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回程牽動幾個兵種?探月歸來發揮巨大作用,全軍矚目

2020-12-23 利刃號

要說2020年下半年最振奮咱們國家士氣的事情,嫦娥五號上天探月一定榜上有名。在過去的半個月中,嫦娥五號的各種消息充斥在各大新聞客戶端的頭版頭條,經過漫長的等待,萬眾矚目的嫦娥五號終於回家了!

網友等待嫦娥五號回家所做的海報

根據官方消息,嫦娥五號已於17號凌晨返回地球。為了確保獲得更精確的測控數據,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兩支活動測控分隊早就提前一天嗎在平均海拔4500米的藏北高原和內蒙古四子王旗嚴陣以待;CCTV的嫦娥五號探月報導小組全天無休,守在攝像機和電腦前等待著為全國人民甚至是全世界人民傳遞嫦娥五號成功回程的消息。

嫦娥五號返回艙著陸現場

那麼嫦娥五號這次萬眾矚目的"歸家之旅",除了帶回珍貴的月壤樣品之外,還有什麼其他作用呢?當然有!而且作用非凡。首先我們要明確,嫦娥五號這次回程是按照彈道形式進入的大氣層,然後採用了二次彈道的模式,在進入大氣層後通過"打水飄"的模式減速。本質上,這次嫦娥五號的回程也是我國太空飛行器變軌能力的一次有力印證。

本次探月任務全過程

提到二次彈道,想必很多朋友都不會陌生。二次彈道技術並不僅僅是運用在太空飛行器的返回艙上,其更加廣泛的運用場景是彈道飛彈上。通過二次彈道的變軌技術,可以讓彈道飛彈在大氣層內以一種無規律的狀態飛行,目前絕大多數的反導系統都只能攔截既定彈道的飛彈,而傳統彈道飛彈突防也是靠極快的速度去賭一個對方攔截飛彈的時間差,二次彈道技術的出現就徹底改變了攻防雙方對拼速度的局面,連飛彈怎麼飛你都無法預判,拿什麼攔截?

嫦娥五號返回地球流程示意圖

因為二次飛彈技術包含了如此多的軍事意義,不少網友也大開腦洞,把這次嫦娥五號返回艙的返程當成是一次軍事攻擊演練,演習從太空發射一枚核彈攻擊敵國重要目標,用二次彈道"打水飄"技術規避敵方反導部隊攔截,最終精確命中目標。想法固然有趣,但我們更願意把它當成是一次對咱們多軍兵種單位一次很好的實操作業。

外媒普遍關注中國反導技術進程

嫦娥五號返回艙以"打水飄"技術返程,最直接的方式是可以讓我們的反導部隊來一次全系統全要素的模擬演習。因為根據嫦娥五號的返回程序,首先是錄入返回點彈道數據,也就相當於給一枚在太空中的彈道飛彈輸入瞄準數據,在距離地面120公裡時第一次氣動減速,下降至一定高度後再度躍起衝出大氣層,到達最高點後通過滑行下降的方式實現第二次氣動減速,除了最後在一萬米上空打開降落傘以外,本質上與採用"半彈道跳躍再入技術"的彈道飛彈沒什麼差別。

再入彈道示意圖

自東風-17飛彈採用乘波體突防技術成功後,各國對於"半彈道跳躍再入技術"彈道飛彈的研究相當激烈,目前俄羅斯就正在研究可以用於"亞爾斯"和"薩爾馬特"洲際彈道飛彈的超高機動突防戰鬥部,針對傳統的反導系統,"水飄彈"正在逐步倒逼反導系統的轉型升級。

而對於咱們自己而言,雖然我們擁有了東風-17這種利劍,但我們手裡的"盾"有多堅固,誰也說不清。這次嫦娥五號的回程,就是一個絕佳的實戰機會。

打破了原有反導格局的東風-17彈道飛彈

光靠紙面上的數據模擬,永遠看不出真正的問題所在。而對於咱們的反導部隊和雷達預警兵種等,本次嫦娥五號的返回艙就可以被當成來襲敵方飛彈,如何在大氣層將其鎖定?如何在其變軌後發射攔截飛彈將其摧毀?第二次進入大氣層敵方飛彈會暴露哪些問題?對於咱們的反導部隊而言,這些都是不可多得的經驗。

