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人民幣(DC/EP)錢包能否與支付寶、微信支付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蘇州此次超過10萬人參與的數字人民幣紅包測試,為回答上述問題提供了一個觀察視角。
12月11日-13日,澎湃新聞走訪了此次參與蘇州數字人民幣紅包試點的15家商戶。其中,多家商戶表現出了對未來數字人民幣的期待,有3家商戶認為,打破支付寶、微信支付壟斷可能也是數字人民幣推出的原因之一。
商戶們的直覺得到了部分專家的印證。蘇寧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孫揚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 「從實質和專利上分析,目的就是對支付市場徹底洗牌。」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金融學副教授王志誠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新型網際網路公司利用技術優勢佔領了支付市場,而大型國有銀行這些年也在嘗試進入市場,但因為用戶習慣等成效不夠明顯。
「目前找到的是數字貨幣的方式,反壟斷是一個助力。」王志成說道。
中國人民大學博士後郝毅向澎湃新聞指出,目前,在我國的支付市場中,微信、支付寶佔領了市場上的90%的份額,這顯然是不利於市場競爭和社會福利水平的。正是因為支付市場「兩家獨大」,使其在設置交易壁壘後仍有數量巨大的用戶,交易壁壘沒有自發打破的趨勢。
根據央行數研所所長穆長春給出的定義,數字人民幣指的是由人民銀行發行的數字形式的法定貨幣,由指定運營機構(編註:目前是六大國有銀行)參與運營並向公眾兌換,以廣義帳戶體系為基礎,支持銀行帳戶鬆耦合功能,與紙鈔和硬幣等價,具有價值特徵和法償性,支持可控匿名。
數字人民幣錢包則是數字人民幣專有的APP,目前由國有六大行運營,進行數字人民幣兌出兌回服務。從設計概念上,數字人民幣法律地位和安全性更好,且可以「雙離線支付」,即使斷網也能支付、交易。
但對於普通百姓而言,支付寶、微信支付的使用已成習慣,數字人民幣及其錢包的出現會打破現有支付市場高度集中的現狀嗎?數字人民幣錢包要如何在這個幾乎二分天下的支付市場佔有一席之地?
支付體驗:支付寶、微信差不多數字人民幣錢包線下支付方式有多種,包括二維碼主掃(商戶掃顧客的付款碼)和被掃(顧客掃商戶的二維碼)以及「碰一碰」。
其中,二維碼主掃的設備包括pos機或掃碼槍,被掃的設備包括pos機以及帶有二維碼的小立牌,小立牌上還設有「碰一碰感應區」,據一位商戶的店長表示,感應區內裝有「晶片」。參與試點的商戶都會設置小立牌,是否有pos機和掃碼槍則各家有所不同。
「碰一碰比較方便,很多顧客對這個功能比較新奇,直接手機碰一碰就可以,我們已經用過十幾次了,正式交易也產生了一筆。」一位開通對公帳戶的手機店店長在此次數字人民幣紅包試點前夕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
從走訪的情況看,大部分使用數字人民幣紅包的消費者習慣選用傳統的掃碼或者被掃碼方式。因此大部分商戶認為,收款過程的體驗感上和支付寶、微信差不多,速度也「差不多」。
已有數字人民幣收款經驗的商戶均表示,交易很順暢,並未發生故障問題。
記者發現,有多家商戶只放置了帶有收款二維碼和碰一碰感應區的小立牌,並未安裝pos機和掃碼槍。而數字人民幣錢包均是安裝在店長手機中,在店長不在的情況下,收款的店員只能通過查看消費者手機來了解是否付款成功。
商戶收款:實時到帳,兌換無需手續費與消費者一樣,作為收款方的商戶,在參與數字人民幣試點時也需要下載數字人民幣錢包用於收款。
