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從嫦娥五號探月之旅看政務官微如何巧妙科普

2020-12-23 鈾媒

【摘要】

近年來,我國的航天事業蓬勃發展、舉世矚目。航天產業包羅眾多前沿技術,知識普及難度較高。為了讓更多的民眾了解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狀況,航天工作者們不斷通過政務官微科普航天知識,發布最新消息。從11月23日以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通過真人模擬發射視頻、嫦娥五號家書及回信、監視相機畫面等形式介紹「胖五」發射、制動、著陸、採樣、交會對接、返回等任務完成情況,回應網友關注,科普航天知識。

對此,鈾媒將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發布的嫦娥五號相關微博及其傳播數據進行深度分析,了解相關行業政務官微是如何對高科技內容進行活潑、溫暖、接地氣的傳播。

【事件概述】

11月24日凌晨4時,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運送至地月轉移軌道,開啟「胖五」探月之旅。為了讓網友更直觀、實時、全面地了解「胖五」工作情況,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通過視頻、漫畫、圖文等形式介紹嫦娥五號任務進展情況及部分關鍵技術。

11月23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發布真人模擬嫦娥五號發射視頻,5位航天工作者生動形象地演繹了嫦娥五號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以及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探月任務中的作用。視頻中藍色卡片代表的大地球和白色卡片圍成的小月球展示了航天人嚴謹又活潑的一面。

11月24日,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成功發射後,相關話題#嫦娥五號發射成功#閱讀量超過3.3億,討論量超過11.9萬@中國航天科技集團15條微博回應網友對嫦娥五號工程的好奇,通過#和我一起看航天#系列科普視頻解密發射場幕後故事,介紹16年間航天人的探月之路;並發布3D建模視頻介紹嫦娥五號未來23天左右的探月之旅各個任務環節;此外,嫦娥五號的Q版漫畫幫助網友迅速了解了月球土壤採樣任務的重大意義。

隨著嫦娥五號探月任務的逐步開展,@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通過7封嫦娥五號的家書6封航天五院的回信介紹嫦娥五號任務執行情況及部分關鍵技術。13封信件傳達出航天工作者對嫦娥五號順利執行任務的喜悅,也用第一人稱的方式介紹嫦娥五號近月制動等任務細節,回應網友關注的探測器外表閃閃發光的材質問題。

此外,@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還公布了國家航天局監視相機拍攝的畫面,展示#嫦娥五號著陸月球##嫦娥五號完成月面自動採樣封裝##嫦娥五號月表國旗展示照公布##嫦娥五號順利完成樣品在軌轉移##嫦娥五號對接組合體成功分離#等場景,讓網友從第一視角觀看來自外太空的科幻大片。

【傳播分析】

11月23日以來,嫦娥五號的探月之旅引發著網友的持續關注。據微熱點分析,11月23日至12月10日期間,與「嫦娥探月」相關的微博信息總量超過5.9萬條。從下圖可以看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在11月23日發布的真人模擬嫦娥五號發射視頻及發射現場的籌備圖文引起了網友對嫦娥五號發射情況的極大關注,微博聲量逐漸增加,而11月24日嫦娥五號發射成功後,該事件微博聲量達到最高峰。

截至12月10日,話題#嫦娥探月#閱讀量突破1.8億,討論量超過6.9萬。與嫦娥五號任務流程相關的話題閱讀量大多超過千萬。其中話題#嫦娥五號上升器點火起飛#閱讀量達到1.9億,討論量為3.8萬#嫦娥五號完成月面自動採樣封裝#閱讀量達到1億,討論量超過9640#嫦娥五號完成樣品在軌轉移#閱讀量達到8081.8萬。相關話題的高關注度體現了網友對嫦娥探月事件的關注和嫦娥五號各組合體順利完成任務的喜悅。

從關鍵傳播用戶來看,@中國航天文創 @中國航天文化 等航天行業政務官微的積極互動,擴大了話題傳播範圍,而@人民網 @新京報 等媒體對嫦娥探月之旅的關注,讓更多網友參與到「胖五」探月之旅的討論中來。

從網友參與情況來看,嫦娥五號相關話題的傳播廣度值得關注。在統計周期內,「嫦娥探月」相關內容成功覆蓋了全國各省市。其中,北京網友對話題關注度最高,貢獻相關信息量達到7522條。話題內容的廣泛傳播體現了各地群眾對航天事業發展狀況的關注。

從熱詞分析上看,話題構成詞「中國」「航天」「嫦娥五號」「探月」被多次提及,體現了網友對嫦娥五號工程順利開展的喜悅和對我國航天事業蓬勃發展的驕傲;「可愛」「動畫」「小劇場」等詞的出現表達了網友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擬人化科普方式的肯定和喜愛。

從表情分析上看,[好喜歡][中國贊][good]是網友在轉發微博時使用最多的表情,這表達了網友對嫦娥探月活動的讚美和中國科技進步的自豪;[心][中國贊]是網友在評論中使用最多的表情,表達了網友對航天工作者的支持和感激,對「胖五」順利完成各項任務的讚揚。

