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來,我國的航天事業蓬勃發展、舉世矚目。航天產業包羅眾多前沿技術,知識普及難度較高。為了讓更多的民眾了解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狀況,航天工作者們不斷通過政務官微科普航天知識,發布最新消息。從11月23日以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通過真人模擬發射視頻、嫦娥五號家書及回信、監視相機畫面等形式介紹「胖五」發射、制動、著陸、採樣、交會對接、返回等任務完成情況,回應網友關注,科普航天知識。
對此,鈾媒將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發布的嫦娥五號相關微博及其傳播數據進行深度分析,了解相關行業政務官微是如何對高科技內容進行活潑、溫暖、接地氣的傳播。
【事件概述】
11月24日凌晨4時,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運送至地月轉移軌道,開啟「胖五」探月之旅。為了讓網友更直觀、實時、全面地了解「胖五」工作情況,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通過視頻、漫畫、圖文等形式介紹嫦娥五號任務進展情況及部分關鍵技術。
11月23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發布真人模擬嫦娥五號發射視頻,5位航天工作者生動形象地演繹了嫦娥五號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以及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探月任務中的作用。視頻中藍色卡片代表的大地球和白色卡片圍成的小月球展示了航天人嚴謹又活潑的一面。
11月24日,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成功發射後,相關話題#嫦娥五號發射成功#閱讀量超過3.3億,討論量超過11.9萬。@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用15條微博回應網友對嫦娥五號工程的好奇,通過#和我一起看航天#系列科普視頻解密發射場幕後故事,介紹16年間航天人的探月之路;並發布3D建模視頻介紹嫦娥五號未來23天左右的探月之旅各個任務環節;此外,嫦娥五號的Q版漫畫幫助網友迅速了解了月球土壤採樣任務的重大意義。
隨著嫦娥五號探月任務的逐步開展,@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通過7封嫦娥五號的家書,6封航天五院的回信介紹嫦娥五號任務執行情況及部分關鍵技術。13封信件傳達出航天工作者對嫦娥五號順利執行任務的喜悅,也用第一人稱的方式介紹嫦娥五號近月制動等任務細節,回應網友關注的探測器外表閃閃發光的材質問題。
此外,@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還公布了國家航天局監視相機拍攝的畫面,展示#嫦娥五號著陸月球#、#嫦娥五號完成月面自動採樣封裝#、#嫦娥五號月表國旗展示照公布#、#嫦娥五號順利完成樣品在軌轉移#、#嫦娥五號對接組合體成功分離#等場景,讓網友從第一視角觀看來自外太空的科幻大片。
【傳播分析】
11月23日以來,嫦娥五號的探月之旅引發著網友的持續關注。據微熱點分析,11月23日至12月10日期間,與「嫦娥探月」相關的微博信息總量超過5.9萬條。從下圖可以看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在11月23日發布的真人模擬嫦娥五號發射視頻及發射現場的籌備圖文引起了網友對嫦娥五號發射情況的極大關注,微博聲量逐漸增加,而11月24日嫦娥五號發射成功後,該事件微博聲量達到最高峰。
截至12月10日,話題#嫦娥探月#閱讀量突破1.8億,討論量超過6.9萬。與嫦娥五號任務流程相關的話題閱讀量大多超過千萬。其中話題#嫦娥五號上升器點火起飛#閱讀量達到1.9億,討論量為3.8萬;#嫦娥五號完成月面自動採樣封裝#閱讀量達到1億,討論量超過9640; #嫦娥五號完成樣品在軌轉移#閱讀量達到8081.8萬。相關話題的高關注度體現了網友對嫦娥探月事件的關注和嫦娥五號各組合體順利完成任務的喜悅。
從關鍵傳播用戶來看,@中國航天文創 @中國航天文化 等航天行業政務官微的積極互動,擴大了話題傳播範圍,而@人民網 @新京報 等媒體對嫦娥探月之旅的關注,讓更多網友參與到「胖五」探月之旅的討論中來。
從網友參與情況來看,嫦娥五號相關話題的傳播廣度值得關注。在統計周期內,「嫦娥探月」相關內容成功覆蓋了全國各省市。其中,北京網友對話題關注度最高,貢獻相關信息量達到7522條。話題內容的廣泛傳播體現了各地群眾對航天事業發展狀況的關注。
從熱詞分析上看,話題構成詞「中國」、「航天」、「嫦娥五號」、「探月」被多次提及,體現了網友對嫦娥五號工程順利開展的喜悅和對我國航天事業蓬勃發展的驕傲;「可愛」、「動畫」、「小劇場」等詞的出現表達了網友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擬人化科普方式的肯定和喜愛。
從表情分析上看,[好喜歡]、[中國贊]、[good]是網友在轉發微博時使用最多的表情,這表達了網友對嫦娥探月活動的讚美和中國科技進步的自豪;[心]、[中國贊]是網友在評論中使用最多的表情,表達了網友對航天工作者的支持和感激,對「胖五」順利完成各項任務的讚揚。
據鈾媒統計,11月23日至12月9日期間,@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共發布原創微博75條,其中16條為視頻內容。在統計周期內,@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的微博閱讀總量超過4375萬,轉發總量、評論總量、點讚總量均超過8千 。11月24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的微博影響力達到統計期間的最高峰77.89,官博的多維度、多形式、活潑、接地氣的宣傳方式,為「嫦娥探月」事件帶來可觀的傳播效果。
【事件點評】
嫦娥五號的探月之旅不僅是對航天人16年艱苦奮鬥、攻堅克難的探月成果檢驗,更是一個讓中國人民見證國家科技進步、航天事業永攀高峰的契機。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通過嫦娥五號的家書及航天五院的回信將航天專業術語與「胖五」和家人們的情誼相結合,與網友共情,讓網友從第一視角了解嫦娥探月工程,體會航天人的浪漫情懷。3D建模視頻和嫦娥五號探測器的實拍畫面讓網友客觀、生動地看到來自太空的科幻大片,展示中國航天技術的進步。而真人模擬嫦娥五號發射視頻和試驗隊員在發射場的vlog 則用輕鬆、活潑的方式介紹航天工程中的專業化內容,了解科研背後的航天文化。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作為航天類政務官微,用輕鬆、活潑的視頻和漫畫等形式拉近網友與航天行業的距離,用擬人化的溫情文字介紹航天事業中的高精尖內容,用探測器在太空中的監視畫面和實拍回應網友對探測器工作情況的好奇。這種多維度、共情式的科普方式值得其他行業政務官微參考借鑑。
(封面圖片源於網絡)
數據說明:本報告由微熱點撰寫製作,數據來源於微熱點、新浪輿情通、鈾媒等蜜度信息旗下大數據產品,部分引用外部公開數據與資料。歡迎引用及轉載本報告,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