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忙前忙後照顧外孫,女兒女婿卻躺著玩手機!」老人的話太心酸

2020-12-20 萌孩控

老話常說「有媽的孩子像個寶」,這句話放在80後90後身上最為合適。哪怕如今大多數人已結婚生子成為媽媽,可每次回到家他們在老母親面前還是孩子模樣。

一、「我忙著照顧外孫,女兒女婿卻躺著玩手機」

要說什麼時代的女性最苦,我想70後算是最有話語權的一代。那個年代的多數女性因為受教育文化有限,在結婚生子方面多屬於盲婚啞嫁,在鄉裡人的相親介紹中認識大半年,基本上婚姻就這般定了型。

嫁人後,她們不僅要承擔起養育孩子的重擔,而且家裡的農活還不能丟,可謂是實實在在的家裡家外一把手。如今,70後女性成婚比較早的年齡也將近50歲,其中有人已經抱上了孫子,過著四代同堂的生活。

但如果你以為這僅僅是幸福的開始,那就大錯特錯了!就像50歲的劉阿姨,自從女兒請她幫忙照顧外孫開始,她的人生簡直像是又回到了忙碌不堪的三十年前。

劉阿姨的女兒嫁到外省後,幾乎只有過年才會回來一兩次,為此家裡確實有點冷清。可對於劉阿姨來說,忙碌了一輩子的她正好有時間打打麻將,和小姐妹跳跳廣場舞,每天睡到自然醒,這種生活真的太舒服。

可就在半年前,女兒生了外孫沒人照顧,劉阿姨只好過去幫忙,每天從早到晚帶娃、做飯、整理家務,忙得天昏地暗。可女兒和女婿看到之後,只會口頭上說幾句辛苦的好話,或者買一兩件衣服,根本沒有幫忙分擔家務和照顧孩子的實際行動。

本來想著女兒女婿上班很累,她照顧孩子也沒什麼怨言,可是下班過後或周末在家,兩口子除了癱在沙發上玩手機,更是連飯都不做,更別提帶著孩子出去遛遛彎。為此,劉阿姨氣得說不出話來,可偏偏又心疼女兒不敢說什麼。

二、為什麼兒媳婦,都只想要親媽帶娃

1、和婆婆相處不來

自古以來,婆媳矛盾就是最令人頭疼的一件事,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存在。而且,現在的年輕女孩多是家裡的獨生女,平常被父母嬌寵長大的,她們很難放低身姿去主動討好婆婆。

於是,為了儘量避免婆媳矛盾的產生,她們只好多規避和婆婆在一起的相處時間,所以就想讓親媽帶娃而不是婆婆。

2、親媽照顧孩子更放心

眾所周知,年輕人和老年人的育兒觀念和養育方式有很大的不同,為了避免因帶娃引發的爭執,所以年輕媳婦更願意親媽幫忙。

畢竟,和親媽溝通交流可以直言直語,而和婆婆說話則多了幾分小心思,假若兩人都各執己見,那麼最後只會越鬧越兇,對於家庭關係的維護沒有幫助。

但親媽不同,基本上女兒所堅持的她們就會照做,畢竟目的都是為了孩子好。

3、不用擔心婆婆說自己壞話

有很多兒媳婦和婆婆的關係很尖銳,而丈夫又因為情商低難以中和關係,所以兩邊都看不慣對方的為人處世。

而好玩的是,有些媳婦擔心孩子和婆婆生活在一起,會破壞她們的親子關係,比如在孩子面前說媽媽的壞話或表達對媽媽的不喜歡之情等等,這些小因素都會導致兒媳婦不願意婆婆幫忙帶娃。

三、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其實是父母的陪伴

對年輕人而言,不論是公婆照顧孩子,還是親媽親爸上場,這對孩子來說都不是最好的事情。特別是在孩子3歲以前是安全感形成的關鍵時期,這階段父母如果能親自陪伴或照顧孩子,這對他們的成長至關重要。