據鈾媒統計,11月23日至12月9日期間,@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共發布原創微博75條,其中16條為視頻內容。在統計周期內,@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的微博閱讀總量超過4375萬,轉發總量、評論總量、點讚總量均超過8千 。11月24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的微博影響力達到統計期間的最高峰77.89,官博的多維度、多形式、活潑、接地氣的宣傳方式,為「嫦娥探月」事件帶來可觀的傳播效果。

【事件點評】

嫦娥五號的探月之旅不僅是對航天人16年艱苦奮鬥、攻堅克難的探月成果檢驗,更是一個讓中國人民見證國家科技進步、航天事業永攀高峰的契機。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通過嫦娥五號的家書及航天五院的回信將航天專業術語與「胖五」和家人們的情誼相結合,與網友共情,讓網友從第一視角了解嫦娥探月工程,體會航天人的浪漫情懷。3D建模視頻和嫦娥五號探測器的實拍畫面讓網友客觀、生動地看到來自太空的科幻大片,展示中國航天技術的進步。而真人模擬嫦娥五號發射視頻和試驗隊員在發射場的vlog 則用輕鬆、活潑的方式介紹航天工程中的專業化內容,了解科研背後的航天文化。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作為航天類政務官微,用輕鬆、活潑的視頻和漫畫等形式拉近網友與航天行業的距離,用擬人化的溫情文字介紹航天事業中的高精尖內容,用探測器在太空中的監視畫面和實拍回應網友對探測器工作情況的好奇。這種多維度、共情式的科普方式值得其他行業政務官微參考借鑑。

(封面圖片源於網絡)

