼琴、遊泳。去動手做一些事,你就能在過程裡面看到自己的起心動念。甚至,這個身動也可以應用在人際關係上。例如,李靜君為了幫助先生改善母子關係,她決定親身示範。發現婆婆耳環戴不上、襪子穿不好,甚至是伴侶過世時心情沮喪,她都會直接動手幫忙、噓寒問暖,或是直接勾起婆婆的手臂,帶她買菜散心。比起用嘴巴教,不如我直接示範,我先生看到就知道,原來這麼簡單。後來,他的先生果然慢慢學習與母親互動,甚至每天打電話回家關心。看見兒子的轉變,李靜君的婆婆甚至捧著她的臉道謝:感謝你,讓我的兒子變快樂了。

病痛衰老都是生命的禮物  把握每分每秒做有意義的事


6年前一次健康檢查,讓李靜君意外發現自己患肺癌,一開始她不敢置信,向醫生再三確認真的嗎?但很快的,她接受了這個事實,開始改問醫師:那我該做什麼來治療它?面對自己生病,李靜君不是害怕與悲痛,反而用研究精神把自己的身體更加摸透,她樂觀、正視自己的病痛,2次進開刀房都是開心上到手術臺,又早早就下病床活動身軀。連護士都忍不住說:阿姨,你太猛了。李靜君又分享,她最近在醫院探望妹妹時,看見一位90歲歲、已經失智的老奶奶,不斷哀嚎著、手還被束縛起來。以前的我可能會害怕,但那天我發現經歷過病痛的自己全然理解。我問奶奶的看護,她是不是都不能睡覺?沒想到她跟我說:她這樣已經好多啦!前歲天連叫的力氣都沒有。原來,家人花大錢為她打高蛋白,好不容易才恢復力氣掙扎。不要把它解釋為悲痛,說什麼節哀,其實不是。每一個挑戰都是生命的禮物,沒有好壞之分。難道生病就是壞、在臺上當舞者才叫好?不是的,如果它的來,沒有讓你對生命、對身體有更大的了解,那是有點可惜了。李靜君說,身體是功課,病痛也是功課,無論是發生在自己身上,或是他人身上,都是在提醒著,每一個人都有終點,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握每一分一秒做有意義的事情。立刻行動、立刻去關心你媽媽、立刻去關心身邊的人。離開峰頂的榮耀,重新回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與自己的關係,李靜君卸下了舞臺上那總是眉頭深鎖、對自己要求嚴歷的女巫姿態,轉變為身段柔軟、不再有憤怒與怨懟的女兒與妻子。下山之旅,她選擇用自己的腳步來走,讓心跟上,好好體會一路上的美景、重拾與家人朋友間的親密關係,對於生命中的好壞、幸與不幸,她都能坦然地說:下山的路,我是愈老愈快樂。

跟著法師去遊禪

探訪名山聖地

追尋佛陀足跡

普陀山與天台宗聖跡巡禮是禪文書院精心策劃中國四大名山系列中的首部曲,依觀音信仰而形成的普陀山聖地,與其地緣相近的天台宗祖庭,是2020年下半年禪文書院禪旅之佛教藝術專題的主要內容。秉持「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的精神,因應2021年春佛陀八大聖地之旅朝聖祈福活動,另開「印度朝聖」專題;邀請法師及專家學者,講解中、印聖地為中心的精彩內容。

現任:延祥古寺住持,1974年生人,原籍福建福安。

1988年出家於福州鼓山湧泉寺,先後在福建鼓山佛學院、閩南佛學院和廣東曹溪佛學院、潮州嶺東佛學院、江蘇蘇州中國佛學院靈巖山分院學習;

並於2001年考取北京大學宗教學專業研究生課程進修班學習。

曾應邀前往新加坡金塔寺任副住持兼佛學刊物《琉璃坊》中文主編(期間於新加坡亞太管理中心完成南澳大學MBA課程專業);

為本煥長老親授臨濟正宗第四十五世傳人。

曾任福建羅源隱峰寺監院,連江西林寺住持。

或許下個月,就可以收行李出發了。報名人數有限,歡迎報名

忠超法師:181 4461 3545 (同微信)

羅師兄:139 2215 1641 (同微信)

