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親」還是外孫「親」,2個老人說出答案,值得思考

2021-02-25 孕嬰通系


導語:

人們都說「隔輩親」,老人疼孫子比疼兒子更厲害,再加上社會在進步,重男輕女的老人越來越少,所以,無論是孫女還是孫子,老人都寵愛有加。

那麼,對於外孫呢?老人也能做到像對孫子一樣疼愛嗎?

故事1:

我家有兩個孩子,一兒一女,現在兒媳和女兒差不多同時懷孕。

兒媳家裡條件好,是獨生女,從小是親家寵著長大的。

後來兒媳生了孩子,親家比我們還要開心,跟我們家爭著帶孩子。

正好當時我女兒也生了,女兒嫁的不太好,女婿還有一個哥哥,女兒的婆婆一直在大嫂家帶孩子,所以走不開。

沒辦法,我就把孫子給親家帶,自己跑去給女兒帶外孫。

雖然我沒怎麼帶過孫子,可是孫子每次見到我,都特別親。離老遠看到我,就跑過來讓我抱抱;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把他最愛的零食拿給我吃;兒媳問他長大最疼誰,他會大聲說奶奶。每次跟他分開,他都哇哇大哭,我心裡很捨不得。

可是外孫呢,雖然我帶了他快3年,可是他還是跟他奶奶更親。

外孫奶奶不在的時候,他都挺貼我的,可是他奶奶到家裡來,外孫就一直粘著他奶奶,讓他奶奶抱,跟他奶奶睡,只有讓我做飯的時候才想到我。

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會想我的孫子,我覺得可能是血緣關係吧,外孫畢竟是人家的小孩,肯定沒有孫子親。

故事2:

我女婿是農村的,家裡條件很差,結婚的時候,他家連房子都沒有,沒辦法做了我們家的上門女婿,婚後一直住在我家。

很快女兒懷孕了,因為我們都要上班,本來想讓親家過來幫忙帶外孫,後來覺得離得太遠,不方便,也就算了。

平常都是我幫忙帶外孫,為了帶外孫,我孫子都快4歲了,我都沒怎麼帶過他。

有一次,我在廚房做飯,外孫不小心從沙發摔下來,頭磕到茶几的角,額頭腫個大包。

晚上,女兒下班回到家,就開始數落我,責怪我怎麼看的孩子,正好那天親家發視頻要看孫子,看到孫子頭上的包,心疼的不得了,一句一個我可憐的孫子。

我心裡本就愧疚,他們一直這樣,讓我心裡更難過。

一樣的事情,發生在我孫子身上,兒媳從來不會說我一句,只會說:「孩子摔摔更結實,小男孩好動,磕著碰著,都是難免的。」

這樣一對比,就能看出兒媳多麼懂事,不像我女兒,被我慣壞了,要知道孩子摔了,我不難受嗎,她從來不考慮我的感受,讓我很心寒。

結語:

從以上故事,可以看出,大部分老人還是覺得孫子比外孫親,這是為什麼呢?

原因一:重男輕女的傳統思想

「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老人們認為,女兒出嫁後就不是自己家的人,是別人家的人了,所以生的孩子也是跟人家的姓。

而自己的孫子,是自己家的骨血,跟我們自己家的姓,是我們自己家的後代。

因此,老人認為,在血緣關係上,孫子比外孫更親。

原因二:奶奶無條件溺愛孩子

外婆天天帶外孫,不可能總是寵著他,當孩子犯錯誤時,奶奶肯定會教育他。

而相反,奶奶不經常帶孩子,偶爾見孩子都疼到不行,孩子要什麼,奶奶都會滿足,就算孩子犯錯了,她也不會責怪孩子,還是會縱容孩子。

這就會讓孩子覺得奶奶好,見到奶奶更親,從而導致外婆心裡不愉快。

原因三:孩子爸媽的態度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免不了會磕著碰著,這時候爸媽對老人的態度就很關鍵,處理不好就會導致家庭矛盾。

如果孩子不小心摔倒受傷,作為孩子爸媽只會心疼孩子,一味的指責怪罪老人,這肯定會讓老人心寒失望。

要知道他們也很疼愛孩子,也不想讓孩子受傷,他們看到孩子受傷,心裡也很難受,這時候作為孩子,你們不去安慰父母,還責怪父母,這是很不孝的一種行為,也是很沒情商的一種處理問題的辦法。

最後,小貝想說,尊敬孝順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為子女,一定要把孝順父母放在第一位,父母養育你多年,還不辭辛苦的幫你帶孩子,你一定要知道感恩他們,體恤他們,孝敬他們。

另外,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是祖國的未來,作為大人,一定要學會教育孩子。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老人的心頭寶,所有人都對孩子寵愛有加,但要注意,寵愛的同時,不忘教育,如果孩子犯錯,要及時糾正,切不可縱容溺愛。

