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沉睡之境」即可關注更多!
目 錄
一、野獸主義式的極端表現:
《太極旗飄揚》的震撼烈度
(一)概述
(二)電影故事
(三)美學賞析
(四)顛覆、價值與意義
(五)背景資料
二、戰爭戲劇中的詩的抒情:
《歡迎來到東莫村》的實驗色彩
(一)概述
(二)電影故事
(三)語言創新與美學賞析
(四)顛覆、價值與意義
(五)背景資料
三、《實尾島》的政治視角與直擊精神
(一)概述
(二)電影故事
(三)視角、敘事與美學賞析
(四)背景資料
四、結 論
(一)真實得難以置信的電影敘事
(二)閃射著視角主義色彩的後現代做派
(三)獨領風騷的開拓精神與實驗色彩
伴隨著插著太極旗的航空母艦在東北亞深藍海域的巡弋與亮相,進入21世紀,韓國的電影,尤其是戰爭電影也形成了東亞、甚至是整個世界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在這些戰爭電影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六部,分別為:《太極旗飄揚》、《歡迎來到東莫村》、《實尾島》、《高地戰》、《登陸日》、《向著炮火》。
一、 野獸主義式的極端表現
——《太極旗飄揚》的震懾烈度
(一)概述
戰爭電影的發燒友,想必幾乎所有人都收藏過韓國的新戰爭電影《太極旗飄揚》,而且,想必不少收藏者還收藏過不止一個版本。何以如此之多的人對這部在國內並沒有為太多媒體所廣泛介紹的電影擁有如此之高漲的興趣呢?何以近幾年來中國每拍一部像模像樣的戰爭影視作品,諸如《集結號》、《我的團長我的團》、《南京!南京!》,都要尋求與《太極旗飄揚》的戰爭場面的製作團隊合作,都要邀請人家來為我們的影視作品渲染一種濃鬱異常的戰爭氣氛與炮火圖景呢?
電影《太極旗飄揚》海報
實際上,坦白地講,近幾年在國內電影市場取得某種成功的幾部戰爭類型的影視作品,假如沒有《太極旗飄揚》的戰爭製作團隊的精誠協作,甚至幾乎就是無法想像的,韓方人員對上述作品的成功拍攝功不可沒,甚至是立下了汗馬功勞。而遺憾的是,在歐美在各個領域壟斷著全球話語權的國際語境中,韓國的新戰爭電影並沒有得到國際的廣泛認同與讚譽,並沒有被當作一個異軍突起的、重要的景觀與現象而及時寫進電影史,及時被推上世界新戰爭電影乃至世界新電影浪潮的代言人的皇位。應該講,這是極不公正的,甚至是後殖民主義時代的一種悲哀。
電影《太極旗飄揚》海報
(二)電影故事
1950年6月25日,朝鮮半島戰爭的驟然爆發,使戰火迅速燃遍了整個半島的城市與鄉村,這場戰爭使剛剛停息的二戰烽火重又燃起,並在短短的時間裡使朝鮮半島成為了東西兩個軍事集團進行激烈角逐的重要舞臺:一邊是以美國為首的、由五星上將麥克阿瑟將軍所指揮的享有著壓倒性裝備優勢的聯合國軍,另一邊是以社會主義陣營中的中蘇兩個大國(蘇聯主要提供了軍火援助及包括戰機與飛行員在內的空中力量的支持),外加朝鮮一齊用血肉之軀所構成的反制力量,雙方在彈丸之地的朝鮮半島展開了異常激烈的交火。這場持續了長達近三年的戰爭,是二戰後至今規模最大的國際軍事衝突。從參戰國家數量、參戰人員以及美國幾次揚言試圖投擲核武器的因素及盤踞在臺灣的蔣介石集團蠢蠢欲動而試圖介入朝戰從而企圖竭力將戰爭擴大化與複雜化的圖謀等因素來講,其規模已接近一場世界大戰。但鑑於戰火主要在朝鮮半島這一地域燃起,因而這場軍事較量通常又不被界定為世界大戰。雖然如此,戰爭給整個半島的朝鮮人民所造成的心理創傷卻是極其巨大而深重的,這種心靈之痛至今仍然揮之不去,難以祛除。