數據說明:本報告由微熱點撰寫製作,數據來源於微熱點、新浪輿情通、鈾媒等蜜度信息旗下大數據產品,部分引用外部公開數據與資料。歡迎引用及轉載本報告,請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奔月,揭探月工程背後的那些秘密
    評論區說說,看哪個「聰明鬼」能全猜中! 好啦,接著我們回歸今天的文章。 11月24日4時30分,當天眼妹還在睡夢中時,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海南島東北海岸的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
  • 大國重器拜大年|「嫦娥五號」:月殿迢迢,上下求索~
    「嫦娥五號」飛到月球取壤成功,讓中國航天成為全民驕傲,掀起全民的「追星」熱潮,「嫦娥五號」也成為了當之無愧的「年度頂流」。 「嫦娥五號」探月取土不僅是中華民族邁出了精彩的一步,也是全人類對星辰大海的探索踏上了一個新的階梯。「嫦娥五號」
  • 揭秘嫦娥五號探月十三大步驟
    嫦娥五號探月取樣成功歸來是中國航天事業的一次重大飛躍,其創造了五項中國之首,本文對嫦娥五號「籌備、發射、探月、第二次軌道修正、第一次近月制動、第二次近月制動、組合體分離、著陸月面、月面採樣、月面上升、交會對接與樣品轉移、環月等待與月地轉移、軌道器和返回器分離、著陸地球」整個過程的十三個步驟進行了詳細介紹。
  • 紅星深度丨嫦娥五號探月之旅:107臺發動機的23天護航
    12月19日,國家航天局在京舉行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交接儀式,標誌著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樣品儲存、分析和研究拉開序幕。▲在交接儀式活動現場,工作人員給嫦娥五號月球樣品容器蓋上紅布據統計,「嫦娥五號」從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出發奔向月球,經地月和環月飛行,在月面選定區域著陸,完成月球樣品採集工作,從發射入軌到返回器再入回收,共經歷11個飛行階段,23天的太空探險。
  • 國家航天局舉行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交接儀式
    月球樣品移交中科院  12月19日,國家航天局舉行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交接儀式,嫦娥五號探測器從月球採集帶回的1731克月球樣品被移交至中國科學院。這標誌著嫦娥五號任務由工程實施階段轉入科學研究新階段,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樣品儲存、分析和研究工作拉開序幕。當天,中科院國家天文臺接收這批樣品,並送入國內首個月球樣品實驗室。
  • 國務院新聞辦就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
    今天凌晨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月球樣品在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大家對嫦娥五號非常關注,也非常關心,今天我們非常高興邀請到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先生,探月工程三期總設計師胡浩先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探月工程副總指揮楊保華先生,國家航天局新聞發言人許洪亮先生,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李春來先生,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總工程師謝劍鋒先生。請他們向大家介紹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的有關情況,並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 歐航局官員:嫦娥五號探月任務意義重大 期待嫦娥五號凱旋
    嫦娥五號返回器很快將攜帶月壤回到地球,這個讓人類等了幾十年的重要時刻也牽動著歐洲航天同仁的心。歐洲航天局國際事務部官員伯奎斯特在接受總臺記者專訪時就表示,嫦娥五號探月任務意義重大,他期待嫦娥五號凱旋。  嫦娥五號返回器很快將攜帶月壤回到地球,這個讓人類等了幾十年的重要時刻也牽動著歐洲航天同仁的心。
  • 嫦娥五號順利歸來,有何意義,你還記得中國一共探月幾次嗎?
    12月17日,嫦娥五號順利返回,還帶回了用探測器取的月球土壤。研究表明,月球土壤不含任何有機的養分,還很乾燥,所以是不能種菜的。不能種菜,那我們以後移民月球還有希望嗎? 人類為了尋求未來外太空發展,必須先得探測研究月球,因為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星體。
  • 嫦娥五號回程牽動幾個兵種?探月歸來發揮巨大作用,全軍矚目
    要說2020年下半年最振奮咱們國家士氣的事情,嫦娥五號上天探月一定榜上有名。在過去的半個月中,嫦娥五號的各種消息充斥在各大新聞客戶端的頭版頭條,經過漫長的等待,萬眾矚目的嫦娥五號終於回家了!為了確保獲得更精確的測控數據,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兩支活動測控分隊早就提前一天嗎在平均海拔4500米的藏北高原和內蒙古四子王旗嚴陣以待;CCTV的嫦娥五號探月報導小組全天無休,守在攝像機和電腦前等待著為全國人民甚至是全世界人民傳遞嫦娥五號成功回程的消息。
  • 嫦娥五號攜土特產回家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總體設計部嫦娥五號探測器總體主任設計師孟佔峰說。如何降溫?出發時通體雪白,但返回地球時,由於受到大氣層劇烈摩擦產生的高溫燒灼,嫦娥五號變「黑」了。「再入的速度提高1倍,再入熱量將提高8到9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總體設計部嫦娥五號探測器結構分系統主任設計師董彥芝說,如此高的溫度,一旦進入返回器的內部,後果將不堪設想。
  • 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交接儀式在京舉行 劉鶴出席交接儀式並講話
    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交接儀式在京舉行 劉鶴出席交接儀式並講話 2020-12-20 0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嫦娥五號成功發射,一起來深入了解中國探月工程的幕後故事
    嫦娥五號成功發射,一起來深入了解中國探月工程的幕後故事 video 中國探月工程青少年科普節目
  • 嫦娥五號月球樣品交接儀式舉行
    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攝本報北京12月19日電(記者馮華、葉雨恬)19日上午,國家航天局在京舉行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交接儀式,與部分參研參試單位一道,共同見證樣品移交至任務地面應用系統,標誌著嫦娥五號任務由工程實施階段正式轉入科學研究階段,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樣品儲存、分析和研究拉開序幕。
  • 回顧嫦娥五號探月之旅高光時刻 網友直呼放開我我要看
    回顧嫦娥五號探月之旅高光時刻 網友直呼放開我我要看時間:2020-12-17 10:0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回顧嫦娥五號探月之旅高光時刻 網友直呼我放開我我要看 11月24日4時30分,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圓滿成功,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來源/國家航天局
  • 每月一聞|嫦娥奔月,繼往開來!|地球|月球|嫦娥五號|嫦娥四號
    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號踏上奔月之旅。12月14日成功軟著陸在月球表面,隨後,著陸器與「玉兔號」月球車完成互拍並將圖像傳回地面,實現我國探月工程第二步戰略目標。點擊播放 GIF 0.0M嫦娥五號的任務——在月球正面未曾探索過的區域收集塵埃和碎片並將其送回地球,以便於分析月球形成演化歷史。
  • 深度分析:從海南交警處理違停事件看政務官微如何應對突
    【摘要】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政務部門開通官微暢通溝通渠道,通過線上服務解決群眾關切的問題。例如,@南京玄武城管及時響應網友反映的小區垃圾未分類問題,排解市民困擾;@山西高速交警四支隊十一大隊 在1小時內快速查處群眾舉報的貨車司機高速上開直播事件,嚴查違規駕駛……政務官微通過及時有效的線上服務,快速解決百姓難題,將為民服務扎紮實實落到實處。因此,如何積極回應群眾關注事件、公開政務處理過程已經成為政務官微的必修課。
  • 紀錄片《飛吧 嫦娥》:第一時間解密探月工程科技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2月23日消息,12月17日,嫦娥五號成功將月壤帶回地球,圓滿完成了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任務的最後一步。伴隨這一歷史性時刻共同到來的,還有新鮮出爐的關於嫦娥五號的科技解讀。「嫦娥五號」怎麼登月?
  • 嫦娥五號「挖土」歸來實現我國航天史上多個重大突破
    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誌著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  凌晨1時許,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通過地面測控站向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注入高精度導航參數。
  • 嫦娥五號凱旋歸來 中國有了往返月球「雙程票」
    中新社北京12月17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返回器17日凌晨安全著陸,凱旋歸來。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誌著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
  • 微視頻丨探月之夢
    習近平在祝賀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的賀電中的這句話,豪情滿懷,催人奮進!習近平在賀電中指出,嫦娥五號任務作為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2020年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載「土」歸來,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