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定看人生,身動起而行
舞蹈家、雲門舞集助理藝術總監李靜君,17歲就加入雲門至今,林懷民看到她的潛能與特質,為她編舞了《紅樓夢》紅衣女子、《九歌》女巫、《狂草》的獨舞……身為專業舞者,她最懂身體鬆緊與人生鬆緊的關係,從舞臺(或者人生)頂峰走下山,她心定看人生,肺癌、病痛都是禮物;她也身動起而行,每一個動作都是心念與愛的表達,想到就去做!
初夏,一群雲門舞者相攜登上合歡山北峰。佇著登山杖,感受腳與土地推進與支撐的力量,小步小步、跟著呼吸。這是登山,卻也是練舞。除了在練舞室內排舞,雲門舞集鄭宗龍的新作《定光》,卻一開始先要舞者們把身體帶回大自然中,感受身心合一之時,那從深處迸發的光明時刻,哪怕是陡峻的下坡,也能將腳步想像成跳舞。人人皆愛上山的挑戰,但最難的其實是下山。如同人生的階段一樣,擁有衝勁的年少時光璀璨無比,但當體力不再,如何把下山的路走得更加精採?甚至,當疫情衝擊生活、被迫迎來事業的空白期,又該如何停止恐慌?舞蹈家、雲門舞集助理藝術總監李靜君的回答很簡單,我樂觀得很,下山的路會更美好。李靜君說,她從不戀棧人生頂峰,決定將人生經驗傳承給更多年輕舞者,幫助他們走過這段艱辛的上山之路;而下山之路,她的建議是:放下過往緊繃的生活態度,心要定,身要動。心定,是把任何事情當成學習的機會;身動,是要懂得行動,並傾聽身體與心靈的聲音。第一位以舞蹈表演者獲頒國家文藝獎的李靜君,30歲時就已站上舞蹈藝術的頂端,不僅曾登上華盛頓甘迺迪中心、倫敦沙德勒之井劇院、柏林歌劇院,她在《家族合唱》中隻手獨舞的黑衣、《九歌》裡神靈上身的女巫帶來的震撼,至今仍無人能超越。應該要是腳踏土地、與地球連結最深的雲門舞者,李靜君卻坦言,年輕時的日子都是在飛機、旅館、劇場中度過,什麼也沒感覺到,永遠都是眉頭深鎖,覺得自己不夠好、做得不夠多。在外人的眼裡,她的標籤往往是很會跳舞、但也很焦慮。以前的我太努力了,沒有看到人生的風景,甚至我的愛情、親情都是放到一邊。李靜君說,直到雲門舞集演出25周年的某一天早晨,她全身疼痛從床上起來,她忽然意識到,自己這一生在舞者生涯上已經做太多了、足夠了,才開始學習享受人生的美好。多數人趨吉避兇,終其一生追求舒適的人生。李靜君曾經也是如此,直到她投身公益,與盲人團體工作後,才打破她的價值觀。在跟盲小孩的相處過程裡她發現,盲小孩本身不痛苦,痛苦的是他們的家人。有的家人嫌惡自己的孩子,變成互相怨懟的決裂關係;卻也有家長雖然辛苦,但看著子女的眼神,就像看著最美的天使。她問自己:我要當哪一種人?自此,她決定用單純的眼光看待每件事情、感恩每一件事情的發生。我們常被一個小問題障礙一生,你想要的那麼多,要自己的皮膚沒有皺紋、要四肢健壯,但如果哪天不能了,不是更痛苦嗎?於是她一轉心境,不再認為舒適就等於幸福。想開後,反而遇到任何事就更能務實面對、體驗、處理,絕不任由情緒糾結。當我心裡坦然了,和家人與同事的關係,很快就不一樣。他們會覺得,我好像變溫暖了。李靜君的妹妹患有宿疾,常常跑醫院、急診,在照顧的過程裡面難免有許多煩心事,包括誰要陪病、誰要支付醫藥費等等,各種溝通問題都容易使人身心俱疲,家人間往往容易起爭端或情緒緊張。以前的李靜君,往往是強勢急躁的那一個。但如今的她,面對醫院、工作兩頭燒的處境,竟然毫無怨言。李靜君的媽媽驚訝不已,有一天終於忍不住對她說:你怎麼會變成這樣?一句怨言都沒有?當緊張的根源消除,其實很多一般人看來的難事,就會變得容易多了。李靜君說現在和媽媽的關係成了真正的善緣,甚至她可以說出這句很多女兒都不容易說出的這句話:媽媽,我愛你。跟另一半的關係也一樣。李靜君半開玩笑說,她的先生是天底下最自私的人,付帳單從來都不是他的事。