電影《太極旗飄揚》劇照
史詩般的戰爭電影《太極旗飄揚》所敘說和反思的,正是上述之一幕。電影一開始,在漢城街巷靠手藝謀生的儀表堂堂的擦鞋匠振太(由韓國明星張東健所飾演)正在為充滿書生意氣的弟弟振錫(由元彬所飾演)擦鞋掙錢,希望靠自己的辛勤汗水,來供即將跨入象牙之塔的弟弟上學之用,哥哥還省吃儉用,用自己的辛苦錢為學習成績全班第一的弟弟買了一支嶄新的鋼筆別於胸前。然而不久,一派其樂融融的南韓的民俗畫面,瞬間為一種大兵壓境的緊張氣氛所替代。不斷逼近的戰火,將振太一家人隨著難民潮驅趕到了大邱,而即便在新的地方,戰爭的氣氛一樣緊張、濃厚,甚至更甚。放眼望去,街頭上群情激奮,有縱橫交織的極富血性精神的青年學生所組成的遊行隊伍充滿了整個視界。遊行隊伍頭扎白布條,揮舞著拳頭,高喊著口號,對北韓對他們而言的軍事「入侵」憤怒聲討,整個國家進入緊急戰前動員狀態,一輛輛滿載荷槍實彈的士兵的卡車呼嘯而過。突然,一臉稚氣未脫的弟弟被一支負責徵兵的、明顯帶著抓壯丁性質的部隊抓上了一節火車車廂,哥哥心急如焚地衝上了行將開走的火車,呼喊著自己弟弟的名字,一節節車廂搜尋著。然而,糟糕的是,當哥哥終於找到弟弟時,不僅沒能將弟弟從徵兵的一幫作風粗野的大兵手中搶回,相反,自己還挨了大兵的一頓猛烈的拳打腳踢及槍託的猛揍,並且一併也被當場強行徵召入伍。就這樣,一天之內,兄弟倆的人生命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由街頭憨樸的擦鞋匠及熱血沸騰的青年學生,而瞬間淪為了充當炮灰的職業軍人。
電影《太極旗飄揚》劇照
剛一踏上韓軍所扼守的最後防線——洛東江的陣地,刺鼻的硝煙、堆成小山的死屍焚燒的惡臭、長官的粗暴,以及終日餓著肚子還得充當炮灰的殘酷現實,讓兄弟倆及所有新兵蛋子們都感到仿佛是深陷地獄之境地。一次,在對方炮火的狂轟濫炸中,一個新兵還因爆炸刺激而精神崩潰致使開槍射殺戰友們後又飲彈身亡。有一定社會經驗的哥哥振太暗下決心,意欲靠殺敵立功而贏得勳章與榮譽,從而贏得話語權,進而為不知哪天就將隨時淪為死鬼的弟弟振錫尋條活路——即好讓弟弟提前退伍而圓大學之夢,並且能夠進而照顧日漸年邁的母親。而意欲冒死奪得勳章好讓弟弟從戰場上回家的訴求,也得到了營部長官的認同和承諾。於是乎,在這種信念的驅動下,哥哥振太變成了一個無懼無畏、充滿強烈仇殺慾念與精神的戰地英雄,靠著自己顯然是當年在街頭鬥毆中所練就的搏鬥技能,再加上自己的驍勇善戰與不怕死的精神而屢建戰功,很快贏得了一枚榮譽勳章。然而,在此過程中,哥哥振太的超乎尋常的、不可思議的殺戮行為,卻深深刺痛了有些文弱的弟弟振錫的心靈。弟弟誤以為哥哥的行為只是為了自己個人的「英雄主義」,為了個人的晉升,弟弟甚至以為哥哥的殺戮行為有些變態,在弟弟眼中,仿佛只有瘋狂的殺戮才能令哥哥解脫。哥哥有一次甚至試圖屠殺戰俘時,弟弟用身軀勇敢地擋住道:「屠殺戰俘與禽獸何異?」於是,一來二去,兩人之間開始產生心靈裂痕,同在一個突擊連隊的哥兒們顯得有些貌合而神離。
