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全民寫作大賽#
2019年江蘇卷:根據文言文材料寫作文
根據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文體自選。
物各有性,水至淡,鹽 得味。水加水還是水,鹽加鹽還是鹽。酸甜苦辣鹹,五味調和,共存相生。百味紛呈。物如此,事猶是,人亦然。
涓涓雋語作文如下: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生活中一些分道揚鑣的夫妻、朋友最常用的藉口和理由就是性格不合。何為合?在一般人的概念中,與對方的脾氣、想法、處事方式相一致為合;不合就是對方的脾氣、對事物的看法及行事方式與自己的相差很大,甚至是截然相反。說白了所謂的不合就是對方沒有符合自己的要求,沒有附 和自己的思想行為而產生的不愉快的心理。其實在我看來,君子和而不同,存同求異是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最好模式。
世上萬物正是因為有所不同,才能相互調和互補,才能發揮出更大的功效作用。拿水和鹽舉例,水單獨用只能起到補充水分的作用;鹽單獨用能起到殺菌消炎,刺激味覺,補充人體氯化鈉的作用。把二者按一定的比例混在一起製成鹽水,就同時發揮了水和鹽的作用。
物如此,人亦然。人與人之間有所不同,才會互相促進,取長補短,有所進步。先賢孔聖人在2000多年前就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觀點。孔子的觀點是說君子要和周圍的人保持一種融洽的關係,製造一種和諧的氛圍。但這種「和」只是指與周圍的環境,周圍人的關係相「和諧」,而不是與別人的見解看法「相和」。反而對事物要有自己的獨立見解和不同看法,為了討好他人而人云亦云,盲目附和,在孔夫子眼裡就是小人行徑。這樣的人雖然表面上看似乎和別人能保持一致,但這並不一定是內心真正的和,彼此內心的想法無從得知。
真正的「和」是追求人的自然本性,尊重自己的內心,也尊重他人的內心。存同求異是君子「和」的基礎。這樣的兩個人在一起,雖然「不同」,但彼此尊重、包容,焉能不「和」?由此看來,凡是打著性格不合而分手的兩個人拋開愛與不愛這個問題不說,從先賢的君子和而不同的觀點來看,其中的一個人必定是做得不夠「君子」。
這裡需要說明一下,孔子所說的「小人」並不是指我們今天所說的人格卑鄙、道德敗壞的人,而是指幹不了什麼大事的,普通平庸之人。諸位想想,一個唯唯諾諾,人云亦云,連個想法都沒有的人會有什麼大的出息呢?只能做個孔子眼中的「小人」。這樣的「小人」還好,雖然平庸無本事,但最起碼不能危害到國家和社會。如若像秦二世時期的丞相趙高指鹿為馬,顛倒黑白這樣的人,以及附和他的那些大臣,才是我們現代意義上人格卑鄙的小人。
天造萬物,其各有性。味有五味,酸甜苦辣鹹。五味調和,方利人體。人有剛柔,過剛易折,過柔則糜。唯有剛柔並濟,方能長久。天造萬物,物種不同。花草樹木,動物植物皆為生靈。人為萬物之靈,雖與其本質不同,然和諧共處,互不相犯,共存共生,方符合君子之道,天地之道。
作者:涓涓雋語
願涓涓雋語如同涓涓細流慢慢注入你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