今日話題:對於老人來說,是孫子親還是外孫親?(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外孫是狗吃完就走」,孫子和外孫的差別大?答案很真實
    言外之意,還是孫子好,孫子從小長在身邊,才是自己人。我這才知道,「外孫是狗吃完就走」是在說,外孫是外姓人,指望不上,你對他再好,人家還是要隨爺爺奶奶的姓,更多地孝敬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要靠邊站。可是,孫子和外孫,真的差別大?
  • 帶孫子和不帶孫子的老人,到底有啥區別?三位老人給出了答案
    那麼對於老人來說,帶孫子和不帶孫子,晚年到底有什麼不同呢?為此清水採訪了三位老人,聽聽他們怎麼說。當事人:丁奶奶 65歲 孫女是我的小棉襖丁奶奶是我們一個村上的,她養大了2個兒子2個女兒,然而她的兒女對她真心不算孝順。丁奶奶的大兒子,腿有點殘疾,掙錢能力也很一般,找對象的時候很艱難。後來還是30多歲的時候,別人才給他介紹了一個寡婦。
  • 奶奶親還是外婆親?孩子這3種回答,折射不同的人生
    每一個小寶寶都是整個家庭的希望與歡樂源泉,如果父母又都沒有姊妹,那麼這個寶貴的新生命將有三個家庭圍著他轉。可能在孩子多的家庭奶奶要照顧家裡老人走不開,姥姥要照顧家裡小的走不開,媽媽為了寶貝做起全職主婦。但是在獨生子女的家庭,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圍著一個孩子轉的事情變成了常態。
  • 賓縣一老人銀行卡被盜刷,沒想到小偷竟是自己的親外孫
    5.9萬元積蓄存在銀行卡中竟不翼而飛,警方介入調查後發現,小偷竟然是報案者的親外孫,想撤案,不行,因為法律無情。近日,賓縣警方就破獲這樣一起盜刷他人銀行卡案件。家住賓縣的張老太辛辛苦苦攢了5.9萬元錢,準備蓋房子用。
  • 為什麼公婆更偏心外孫?這三位老人的答案,讓大家感同身受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也越來越快了,很多年輕人的生活壓力也越來越大了,特別是家裡有了寶寶以後,家裡的開銷又增加了很多,為了減輕家裡的經濟負擔,很多寶媽都會選擇回歸職場,這個時候就需要讓家裡的老人幫忙帶孩子。
  • 孫子外孫都一樣疼!母親給倆孩子發紅包後,女兒默默留下了眼淚
    「重男輕女」一直是我國的傳統思想,尤其是老人,這種觀念一直根深蒂固,無法動搖!不僅如此,老人的偏心除了在重男輕女上,還體現在了「孫子」和「外孫」面前。01一碗水哪能端平在老人們的傳統觀念中,外孫子永遠是外姓人,認為只有孫子才是傳宗接代的後人,外孫子再親也是別人家的種,與本家沒有任何關係。其實,在很多的農村老人,是不願意帶外孫的,這本來就是奶奶的事情,為何要降落在自己頭上。
  • 「你跟奶奶親還是外婆親」,女孩的回答很現實,奶奶卻變了臉
    一般家裡的老人都會幫忙,這個時候爺爺奶奶也都退休了,所以他們有充足的時間去照顧自己的孫子孫女,所以現在很多家庭都是「隔輩親」,老人和孩子的關係也變得越來越好。而孩子心裏面也會有一桿秤,他們也有自己喜歡的老人,有的孩子甚至還出現了只跟老人親的情況。
  • 孫子外孫都一樣疼,老人給倆孩子發紅包後,現實給了當頭一棒!
    重男輕女這個思想在我國一直存在,雖然現在已是高科技電子資訊時代,但是身邊很多而老人依然會區別對待男孩和女孩,甚至也包括他們的子女,也就是自己的外孫內孫。 孫子,也就是兒子的兒子,一般老人都特別疼愛,好吃的、好玩的都給孫子。
  • 老人綁著孫子去救貓,心也太大了,網友驚呼:貓比孫子還親!
    最近網上流出了一部視頻,從現場視頻畫面可以看出,一位老人,為了救被一隻困在3樓的小貓,用繩子捆綁住自己的外孫,把他從5樓吊下4樓,只見小男孩綁著繩索,懸空降至4樓陽臺,然後把貓抱在懷中,最後大人們的努力之下,被拉了回去。
  • 隔代親沒有讓孩子親近老人,為何會養育出自私自利的孩子?
    在我的親媽眼裡,我反正沒有孩子重要,平時把什麼好吃的都留給孫子,其他人全部要吃剩菜。1.沒有原則的隔代親,孩子越來越嬌生慣養。隔代親並沒有讓孩子親近她,相反孩子最會對奶奶發脾氣,動不動就指揮奶奶幹這幹那的。
  • 「我忙前忙後照顧外孫,女兒女婿卻躺著玩手機!」老人的話太心酸
    老話常說「有媽的孩子像個寶」,這句話放在80後90後身上最為合適。哪怕如今大多數人已結婚生子成為媽媽,可每次回到家他們在老母親面前還是孩子模樣。如今,70後女性成婚比較早的年齡也將近50歲,其中有人已經抱上了孫子,過著四代同堂的生活。但如果你以為這僅僅是幸福的開始,那就大錯特錯了!就像50歲的劉阿姨,自從女兒請她幫忙照顧外孫開始,她的人生簡直像是又回到了忙碌不堪的三十年前。劉阿姨的女兒嫁到外省後,幾乎只有過年才會回來一兩次,為此家裡確實有點冷清。
