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軍大授銜時作為十大元帥中最年長的一位,朱德被授予元帥軍銜時已經69歲了,與最年輕的元帥林彪相差了21歲,可謂是大器晚成。
早年經歷:
朱德生於1886年,正是風雨飄搖的滿清晚期,21歲以優異的成績考入雲南講武堂,在這裡,結識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同年加入同盟會,1911年,響應辛亥革命,參加了重九起義,1914年,先後擔任副團長、團長,長期與土匪作戰,早期的「遊擊戰」思想開始萌生,1916年,袁世凱稱帝,30歲的朱德隨蔡鍔將軍參加了護國討袁戰爭,次年參加了反對段祺瑞政府的護法戰爭,時任滇軍旅長。
在幾年的軍旅生涯中,朱德意識到,多年的戰爭並沒有解決任何問題,戰爭的目的還停留在軍閥割據、爭奪地盤的利益之爭,並不能救國救民,1922年,36歲的朱德在德國考察期間,結識了24歲的周恩來,一番交談,豁然開朗,在周恩來的介紹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此開始為了理想、為了信仰而戰鬥。
堅定的革命者:
1927年,與周恩來、賀龍、劉伯承、葉劍英、葉挺等人領導了南昌起義,創建了人民軍隊,那個時候,朱德任務是拖住南昌城內的守備首腦,以便起義順利進行,相對於賀龍、葉挺的職位,還是有差距的,而當時,朱老總已經41歲了,賀老總31歲,當時剛滿20歲的林彪也在部隊裡面。
起義失利後,為掩護主力部隊南下,朱德率領3000名將士,於三河壩阻擊追兵——錢大鈞率領的兩萬餘人,激戰三晝夜,順利完成任務,3000人的部隊也只剩下了800人,之後朱德、陳毅帶領這支部隊投靠進步軍官範石生部,經過幾個月發展再次發展到幾千人規模,1928年,朱德、陳毅率領這支隊伍上了井岡山,與毛澤東秋收起義的部隊勝利會師,從此,朱毛緊緊地聯繫在一起,星星之火終於燎了起來。
確定了地位:
朱德與毛澤東的會師是軍史上極為重要的事件,兩人相得益彰,並肩戰鬥,經歷了領導井岡山鬥爭、中華蘇維埃反圍剿戰爭,朱德逐步在軍隊取得了威望,確立了自己的地位,1934年長徵出發時,朱德已經是48歲的「高齡」了,時任紅一方面軍總指揮,對比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那時候只有33歲。
1936年陝北會師時已經50歲,後三軍改編為八路軍,51歲的朱德被任命為八路軍總指揮,正式成為我軍的軍事最高指揮官,解放戰爭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同毛澤東一起決策,解放了中國,救國救民的理想終於實現。
大器晚成:
1955年,全軍大授銜,時年69歲的朱德被授予元帥軍銜,排在十大元帥第一位,可謂是實至名歸、眾望所歸,朱老總奮鬥一生,成了我軍大器晚成的開國元勳之一,當受後人永遠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