另外,老人帶娃也不是他們的責任和義務,只不過出於對兒女的心疼,想要多出幾分力罷了!因此,年輕夫妻不要隨意指使老人或責罵老人,哪怕他們帶娃不是太科學,但他們也犧牲了自由時間,所以懂得感恩才是年輕人要做的事情。

相關焦點

  • 幫女兒帶3年外孫,女婿一句話,讓老人寒心:再閒也不幫女兒帶娃
    但是,前不久發生的一件事情,卻讓王阿姨心如死灰,她對自己當初進城照顧孫子的決定懊悔不已,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據悉,當時王阿姨一如往常為女兒女婿準備晚飯,這時貪玩的孫子突然衝了過來,直接把王阿姨絆倒,而王阿姨手中的一鍋熱湯也順勢灑了出來。
  • 一位姥姥分享,給女兒看娃千萬別伸手要錢,女婿的話像「軟刀子」
    姥姥帶娃,卻帶出了心酸姥姥帶娃成了普遍現象後,大部分的家庭都其樂融融,孩子健康地成長,家庭也相對和睦,但也有家庭只是老人在勉力維持,她心裡的苦,女兒看不懂,女婿不在意,老人滿腹的委屈,無從訴說。姥姥帶孩子,女婿回家就躺沙發上玩手機56歲的李姥姥退休後,給女兒帶孩子,她比較勤快,早晨六點多起床,給女兒女婿把早餐做好,送他們上班後,寶寶也醒了,弄好輔食,收拾完家務,就推著外孫去買菜,中午大人們不回來,李姥姥就隨便對付一口,跟孩子一起睡個午覺,接著就開始準備晚餐,一直忙活到晚上十點多,寶寶睡了
  • 老伴生病女兒女婿來照顧,看到女兒殷勤的樣子,我立馬藏好房產證
    一位64歲母親自述:老伴生病後,女兒女婿來照顧,看到女兒獻殷勤的背影,我立馬的藏好了房產證。後來女兒35歲的時候,找到了一個對象,談了一段時間後兩人就結婚了,女婿是一個很好的男人,對女兒也很好,你能忍受女兒的脾氣,但是就是家裡太窮,不過我們不嫌棄,因為女人能找到已經很不錯,所以我們很祝福他們。
  • 爺爺逗外孫,卻被小傢伙的回答弄得心酸
    01"總來蹭飯害臊嗎"爺爺逗外孫,卻被小傢伙的回答弄得心酸侯大爺只有一個女兒,女兒前幾年結婚後為他生了一個小外孫,他高興得合不攏嘴。幸好女兒嫁得不遠,女兒女婿一家三口經常周末來侯大爺家吃飯,一家人相處得十分和睦,街坊鄰居常常誇侯大爺有福氣。
  • 父母2套房過戶給兒子,生病卻讓女兒照顧,女婿:那是你家事
    更有甚者,早早便把家產傳給兒子,至於女兒,向來不在考慮之中。老人覺得,兒子繼承家產是天經地義,而女兒嫁人後就是外人,哪有肥水流到外人田的道理。兒子繼承全部家產,贍養雙親,本無可厚非,可偏偏一些父母做事不公,將利益分給兒子,將贍養義務劃分給女兒,這未免太傷感情了。
  • 帶外孫每月貼三千養老金,看到女婿給親家母送錢,我含淚回自己家
    因為我還差半年才退休,所以就想讓親家母來照顧下女兒。只是親家母拒絕了,說她要在老家幫大兒媳照看孩子,分身乏術,走不開。無奈之下,我只好每天兩頭跑。過了半年後,我終於退休了,也住進了女兒家照看她。女兒的月子,以及外孫,都是我一個人照顧。女婿工作忙,下班回來才能搭把手。而老伴也還在上班,我也不想他過於勞累。
  • 孫子「親」還是外孫「親」,2個老人說出答案,值得思考