電影《太極旗飄揚》劇照
哥哥振太在歷經多次赴湯蹈火的衝殺終於贏得了一枚榮譽勳章而正要企圖實現心願之時,時局卻發生了始料未及的重大變化,在南韓軍隊在聯合國軍成功實施的仁川登陸的鼓動與有力配合下而向北潮水般地推進到平壤以北接近中朝邊界之時,中國人民志願軍的突然參戰,一下子改變了半島的力量平衡與態勢,使戰爭的天平開始迅速向著有利於中朝的一方傾斜。南韓軍隊在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迎頭痛擊下,被迫全線向南潰退,並使整個南韓全境處在極度危機之中。由於戰局的失利,整個南韓陷入了動蕩,人們紛紛逃離家園,躲避戰火。而社會上的一些左派分子(包括最近史料所披露的某些美國軍隊),不僅不保護驚恐逃難的難民,反而還趁機將不少命運悲苦的人,甚至包括老人、婦女與兒童當作跟北韓軍隊有染的不良分子,而加以殘酷殺害、活埋。某天,當倉皇撤退至家鄉附近之時,兄弟倆在暫離突擊連隊探望家鄉的過程中,正好目睹到一些無法無天的左派分子在殘酷屠殺無辜村民之血腥的一幕。其中被行將槍殺的,還有哥哥振太嫻熟善良的、久未謀面而音信全無的未婚妻,她被指責此前在北韓軍隊南下時曾參與合作並為軍隊提供不良的性服務。但兄弟倆深知,這顯然是在嫁禍於人,無中生有。未婚妻也爭辯說,自己只是為了不被餓死,才被迫為北韓軍隊做一些事情的,但絕對沒有做任何見不得人的事情。眼看包括自家親人在內的許多無辜村民正要被活埋。值此危機時刻,頭戴鋼盔、剛在戰場上殺紅了眼的兄弟倆,為阻止毫無任何法律意識與良知不存的農村臨時行刑隊,而舉槍將槍口對準了行刑隊的面目猙獰的頭子。當然,與此同時,兄弟倆也被行刑隊的人用槍指著自己的腦袋,行刑隊怙恃人多勢眾,還是朝哥哥的未婚妻的胸口開了一槍,鮮血瞬間迸濺到了振太的身上。於是,一場完全失控的群毆在簡易行刑地發生,正被槍決、活埋的人們發生了暴亂,趁機逃跑。哥兒倆與行刑隊展開肉搏,但寡不敵眾,最終還是雙雙被擒,並被作為逃兵、通敵分子而押送回一個用破倉庫充當的臨時大牢。
電影《太極旗飄揚》劇照
兵荒馬亂的背景中,弟弟被關在臨時大牢裡時,哥哥拿著自己的護身符——榮譽勳章,來跟一當地級別較高的左派頭目講理。不幸的是,這枚勳章也救不了他們,而且那時,戰況又進一步吃緊,隆隆的炮火正逼近這個地區,就連此刻振太所在的正在與那頭目講理的指揮部也受到了炮彈的威脅。哥哥振太要那頭目立即打電話命令部下打開倉庫大門,放了弟弟及「眾囚」,而那頭目不僅不從,反而還兇狠地對著電話聽筒叫嚷著:「立即放火燒死他們!」正在這時,一顆炮彈呼嘯而來,其爆炸的氣浪和硝煙遮住了指揮部裡哥哥振太與那個刁蠻的地方頭目的身影。
電影《太極旗飄揚》劇照
當哥哥振太奇蹟般地躲過剛才炮彈爆炸的一劫後,踉踉蹌蹌地去大倉庫搜尋弟弟的下落,可當他趕到目的地時,撲入他眼帘的卻是一片剛剛焚燒過的冒著濃煙的廢墟!哥哥走進已化為了廢墟與瓦礫的大倉庫,從地上被燒焦的成堆的屍叢中,只找到一隻還算完好的鋼筆——那正是他被強抓入伍前用自己的辛苦錢為弟弟買的。這讓他肝腸寸斷!這時,北韓的軍隊已開發到了這裡,並且抓了一隊南韓的俘虜。在俘虜隊列裡,眼冒怒火的哥哥認出了一個肥頭大耳的人,那正是剛才通過電話聽筒下命令讓其部下在北韓軍隊到達前放火燒死大倉庫中「囚犯」的那個腦滿腸肥的傢伙。哥哥振太從一片廢墟上掙扎著爬起,撿了一塊磚頭,從後面跟上去突然猛砸仇人的後腦,直至其腦漿迸裂,才被北韓軍隊拉開……
