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京記者 潘子璇/攝
【新民晚報·新民網】探月工程三期總設計師胡浩在今天下午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作為探月工程三期的嫦娥五號任務,和前期任務比,技術跨度是比較大的。探月工程實施到今天,前面已經成功實施了嫦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和返回試驗,五次任務都取得了圓滿成功,每次任務都比前一次有較大的進步。
「對於嫦娥五號任務來講,這次與嫦娥三號、四號比,應該說跨度更大。我們前面是在月球上進行巡視勘察,這次主要是採樣返回。為了能夠可靠地實施嫦娥五號任務,就要突破在月球上採樣返回碰到的新技術,怎麼能夠實現在月球上可靠地採樣,並且把月球的樣品可靠地封裝到真空容器當中,並且在月球上進行轉移,轉移到我們自身的返回系統當中去,這整個的過程和前面相比都是新的,都是有創新性的。」 胡浩說。「另外,從月球上採集的樣品如何返回地球,必須要在月球上升,要發射火箭,把它打到月球軌道上來,這對我們航天發展來講,應該說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也是前所未有的。」
「在月球軌道上,我們留了軌道器,為了能夠多採一些樣品,我們在月球軌道上還要搞一次交會對接,月球軌道的交會對接和地球軌道也有很大的不同,一是目標比較小,月球又比較遠,要求的自主能力就比較強,同時測控手段有限,支撐的條件也有限,所以交會對接也是我們要克服的難點,也是創新點。」 胡浩說。
「從月球軌道回來,再入大氣是接近第二宇宙的速度,這和我們以前,不管是載人航天還是以前的再入任務來比,速度快了很多,帶來的熱的影響、控制能力的影響、精度的影響都很大,這對我們來講也是個重要的突破。」
胡浩表示,我們在立項之初,自主創新是我們的目標,也是我們的主旨。同時,為了帶動航天技術的進步和發展,提升整體技術空間的能力,我們設計了整個一套工程體系,都有創新性,包括我們的運載火箭,首次使用長徵五號作為發射平臺,也帶動了運載火箭技術的發展。建立了深空測控網,使我們深空測控能夠達到全球布局,支撐整個任務的完成。所以,長徵五號任務的實施,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探月工程系統地帶動了我國航天科技的整體發展。(新民晚報駐京記者 潘子璇)
【來源:新民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