    正好當時我女兒也生了,女兒嫁的不太好,女婿還有一個哥哥,女兒的婆婆一直在大嫂家帶孩子,所以走不開。沒辦法,我就把孫子給親家帶,自己跑去給女兒帶外孫。可是外孫呢,雖然我帶了他快3年,可是他還是跟他奶奶更親。外孫奶奶不在的時候,他都挺貼我的,可是他奶奶到家裡來,外孫就一直粘著他奶奶,讓他奶奶抱,跟他奶奶睡,只有讓我做飯的時候才想到我。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會想我的孫子,我覺得可能是血緣關係吧,外孫畢竟是人家的小孩,肯定沒有孫子親。
  • 女兒和兒媳婦同時生孩子了,作為母親應該先去照顧誰?
    還是問問媳婦跟女兒的想法吧,我覺得大多數媳婦或者女兒還是喜歡親媽媽來照顧的,所以如果不出力,那就要出錢,不就皆大歡喜了,我最不喜歡聽什麼嫁出去女兒就是別人家的事,嫁出去怎麼了,嫁出去就要跟娘家斷絕關係了嗎?再怎麼樣也改變不了血溶於水的關係,有人說女兒生的孩子是別人家的,這是能用一個姓就能抹掉的嗎,外孫跟你沒血緣關係?
  • 農村俗語「荒田不讓女婿種,丈墳不讓女兒上」啥意思?老農這樣說
    可誰知道這一向支持我的媳婦去了老丈人家說這事,老丈人以各種理由給搪塞回來了,說這地他們還接著種,而且現在他們村裡現在有大戶進行流轉土地,實在不行就流轉出去,其實對於這個決定筆者也是內心比較生氣的,閒著的地,女婿種一下能怎麼了?
  • 57歲嶽母的話:把女婿當外人後,我才發現餘生輕鬆快活
    雖然丈母娘與女婿的關係,從整體來講,比婆媳關係要和諧得多。但是這就真的代表兩者能處成母子嗎?那可就不太一定了。分享一位57歲嶽母的話:把女婿當外人後,我才發現餘生輕鬆快活。「看過之後能在一定程度上帶給大家一些沉思:該如何對待姻親關係這個問題,相信會有所啟發與收穫。01我姓孔,今年57歲。
  • 寧鄉七旬好女婿悉心照顧94歲嶽母37年!
    今年73歲的譚明照說:「親娘是娘,丈母娘也是娘,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就要把老人照顧好。」「主要靠他去照顧,我的胃一直不好,聞不得一丁點異味。」李蘋芬說,她連外孫的內衣內褲都洗不得,聞不得那股大小便氣味。在他眼裡,雖然秦厚芳只是嶽母,但是,「老人把我們養大,就要像照顧親娘一樣照顧她」。數十年來,譚明照與嶽母相處融洽,他說,平常嶽母像個「管家」,家裡的大小事情總愛插手,「雖有點嘮叨,但我左耳朵進右耳朵出,不上心,一笑了之。」「這些年我嶽母吃的牛奶、雞蛋都是一批批的買。」
  • 有人問,家中老人去世,女婿可以打幡嗎?
    前些年,我們那有一個老人去世,他有兒子,卻是他大女婿摔香火盆的,他家人,同族中無人有任何異議。打破傳統。可能各地風俗不同。我們那裡以前辦白事,前去弔唁的人都需要準備一塊黑色或暗色的布。然後在出殯時,把這些布掛在竹竿上,做成像旗子一樣,本族裡兄弟或外甥外孫負責撐著,旗子越多就代表著去世的人受尊重。這些人要走在孝子孝女的後面。而走在最前面的是捧著香爐盆的長子或長孫,但女婿在長子邊上負責撐著黑傘。之後摔香火盆是家中長子或長孫。但,前些年,我們那有一個老人去世,他有兒子,卻是他大女婿捧摔香火盆的,他家人,同族中無人有任何異議。可以說打破傳統。
  • 陝西上門女婿妻子去世後,獨自照顧3名老人,並帶領村裡致富