公益性質,不以盈利為目的,收取的費用全用於行程安排。

相關焦點

  • 【今晚誰來做客】李靜君《雲門舞集》跳自己的現代舞
    2017年奧克蘭藝術節,來自臺灣的雲門舞集呈現《稻禾》的作品,給奧克蘭的表演藝術愛好者帶來一場高水平的視覺和聽覺的藝術饗宴。雲門舞集創立於1973年,李靜君在17年前,以首席舞者的身份在奧克蘭Aotea Centre舞臺演出」《九歌》中的女巫,17年後再度來到奧克蘭,李靜君以助理藝術總監身份重返Aotea Centre。
  • 【工作坊】雲門舞蹈教室
    時間:10月28日19:00-20:30(提前半小時開始籤到)地點:廣州大劇院四樓芭蕾舞排練廳導師: 蘇依屏(雲門舞集資深舞者
  • 《送你一朵小紅花》:包容苦難 讓小紅花綻放心間
    《送你一朵小紅花》映後:予苦難以包容 讓小紅花綻放心間 時長:08:00 來源:電影網
  • 雲門舞集《水月》:這是一場遲到就不能看的演出
    大家要記得看好時間不要遲到哦~給您帶來的不便,我們深表歉意。《水月》是雲門舞集「靈靜之旅」系列的第二個作品。創作靈感來自兩個主題:一是佛門的偈語:「鏡花水月畢竟總成空」,另一個是熊衛先生所創的「太極導引」原理發展成形。以清冷,冥想式的氣氛貫穿全舞,美得令人沉醉。它反映了表象與本質,著力與不著力,男人與女人,真實與虛幻,陰與陽之間的關係。
  • 科大學者李靜君妄言:香港不屬於中國
    科大學者李靜君妄言香港不屬於中國《大公報》報導,去年黑暴期間,大批學生被「港獨」教師洗腦參與暴亂破壞香港。大學教授中亦不乏播「獨」之人。近日網上流傳,科大社會科學鍾士元講座教授李靜君今年五月出席「美國香港民主委員會」(HKDC)網上論壇時,聲言香港不屬於中國,令人譁然。翻查資料,HKDC就是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的幕後推手,李靜君是HKDC成員。
  • 雁之風 | 雲門舞集掌門人林懷民的狂草人生
    芭蕾舞要蹦上去,但我們的東西是要往下蹲。」 於是在雲門舞集裡,你可以看到彷如隱士一般的舞者從竹林中飄逸而出,也會看到無數稻穀從天而降散落在巋然不動的舞者身上。觀眾也更願意將這場舞蹈稱之為一場沉下心來的「心靈旅程」。而這往往是因為,每場作品,都是林懷民傾付巨大心力的結果。
  • 雲門舞集-行草三部曲《松煙》
    在對立的極端之間取得巧妙平衡,樸素的氣韻貫徹始終,觀眾全神貫注,一刻也不能分心。舞者表演的張力汨汨滲透了觀眾席。整支舞作不只是精準優美的表現,更是一種精神的修煉。即使不去理會作品嚴謹精密的美學意圖,觀眾也可以輕易神遊其中。這齣舞作簡潔明晰,焦點單一集中,恰好與那些忙亂急促,討好觀眾的後現代舞蹈,形成清新的對比。
  • 擁有身體,擁抱自己 | 雲門教室執行長溫慧玟講座回顧
    復出之後,林老師決心要在華人社會裡留下一個百年舞團。他帶領雲門舞者們開始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探索與嘗試。1994年,根據德國作家赫曼·赫塞小說《流浪者之歌》改編的同名舞作,要求舞者練習靜坐,方能在舞臺上與3500公斤黃金稻米從容共舞。
  • 《雲門舞集的美麗傳奇》
    一年後,林懷民放棄了在美國成為職業舞者的機會,揣著一顆蔭動之心返回故土中國臺灣。「中國人作曲,中國人編舞,中國人跳給中國人看」成了他的座右銘,始終激勵著他一步一步走下去。這其中雖然也有過仿徨,但老師瑪莎·格萊姆的話一次又一次的把他激活:「我沒有選擇成為舞者,是舞蹈選擇了我,就這樣舞蹈變成了我生命的全部。」
  • 5歲患癌男童實現願望,每一個個體都該被如此善待
    近日,來自四川省達州市宣漢縣大成鎮的退伍老兵牟聰向媒體求助,想幫助患癌的五歲孩子圓「50個」新年願望,其中包括到青島看一次燈光秀和大軍艦,以及見到黃渤叔叔。  隨後,黃渤在快手平臺發布短視頻,回應了小牟熠的願望。黃渤在短視頻中表示,因為疫情、工作行程安排等種種原因,目前只能和小牟熠在雲端相見。黃渤為小牟熠送上了「早日康復」的關心和祝福,也向小牟熠父母表達了敬意。
  • 【樂為影史今天】中國現代舞之父林懷民——雲門舞集《九歌》
