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常說「有媽的孩子像個寶」,這句話放在80後90後身上最為合適。哪怕如今大多數人已結婚生子成為媽媽,可每次回到家他們在老母親面前還是孩子模樣。
一、「我忙著照顧外孫,女兒女婿卻躺著玩手機」
要說什麼時代的女性最苦,我想70後算是最有話語權的一代。那個年代的多數女性因為受教育文化有限,在結婚生子方面多屬於盲婚啞嫁,在鄉裡人的相親介紹中認識大半年,基本上婚姻就這般定了型。
嫁人後,她們不僅要承擔起養育孩子的重擔,而且家裡的農活還不能丟,可謂是實實在在的家裡家外一把手。如今,70後女性成婚比較早的年齡也將近50歲,其中有人已經抱上了孫子,過著四代同堂的生活。
但如果你以為這僅僅是幸福的開始,那就大錯特錯了!就像50歲的劉阿姨,自從女兒請她幫忙照顧外孫開始,她的人生簡直像是又回到了忙碌不堪的三十年前。
劉阿姨的女兒嫁到外省後,幾乎只有過年才會回來一兩次,為此家裡確實有點冷清。可對於劉阿姨來說,忙碌了一輩子的她正好有時間打打麻將,和小姐妹跳跳廣場舞,每天睡到自然醒,這種生活真的太舒服。
可就在半年前,女兒生了外孫沒人照顧,劉阿姨只好過去幫忙,每天從早到晚帶娃、做飯、整理家務,忙得天昏地暗。可女兒和女婿看到之後,只會口頭上說幾句辛苦的好話,或者買一兩件衣服,根本沒有幫忙分擔家務和照顧孩子的實際行動。
本來想著女兒女婿上班很累,她照顧孩子也沒什麼怨言,可是下班過後或周末在家,兩口子除了癱在沙發上玩手機,更是連飯都不做,更別提帶著孩子出去遛遛彎。為此,劉阿姨氣得說不出話來,可偏偏又心疼女兒不敢說什麼。
二、為什麼兒媳婦,都只想要親媽帶娃
1、和婆婆相處不來
自古以來,婆媳矛盾就是最令人頭疼的一件事,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存在。而且,現在的年輕女孩多是家裡的獨生女,平常被父母嬌寵長大的,她們很難放低身姿去主動討好婆婆。
於是,為了儘量避免婆媳矛盾的產生,她們只好多規避和婆婆在一起的相處時間,所以就想讓親媽帶娃而不是婆婆。
2、親媽照顧孩子更放心
眾所周知,年輕人和老年人的育兒觀念和養育方式有很大的不同,為了避免因帶娃引發的爭執,所以年輕媳婦更願意親媽幫忙。
畢竟,和親媽溝通交流可以直言直語,而和婆婆說話則多了幾分小心思,假若兩人都各執己見,那麼最後只會越鬧越兇,對於家庭關係的維護沒有幫助。
但親媽不同,基本上女兒所堅持的她們就會照做,畢竟目的都是為了孩子好。
3、不用擔心婆婆說自己壞話
有很多兒媳婦和婆婆的關係很尖銳,而丈夫又因為情商低難以中和關係,所以兩邊都看不慣對方的為人處世。
而好玩的是,有些媳婦擔心孩子和婆婆生活在一起,會破壞她們的親子關係,比如在孩子面前說媽媽的壞話或表達對媽媽的不喜歡之情等等,這些小因素都會導致兒媳婦不願意婆婆幫忙帶娃。
三、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其實是父母的陪伴
對年輕人而言,不論是公婆照顧孩子,還是親媽親爸上場,這對孩子來說都不是最好的事情。特別是在孩子3歲以前是安全感形成的關鍵時期,這階段父母如果能親自陪伴或照顧孩子,這對他們的成長至關重要。
另外,老人帶娃也不是他們的責任和義務,只不過出於對兒女的心疼,想要多出幾分力罷了!因此,年輕夫妻不要隨意指使老人或責罵老人,哪怕他們帶娃不是太科學,但他們也犧牲了自由時間,所以懂得感恩才是年輕人要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