當然了,有不少朋友提出,嫦娥五號返回艙與東風-17何者更難攔截?如果真的需要實戰經驗,我們打幾發東風-17讓咱們的飛彈系統去攔截不就得了。從現實層面看,攔截嫦娥五號返回艙比攔截東風-17的難度當然小了不止一點點。東風-17採用的乘波體技術可以實現飛彈在空中多次變軌,而嫦娥五號返回艙只能變軌一次,但是反導系統的進步也不一蹴而就的,全世界反導系統都頭疼的多段變軌既然難以解決,我們可以先從單次變軌開始解決。並且,飛彈試驗從來就不是一個低成本的事,有這個機會,當然是能利用就多多利用。畢竟,咱們從來就不是為了面子失了裡子的人。

相關焦點

  • 歐航局官員:嫦娥五號探月任務意義重大 期待嫦娥五號凱旋
    嫦娥五號返回器很快將攜帶月壤回到地球,這個讓人類等了幾十年的重要時刻也牽動著歐洲航天同仁的心。歐洲航天局國際事務部官員伯奎斯特在接受總臺記者專訪時就表示,嫦娥五號探月任務意義重大,他期待嫦娥五號凱旋。  嫦娥五號返回器很快將攜帶月壤回到地球,這個讓人類等了幾十年的重要時刻也牽動著歐洲航天同仁的心。
  • 揭秘嫦娥五號探月十三大步驟
    嫦娥五號探月取樣成功歸來是中國航天事業的一次重大飛躍,其創造了五項中國之首,本文對嫦娥五號「籌備、發射、探月、第二次軌道修正、第一次近月制動、第二次近月制動、組合體分離、著陸月面、月面採樣、月面上升、交會對接與樣品轉移、環月等待與月地轉移、軌道器和返回器分離、著陸地球」整個過程的十三個步驟進行了詳細介紹。
  • 音樂製作人劉牧創作歌曲孫楠演唱《背影》歡迎嫦娥五號凱旋歸來
    17日晚,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此次探月工程創下5個中國首次,歷經23天的探月飛行凱旋歸來,是國人非常值得驕傲的一件事,並向中國航天工作者們致敬!
  • 嫦娥五號奔月,揭探月工程背後的那些秘密
    11月24日4時30分,當天眼妹還在睡夢中時,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海南島東北海岸的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 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嫦娥五號攜土特產回家
    遠望3號船在黑暗中牽著嫦娥五號「放風箏」,為返回器穿越黑障區、實施關鍵一跳牽線搭橋,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同樣執行測控任務的,還有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的兩支活動測控分隊。為準確預報返回器落點,精準指引搜索回收分隊快速實施回收,他們千裡轉場,分別在四子王旗著陸場和平均海拔4500米的藏北高原,靜候嫦娥五號「回家」。
  • 嫦娥五號探月成功,六七十年代,太空宣傳畫什麼樣?
    ……一直是人們好奇的問題,嫦娥奔月牛郎織女,就是我們熟知的太空神話,也是太空探索的萌芽。然而隨著近期嫦娥五號的成功探月,舉國歡慶的同時,月球對於我們也將逐漸揭開神秘的面紗。雖然早已知道嫦娥只是神話,取樣的科學價值無疑更具實用性。六七十年代,探索技術有限,人們是怎樣幻想太空的呢?圖為1962年,乘坐飛艇遨遊太空。
  • 國務院新聞辦就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
    今天凌晨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月球樣品在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 吳豔華:女士們、先生們,各位媒體朋友們,大家下午好,很高興和我的五位同事出席今天的新聞發布會。今天凌晨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成功著陸,任務獲得圓滿成功。習近平總書記親致賀電,高度肯定嫦娥五號任務是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攻堅克難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這是對全體參研參試科技工作者的極大鼓舞和鞭策。
  • 嫦娥五號凱旋歸來 中國有了往返月球「雙程票」
    中新社北京12月17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返回器17日凌晨安全著陸,凱旋歸來。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誌著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
  • 回顧嫦娥五號探月全程,5項首次全球矚目,中國以外沒國家做得到
    11月21日,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成功;12月1日,探測器成功著陸月球;12月2日,探測器順利在月球表面,執行自動採樣任務;12月3日,五星紅旗在月面成功展開,嫦娥五號實現了中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12月6日,首次進行月球軌道無人對接,之後嫦娥五號經過了環月等待以及月地轉移軌道修正等多個階段
  • 嫦娥五號:求索寰宇開新篇
    十年磨劍,載譽歸來!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成功著陸。 過去的23個日夜,嫦娥五號完成了1次對接、6次分離,兩種方式採樣、5次樣品轉移,經歷了11個重大階段和關鍵步驟,環環相連、絲絲入扣。
  • 深度分析:從嫦娥五號探月之旅看政務官微如何巧妙科普