電影《太極旗飄揚》劇照
未婚妻的無辜被殺,及弟弟振錫的「慘死」——葬身火海,對哥哥振太構成了巨大的精神打擊,從此,精神完全走向了分裂的哥哥振太加入了北韓的軍隊,並誓死與原來自己的祖國南韓為敵。他在戰場上組建了一支「旗子軍」,每每衝在最前沿而瘋狂殘殺南韓的手足,從而在前沿陣地名聲大振。
而實際上,在上次火燒由大倉庫改作的臨時大牢時,弟弟並沒有死,他僥倖逃過了一劫,而不幸的是,口袋中被抓入伍前哥哥送給他的那支鋼筆卻掉在了布滿屍叢的廢墟中。這讓隨後趕來救他的哥哥誤以為弟弟已慘死火中,並在未婚妻也在兵荒馬亂中被自己祖國所錯殺的雙重打擊下,加入了北韓軍隊,而化為了戰場上的名副其實的殺人機器。弟弟所在的連隊很快便掌握了這一奇異戰況,於是決定派人去消滅這個背叛祖國的叛徒。弟弟更是心急如焚,他為了見到精神分裂而背叛祖國的哥哥,告知他自己並沒有被活活燒死的實情,而隻身潛入了北韓軍隊的一個哨所,然而,他不僅不被允許見到其哥哥,反而還被視作為南韓的探子而差點送命。
電影《太極旗飄揚》劇照
在殘酷的交火中,戰線經常是多變的、模糊不清的,在緊隨其後的一次慘烈異常的南北搏殺中,弟弟振錫在戰壕中終於親眼見到了滿臉血汙而完全失去正常人理智的殺人機器——哥哥振太。然而,親哥哥哪裡還能認得出同樣也是一臉菸灰、蓬頭垢面的弟弟,他把眼前的這位身著南韓軍裝的弟弟也當作了該殺的仇人而不顧一切地與其廝殺、肉搏,弟弟幾次都差點被哥哥的刺刀刺中而亡。但弟弟還是使出了平生的力量奪下了哥哥手中的刺刀,兩人扭打在了一起,滾出了戰壕。在雙方將士只認衣服不認人的慘烈廝殺中,扭打在一起的弟弟在一記重拳擊中哥哥的要害使其失去攻擊能力後,又在拼命地搖晃著哥哥,高喊著哥哥的名字,哭泣著說自己並沒有死,說眼前的仇人正是骨肉兄弟。
電影《太極旗飄揚》劇照
炮灰轟鳴中,弟弟的傷心欲絕的哭聲與哽咽的話語,漸漸將已化為鐵石心腸與殺人機器的、面目極度扭曲而猙獰的哥哥喚醒,哥哥終於認出,他剛剛還在決意要殺死而後快的南韓仇敵,正是自己的親生弟弟!在北韓軍隊的強大攻勢下,弟弟肩負著已受重傷的哥哥趔趄而逃,希望逃出死神的魔掌。哥哥多次摔下,但弟弟哪裡肯放棄,恰在此時,北韓軍隊發起了更猛烈的炮火轟擊。南韓軍隊進一步潰退,北韓軍隊趁勢大舉進攻。眼看身著南韓軍隊戎裝的弟弟就要被北韓軍隊所追上而殺,情急之下,為掩護弟弟逃生,哥哥抄起操起一挺身邊的重機槍,掉轉槍口又瘋狂向北韓軍隊猛烈開火,直到他的全身都被北韓復仇的子彈打成馬蜂窩!
電影《太極旗飄揚》劇照
幾十年後,已是滿頭華發的弟弟振錫,奇蹟般地接到了一個電話,軍方的韓戰遺骸挖掘隊通知他在挖掘一處地段時,意外地挖出了一具死者的骸骨,由於跟他重名重姓,故請他來辨認和澄清。弟弟趕到了挖掘現場,肝腸寸斷地辨出了那具蜷縮著的骸骨,正是哥哥的骸骨,骸骨所在地正是當年哥哥為掩護他撤退時而用重機槍向北韓軍隊開槍射擊的位置,骸骨蜷曲成一團,周圍布滿了鏽蝕的彈殼,令人驚訝的是,骸骨還保持著顯而易見的極度痛苦而抽搐不已、顫慄不止的駭人形狀!