據了解,商戶側開通的數字人民幣錢包一般有兩類:對公錢包和個人錢包,其中個人錢包與消費者開通的錢包並無不同。一位參與試點的工作人員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個體經營者可開通個人錢包。
澎湃新聞走訪的參與試點的15家商戶中,有5家是對公錢包,有4家開通的是個人錢包,還有一位參與試點的餐飲店店長表示他同時下載了兩種類型的錢包,其餘商戶的店員並不清楚自家老闆手機中的錢包類型。
據一位餐飲店店長透露,此前為鼓勵商家下載錢包,對商家也發放過數字人民幣消費紅包,但他並未使用就過期了。
上述手機店的店長表示,雖然掃碼和支付寶、微信差不多,但對於商戶來說,到帳比較快,「比其他『T+1』的碼到帳快很多」。
另外也有3家商戶也提到,數字人民幣收款是實時到帳的。
對商戶而言,進入其對公錢包或個人錢包裡的數字人民幣有兩種去向,一種繼續放在錢包裡,一種兌換回銀行卡。放在錢包內仍然是數字人民幣的形式,但兌回銀行則變成了存款,具有一定的利息。
比如,上述手機店的店長收款後直接轉帳進銀行。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商戶和銀行籤署對公錢包的時候可以選擇自動兌回銀行。
「數字人民幣商戶端不需要手續費,就這一條就能秒殺支付寶微信。」孫揚說。
郝毅也認為,數字人民幣兌入、兌回不收任何費用可以成為競爭的重要優勢。微信、支付寶在與銀行帳戶進行兌入、兌回操作時,需要手續費。對於個人和商家而言,這是一筆額外的負擔。使用數字人民幣可以節省這筆費用。
在走訪中,有4家商戶提到兌回銀行無需手續費這點。一位零食店的店長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提現不用手續費,不要稅不要錢不要成本,「像微信、支付寶要收千分之幾的服務費,沒有金額設置。相比較其他支付工具我肯定喜歡這種。」
「微信、支付寶手續費太貴了,我希望數字人民幣快點推行。」一位銷售酒的店員稱。
痛點:不計付利息,能否鎖住用戶有3家商戶表示,收到的數字人民幣是否選擇兌回銀行要看情況。
一位下載個人數字錢包的奶茶店店長說:「錢包裡的錢先放著看看,自己反正也能用。」
上述餐飲店店長表示,放哪裡要看他心情,其現在還沒有數字人民幣收入,「如果之後收了高興就放在裡面,不高興就提取出來。」
他提到:「可以像美團一樣搞個利息出來,搞點意思一下,不然錢怎麼鎖定別人。」
記者看到,其店內安裝了美團收款盒,可支持微信、支付寶、雲閃付付款,消費者出示付款二維碼後在盒子上方掃一下即可支付。
「(數字人民幣)裡面有利息的話,也可以繼續放在錢包裡,其實國家要弄這個,那就要弄的更加有吸引力一些,要比支付寶好才可以,否則就沒有多大意義,」上述銷售酒的店員也說,「把錢放在錢包了,就想有點利息,要不就放銀行裡,或者放在支付寶裡,要是放在支付寶裡,肯定用支付寶支付了。」
目前,餘額寶的七日年化利息為2.3120%。
但也有商家表示,微信也沒有利息,其認為有沒有利息差別並不大。
數字人民幣並不計付利息,這與其主要定位於M0有關。
央行副行長範一飛撰文指出,根據薩繆爾森在《公共支出的純理論》中對公共產品的定義,法定貨幣屬於公共產品。因此,各央行不會對現金交易收取手續費,相關設計、生產、調運、倉儲、回籠和銷毀成本均由政府負擔。數字人民幣也屬於純公共產品。人民銀行對數字人民幣執行與現金一致的免費策略。央行建立免費的數字人民幣價值轉移體系和金融基礎設施,不向發行層收取兌換流通服務費用,商業銀行也不向個人客戶收取數字人民幣的兌出、兌回服務費。
王志誠認為,這從技術上很容易實現,在網絡環境下,現金兌回銀行變為存款,或類似一些理財產品的活期理財,可以隨時兌換現金而變為支付。現金的功能是支付,完成支付後或者是準備支付前都可以是存款形態,只要有專門的帳戶通道即可。