    【事件概述】11月24日凌晨4時,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運送至地月轉移軌道,開啟「胖五」探月之旅。11月23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發布真人模擬嫦娥五號發射視頻,5位航天工作者生動形象地演繹了嫦娥五號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以及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探月任務中的作用。視頻中藍色卡片代表的大地球和白色卡片圍成的小月球展示了航天人嚴謹又活潑的一面。
  • 探月精神激蕩奮鬥豪情
    習近平總書記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祝賀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勉勵探月工程任務指揮部並參加嫦娥五號任務的全體同志「大力弘揚追逐夢想、勇於探索、協同攻堅、合作共贏的探月精神,一步一個腳印開啟星際探測新徵程,為建設航天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再立新功,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的開拓性貢獻。」
  • 嫦娥五號搭載物品交接儀式暨研討會在京舉行:種子、晶片完好歸來
    IT之家12月24日消息 昨日,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搭載物品交接儀式暨航天重大工程助推相關行業科技自立自強研討會在京舉行。嫦娥五號任務自 2020 年 11 月 24 日成功發射,歷經 23 天的飛行,於 12 月 17 日順利返回。
  • 嫦娥五號任務有哪些難點、創新點?探月工程設計師說了這幾個「前所...
    駐京記者 潘子璇/攝【新民晚報·新民網】探月工程三期總設計師胡浩在今天下午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作為探月工程三期的嫦娥五號任務,和前期任務比,技術跨度是比較大的。探月工程實施到今天,前面已經成功實施了嫦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和返回試驗,五次任務都取得了圓滿成功,每次任務都比前一次有較大的進步。「對於嫦娥五號任務來講,這次與嫦娥三號、四號比,應該說跨度更大。我們前面是在月球上進行巡視勘察,這次主要是採樣返回。
  • 嫦娥五號挖土歸來 嫦娥5號在太空飛行多久、共幾天
    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圓滿收官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按照預定方案降落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這是人類探月歷史60年來由中國人書寫的又一壯舉,標誌著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收官之戰取得圓滿勝利。
  • 嫦娥五號順利歸來,俄美英三國態度迥異,新的「太空競爭」到來
    我國古代就有「嫦娥奔月」的神話傳說,賦予了月亮以所有美好的想像與描繪。在上世紀美國將人類送上月球,並帶回了土壤,蘇聯也成功完成了月球取土,與月球的親密接觸曾一度讓人們非常興奮。然而幾十年過去了,曾經的探月大國美國沒再做過探月嘗試,蘇聯則早已解體、航天「遺產」由俄羅斯繼承。
  • 探月精神激蕩奮鬥豪情(人民論壇)
    習近平總書記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祝賀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勉勵探月工程任務指揮部並參加嫦娥五號任務的全體同志「大力弘揚追逐夢想、勇於探索、協同攻堅、合作共贏的探月精神,一步一個腳印開啟星際探測新徵程,為建設航天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再立新功,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的開拓性貢獻。」
  • 嫦娥五號到家了!習近平發來賀電
    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安全著陸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如期完成習近平致電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祝賀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嫦娥五號搭載物品交接儀式舉行
    本報北京12月23日電(記者馮華)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今天舉行了嫦娥五號搭載物品交接儀式暨助推行業科技自立自強研討會。除月球樣品之外,嫦娥五號返回器上也搭載了相關物品,包括冬奧會吉祥物、徽章、水稻、苜蓿種子等材料,致敬抗疫工作者的歌曲、科普繪畫作品以及中國飛鶴嬰幼兒配方食品等物品。
  • 77臺發動機助力嫦娥五號探月往返,多個突破背後是大國工匠合力
    24日凌晨,「胖五」將嫦娥五號姐姐送向前往月球的路上,而這一次是中國探月工程歷史上最重要的一刻,我們不光將實現四個首次:首次在月球表面無人自動採樣;首次從月面直接起飛;首次在月球軌道上進行無人交會對接,首次帶著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