電影《太極旗飄揚》劇照
(三)美學賞析
《太極旗飄揚》是21世紀以來世界罕見的電影精品,從大起大落、大開大闔的劇情,到影像方面的極具現場感、極具參與感的拍攝手法,到煙火的渲染、特效的營造,動態音效的營造,直到無可挑剔的極其陽剛、極具血性氣的表演,直到電影配樂方面的色調凝重的管弦樂場景及極具包容性與靈魂滲透力的混聲合唱的有機融入,都使得本片堪稱國際新戰爭電影,甚至國際新電影浪潮的典範之作。此後,國際影壇將步入後太極時代。亦即是說,此後國際影壇將以此為界標和分水嶺,而需要開脫一種新的局面,創造一種新的格局。
電影《太極旗飄揚》劇照
本片的最顯著特色,就是對戰爭場面的刻寫,戰爭氛圍的渲染,片中高超的運動攝影使我們仿佛身臨並實地穿行於炮火硝煙之境,在兩個多小時的充滿強烈刺激性的身心洗禮中,我們仿佛一直能嗅到那刺鼻的硝煙,一直穿梭在呼嘯交織的彈雨中,一直在經受著一顆顆炮彈的猛烈爆炸所掀起的磚頭瓦塊的擊砸,一直在直面搏殺的真切過程,一直在直擊死神的猙獰面孔。這種令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的戰火營造與戰爭敘說,具有著極其強烈的心靈震撼力與無與倫比的感染力,其震撼力之強,感染力之甚,現場感之濃,較之美國電影大家史匹柏的《拯救大兵瑞恩》,有過之而無不及。如果說《拯救大兵瑞恩》第一次將和平年代的世界大眾帶回到了戰爭的前沿的話,那麼,《太極旗飄揚》則是將我們帶向了前沿的戰壕之中,讓我們可以最為真切地目睹到那肉體的搏殺與心靈的搏殺。在這個意義上講,姜帝圭的《太極旗飄揚》做得更徹底、更極端、更戲劇性、更震撼!片中的不少場面都使我們不忍目睹,甚至不敢目睹,從而最大限度地表現了戰爭之殘酷性,最大限度地揭示了戰爭的非人性本質,最大限度地刻寫了戰爭的恐怖性特質,進而讓人從心理上產生一種本能的拒斥——去拒斥被不少大家(比如赫拉克利特、康德、黑格爾、尼採等等)與理論所推崇的推動文明進程的戰爭的腳步與身影。
電影《太極旗飄揚》劇照
《太極旗飄揚》將戰爭所帶來的一種難以言述的痛,永遠地烙在了明媚的視界,永遠地烙在了世人的心胸,它通過戰爭電影不僅極大地推動了電影的進程,顛覆了既往的諸多法則與蒙太奇語彙,而且還藉助光影與聲效這些最本質的感覺元素與心靈投射,極大地推動了世人對國際政治的核心問題——戰爭——的認知與反思,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將改寫世人對戰爭的心靈印象與奇異訴求。它所要表達的主題也許至少是:戰爭是撕心裂肺的,戰爭可以在瞬間放大人性,戰爭也可以在瞬間改寫人性,撕裂人性,扭曲人性,搗碎人性,任何存在物在戰爭面前都將是不堪一擊的,甚至就連先哲老子所寄予厚望的善利萬物而不爭的水,也都會瞬間被戰火映紅,被鮮血浸紅,甚至被戰火燃沸(比如當年東京大轟炸時曾不幸發生的沸水煮活人的慘烈一幕),甚至於萬年江河湖泊都會被劇烈核爆瞬間煎幹而化為烏有。
電影《太極旗飄揚》劇照
(四) 顛覆、價值與意義
《太極旗飄揚》的誕生,對整個電影史,甚至對整個藝術史都將具有某種標誌性意義,它以戲劇性的力量、全新的電影語言、實驗性的拍攝手法、極盡誇張的聲畫色調、精神分裂分析的維度訴求、極其敬業的團隊精神、精湛無比的製作品質,賦予了我們的心靈對藝術、文化、歷史、政治、外交、軍事等層面以某種近乎於全新的印象與感知。
當然,與此同時,由於對戰火場面與血肉橫飛場面在許多地方的過度渲染與過激表現,又使本片不幸地具有了一種感官刺激之嫌,片中的許多顯然是為殘酷而殘酷、為血腥而血腥的不忍目睹、不敢正視的鏡頭畫面,又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本片作為一部嚴肅的藝術作品的神髓與主題,從而使本就有些匱乏思辨色彩的本片在更高的高度與層面上顯現著一種令人遺憾的蒼白與空洞。這不僅是本片的明顯缺憾,同時也是整個韓國新電影浪潮的明顯缺憾。
電影《太極旗飄揚》劇照
背景資料 之一
影片類型:動作 / 劇情 / 戰爭
片長:140 min / 148 min (director's cut)
國家/地區:韓國 Korea
對白語言:韓語 Korean
色彩:彩色
幅面:35毫米膠片變形寬銀幕
混音:杜比數碼環繞聲
評級:Rated R for strong graphic sequences of war violence.