孫揚表示,放到錢包裡面產生利息,這個不難實現,但是數字人民幣定位於零售,國家和監管還是希望資金流動起來,促進消費和生產,而不是讓人民銀行的數字人民幣帳戶可以有利息,從而分流銀行的存款,這個不是人民銀行的目的,所以錢包生息短期內這個不會實現。
「除非,數字人民幣錢包帳戶可以由商業銀行擁有和維護。」孫楊說。
郝毅指出,若在錢包內直接開拓理財產品也存在較多困難。例如,數字人民幣錢包中,由哪個銀行支付利息等問題。但可以通過技術進步,優化數字人民幣錢包與銀行兌回通道,計息還應該在商業銀行帳戶內實現。這樣也便於監管,控制風險。
建議:可以向產業上下遊同步推廣數字人民幣錢包想要與支付寶、微信支付競爭,不僅需要在商戶間推行,或許還需在產業上下遊同步推廣。
一位開通對公錢包的火鍋店店長表示,如果數字人民幣能在採購食品的時候支付,就不需要再去兌換到銀行卡了。
「比如說我明天要買食材,要買牛肉和羊肉,我們店鋪肯定是在進食材和賣食材中間賺取利益,我既然要收錢,肯定就要付錢,主要還是看還有沒有這個功能。」他說。
郝毅認為,這種方式可行,隨著數字人民幣使用場景的增加,數字人民幣可以不兌回銀行。數字人民幣本質上是法定貨幣,與紙幣擁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在日常交易中,直接進行數字人民幣的轉移、交易。
「上下遊支付上,數字人民幣很有市場。因為數字人民幣帶有回溯幣的功能,在上下遊支付路徑上使用的越多,供應鏈金融和小微金融給的額度越多,而且不需要複雜的確權的操作,因為可以直接通過數字人民幣的回溯幣中獲得支付結算的路徑,十分的方便。」孫揚說。
這一場景或在不久的將來就能實現。
有成都的銀行業從業人士對而澎湃新聞記者透露,成都已有企業在和銀行籤署數字人民幣對公錢包開通的協議。另一位上海的企業工作人員表示,其單位也已和某家國有銀行籤署了數字人民幣對公錢包開通協議。
王志誠表示,如果被廣泛接受了,小額的支付那時就水到渠成,所有人和所有企業都有帳戶、錢包,自然就都可以了。
但他也指出,商戶認為「可以上下遊支付就不用兌換回銀行」的想法沒有注意到,對大額的支付,安全性要求更高,目前都是通過銀行帳戶。實際上,只要資金會有停止不動的時候,存儲就是不可缺少的,沒有就是損失了利息。
展望:能否打破支付寶、微信支付的「壟斷」?「我感覺數字貨幣還是蠻好的,是國家搞的東西,安全便捷,這是一個趨勢,」一位餐飲店店長稱,「有可能兩三年以後就普及了,看國家的扶持力度。」
一位熟食店店員表示,這是由國家推廣力度決定,支付寶現在每天都發三四塊錢的優惠券,顧客可能會傾向於使用支付寶,加上數字人民幣現在推廣的又不是非常的成熟,可能會有一點壓力。
那麼,未來數字人民幣錢包會替代支付寶、微信支付嗎?
「我覺得取代支付寶、微信可能性不太大,現在用支付寶和微信更多。」上述熟食店店員稱。
「不會替代,接受會接受,但大家還會用支付寶、微信,就像四大行再厲害,大家還是會用其他銀行。」一位電器商戶的店員認為,未來是數字人民幣錢包與微信、支付寶支付並行的狀態。
上述手機店的店長認為,會共存,這是最有可能實現的,替代(支付寶、微信支付)不太可能,「除非國家下令只用數字人民幣錢包。」該商戶的一位店員補充道,現在大家用支付寶、微信支付是根深蒂固。
也有商家承認,存在替代的可能性。
孫揚認為,只要數字人民幣是通過數字政務資金或者補貼等形式下發,並只能通過數字人民幣方式消費,就比支付寶和微信有優勢。另外,數字人民幣對個人隱私保護、用戶體驗方面做的比支付寶微信好,客戶一定會選擇數字人民幣。
「數字人民幣打破交易壁壘可以給消費者更好的購物體驗,」郝毅說,「消費者在支付場景中,不再受某一支付工具交易壁壘的限制,被動地、臨時地下載交易工具APP,使用數字人民幣就可以實現全部交易場景使用便捷支付。」