  • 文化與文創——雲門淡水現身說法
    那時的陽光以演出《查理二世》、《亨利四世》等莎士比亞戲劇聞名,每出戲演出時間動輒四個小時,它的表演場地系由巴黎東郊一處廢棄的彈藥庫改裝,從市區來陽光要先搭地鐵一路到底,再轉劇院專車,前後總要花掉一個小時以上。然而,陽光並未因此冷清,每逢演出仍吸引甚多的觀眾。相較之下,雲門劇場之旅近多了,自然環境與藝文景觀也格外賞心樂事。
  • 雲門視頻 雲門天子
    《雲門天子》詞:雲門宗十三祖佛源妙心禪師三乘教法秋天炯,一片禪心月色高,步步金蓮生極樂,重重花雨若飛毫;閒居靜坐金剛窟,獨愛燃燈割截刀,歇慮忘緣觀自在,窗前掩卷聽松濤;時長4分50秒,WIFI環境下欣賞更流暢雲門天子,大道至簡,禪風古峻,樸素莊嚴;慈容笑貌,尤在眼前,而今鴻去,夢斷魂牽;雲水生涯,六十餘年,為法為人,丹心一片。
  • 錯換人生28年患癌男子拿到先執賠償 生母鼓勵「死了都要愛」
    此外,杜新枝證實,她給兒子寫了一封4頁的長信表達母愛,鼓勵兒子戰勝病痛。法院裁定先予執行涉案醫院已將先予執行賠償款轉給原告錯換人生28年患癌男子拿到10萬先予執行賠償款,生母寫信鼓勵兒子戰勝病魔,即便最後關頭「死了都要愛」杜新枝證實醫院先予執行10萬賠償款已到帳「12月9日
  • 臺灣最偉大舞團「雲門舞集」為生命起舞
    我以瞧一瞧的心態去看,意外的是,現場竟然超過4萬觀眾(據主辦方統計),慢慢地一廣場人,有些觀眾提前四五個小時就去佔座。這場舞蹈名為「稻禾」。靈感來自東臺灣的池上,「雲門舞集」藝術總監林懷民從稻米的生命輪迴為啟發,講述人與土地的關係,巧妙的透過泥土、風、花粉、日光、火、水等稻米的生命進程作為演藝的章節,讚頌自然,喻示人生。他笑稱這是生長自嘉南平原的他,稻米情結的大發作。
  • 每個人都可以跳舞,微笑地跳舞 旅行·尋訪雲門
    我從網上查了營業時間,發現雲門舞集舞蹈教室星期天不營業,也就是說,如果我今天不去,明天也沒得去了。中午下了課,我叫上老公一起,趕快衝出周老師的家,攔住一輛計程車。我們要去的是「道禾」館,在臺灣大道上,距離勤美誠品很近。進了大廈的電梯,我的心怦怦直跳,有要去朝聖的感覺。第一次知道雲門舞集居然創辦了針對素人的舞蹈教室,是在朋友米茶的文案課上。
  • 《天堂的孩子》:從孩子的視角體會貧窮與苦難,縱使痛苦卻快樂著
    影片從孩子的視角給我們呈現了一幅沉重的畫面,不僅能夠喚起大家對童年的回憶,還能夠從影片中體會到人性的溫暖與善良。接下來我將從敘事方式、影片主旨、內容表達這三個方面進行展開,一起從孩子的視角體會貧窮與苦難,同時感受平凡中的善良。
  • 長安大學大型原創四幕話劇《雲門》震撼公演!
    雲門開,心門開,雲門閉,心門閉——《雲門》中包含了人生百態,初心,堅守,家庭,救贖……這個故事圍繞一味沉浸在自己的音樂世界之中而忽視家庭甚至喪失初心的蔣志信教授;曾胸懷理想卻被恩師親手摺斷翅膀,手操權柄滿懷復仇火焰歸來的殘疾音樂主編莊鴻彥;善解人意卻終年轉圜於丈夫和兒子之間的
  • 生活裡,人一生的苦難有定數嗎?你是怎麼看?
    所以人一生要樂觀迎接並面對苦難,善待他人,善待自己,人生的苦難舞臺已經搭好,就等你去演藝好每個人苦難的節目,演藝結果如何,都要由我們每個人自己的感悟。苦難有定數②、上學年輕時不經歷苦難,到了社會就不能找到很好的工作,因為人的一生苦難是有定數的,所以你必定會再次重拾起經歷苦難的經歷過程,什麼苦難的工作都要被你去選擇,都要去做,一直都喊自己的累
  • 又一知名男演員患癌去世!生前飽受病痛折磨,其母上周才去世
    早在2018年,伊爾凡·可汗就被爆患癌,這兩年時間裡,他一直飽受病痛的折磨,就在當地時間周二,伊爾凡·可汗還住進了重症監護室,當時他的狀態已經非常差,病痛讓這位優秀的演員,在最後的時間裡,骨瘦如柴。在他去世第一時間後,伊爾凡·可汗的發言人也發表了聲明,稱伊爾凡·可汗一直奮鬥到了最後,並激勵著身邊的人,希望沒有病痛折磨的他,在九泉之下能夠安息。伊爾凡·可汗是為電影而生的天才,在印度電影圈也有一定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