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體向上是公認的最佳練背動作,它可以全面的刺激背部肌群,複合性比槓鈴划船還要強,無論是對於器械健身者還是徒手健身者來說,引體向上都是必做動作之一。但遺憾的是,引體向上的難度比較大,新手很難找到背部肌群的發力感,且不少人根本不能完成引體向上,這除了與體重過大和力量較小有關係外,錯誤的發力技巧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為什麼找不到背肌發力感?
1.圓背
在引體向上中,背部肌群是主要發力部位,包括斜方肌、菱形肌、背闊肌等,而它們共同的生理功能就是讓肩胛骨收縮,這同時也是做引體向上最重要的一點。但很多新手在做引體向上時並不能做到這一點,典型特徵就是圓背,也就是含胸駝背,此時雙肩內收,肩胛骨處於放鬆狀態,背部肌群也處於放鬆狀態,尤其是斜方肌和背闊肌的上部,根本不能做到主動發力,也就是說,此時的引體向上主要是依靠肱二頭肌發力完成的,背部肌群只處於輔助的地位,且它們也是在肱二頭肌的帶動下才被迫發力的,訓練者找不到背部發力感也就理所當然了。最重要的是,這樣的引體向上對於背肌來說毫無意義,且肱二頭肌會先力竭。
2.手臂伸直
在很多訓練中,動作完整是必要條件之一,但也不可一概而論,有時,外表看似標準的動作對於目標肌群來說卻是不標準的,引體向上就是典型之一。在做引體向上時,很多人喜歡每一次動作結束時,手臂完全伸直,這樣看似屬於完整的標準動作,但在最底端拉起身體時,肱二頭肌是主要發力部位,這必然會減少背肌的壓力,同時也容易使肱二頭肌先力竭;且手臂完全伸直時,背部肌群處於被動拉伸狀態,肩胛骨也處於放鬆狀態,肩關節可供活動的空間也被壓縮到極限,所以,手臂完全伸直並不利於背部肌群的持續收縮,對於新手來說,這會增加動作難度,讓你難以找到背肌發力感;而對於有經驗的訓練者來說,這會限制你引體向上的次數,制約背肌的發展。
如何解決?
1.對於背部力量比較弱的人來說,做一次引體向上意味著需要募集整個上半身的肌肉,甚至雙腿也需要發力,此時的動作複合性比較強;而對於背部力量雄厚,且訓練經驗比較充足的人來說,背部肌群可以主動收縮發力,此時的動作也相對孤立,壓力都集中到了背部上。所以,新手要採用一定的動作技巧,讓壓力轉移到背部上,否則,這樣的引體向上只會讓手臂越來越強大。
建議新手將傳統的正手握法改成雙手對握的握法,雖然正握可以讓壓力集中到背闊肌上,但那僅限於訓練者能夠讓背闊肌主動發力的情況下,因為雙手處於正握的狀態時,雙肩是內收的,此時,訓練者本身更難以完成挺胸的動作;而當採用對握時,雙肩處於中立狀態,訓練者也更容易完成挺胸的動作。
當然,反手寬握的方式最適合背闊肌收縮發力,因為在動作的最頂端,雙手能夠更加自然地靠近脊柱,這也是三種握法中,肘關節最接近脊柱的一種握法。但這也會讓肱二頭肌參與進來,如果你的訓練經驗不足,也很難找到背肌發力感,所以,建議新手採用對握的方式做引體向上。
2.在離心階段,要控制身體下落的速度,如果速度太快,向下的慣性就會對手臂造成很強的衝擊力,訓練者本身也根本無法保證背部肌群持續收縮,此時的手臂更像是被自身重量」拽「直的。所以,在每一次動作的最底端,手臂要處於微微彎曲的狀態,且上背部要向後挺出,肩胛骨收縮下沉,此時整個上半身是微微後仰的,背部肌群也是始終收縮的,整個身體形成了完整的動力鏈,訓練者也更容易完成連貫性的動作。
很多人都在做引體向上,但大部分人都沒有做對,當然也就練不出理想的背部,所以,我們不能盲目的模仿別人,而是要了解動作原理以及自身需求,以找到正確的發力感為目標,適當的忽略次數與訓練重量,只有這樣,才能更加高效的健身。感謝大家一直以來對我的關注,創作路上感謝大家的陪伴,我會繼續加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