    婚姻是個神聖的事情,一般大眾意義上的結婚都是女人嫁給男人,但是隨著現在科技的飛速發展,有一些地方也會出現上門女婿的情況。這種情況本身沒有什麼可恥的。近日,陝西省洛南縣有一名上門女婿,因為妻子不幸離世,自己獨自照顧3名老人,包括70多歲的嶽父嶽母以及爺爺,此外還有一名女兒。用他自己的身軀撐起了這個家庭我們所說的主人公正是丹鳳縣人王新富,今年40歲。他小時候父母就去世了。因為家境貧寒,14歲的王新富不得不外出打工。
  • 女婿覺得丈母娘沒照顧好孩子,丈母娘:要麼你爸媽照顧,要麼閉嘴
    加上女婿也各種勸說,我女兒最終同意了。 懷孕期間,女兒的婆婆倒是三天兩頭過來,雖然也沒幫著做什麼事情,但這個態度還是讓女兒覺得婆婆是個說話算話的人。結果懷孕8個月的時候,婆婆忽然就改口了,說自己沒有經驗,擔心照顧不好產婦,讓我女兒找我來伺候月子。其實我女兒之前也和我提過,說是準備請月嫂,讓婆婆搭把手就行。她也沒想著全部依靠婆婆,覺得使喚婆婆幹活不好意思。
  • 孫子外孫都一樣疼!母親給倆孩子發紅包後,女兒默默留下了眼淚
    「重男輕女」一直是我國的傳統思想,尤其是老人,這種觀念一直根深蒂固,無法動搖!不僅如此,老人的偏心除了在重男輕女上,還體現在了「孫子」和「外孫」面前。01一碗水哪能端平在老人們的傳統觀念中,外孫子永遠是外姓人,認為只有孫子才是傳宗接代的後人,外孫子再親也是別人家的種,與本家沒有任何關係。其實,在很多的農村老人,是不願意帶外孫的,這本來就是奶奶的事情,為何要降落在自己頭上。
  • 幫女兒決定剖腹產 女婿尊重決定 譚艾珍:畢竟是老娘在照顧
    記者李欣容/臺北報導譚艾珍在舞臺劇中和日本男人談戀愛,恰巧女兒歐陽靖也是嫁給日本人,談及女兒生孩子時,她幫女兒做了剖腹產的決定,因為當下已經破水且無陣痛,考量到母體安全沒有讓她冒險自然產,而女婿也很尊重這決定,譚艾珍笑說,「畢竟是老娘在照顧,
  • 「老來我家蹭飯不害臊嗎」姥爺跟外孫開玩笑,聽到的回答讓人唏噓
    現在許多父母在家裡也是獨生子女,因此他們受教育的程度還有思想,與老人相差很大,因此兩代人在孩子身上也會出現諸多的分歧。 但是隨著和生活壓力越來越大,一對夫妻可能會需要照顧四個老人和一個孩子,因此也需要付出很大的精力,但也有些子女還需要父母的救濟,才能過上更好的生活。
  • 潘長江女兒成功「躲避」爸爸長相,無奈外孫完美複製,基因太強
    潘長江的女兒成功「躲避」了爸爸的長相女兒可以說非常會長,完美繼承了媽媽的美貌,潘陽的媽媽小丈夫三歲,而且長得又高挑又漂亮,當時的潘長江並沒有出名,生活也非常不容易。但妻子卻從來沒有嫌棄過他,兩人的愛情也非常讓人羨慕,女兒潘陽現在也已經結婚了,而且潘長江還有了外孫。
  • 70歲大媽:千萬別對女婿太好,你當他是親兒子,他不把你當媽
    導語很多人都說,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滿意,確實有這樣的說法,很多丈母娘都很疼愛女婿,對女婿也特別的好,甚至有的丈母娘還把你去當半個兒子,但是對女婿太好,真的會沒得到回報嗎?一起來聽聽下面這位丈母娘的心裡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