一開始,李靜君也會覺得不公平,認為先生也應該對婚姻負起責任。但她後來想到,曾看過那麼多為了柴米油鹽而互相埋怨的夫妻,吵來吵去,最後連感情也沒有了。婚姻到最後剩這些東西,不是很可惜嗎?我從中看到,婚姻不應該是一段索討的關係,不是要一個人來幫我付帳單。李靜君說。她放下執念,轉念用分享的想法看待自己與先生間的金錢問題,當自己的心情變得寬了、鬆了,愛與關懷才有縫隙能進入生命之中。很多人說,來討債的才會變家人,但這次的經驗後,我才發現問題都在自己的想法。一人轉動、你所處的環境就會轉動,你的家人會轉動,甚至連你種的花都會變得更美。了解身體的鬆緊,就明白人生的鬆緊。這是李靜君在協助雲門舞蹈教室的熟齡學員時,最常說的一句話。今(2020)年55歲的李靜君,雖然身體經過多年訓練非常強壯,但舞者肢體的磨損其實更勝一般人,從腰、脊椎到髖關節的退化,都影響到日常生活的動作。不過,正因為有舞者的訓練,李靜君也分享自己面對疼痛的方式,就是要更有意識地關注身體,並且有智慧地解決問題。我會很警覺,好比坐著的時候,你要用肌肉支撐身體、不能垮下去,你要更有智慧地去用身體、用力道。話輕輕說,適當地多一點力道跟強調,一樣可以很美好。到一個年齡後,你對力量的拿捏其實更細致。心柔則身體柔,心剛則身體剛,這是舞者在練身體時的原則,也是應用在生活、讓身心協調的法則。李靜君認為,身體與心靈可以透過運動、透過調配呼吸重新搭起橋梁,一旦你願意花時間傾聽身心的需要,就能知道如何與自己相處,也才能如同雲門的舞者一樣,真正地跟自己在一起。除此之外,李靜君也鼓勵大家身動,不只是運動,而是起而行。你能為自己做的、就不要去消費;你能走、就不要搭車。為自己跟家人煮一頓飯也好,甚至是你有在彈鋼琴、遊泳。去動手做一些事,你就能在過程裡面看到自己的起心動念。甚至,這個身動也可以應用在人際關係上。例如,李靜君為了幫助先生改善母子關係,她決定親身示範。發現婆婆耳環戴不上、襪子穿不好,甚至是伴侶過世時心情沮喪,她都會直接動手幫忙、噓寒問暖,或是直接勾起婆婆的手臂,帶她買菜散心。比起用嘴巴教,不如我直接示範,我先生看到就知道,原來這麼簡單。後來,他的先生果然慢慢學習與母親互動,甚至每天打電話回家關心。看見兒子的轉變,李靜君的婆婆甚至捧著她的臉道謝:感謝你,讓我的兒子變快樂了。病痛衰老都是生命的禮物 把握每分每秒做有意義的事
跟著法師去遊禪
探訪名山聖地
追尋佛陀足跡
普陀山與天台宗聖跡巡禮是禪文書院精心策劃中國四大名山系列中的首部曲,依觀音信仰而形成的普陀山聖地,與其地緣相近的天台宗祖庭,是2020年下半年禪文書院禪旅之佛教藝術專題的主要內容。秉持「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的精神,因應2021年春佛陀八大聖地之旅朝聖祈福活動,另開「印度朝聖」專題;邀請法師及專家學者,講解中、印聖地為中心的精彩內容。現任:延祥古寺住持,1974年生人,原籍福建福安。
1988年出家於福州鼓山湧泉寺,先後在福建鼓山佛學院、閩南佛學院和廣東曹溪佛學院、潮州嶺東佛學院、江蘇蘇州中國佛學院靈巖山分院學習;
並於2001年考取北京大學宗教學專業研究生課程進修班學習。
曾應邀前往新加坡金塔寺任副住持兼佛學刊物《琉璃坊》中文主編(期間於新加坡亞太管理中心完成南澳大學MBA課程專業);
為本煥長老親授臨濟正宗第四十五世傳人。
曾任福建羅源隱峰寺監院,連江西林寺住持。
或許下個月,就可以收行李出發了。報名人數有限,歡迎報名!忠超法師:181 4461 3545 (同微信)
羅師兄:139 2215 1641 (同微信)
公益性質,不以盈利為目的,收取的費用全用於行程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