  • 孩子是外婆帶好,還是奶奶帶好?答案就是這麼現實!
    還是奶奶帶好?今天就針對這個現象,分開進行討論一下,相信看完之後,關於孩子誰更合適,寶媽心裡就有底了。正方:孩子還是由奶奶帶好1.隨自己兒子的姓,肯定疼愛有加是人都會有一些私心的,孩子隨男方的姓,在奶奶心中,他就是自家的人,自然會對他很好。
  • 現在的孩子都跟姥姥親,不跟奶奶親了,看看帶娃的主力你就明白了
    在廣場和公園,如果你去採訪「溜娃」的老人們,得到的答案多半是「我是孩子的姥姥」。中國新聞網前不久發起了一項投票:你家裡誰帶孩子?在近4000票中,「姥姥姥爺」以45%的絕對優勢脫穎而出,成為去年育兒界的「C位」。而「爺爺奶奶」則只有14%,位居第三。
  • 民族團結一家親 新疆籍老人千裡感恩送錦旗
    1月8日,來自新疆和田縣的兩位八旬老人烏特尼亞孜·卡得爾和阿提卡木·巴拉提在貴陽向省委統戰部贈送「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中華民族一家親」的錦旗,感謝貴州黨委政府對來黔務工經商新疆籍人員子女就學生活等給予的關心幫助。
  • 公公來做飯,李晟2歲兒子能說會道還說英文,對姥姥比奶奶親
    2歲的好看弟弟來了,一來他就開啟說話模式。一句:崽崽回來了,讓整個畫面都歡脫起來。一見面外婆就把外孫接了抱到手上。兩天沒見兒子的李晟也迎上去抱兒子。沒想到兒子卻和她不親密,看到媽媽之後,他的眼睛已經被桌子上的香蕉吸引了。另外一邊的爺爺奶奶看到孫子來了,他們並沒有馬上去抱孫子。
  • 從警20年待百姓如親人 96歲老人說「像我親兒子一樣親」
    專案組民警找到了閆銀平,請他看看,誰知他當場就說出,這個身影很像菜市場一個賣肉的商販,辦案民警找到這個肉販,經訊問,他便和盤說出故意毆打致人死亡的犯罪經過。原來,這名盲流每天出沒在市場,經常在他攤位前討要好處,影響了他的生意,就想教訓他一頓,沒想到釀成了命案。正是有了閆銀平的參與,這個案件才得以快速偵破,這也是他長年累月的工作積累才能達到的熟悉轄區、熟悉樓院、熟悉群眾的一個側面反映。
  • 孫子可以直接繼承爺爺的遺產嗎,什麼情況下可以繼承?
    中國社會普遍存在「隔代親」的現象,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會溺愛自己的孫子或者外孫,在老人的心目中,孫子或者外孫就是自己最親的人。可是,在現實生活中,作為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的心肝寶貝,可以直接繼承他們的遺產嗎?
  • 現在有很多外婆都稱呼女兒的兒子為孫子,妥不妥當?
    最早我媽也是叫外孫子,後來我讓她改成孫子的。多加個「外」就像外人一樣,三個字還難叫。我是獨生子女,我也就生這麼一個,不管是孫子還是外孫子都是自己家最親的人何必較真兒!中國幾千年的傳統和生活習慣不能變。否則人世間就沒有上下左右雌雄公母。爺爺奶奶是爸爸的父母,外公外婆是媽媽的父母,都是孫輩至親,同樣是愛何必研究名稱。對孫輩的付出都量力而行。
  • 「隔輩親」能夠偏心到什麼程度?網友哭了:我孩子2歲資產比我多
    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對孫子孫女的疼愛簡直讓爸爸媽媽插不進去手,老人偏心起來讓做父母的都覺得嫉妒。曉梅和她的老公都是獨生子,兩個人都是1993年生人,雖然結婚了,但是雙方父母還把兩個人當成是孩子,可是他們的好日子從孩子出生那一刻就到頭了,自從兒子出生以後,不管是爺爺奶奶還是外公外婆,眼裡就再也沒有他們兩個人了,滿眼滿心的都是孩子。曉梅苦笑說:以前老人經常給我倆買東西,現在都只是給孩子買東西,每次我回家,我媽就只給準備孩子喜歡的,已經完全把我給忘記了。
  • 有種「隔代遺傳」叫做潘長江,女兒潘陽完美躲過,小外孫成功中招
    潘長江和小外孫簡直同款,女兒潘陽都趕不上潘長江相信大家並不陌生,他是一位大家耳熟能詳的笑星,潘長江參演過很多有趣且非常受大家喜歡的影視作品,可以說是一位非常有才的喜劇演員。除了「隔代親」,還有「隔代遺傳」我們常說「隔代親」,也就是家中的老人和孫子、孫女會特別親,其實除了「隔代親」,還有「隔代遺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