級別:Hong Kong:III Finland:K-18 Germany:16 Norway:15 UK:15 France:U Spain:13 USA:R Australia:MA Hong Kong:IIB Japan:R-15 Singapore:NC-16 Italy:VM14 Netherlands:16 Mexico:C Argentina:16 Singapore:M18 Denmark:15 South Korea:15 Indonesia:Dewasa Ireland:15A
製作成本:$12,800,000 (estimated)
獲得獎項:第50屆亞太電影節最佳影片、最佳導演,韓國電影青龍獎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
演職員表
導演:姜帝圭 Je-gyu Kang
編劇:姜帝圭 Je-gyu Kang
演員:張東健 Dong-Kun Jang Jin-tae
元彬 Bin Won Jin-seok
李恩珠 Eun-ju Lee Young-shin
製作人:Seong-hun Lee producer
原創音樂:Dong-jun Lee
攝影:Kyung-Pyo Hong
剪輯:Kyeong-hie Choi
上映日期:
韓國 Korea2004年2月3日 (Seoul) (premiere)
日本 Japan2004年6月26日
美國 USA 2004年9月3日 (limited)
法國 France 2005年5月11日
英國 UK 2005年6月3日
德國 Germany2006年3月23日
電影《太極旗飄揚》劇照
背景資料 之二
導演姜帝圭的話:
「很多導演都希望拍攝不同題材的電影,找一個一直想處理的課題:探討家庭、兄弟及個人在戰爭這種極端情況下的處境。韓戰與其他歷史上的戰爭有很多不同之處,很難逐一盡述。本片要傳達的主要訊息,可能不是當時國家的處境及意識形態之爭等等。但很多韓戰的獨特之處,依然在片中展示了出來。這部戲的重點不是講士兵在戰場上如何作戰,而是通過一對兄弟被迫上戰場,從而帶出這個主題:即戰爭是如何影響家庭、兄弟及個人的。這正是這個戲跟其他戰爭片的不同之處,較之其他戰爭片,這是一部具有不同意識和深度的電影。
振錫可能是一個冷靜無情之人,但當他展現天真無邪的笑容之時,那種純真感情跟元彬很相似。而振太這個角色在後來發生了重大變化,張東健演得非常之好,他曉知我拍此片承受了很大的壓力,所以向我保證會演得比我預期的還要好。
一開始,我擔心的是拍攝東銘洞一役。而在整個拍攝過程中,最讓人擔心的是安全問題,這為我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攝影指導洪京彪的話:
「電影中有四段戰爭片段。第一段以紀錄片形式拍攝,第二段集中刻畫人物和情感,平壤一幕集中拍攝戰爭的規模,最後一戰是雷霆萬鈞的場面和血腥的赤身肉搏。四段劇均建基於四種理念。
我從未經歷過戰爭,希望藉此使這一代感受一種從未經歷過的悲劇。這計劃值得一試,事實上亦可行。」
識別圖中二維碼
關注「沉睡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