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的時候,那時喵老師還沒來到這世上,香港TVB有一部大劇名為《大時代》,鄭少秋和劉青雲主演,據說是一代人的回憶,去年我閒來無事,抱著看熱鬧的心態把這部劇好好看了一遍。
該劇以20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的香港金融市場為背景,透過兩個家庭,兩代情仇,展現名利與人性的糾纏(摘自百度百科)。你細品這介紹,這部劇裡充滿了復仇、對賭、運氣、燒錢、虎口奪食等神奇的氛圍,總之,劇情跌宕起伏,金融商戰題材硬是玩出了性感荷官在線發牌的既視感,吸引了當年一大批人,大概也給這批人造成了一些奇怪的影響,用韓師傅的話說:
"知道的這是香港證券交易所,不知道的還以為這是澳門國際"。
然而在喵老師這種專業金融"社畜"眼裡,這部劇的炸裂程度不亞於近期引爆全網驚雷的《雷霆戰將》。現實裡,你的仇家要是知道你在炒股票,怕是做夢都要笑醒。資本市場裡,哪有那麼多對賭,喵老師的理解是:
"咱就那點錢,把市場的主導力量當對手,那叫蠢。你這邊是真賭,人家那邊叫投資。"
如果你想憑藉影視作品來掀起資本主義這個小姑娘的連衣裙,那不如去看看大洋那邊的影視作品,論掀自己底褲,還是要服美國人的。
自打中國證券市場1990年成立以來,有過那麼幾次分水嶺,喵老師認為最近的一次應該是2017到2020年,這次是針對投機倒把割韭菜的"鐮刀"們的一次圍剿,2017年底的白馬行情是開始,易會滿主席上臺以來至今應該算是絕殺。2019年以來的行情,一直是強者恆強的局面,同一個行業大致可分為主導地位公司和其他公司,當主導地位公司的股價一路飛升時,在大家期待補漲的目光中,其他公司的股票漲勢感人,這不禁讓人感嘆:
"這騾子和馬還真不一樣"。
此外,現在的監管環境下,任何上市公司股價異動都將喜提交易所問詢函一張,監管會親切地問候你到底有沒有啥應披露而未披露的事兒……有時候股價異動這事兒,上市公司遠比投資者更緊張。每當市場上的資本大鱷想要圈地養韭菜,韭菜還沒長出來,監管立馬一鐵鍬,把種子都給揚了。這大概是純技術流玩家最後的絕唱。
這兩天,喵老師和韓師傅做了一項統計,剔除近兩年發行的539支新股,今年以來漲幅跑贏滬深300的股票有1334支,佔全市場(剔除近兩年的新股)37.37%。漲幅超過創業板指數的股票有634支,佔全市場(剔除近兩年的新股)17.76%。近兩年各大指數都呈現出上漲趨勢,各行業的指數ETF基金漲勢也遠超該行業內的大多數公司,比如說科技ETF三月三十日上市至今漲幅44.64%,單就科技100指數成分股而言,股價漲幅超過44.64%的上市公司僅有40家,佔比40%;再比如酒ETF今年漲幅83.33%,整個釀酒行業漲幅超過83.33%的上市公司只有9家,佔比25%……
單純投資行業ETF基金的回報情況
從現實來看,中國證券市場已經結束了指數不漲個股瞎漲的混亂年代,結果看來,這對全國人民而言都是歡天喜地的大好事,這時才是全國人民共同享受改革開放紅利的大時代。這個時代,受傷的只是那些還幻想當鐮刀的"韭菜"們,聽喵老師勸一句:
"大家都是韭菜,團結起來坐飛機不香嗎?"
總之,那個只有少數人賺錢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這是一個無論你貧困還是富有,健康還是疾病,一心一意,忠貞不渝,就能賺到錢的好時代。這,大概是一個人人都能賺錢的大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